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銀啟壞帳打包 助降不良率 中行招行試水溫 產品折讓84%

1 : GS(14)@2016-05-21 12:42:57

【明報專訊】一直只聞樓梯響的「不良資產證券化」,作為試點的首批產品近日先後發布。「打頭陣」的中行(3988)及招行(3968)分別發表公告表示,發行規模為3.01億及2.33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不良資產支持證券」,涉及貸款分別以批發業為主的行業貸款,以及信用卡貸款,今次產品折讓達84%。有分析稱,新產品目前仍屬「試水」階段,對改善內銀財務結構的作用有限,幸而其風險未如當年雷曼產品般高。



明報記者 徐寶文

中行及招行日前分別宣布發行名為「中譽」及「和萃」的「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總規模分別為3.01億元及2.33億元,同樣分為「優先」及「次級」兩檔(分別見另稿),兩者的佔比均約為80%及20%,並僅向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配售;兩行將於下周三(25日)公布認購詳情,並於翌日(26日)正式接受認購。

兩產品總規模逾5億

中行的「中譽」是「打包」由42個借款人、合共72筆行業貸款,涉及行業逾20個,總未償還金額(連息)高達12.54億元,頭3大行業貸款佔比高達74.87%,首位的批發業更佔逾一半,達6.53億元;除1宗屬「可疑」貸款類別外,其餘71宗均為「次級」。至於招行的「和萃」則是由60,007筆個人信用卡貸款「打包」而成,當中「次級」及「可疑」分別佔21%及40%,餘下的39%則是「損失」類貸款,平均每宗未償還款項(連息)為3.5萬元。

大華繼顯策略師李惠嫻表示,這項新產品,理論上能使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下降的同時,因立即回收一筆現金的關係,使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獲得提升,且該筆資金更可再次借出,化為利潤。不過她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這項產品「打正旗號」出售不良資產,加上汲取過雷曼事件的經驗,投資者變得更為審慎,故料這項新產品僅為銀行處理不良資產提供一個「新渠道」,而不是主要渠道,作用有限。事實上,截至今年首季度,包括中行及招行在內的六大行,不良資產規模合共逾8500億元,相對今次發行的不良資產產品,所佔比例是極小。

不過李惠嫻稱,從另一角度看,幸這項新產品的需求不熾熱,否則若這項產品的投資活動活躍起來,但內地經濟繼續下跌時,整個金融體制的流動性將會被抽乾,2008年雷曼事件的翻版將在中國發生。

分析師﹕風險遠低於美次按

星展唯高達中國金融業分析師陳姝瑾雖亦認同指,今次新產品的推出,對改善內地銀行財務結構的作用有限;但由於今次推出的「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只進行一次包裝,並非如美國當年對劣質資產進行多重包裝的次按產品般,前者的風險程度遠低於後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1/news/ea_ea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