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摩希望之星Greg Fleming:功高震主 或將擇良木而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371

整個華爾街都在猜測,Greg Fleming總有一天會成為一家大公司的CEO,但沒有人敢肯定最後究竟花落誰家。作為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總裁,50歲的Fleming不僅是CEO James Gorman的熱門繼任者,還是貝萊德和美國運通等大公司繼任計劃的候選人。Fleming還和高盛CEO布蘭克費恩私交甚篤,不過高盛目前還沒有從公司外部挑選CEO的先例。一些熟悉他的人還表示,Fleming甚至有能力管理一家非金融類公司。目前尚不清楚近期內是否會有適合Fleming的CEO職位出現。但僅從摩根士丹利內部來看,現年55歲的Gorman上任僅4年且業績卓著,董事會沒有理由將他換掉。摩根士丹利發言人表示,Fleming沒有計劃離開大摩。他在大摩尚有未竟的事業,也不急著成為CEO。進入大摩第五年,Fleming正面臨職業生涯十字路口。他曾帶領大摩的財富管理部門成功整合了花旗美邦(Smith Barney),奠定了財富管理部門在大摩的核心地位。如今,他管理的業務占摩根士丹利一半的營收,是其最核心的業務。正是因為他的優異表現,大摩的股票去年暴漲了65%。不僅如此,在他的堅持下,摩根士丹利最終大規模縮減了高風險的債券交易部門。可以說,大摩能夠在危機後成功轉型,Fleming功不可沒。Fleming在美林和大摩的下屬Nandra稱:“每隔幾年,他總能完成給自己設定的目標,然後人們就會給他更多工作。”Fleming的強勢表現給Gorman和大摩董事會出了一個大難題。董事會非常欣賞Fleming的業績,希望把他留在公司。但除了CEO他們已經拿不出適合Fleming的職位了。路透援引消息源稱,大摩可能會任命他為總裁,並內定他作為Gorman的繼承者,但同樣還是董事會主席的Gorman近期內並沒有這種計劃。可能是考慮到晉升Fleming將打擊到其他高層。一位他的密友稱,如果有公司給出他想要的工作,他很可能會接受。Fleming的人生抱負絕不是做一個明星交易員或銀行家,他一直很想成為一家大企業的CEO。冉冉升起的新星Fleming於1992年從咨詢公司Booz Allen加盟美林證券,他在時Booz Allen負責的就是金融客戶。到了1999年,也就是他35歲時,Fleming已經成為美林在美國的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從90年代中期至2000年期間,他大舉推動了幾十樁並購。2001年時,他登上《紐約商業》最成功的40歲以下人士榜單。他告訴該雜誌:“我對自己充滿信心,這不是自大,是自信。”兩年後,Fleming獲得了在美林最大的兩次升職。第一次升至全球投行主管,第二次升至全球資本市場部門聯席總裁。他將投行部門的營業額增長了2.5倍,並促成了幾筆劃時代的交易。其中包括貝萊德1999年的IPO和2001年First Union 15億美元出售給Wachovia。美林的臨時CEO2007年5月,美林CEO Stan O'Neal將他提升為該行的聯席總裁,這是Fleming首次進入華爾街大行的最高管理層。金融危機中,O'Neal等其他管理層被解雇,董事會任命Fleming為臨時CEO,但很快董事會又聘請前高盛CEO John Thain為正式CEO。據路透消息,董事會之所以沒有選擇Fleming是因為不希望新任CEO與之前的損失有關聯。雖然Fleming掌管整個部門,但董事會並沒有將他作為損失的主要責任人。因為按照慣例,他當時並沒有參與管理層決策的權利,而且他的建議沒有被采納。“Fleming可能會說這不是他的錯,但董事會認為外界不一定會這麽看。”在美林出售給美國銀行之後,Fleming離開了華爾街,回到母校耶魯法學院教書。在那里,他開設了倫理課,討論高盛備受爭議的衍生品交易和摩根大通的倫敦鯨等案例。大摩,新的開始熟悉他進入摩根士丹利過程的同事表示,要讓Fleming在危機後重回華爾街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好在他並不太在意薪水。在美林,Fleming最多曾拿到過3400萬美元年薪,但他在大摩的前三年薪水加起來還不及這個數字。2010年Fleming加入時,摩根士丹利正在轉型之中。該行大規模收縮固定收益業務,希望將財富管理打造成核心業務。大摩收購了花旗美邦(Smith Barney),將其與自己的經濟業務進行整合。整合計劃在Fleming來之前就已經制定好,但當時的情況卻很糟糕。客戶的歷史賬戶資料交接並不順利,許多員工都抱怨存在各種技術問題。Fleming幾乎每天都會收到經紀人的抱怨電話和郵件。2013年,Fleming宣布了一項計劃,投資5億美元升級技術系統,並雇傭前美林同事Chris Randazzo負責技術部門。該計劃很快就見效。截至去年底,大摩的財富部門實現了20%的稅前利潤率。在周三的會議上,Fleming還提出了新的目標:在2016年前將財富管理部門管理的財富規模擴大50%,並將股權回報提高至20%。一些同事表示,這些將讓Fleming忙上一陣,在一段時間內忘掉其抱負。除了工作,Fleming還會抽時間陪自己的妻子Melissa,以及他們的三個孩子。他目前還堅持在耶魯教書,去年還參加了紐約時報馬拉松比賽,在3.5個小時內跑完全程。Nandra表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Fleming就是這樣,不是嗎?總有一天他會成為CEO,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這一天。因為我知道,他就是這麽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31

良禽擇木而棲

2017-06-01  NM

資源有限,慾望無窮,是經濟學基本假設,亦是現實。人總要面對抉擇,人生、工作及投資亦如是。將選擇(option)定價,是財務學的一門學問,期權定價的數學模型已在市場上廣泛應用,而提出及完善該模型的學者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可惜,該諾獎的頒發亦留下一個永不能彌補的遺憾及痛苦!

抉擇每每痛苦,堅持或放棄選擇或更痛苦。英文有一句:「no pain, no gain.」(沒有痛苦,沒有收穫。)香港人亦一句:「食得鹹魚抵得渴。」同樣忠言逆耳,但人生及現實不就是這樣!試想像持有一隻股份,每股由2015年14.32港元,到2016年中5.99港元,到今年首季的2.72港元,大家是繼續持有,還是已賣出股份?假如該股份是阿里健康(241)?首先看看投資,再看看期權定價、工作及諾獎遺憾。

從投資阿里健康到期權定價

恒生指數上週五創一年新高,但自5月中至上週五其實僅升了1%;同期,阿里健康公布全年業績後,股價輾轉上升,上週更曾升至今年新高的4.89港元,上週五收市回落至3.87港元,但以收市價計算,累計升幅仍約有兩成。阿里健康的業績亮麗嗎?阿里健康最新年度收入有4.8億元人民幣,對比去年同期升了七倍,由醫藥電商業務快速成長帶動,相關收入已佔總收入約八成。可是,阿里健康的毛利卻僅升四倍,年度虧損仍逾2億元人民幣,虧損對比去年同期擴大5%。資產淨值僅有11億元人民幣及持續虧損的阿里健康,上週五市值卻有317億港元。一向以財務報表分析、市盈率等基礎分析,論斷股份價值的方法,似乎並不能應用在解釋阿里健康的股價上!有人會指,阿里健康的價值就在「阿里巴巴」四個字;又有人會指,不斷注資及注入項目的憧憬,不就是阿里健康的價值,例如業績公布後,阿里健康就先後公布了不同的內地投資。不過,怎樣計算這些價值?在財務學上,粗略地說有權注資的將來可能,可當是一種期權或實質期權(real option)來看待,可以期權定價模型(option pricing model)來計算。

從期權定價到工作及諾獎遺憾

在期權理論上,選擇了的投資,價值如包含將來的可能性,那就是期權價值;選擇了的工作,付出了半斤,如拿不回八兩,不足的或也包含將來的可能性,那亦是期權價值。期權價值很大是否就要選擇或堅持下去?大家可忍受每股一時14港元,一時又3港元的波動投資嗎?大家可忍受一週七天,天天朝九晚二至四的工作嗎?更重要是,期權最終未必可行使。筆者就忍受不了上述情況,選擇不作類似投資,選擇離開類似工作。美國總統杜魯門曾在不同場合,說過這句類似的話:「忍受不住熱力,就離開熱廚房。」(「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當選擇離開,就不要投訴失去了的期權。「食得鹹魚抵得渴」或許較逆耳及負面,可改一改,大家何不「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期權定價模型中的「Black-Scholes-Merton model」,由布萊克(Fischer Black)及休斯(Myron Scholes)最先提出,並由墨頓(Robert C. Merton)修改完善。後兩者在1997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前者布萊克卻遺憾地未能獲獎,因他已在1995年患癌症離世了!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