Uber投降 中國業務讓滴滴 外資科網難敵地頭蟲
1 :
GS(14)@2016-08-07 09:32:29【明報專訊】中國召車軟件龍頭滴滴出行上周公布收購Uber(優步)在中國的全部資產,一統天下。Uber擁有很多優勢,包括龐大人脈和銀彈,但始終無法擺脫滴滴出行的進逼,每年以10億美元的速度在內地狂燒銀紙,向司機及乘客提供補貼,最終還是要將中國業務拱手相讓。連實力強勁的企業也在中國鎩羽而歸,其他初創企業應否步Uber後塵進軍中國?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北京風投公司策源創投的合資伙伴Richard Chen稱,商戶要向中國引入一些無法讓對手複製的產品,例如有趣的硬件或軟件服務。像Uber這種基於勞力的召車生意,就難於與其他對手競爭。
京創投伙伴:外資宜引入無法複製產品
在上海經營語言學習網站italki的美籍商人Kevin Chen稱,內地的企業競爭是沒有理智的,「每人都視中國為戰略市場,願投放驚人資金換取主導市場的地位」。
總部位於上海的食品配送服務「外賣超人」的聯合創辦人Lucas Englehardt稱,外國企業在中國市場失利,往往因為它們的應變速度不夠快。他說,以往外資企業往往可以利用銀彈拖垮內地的競爭對手,但中國的競爭對手現在也有大量融資渠道,甚至比外資有更多資金應付割喉戰,滴滴出行併吞Uber的中國業務就是最好的例子。
內企融資能力不遜外資 銀彈失效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稱,蘋果今年5月宣布向滴滴出行投資10億美元,是Uber決定向滴滴出讓中國業務的主因。滴滴多次募資後持有過百億美元現金,令Uber為內地業務融資的困難度大增。
Englehardt在內地亦遇到燒銀紙的困局,雖然其背後有德國資金支持,但「外賣超人」已凍結其營銷支出增長,盼對手的燒錢速度比投資者「填氹」的速度快。
貨運初創公司FlexPort的行政總裁Ryan Petersen稱:「要在中國賺錢,就要協助中國企業,而不是與它們競爭。」這家總部位於三藩市的公司,主要向船公司銷售物流服務軟件,目前在香港的分部已取得盈利,並即將在深圳設立分部,而該公司最大的客戶是中國人。
美創企:協助內企 非與它們競爭
Petersen稱,不少美國企業以為自己的產品在美國成功,就可以在中國這巨大的市場發展。不過他指出,要在內地擴張業務,必須與內地企業增強聯繫,當前很多科技企業都低估了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
Uber最終亦決定以合作取代競爭,將所有中國業務售予滴滴出行,換取滴滴的20%股份,以另一形式立足中國。雙方合併後將獨霸內地召車市場(圖1)。
Inc雜誌分析指出,只要不是網絡媒體初創公司,外資企業在中國仍不乏發展空間。內地目前已有龐大的本土互聯網經濟,雖然沒有facebook,卻有微信;沒有Google,卻有百度;沒有亞馬遜,卻有阿里巴巴。這些中國科技巨擘已有龐大的客戶基礎,比外資企業更能駕馭政府的信息監管要求。
有在中國投資的商家表示,專注發展軟件的高科技公司,以至提供高質素消費品的商戶,在內地亦前景不俗。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47&issue=2016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