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造假門」始末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31/100344837_all.html#page2

 

 

不遠萬里的背書

Munafo說,「公平,我們專程飛來中國,只是希望獲得公平」

  出租車駛過北京友誼商店的大門口才停住,Stefano Vagelli跳下後座,從條紋西褲裡掏出皮夾,把兩張百元大鈔塞進副駕駛座車窗。在這棟四層建築的頂樓小會議室裡,三位上午剛從意大利飛來的同行正等待與他會合。(相關音頻:《李文學與潘莊秀華面談實錄》、《崔斌與潘莊秀華通話實錄》)

  一年多前,位於北京建國門外的友誼商店,9000多平方米營業面積中有近5000平方米被來自新加坡的達芬奇家居租下,銷售以意大利品牌為主的 國際頂級家具。Vagelli供職的瑞瓦(Riva),在其中擁有一個100平方米的展廳。如果算上開設在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地的其他13家達芬奇 家具店,這家傳代的意大利手工家具廠,2008年-2010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分別達到129.3萬、161.9萬和174.2萬歐元。

  這是2011年11月19日,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北京友誼商店的達芬奇家居旗艦店裡,顧客屈指可數。在鉛晶質水晶燈的琥珀色暖光映照下,從限量 版玳瑁鑲嵌斗櫃和1827年象牙琴鍵斯坦威古董鋼琴旁穿過,乘員工電梯到頂層,是上海達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設在北京的低矮逼仄的工作區。Tino Cappelletti,卡布麗緹(Cappelletti)總裁;Antonio Munafo,珍寶(Jumbo)總裁;Luca Baldi,布迪(Baldi)董事總經理;以及瑞瓦的總經理Stefano Vagelli,四位意大利家具品牌的話事人並肩坐到一起,面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神情嚴肅。他們首先一一向記者出示名片和護照,證明自己並非達芬奇家居 請來的「洋托」。

  儘管從意大利專程帶來了一名翻譯,作為意大利商人代表的Antonio Munafo,還是用英語一字一頓地宣告:「我再次重申,達芬奇在中國經營銷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居產品,都是我們在意大利境內設計、生產、製造,並原裝進口到中國的。達芬奇沒有組織生產或銷售過假冒我們品牌的家具。」

  Munafo表示,自己不僅是珍寶的總裁,也負責為其他意大利品牌代辦達芬奇所訂貨物的質量檢查與拼箱裝船。「意大利有50到60個家具品牌 (根據達芬奇家居提供的資料是59個,編者注)給予達芬奇在中國的代理權,其中大部分是獨家代理(根據達芬奇家居提供的資料是29個,編者注),去年以來 達芬奇採購的意大利家具超過5000萬歐元。」他說,「作為家具廠商的負責人和達芬奇的供應商,我們對7月10日中央電視台的報導和之後發生的事情既擔心 又憤怒。」

  「7月10日的事件後,沒有一個意大利客戶離開達芬奇,因為我們很瞭解達芬奇。」Munafo說,「公平,我們專程飛來中國,只是希望獲得公平。」

  意大利人不是第一次試圖在媒體面前為達芬奇家居背書。2011年7月1日-10日,達芬奇家居在北京國貿商城舉辦一年一度的「意大利家居秋冬展」,19個意大利廠商派出高層經理參加。8日、9日兩天,Antonio Munafo、Tino Cappelletti、Luca Baldi等人先後返回意大利,但10日中央電視台《每週質量報告》欄目播出「達芬奇『密碼』」後,他們聞訊又飛來北京。

  7月13日下午,13個意大利廠商和3個美國廠商的代表陪同總經理潘莊秀華出席達芬奇家居情況說明會。會上,正當Stefano Vagelli發言為達芬奇證明清白之時,一位操東北口音、戴墨鏡的男子站了起來,聲稱自己買了1000多萬元的達芬奇家具,質疑新聞發佈會開成了產品發佈會,「都是假的,產品是假的,發佈會也是假的」。

  現場一片大亂。記者擁到主席台前,潘莊秀華情緒失控,在飆淚中匆匆離場。關於這場發佈會,被記住的只是潘莊秀華痛哭中變形的臉,以及網絡上流傳的惡搞MV「潘莊秀華的眼淚」。

  卡布麗緹是「達芬奇造假門」的重災區,不僅在央視報導中被消費者舉報產品質量有問題,而且暗訪記者發現,「達芬奇在東莞委託生產假冒的卡布麗緹 家具」。面對財新《新世紀》記者,Cappelletti是惟一使用意大利語的發言者,因為「說英語無法表達我的憤怒」。「我知道在中國、土耳其、俄羅 斯、迪拜都有假冒的卡布麗緹。如果達芬奇仿造假的卡布麗緹,受害最大的是我,但我知道達芬奇賣的卡布麗緹是真的,我知道他們每個月的銷售額,我經常來中國 看展廳、見顧客。」他說,「卡布麗緹60年來從未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願意在中國法庭上出庭作證。那些指控達芬奇造假賣假的人,應該有同樣的勇氣站到我們 面前,或者在法庭面前。」

  擁有百年歷史的家庭作坊布迪沒有受到波及,但一頭獅子捲髮的Luca Baldi不願放過機會為合作夥伴鳴不平:「我們都在7月11日、12日飛來中國支持達芬奇,告訴大家這件事情不是真的,可惜沒有人聽我們講。我父親84歲了,他每天都問我:盧卡,中國那邊的事情怎麼樣了?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Stefano Vagelli並非與他的三位同行一樣專程從意大利飛到北京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的採訪,他正在中國例行拜訪瑞瓦的消費者。「我們希望做家具,賣家具,我們不想再做採訪。」他問記者:「在你們中國,我們該怎樣做?」

挑戰輿論公案

8月31日,沸沸揚揚的「達芬奇造假門」首次有了官方調查結論。也在此時,潘莊秀華看到了幾段來自意大利的視頻,她決定反擊

  2011年11月21日,廣東衛視《廣東早晨》欄目播出一條「名牌家具疑出自山寨廠」的新聞,稱眾多名牌家具產自順德龍江鎮一家無牌工廠,「不 僅成本低,還使用劣質化學用品,對人體危害很大」。廣東衛視暗訪記者拍攝到廠內辦公室有大量紙質訂單,其中包括「達芬奇家居順德分公司」的訂單;工人及爆 料者稱,他們為一些名牌家具代工。當記者問是否包括達芬奇時,工人給予了肯定答覆。這條新聞迅速被多家門戶網站和電視台轉播,有媒體將其與四個月前央視播 出的「達芬奇『密碼』」聯繫起來,稱「達芬奇再曝造假」。

  11月24日凌晨,達芬奇家居給所有出席過7月13日情況說明會的媒體記者郵箱發去一份聲明,指自己遭虛假新聞誣陷,達芬奇從未在該加工廠採購過任何家具,也從未在順德設立過任何分支機構,稱廣東衛視的新聞「造成了極惡劣的負面影響」,要求公開道歉。

  更讓外界關注的,是該聲明倒數第二段的文字:「自2011年7月10日、7月17日中央電視台《每週質量報告》欄目播出虛假的『達芬奇密碼』新 聞以來,達芬奇一直在積極配合各地工商、海關、稅務以及其指定審計機構的調查,妥善解決消費者的投訴。達芬奇期待中國政府行政機關做出公正的最終調查結 論。達芬奇再次重申,達芬奇從未從事過中央電視台《每週質量報告》指控的造假行為。」

  11月24日,「達芬奇稱央視報導為虛假新聞」「達芬奇反撲央視」等標題登上不少媒體的新聞頭條,更有微博驚呼「午夜詐屍」。被釘上恥辱柱沉寂三月的達芬奇家居,再次成為高光名詞。

  有必要回述一下這場輿論公案。2011年7月10日中午12點35分,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每週質量報告》播出「達芬奇『密碼』」。節目一開 始,北京的唐女士自稱花280多萬元從達芬奇家居專賣店購買了40多件家具。這些昂貴的家具一進家門,唐女士就發現存在質量問題,隨之對家具的意大利身份 產生懷疑。央視記者歷時半年暗訪,終於在東莞長豐家具有限公司展廳裡,發現有一張床與北京達芬奇專賣店裡的卡布麗緹雙人床幾乎一模一樣。「東莞長豐總經 理」彭傑說,達芬奇銷售的卡布麗緹家具「正是他們公司生產的」,並出示了深圳達芬奇家居公司給長豐付款的一張9000餘元的電子回單。

  在暗訪偷拍的鏡頭中,彭傑介紹,從2006年開始東莞長豐就為達芬奇生產家具,品牌分別有卡布麗緹、好萊塢、瑞瓦,現在和達芬奇的年交易額 5000萬元。他還透露,達芬奇將這些家具從深圳口岸出港運往意大利,再運回上海報關進港,這些家具就有了全套的進口手續,成為達芬奇家居所說的100% 意大利原裝「國際超級品牌」家具。

  節目反響強烈。達芬奇家居中國總部所在地上海,近70名工商執法人員和媒體記者,甚至在節目播出兩小時前即到達達芬奇四家門店;之後幾天,深 圳、廣州、北京、成都、重慶等地的工商、質監、海關、稅務等部門迅速行動,達芬奇家居在當地門店的部分家具和倉庫被查封,東莞工商部門也開始對長豐公司展 開檢查。

  7月13日,漩渦中的達芬奇家居召開新聞發佈會,堅稱佔達芬奇銷售額80%以上的意大利產品全系原裝進口,否認央視報導中有關卡布麗緹、瑞瓦等 意大利品牌在東莞生產的指責。潘莊秀華只承認佔其銷售額12%左右的美國品牌家具屬全球採購,有部分產地為印尼、菲律賓、越南、印度、中國等,在標識上僅 註明「美國品牌、全球採購」,沒有完整披露原產地信息,部分銷售員在向消費者介紹情況時也存在混淆家具材質的問題。她解釋東莞長豐是美國品牌好萊塢的代工 廠,達芬奇家居2002年-2005年曾因推出「明確告知中國製造」的自有品牌「富爾敦」,與當時尚在深圳的長豐家具有過供貨合作,但後來達芬奇放棄了 「富爾敦」,央視採訪中出示的賬目是東莞長豐為其製作的展覽掛件,雙方並無家具生產交易。

  官方的初步結論隨之而來。7月15日,上海市工商局發佈消息,初步認定達芬奇家居存在三方面問題:部分產品不合格;大部分家具產品標誌不規範;廣告宣傳使用絕對用語。但通報未提及達芬奇存在售假和產地造假問題。

  7月14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佈,2011年上半年達芬奇家居共進口木製品、木家具110多批,大部分來自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國外產 地;有11批原產地為中國,其中10批屬保稅區「一日遊」。從批次推算,2011年上半年上海口岸近10%的達芬奇家居「進口家具」為國產。

  7月16日,上海海關披露,2011年以來達芬奇家居通過上海口岸申報進口186票商品,原產地包括意大利、中國、西班牙、越南、菲律賓、德國 等十個國家。原產地申報為意大利的貨物共計124票,佔進口總值的87%;申報為中國的11票,佔進口商品總值的3.5%。按商品總值計,2011年上半 年上海口岸有3.5%的達芬奇進口家具原產中國。海關審核還顯示,達芬奇申報進口商品的原產地與隨附的運單、發票、啟運地、裝貨港一致,海關方面因此認 為,達芬奇的問題不是出在進出口方面,而是國內銷售環節,「應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告知消費者準確、全面的信息」。

  與此同時,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達芬奇不是生產廠家,而是銷售代理商,「輿論的質疑其實存在一個常識問題」,很多國際品牌的產品產地都來源於世界不同的地方,產品從中國出口再進口,包括在保稅區的「一日遊」,都並不違法。

  官方的初步調查與央視報導結論並不一致,不過輿論並未冷卻。新華社發佈海關調查結論的次日,7月17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播出跟蹤報導「達 芬奇『密碼』2」,主持人援引說,達芬奇已涉嫌觸犯法律,應當予以嚴懲,「按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 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50%以上二倍以 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人們對達芬奇家居的印象迅速定格——「假冒偽劣」的代名詞。當月,達芬奇全國14家門店的銷售銳減八成以上。根據其提供的數據,2011年7月 -10月的銷售收入從上年同期的1.9億元減至2775萬元,同比降幅高達85.5%,同期淨利潤也由3178萬元逆轉為虧損8457萬元。另外,應上海 市工商局的要求,達芬奇家居為消費者辦理退貨合計1.2億元;已經箭在弦上的深圳中小板上市無限期推遲,商譽損失無法估量。

  「經濟損失還在其次,最讓我們受不了的是人格尊嚴掃地。」潘莊秀華說,「我先生獲得過兩枚新加坡總統獎章,是新加坡視障及失聰勵航學校的校董主 席,視名譽高於生命。現在別人見到就說:『潘先生,你(造假)怎麼這麼不小心啊』。有一天晚上他哭著對我說,就是家產不要,也要告到底。」

  在朋友的勸阻下,潘氏夫婦沒有在新加坡提起訴訟,也沒有找國際媒體「討還公道」,因為「這樣只會激化不必要的矛盾」。

  2011年8月31日,沸沸揚揚的「達芬奇造假門」終於有了官方調查結論。上海市工商局宣佈,經查實,達芬奇公司代理的所有意大利品牌家具,海關申報材料合乎要求;赴廣東等地的調查,未發現達芬奇在原產地上有偽造行為。

  也就在此時,潘莊秀華看到了七段來自意大利的視頻。達芬奇決定反擊。

意大利蹊蹺

「你們確信那個達芬奇賣的確實就是偷拍的這個工廠裡面這些東西,你們能保證嗎?你們都不敢保證,那你叫我查這個東西我怎麼敢保證」——央視駐意大利記者朱鋒

  這七段總長100多分鐘的視頻,拍攝的是中央電視台駐意大利記者朱鋒到卡布麗緹採訪的對話,以及他與國內《每週質量報告》同事通電話的過程。

  「2011年4月19日,也就是意大利米蘭家具展會結束的第二天,一位自稱中國中央電視台記者的年輕人來到意大利坎圖鎮,要求採訪卡布麗緹工廠的老闆。」卡布麗緹家具總裁Tino Cappelletti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回憶說。

  因為涉及中國業務,他邀請珍寶(Jumbo)總裁Antonio Munafo共同接待了這位記者。談話中,記者稱央視將會播出有關達芬奇家居售賣假冒卡布麗緹家具的報導。「我們當時很震驚,所以錄了像。」Cappelletti說。

  央視記者給他們看了一些卡布麗緹家具照片,並說這些家具是中國國內仿造的。但Cappelletti辨認後指出,這家具是自己工廠生產的。「當時的情況有點尷尬。記者顯然也有些震驚,開始用中文打電話,我們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這位中國記者,就是後來在2011年7月10日「達芬奇『密碼』」中出鏡的央視意大利駐站記者朱鋒。意大利人提供的視頻顯示:朱鋒反覆詢問照片 中的產品是不是意大利生產的,Cappelletti稱達芬奇家居「從來都是100%賣我的產品」,並表示可以和記者一起去中國,認證這些家具的真偽。朱 鋒對卡布麗緹床頭雕花材質提出疑問,意大利人表示,照片中床的雕花是用一種特別的樹脂製作,這些樹脂是通過歐盟認證的。

  意方提供的視頻中,意外錄下了朱鋒現場與北京幾次通電話的過程,都是在糾結於國內同事是否確定達芬奇在銷售假冒卡布麗緹家具。朱鋒多次提到一位 「李老師」,稱「李老師」之前很確定地告訴他達芬奇在賣假貨,希望他能得到意大利人的確認。在聽到卡布麗緹對達芬奇100%的支持後,朱鋒又被同事告知, 售假的可能是「其他廠家」。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朱鋒明顯有些不滿了:

  朱鋒:你們確信那個達芬奇賣的確實就是偷拍的這個工廠裡面這些東西,你們能保證嗎?你們能保證這件事情嗎?你們都不敢保證,那你叫我查這個東西我怎麼敢保證?而且如果是萬一播出去的話,對咱們⋯⋯

  朱鋒:我想問一下,你們這個到底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出來呢⋯⋯你們得把情況都告訴我,我現在一頭霧水,一會說他賣假貨,一會又和我說他不賣假 貨,我只是想知道現在是什麼樣的情況⋯⋯那你必須告訴我一個問題,你們為什麼之前一直跟我說,達芬奇在賣假的東西。我實在不明白你們要跟我表達怎麼一個意 思?現在他們認為,我即使跟他們採訪這個東西,然後你們拿回去,做出來說達芬奇賣假貨這麼一個結論⋯⋯你們之前告訴我的是,他們說這個東西不是他們生產的 就OK了,然後你們又跟我說懷疑達芬奇在賣假的東西,然後你們又跟我說懷疑達芬奇在這邊買(假貨),然後現在你們又和我說這麼一個版本。他已經有戒心了, 他說懷疑我們在搞破壞你知道嗎?懷疑我們要把達芬奇弄倒⋯⋯那你們接下來做下去是一個什麼樣的效應呢?就是說這個東西是真的,達芬奇賣的是真的,對不對?

  三個月後,這次採訪在「達芬奇『密碼』」中出現的,是朱鋒在工廠門口的幾十秒鐘出鏡和簡單的解釋:「掌門人卡布麗緹先生告訴我,這些雕花是由一種特殊的樹脂材料做成,並非實木雕刻。」至於意方堅稱相信達芬奇家居的內容,則選擇性地消失了。

  潘莊秀華回憶,米蘭展會結束時,珍寶老闆Munafo曾打電話給她丈夫潘東尼,問有沒有委託央視記者去採訪卡布麗緹。潘東尼回答沒有,也沒放在 心裡。5月Munafo來參加上海家具展會,把刻有那幾段視頻的光盤交給達芬奇家居董事張添福,但仍然沒有引起注意。在被央視曝光後的慌亂中,也沒有人想 起過這幾段視頻的存在。

  直到8月底,潘莊秀華突然想到4月間有央視記者在意大利做過採訪,於是立即與張添福聯繫,拿到了這張光盤。

導火索

2011年7月10日央視播出「達芬奇『密碼』」,次日,唐英即將反訴賠償額從150萬元提至484萬元

  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對達芬奇家居的曝光始於消費者唐女士的投訴。事實上,在節目播出之前半年多,達芬奇家居與唐英家的民事糾紛,已經在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審理了三次。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得的法律文件、資料和當事人採訪,勾勒出了糾紛的脈絡。

  2009年7月11日和12日,唐英夫婦在達芬奇家居展會上籤訂了總共91萬餘元的家具合同,並支付50萬元預付款。9月8日,雙方簽署為唐英新家配套家具的銷售協議,涉及家具30多件(套),唐英又支付了50萬元預付款。兩次購貨總價達231萬元。

  達芬奇家居提供的材料顯示,唐英這兩批共訂購了51件(套)家具,除兩件達芬奇庫存的自有品牌「富爾敦」地毯,其餘49件中有41件為意大利品牌,另外8件為美國品牌。美國品牌涉及金額25.8萬元,分別為Henredon、Theodore Alexander、Althorp、Hancock & Moore品牌,其中有價值近9萬元的四件原產越南和菲律賓。「基本上買的都是意大利家具」。

  此後,達芬奇家居分四次送貨至唐英家。其間,因達芬奇一方運輸延誤,部分家具推遲交付月餘。2009年12月22日至2010年1月6日,達芬 奇家居集中送去價值156萬餘元的定製家具,除一隻主臥書椅(2010年2月4日送貨)和一隻陽台扶手椅(未送貨),達芬奇家居基本交齊訂貨。

  唐英對延遲到貨很不滿意,且認為到貨家具質量、規格等存在問題,「包裝簡陋、規格錯誤、質量低劣、氣味刺鼻,根本不會是歐洲標準所能造成的」。 雙方交涉後,達芬奇家居從2010年1月6日送貨當天至22日,將已送貨物中約價值110萬元的家具收回,表示願為唐家替換,並於1月12日退回了50萬 元定金以示歉意。唐英到達芬奇門店,挑選了價值93.5萬元的一批家具,「過春節借用」。

  對於這批「借用的家具」,唐英在答辯狀中稱為臨時借用,「達芬奇方面承諾盡快交付符合要求的家具」;達芬奇家居則稱其為「試用」,如果唐英滿意可按報價購買,如不滿意可以全部無條件退貨退款。達芬奇對這批「借貨」給唐英開出的特別優惠價為五折,合計47.4萬餘元。

  此後,達芬奇家居多次致函致電唐家,敦促其做出付款還是退貨的選擇;而唐家認為拿到的家具不滿意,要求達芬奇繼續送貨,換到滿意才能付款。

  爭執還在繼續,唐英夫婦於2010年7月再次來到達芬奇的展會,又挑中了價值300多萬元的家具,要求送到家裡。達芬奇再次提出,由於唐家所付 訂金加貨款僅50萬元,而拿到的家具價值已近200萬元,應當按協議規定先交付貨款再送新貨。達芬奇家居的新加坡籍董事黃志新曾去唐英居住的某會所當面協 商,但沒有達成協議。

  「辭行時,唐英的丈夫說,他認識央視《每週質量報告》的記者,如果不滿足他的要求,就有辦法把達芬奇家居搞垮。」黃志新說,「那是唐家第一次明確威脅達芬奇家居」,但當時他並沒有在意,因為做生意常會遇到些不愉快的事情,以為「只是顧客不高興」。

  黃志新決定「曲線救國」,答應送新貨,同時把唐家不喜歡的家具搬出來。2010年7月13日,搬出一些家具之後,唐英夫婦意識到達芬奇的意圖, 開始阻止搬貨,並叫來了小區保安。達芬奇轉而要求唐英簽訂一份「貨到立即付款」的合同,又遭到拒絕。黃志新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這一次搬貨取回了價值 66.4918萬元的家具,將原本100多萬的貨款損失減低到87萬元。

  唐家對達芬奇家居的這次「搶貨」非常憤怒,在反訴狀中指稱,達芬奇竟然用欺騙手段,謊稱將全部交貨,將臨時使用的家具基本收回,使自己一家陷入沒有家具可用的窘境。

  2010年9月14日,《北京晨報》刊登了記者接到唐家投訴後採寫的新聞「消費者投訴:200萬達芬奇家具,異味裂痕明顯」。報導見報當天,達 芬奇家居向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要求唐英結算87萬元貨款。此後的10月15日,《京華時報》以「達芬奇家具被索賠百萬」為題,也對這場糾紛 進行了報導。

  當年11月8日,唐英向東城區法院遞交反訴狀,稱達芬奇家居「違約、欺詐消費者,虛構家具原產地,誤導消費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 品冒充合格產品,為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義」,唐英請求法院判令被反訴人(達芬奇)「雙倍返還反訴人定金,即人民幣150萬元」。

  對於這場訴訟,北京東城區法院曾經三次開庭審理。在2010年11月24日第三次審理後,因質量鑑定機構始終不能確定,司法進程放緩。

  也正是在2010年底2011年初,央視《每日質量報告》從唐英手裡獲得投訴線索,著手籌備報導。2011年7月10日,央視播出「達芬奇『密碼』」。次日,唐英向東城區法院遞交《訴訟請求變更申請書》,將反訴請求的賠償額從150萬元提升至484.0888萬元。

被暗訪的「總經理」彭傑

「李總」離開後再無音信,彭傑不知道自己為拿到2200萬大單而說和做的一切已被偷拍,更沒想到,四個月後,「大買賣」帶來的是噩夢

  在「達芬奇『密碼』」中,證明達芬奇家居造假的最有力的證人,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莞長豐家具公司總經理」彭傑。2011年11月27日,財新《新世紀》記者趕到深圳,在真正的東莞長豐總經理黃文聰陪同下,通過電話採訪了至今沒有露面的彭傑。

  「他們前後一共來了兩次,第一次是在2011年春節前,馬上就要放假了。來之前他們先打了一個電話到廠裡,當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我剛好有事來公司坐一下,順手就接了起來⋯⋯」

  2011年1月末的一個晚上,24歲的彭傑接到一個諮詢電話,對方自稱手裡有一個很大的工程項目,想訂購達芬奇家居經銷的那類歐式家具。「他問 長豐是否有生產歐式家具,並且反覆提到達芬奇,當時我回答他說,『我們有,可以來工廠看一下』,然後對方馬上就約了第二天在廠裡見面。」

  彭傑其實是一名跑單員。黃文聰介紹說,彭傑並不屬於每月可以在長豐領取固定薪水的受聘員工。在東莞一帶家具製造業集中的鄉鎮,像彭傑這樣的跑單員往往是「自由身」,可以靈活服務於任何一家有需求的企業,平時所賺取的就是1%-3%的項目提成。

  「為取信於客戶,跑單員往往會在名片上將職務印為某某家具廠的『業務經理』,但絕不會給自己加官三級。」黃文聰說。他和彭傑都表示,彭曾帶央視暗訪記者見過黃文聰,央視記者並非不知道誰才是東莞長豐真正的總經理。

  關於《每週質量報告》如何找到的東莞長豐,「達芬奇『密碼』」一片的編輯肖博在2011年7月24日北京電視台播出的演播室訪談「揭穿『達芬 奇』的秘密」中曾回憶,他們懷疑達芬奇在國內有加工廠生產假冒意大利家具,先是派兩名暗訪記者在達芬奇上海總庫房蹲守了兩個多星期,一無所獲。北京欄目組 這時得到一個線報,深圳一家叫金鳳凰的家具公司曾為達芬奇做過代工。暗訪記者趕到深圳,金鳳凰的人稱,2004、2005年曾經給達芬奇生產過家 具,2006年之後停止了。線索又斷了,記者將目標轉向擁有3000多家家具廠的東莞,「大海撈針」,走訪了上百家家具廠,最終篩查出有四五家企業生產與 達芬奇門店裡意大利家具相似度極高的產品,當時已是2011年1月25日。

  據彭傑描述,如約而至的「大客戶」,頭有點禿頂,個子高高的,東北口音,自稱「李總」。在「李總」的身邊還有一位戴眼鏡的男士,自稱是「李總」的助手。

  「針對企業的暗訪,最方便的手段就是假扮成客戶。越大的客戶,只要扮得像,就越容易博得對方奉迎和配合,於是也越有機會套取公司運營機密。」肖博這樣總結《每週質量報告》的暗訪經驗。

  雙方剛一見面,「李總」就主動向彭傑出示了一份用A4紙影印的文件,以及一兩份戶型圖。

  「文件的標題大概是關於河北某地老幹部局別墅項目的通知,他把文件拿在手裡,就給我看了下。」彭傑被告知這個項目有20套別墅,全部需要配家具。這確實是個大單子。

  「他自我介紹說是項目的負責人,名片剛好派光了。我感覺他形象挺像老闆的,而且還帶了助手。」彭傑說,對「李總」的姓名、所在公司名稱以及任職情況等個人信息,自己一無所知。

  「他對我們展廳裡的歐式家具表現出很強的興趣,特別是在一張雕花大床前,他站得最久,還問了價格。」彭傑回憶說,「李總」提出的要求是,「一定要歐式、高端、上檔次」。

  「他說去北京達芬奇門店看過,就是想要他們賣場的那種家具,認為我們的家具正是他想要的,說我們做的跟達芬奇很像。」彭傑表示,自己當時並不知道那張雕花大床仿的就是卡布麗緹的款式,但他聽說過長豐代工的一個美國品牌好萊塢,是要運到達芬奇門店進行銷售。

  參觀完展廳後,「李總」以「先要向領導匯報」為由告辭,結束了第一次暗訪。臨行前他交待彭傑要對這個項目先保密,說這個別墅項目規模很大,需要提防別人搶單。

  彭傑並不確信僅憑這次短暫接觸,客戶真會回來與自己簽下這筆大單。但是「李總」心中卻已認定——彭傑就是他們尋找多時的「獵物」。

  「這個人年輕氣盛,而且很有表現的慾望,很願意去表達自己的能力很強⋯⋯」肖博在北京電視台訪談節目中說,「對於暗訪記者來說,願意去表達的 人,會成為一個更好的採訪對象,因為他願意把他好的一面都表達在你面前,去吸引你的關注。」而這恰恰就是肖博和「李總」眼中的彭傑。

  2011年2月下旬,過完春節長假兩週後,「李總」帶著助理又出現在東莞清溪鎮。

  根據肖博的回憶,欄目組在準備會上制定了二度採訪方案:對彭傑「一方面要接著捧,另一方面要嚇唬他」。

  為了「接著捧」,「李總」與彭傑展開了更進一步的項目商談——他讓彭傑按自己提供的戶型圖開始配方案。彭傑很快拿出一份報價在111萬元的單套別墅家具配備方案。以「李總」所說的20套別墅的規模,項目的總報價超過2200萬元。

  「我給家具廠跑單也有兩三年了,以前做的單,總價連二三十萬元都看不到。」超過2200萬元的大單擺在眼前,彭傑既興奮又忐忑。

  2月23日,「李總」將一份「董事長」對家具配置方案提出的修改意見轉至彭傑郵箱。主要內容是指示繼續砍價,要對20套別墅提出差異化配置方 案,「首長臥室應與其他房間的配置拉開檔次」,同時提出項目「較為敏感」,應注意保密工作。此外,所有產品需要在7月1日之前交貨,時間緊任務重,配置方 案中應詳細標明家具所使用的材質。

  「領導」指示要砍價、要優化方案,這給了「李總」充分的理由增加與彭傑接觸的機會;「保密」和「標明家具使用材質」,則為下一步展開產品材質調查「埋線」。之後三四天裡,「李總」幾次約彭傑在廠裡談生意,對項目推進表現出了充分的誠意。

  「他說自己早上起不來,所以每天都是過了中午來廠裡,每次都是坐一會就走。他解釋說自己血糖高,不能長時間工作,每天多多少少還有一些進展。」彭傑強調說,「我給他做的方案,用的都是我們展廳裡那些長豐自有品牌的古典歐式家具。」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李總」提出要進入生產車間,考察一下工廠的生產能力。服務熱情的彭傑於是就做起了導遊,其中還特別講解了這些古典歐式家具的製作工藝,包括雕花部分是用高分子樹脂材料而非實木。

  「看完生產車間,他說這還不足以證明我們能做出跟達芬奇家居品質相同的家具。」彭傑開始發現,眼前的這個大客戶越來越讓自己難以招架——從考察批量生產的能力,轉到要求訂購與意大利進口家具品質上一樣的產品。

  「他反覆跟我提到達芬奇,因為當時已經談到價格了,他說『你這東西有點貴,我沒辦法跟老闆交待,要是達芬奇的家具,那還算合理』,然後問我們能不能生產⋯⋯」24歲的跑單員彭傑一步步走上對方設定的軌道。

  「我當時想,離拿下大訂單只差一步之遙,李總不斷拿達芬奇的意大利家具與我們生產的歐式家具做比較,我就乾脆說就是我們幫達芬奇生產的。」彭傑說,「因為我們生產的產品(指為好萊塢代工的家具)確實有在達芬奇賣,我當時覺得這就是稍微誇了下口。」

  據黃文聰說,在那之前,東莞長豐與卡布麗緹惟一的關聯是他曾買過一個卡布麗緹的五斗櫃,供仿造拆解。但他認為那不算侵犯知識產權,因為自己會做修改,他還為這些修改申請了專利。

  但在「李總」追問下,彭傑點頭認下達芬奇展廳的卡布麗緹家具是「我們幫達芬奇做的」。在「達芬奇『密碼』」片中,記者先用旁白拋出疑問——「這 位總經理的坦誠還是讓我們產生了幾分懷疑,難道達芬奇宣稱的國際超級品牌的意大利卡布麗緹家具,真的是國內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家具公司生產的?」

  「李總」要求彭傑為自己的話拿出「真憑實據」。「我為了能做成這單生意,就帶他去見了黃連聰。」彭傑說。

  29歲的黃連聰,幫哥哥黃文聰打理海外客戶的訂單業務。因為是家族式小企業,黃連聰在廠裡一直沒有正式職務,在「達芬奇『密碼』」中,他的身份被顯示為「財務經理」,他所在的辦公室被顯示為「財務室」。

  央視播出的電視畫面中,隨後出現了電腦屏幕上的一張電子回單。這份由深圳達芬奇家居貿易有限公司通過民生銀行賬戶向長豐支付貨款的電子回單,顯示的轉賬時間為2010年2月,距記者暗訪已經過去一年,結算金額顯示僅有9795元。

  「我記得他們有兩個人,在我這邊聊了十幾分鐘。他的那個助理一直湊在我旁邊,不斷地問我『還有什麼證據』⋯⋯」在長豐,很多對外業務往來的單據都是黃連聰經手,就存在他本人使用的這台電腦裡,「跑單員」彭傑則完全沒有查看權限。

  聽說彭傑帶來這麼重要的客戶,黃連聰當然不敢怠慢,叫了同事幫忙,最終查出這張回單。與之相應的一份「預付賬款明細賬」上顯示,這筆業務是達芬奇家居委託長豐加工展會所需的布藝布板及掛件。

  電子回單的畫面一經顯示,《每週質量報告》記者馬上在片中表態稱,因為有了這一證據,從而讓自己「徹底打消了此前的懷疑」。

  但彭傑和黃連聰回憶說,「李總」當時還是覺得「這數額看上去很小」,用這張單子顯示的金額和合作項目來證明實力實在有些牽強。彭傑和黃連聰又為「李總」找來一些印有達芬奇家居新加坡公司抬頭以及地址的PI(形式發票)報價單、訂單、產品裝箱單。

  黃連聰稱,「達芬奇『密碼』」中顯示的這些單據,所指向的客戶是達芬奇代理的美國品牌好萊塢,長豐曾為好萊塢的幾個產品系列做過代工。這些好萊塢家具最後被擺進達芬奇家居的展廳。

  2011年11月28日,財新《新世紀》記者在深圳見到了好萊塢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採買」負責人陳銳湘。他進一步解釋說,好萊塢因為是「進口家具、全球採購」的身份,在東莞的家具企業完成代工後,即使是在國內銷售,也還是要「先出關,再進關」。

  「所以我們的貨從深圳出關,通常會運往達芬奇在新加坡或香港的公司。」陳銳湘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發往兩個港口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投放達芬奇在東南亞地區的門店;發至香港的貨則供應中國市場,會由達芬奇負責轉運至上海港,由那邊的倉庫轉到國內門店。

  為什麼好萊塢與長豐之間的業務往來單據中,會顯示有達芬奇新加坡公司的名稱及地址?黃連聰解釋說,在東莞,像長豐這樣的家具廠,做外單生意時主 流的報價方式是選用「離岸價格」。這意味著生產企業還要負責聯絡物流貨櫃、完成報關,直至產品裝船出港才算完成一份訂單業務。從流程上,長豐需要事先從好 萊塢拿到收貨地址——也就是達芬奇新加坡公司和香港公司的地址,用來完成出港相關表格的填寫,「因此在公司內部使用的單據表格上,為操作方便而預先寫上最 終收貨地址也不足為奇」。

  看完這些證據之後,「李總」終於表示不再懷疑長豐的生產能力。

  一行人回到會客室,「李總」又拋出一個問題:「這20套別墅配下來要2000多萬元,在客戶面前如果簡單說這是國內生產的,恐怕不好交待,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一下這批家具的附加值?」

  「李總」將話題順勢拎回至達芬奇家居,開始拉著彭傑分析,「如何才能在客戶面前,讓這批貨可以像達芬奇的意大利家具那樣,也能賣個好價錢」。

  「他就問是否能通過出口轉內銷這種手段來增加附加值,他還叫他助手去註冊一個運輸公司這一類的事。」彭傑稱,「李總」很明確的表示,提高附加值一事「不需要長豐負責」,只是想找自己討論「如果想把家具轉至意大利再轉回國內,這事該怎麼弄」。

  「他坐在那裡,不僅跟我、也跟他的助手在交流,我自然一直要附和他的觀點,順著他的思路說怎麼做出口。」彭傑說。

  「大買賣」眼看著很有戲了,可「李總」離開後再無音信,彭傑有些懊惱。他並不知道自己為拿到大單而說和做的一切已經被偷拍,更沒想到,四個月後,這筆「大買賣」給他帶來的是噩夢——節目播出當天,不知道等待自己是什麼的彭傑選擇了逃亡。

  2011年7月21日,廣東省工商局在其官網上發佈《關於達芬奇事件的情況介紹》,稱東莞市工商局對東莞長豐的辦公及生產場所進行了全面檢查, 現場發現的發票及銀行回單顯示,當事人曾與上海達芬奇家居的深圳子公司有兩批布板掛架的業務往來,銷售金額分別為9795元及12921.4元。除此之 外,並未發現長豐與達芬奇家居存在業務往來的合同、發票以及銀行資金往來。

  另據本刊查證,東莞長豐與達芬奇家居的間接關係——2010年至2011年6月為好萊塢品牌代工過兩個系列的家具,合計結算金額為47.2萬美 元,合330萬元人民幣,距「達芬奇『密碼』」中所稱東莞長豐為達芬奇每年生產5000萬元卡布麗緹、好萊塢、瑞瓦品牌家具差別巨大。

  廣東工商的調查,證明電視節目裡的那個彭傑說了謊。財新《新世紀》記者問黃文聰是否記恨彭傑,黃文聰搖搖頭說:「他也是受害者,他已經很可憐了,精神崩潰了幾個月,還吃過一次安眠藥自殺。他只是個孩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