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牛(垃)股(圾)滿天飛,滬港通後不是牛市,而是狂風暴雨!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0571124
統計了一下2014年1月1日至今的漲幅排行,在剔除新股的情況下,漲幅超過100%的股票有近50個,漲幅超過50%的股票竟然有240個,這意味著你隨便扔飛鏢,都有1/10的概率買到50%漲幅的股票,看到這我覺得做一個賺錢的聰明人似乎並不難,只要追著熱點題材買,看著美股炒A股,13-14年收益肯定不會低。

我稍微看了看這240個股票,其中大部分從基本面根本看不懂為什麼會漲那麼高的,多數是題材或借殼重組,從估值看大部分泡沫非常嚴重。再看了一看跌幅榜,豁然開朗,去年的主板題材牛股、小盤3-5倍白馬股紛紛上了跌幅榜,資金拆了東牆去補西牆,典型的資金推動估值型上漲,看來中國的成長股、「十倍股」都是以一年為週期計算的。

這讓我覺得非常不妙,就如同去年牛股大跌一樣,今年的這批牛股極有可能接下來的日子裡這批類型的股票(包括去年大漲今年橫盤的)將會面臨極大的風險,或許這一波滬港通的修復行情就是這批股票最好的出貨時機(至於大藍籌修復完了之後很難繼續再上漲,回調或橫盤是大概率)。

看了那麼多股票的估值高高在上,我更加堅定了短期不可能有牛市的觀點,也不知道那麼多人為什麼因為這一波滬港通帶來的估值修復行情就認為牛市來了。目前A股到底什麼是樣的背景?市場制度——發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制度等都不完善,證監會愛民如子,上市公司造假動力很大;市場環境——散戶為主,整體風險偏好很高,全民素質體現賭性重,大家只爭朝夕,一切向錢看齊,劣幣驅逐良幣;市場利率——國內無風險利率長期在10%以上,藍籌股沒有吸引力,而A股又相對封閉;改革——國資改革還沒有實際行動,各種經濟、教育、法律、醫療、養老、戶籍等等體制改革正在緩慢進行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無數的題材股、垃圾股、高估值股,這樣的市場構成怎麼可能來一輪指數翻幾倍的牛市?難道要把估值從60倍炒到200倍?還是90%的股票跌,大藍籌漲翻倍?這可能嗎?白日做夢!這幾年最樂觀的情況就是:優秀藍籌股在極低的估值下依靠自身優秀的ROE帶領指數緩慢的爬升,同時隨著市場各方面的完善,高估的股票估值開始緩慢的修復,所以,我的策略依然是:沒有牛市,繼續持有便宜的大爛丑,繼續做一個傻子,讓那些聰明人去玩題材、概念,跟著美股炒A股,狂風吹起的時候我可以接受賺的少一些,因為狂風過後雷雨交加之際唯有保住本金才是最重要的。我會一直耐心等待估值回歸和註冊制後滿地的便宜貨。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75

主產區遭暴雨襲擊 橡膠步入牛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05

i4PDRb3dXkW8

因馬來西亞和泰國部分地區洪水泛濫影響供給,橡膠步入牛市,棕櫚油於昨日收創近八周新高。商品氣象集團(CommodityWeatherGroup)稱,未來該地區將有更多雨水降臨。

東京商品交易所內,6月交割的橡膠期貨活躍大漲3.8%至213.3日元/千克(約1773美元/噸),創7月3日以來新高。自此,橡膠期貨自今年10月的五年低點已經累計上漲22%,滿足了漲幅至少超過20%的牛市門檻。

據彭博社,過去兩周里,暴雨襲擊了馬來西亞和泰國南部地區,商品氣象集團預計暴雨至少還會持續一周。暴雨導致馬來西亞發生了數十年來罕見的洪水,該國昨日在洪水區疏散了超過20萬人。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出口國,馬來西亞則是僅次於印尼的第二大棕櫚油出口國。由於暴雨,印尼的橡膠出口商正在和買家商議重新制定發貨計劃。

國際橡膠聯盟(International Rubber Consortium)首席執行官Yium Tavarolit周一表示,如果洪水繼續肆虐下去,泰國和馬來西亞每月供應的橡膠至少會減少10萬噸。

期貨公司Phillip Futures的衍生品專家David Ng告訴彭博社,馬來西亞的“核心產區洪水泛濫”,“推遲收割活動以及產量的季節性降低將影響未來幾周的產出。”

繼昨日創下11月4日以來的新高後,馬來西亞交易所衍生品市場上3月交割的棕櫚油期貨下跌0.1%至2284林吉特/噸(約653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25

預知土石流、暴雨 日企辦到了 小工廠到電信商都做,防災商機逾2.2兆

2015-12-21  TCW

天災無法避免,卻可人為把傷害降到最低,無人機、App、大數據這些科技名詞,套用到防災上,連幾點會下雷雨,都能立馬告訴你。

日本列島近年來出現了各種天災,火山爆發、密集豪雨及隨之而來的洪水、土石流,還有暴風雪、龍捲風等,特別是近年來,還常發生因地殼變動或氣候異常所釀成的創紀錄災害。

為減少災害程度,有企業挺身而出,活用小型無人空拍機或最新的無線通訊技術,開創防災領域新事業。

新創公司派空拍機去火山口

今年初,鹿兒島縣的櫻島火山就觀測到山體膨脹,頻繁發生伴隨地震的火山爆發:到了八月,警戒級別一度提升到須準備避難的四級,讓周邊縣市等相關人士都提心吊膽。

當時為了觀測火山的活動狀況,無人空拍機發揮了極大作用。今年五月,距離櫻島火山口三公里遠的黑神地區觀測站,派出了一架空拍機,前往觀測濃煙滾滾的櫻島昭和火山口。在有關人員的注目下,空拍機上升王一千二百公尺的高空,朝著火山口奮勇前進。到了火山口上方,開始停懸,拍攝火山口內部的樣子。整個調查飛行時間約十五分鐘,空拍機最後安全回到觀測站。

日本氣象廳將櫻島山頂半徑兩公里內劃定為禁止出入區域,在人員無法進入的火山口附近,只能靠空拍機拍下詳細狀況。

執行這個觀測實驗的是以東北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使用的是埼玉縣富士見野市的新創企業enRoute研發製造的空拍機。該公司承接了西之島、箱根山、御嶽山等許多火山活動調查的案子,除了具備災害調查相關技術能力,空拍機飛航技巧也素有好評。所以越來越多政府單位和企業透過測量公司等找上該公司協助調查。

該公司社長伊豆智幸特別強調災害調查的飛航專業技術重要性:「我們累積了安全抵達天災位置的飛航所需資料,也持續改良電池與相機等設備選擇。」

除了火山爆發,近年來土石流也越來越多,二。二二年伊豆大島、二0一四年廣島土石流災害,都奪走了不少條寶貴人命。

NEC「算出」土石流爆發

全日本約有五十二萬處斜度三十度以上、長五公尺以上的土石流危險坡面,N E C開發了資料解析技術,能在意外發生前算出這種坡面的危險程度。今年六月開始在島根縣津和野町進行實驗,預計明年三月前進入實用階段。

該技術是在坡面中埋入水分計和振動慼測器,根據土石重量、水壓、黏著力、摩擦等數據,來判斷危險度。實驗時預測的誤差最短只有十分鐘,一旦進入實用階段,應該可以在土石流災害發生前幾小時,就知道危險即將發生。

N E C消防防災解決方案事業部主任阿部健太表示:「過去土石流很難事先預測。我們希望這種技術成功開發後,政府機關能積極導入。」

40人小廠做出火山避難所

另一方面,造成五十八位登山客死亡、五人失蹤的岐阜縣御嶽山火山爆發王今已一年,開發避難設施、保護登山客不受火山灰侵襲的腳步不曾停歇。大阪市的防災機器製造商藤原產業,打造出筒狀避難所,利用內部直徑一.四公尺、鋼鐵厚九毫米、內含隔熱材等的堅固外壁守護登山者安全。該公司的主力事業為開發、製造淨水廠設備,這是一個成熟市場,業績已穩定,於是選定防災設備做為新事業。二00三年它開發出鋼骨打造的海嘯避難設施「自救塔」,第一座安裝於三重縣志摩市,之後越來越獲得日本各地方政府機關重視,現在已安裝了四十二座。

藤原產業是中小型製造商,員工僅四十人,年營收十三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億五千萬元),社長藤原充弘說:「防災設備是需求很高的利基型市場,今後我們將活用中小企業的機動性,繼續生產大企業無法仿效的新口品。」

氣象公司用App算下雨時間

要防患末然,就必須提高預測精準度,提供氣象情報服務的氣象新聞公司(wcathernews)利用市民提供的龐大資訊,透過大數據分析,預測豪雨何時發生,盡早提供可能的災害狀況等資訊。

該公司透過旗下App的使用者,招募「大雷雨防衛隊」,請隊員們拍攝天空中的雲,並傳送形狀、顏色等資訊,weatherncws本部分析資訊,提供二小時內東京都港區會下雷雨」等精確預測。

今年七月,該公司再精進功能,除了分析手機拍攝的畫面,同時導入氣象衛星向日葵八號的觀測資料:截至今年九月底,共有十二萬名隊員傳送四十五萬筆報告,以平均值來看,全日本各地都能在大雷雨發生的五十分鐘前收到通知。

該公司的減災專案領導人宇野澤達表示:「隨著手機功能進化,我們可以收到使用者傳來更詳盡的氣象和災害狀況,我們也努力將此服務推廣到各地方,做為減少氣象災害的工具。」

也有企業利用現有的基礎建設來協助防災,例如電信商NTTDoCoMo就在無線基地台安裝環境、氣象慼測器,提供資料給地方政府或氣象相關公司等。目前六萬座基地台裡已有四千座完成安裝。

另外,還有企業嘗試改變行銷手法,銷售現有產品做為防災用途。今年六月電通公司祭出了「+有備無患專案」,除了做專用於防災的產品與服務,旗下的一般飲料、食品、日用品等,也強調其適合防災的功能,以促進銷量。

日本防災技術開始賣到海外

市調公司富士經濟預估,日本防災等危機管理相關事業,二0一六年的市場規模可望達到一兆九千二百億日圓,比起發生三一一大地震那年,成長率高達三一%。另外,電通總研則估計有助於防災的商口叩如食口叩、日用口品等,潛在市場規模上看六兆三千八百一十四億日圓,基本商機與潛在商機合計超過八兆三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兆二千七百億元)。

再者,防災市場不只有日本國內,也可以進軍海外。高知市防災機器製造商Osasi注意到這一點,旗下的地滑防災機器等商品賣到烏茲別克、衣索比亞等全球超過十五國;二0一二年全球最大商用直升機製造商—法國空中巴士直升機公司,也在神戶市新增防災直升機的研發據點,同時培訓駕駛員,未來除了日本外,也計畫開發中國或東南亞市場所需產品、培訓當地駕駛員。

日本因為地形複雜、多天災,又被稱為災害列島,但換個角度看,也表示其孕育出的防災技術可適用於全世界。防災產業的商機,可望由日本延伸到海外。

(Nikkei BuSiness(C)2015 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 lnc)

李貞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47

歐洲暴雨成災 盧浮宮閉館轉移藏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983.html

德法兩國的大雨已經導致至少10人死亡,數千人流離失所。德國南部的幾座城鎮遭到洪流的摧毀,法國中部也有不少援救人員乘坐救生艇沿著被渾濁河水淹沒的街道展開救援工作。

天氣預報顯示,未來24小時德法兩國還將有大量降水。

法國南部一名騎馬老者在被洪水沖走後死亡。據當地警方稱,消防人員在水中發現了這位74歲老人的屍體,而老人所騎的馬則僥幸逃生。

德國一個名為Simbach am Inn的小鎮形勢也相當糟糕:洪水沖散了一家鋸木廠的木料堆,巨大的木料堵住了道路。在一條街道上,甚至可以看見一輛靠墻垂直停放的車輛,顯然是被洪水沖刷所致。還有許多車輛翻倒在路邊,被泥沙掩蓋。

Simbach地區已有5人死亡,其中包括來自於同一個家庭的3名女性——可能為祖孫三代人的這3名女性當時被困在了家中。另有兩名年長者也被發現死於自己的家中。當地警方發言人表示:“水位漲起來的速度太快了,居民們沒有時間逃生。”

加上上周在德國南部Baden-Wuerttemberg地區死亡的4人,此次洪災已經導致9名德國人死亡。據德國巴伐利亞州一名警方發言人稱,還有3人處於失蹤狀態。

德國總理默克爾對失去親人的家庭表示了慰問。

盧浮宮閉館

法國中部一些城鎮遭到一個多世紀以來最大洪災的襲擊,上周末以來已有5000多人疏散,1.9萬戶家庭斷電。

巴黎當局正在塞納河沿岸豎起緊急防洪屏障。塞納河沿岸的兩座博物館——盧浮宮和奧爾賽博物館都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

當地時間周四,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宣布將轉移館中藏品,以避免塞納河泛濫所可能對其造成的損壞。這家全球訪客最多的博物館表示,在連日暴雨之後,博物館附近的塞納河出現泛濫,因而館方決定周五閉館,以便將存放於地下室中的藏品進行轉移。

由地鐵站改建而來的奧爾賽博物館收藏有全球最偉大的印象派作品。該博物館在當地時間周四上午關閉,並計劃一旦塞納河水位上漲超過5.5米,便將館中最嬌貴的藏品移到高處。

盡管目前塞納河水位上升尚未對巴黎造成太大影響,也不太可能淹沒市中心,但據一些預測稱,到周五,塞納河水位可能會比平時高出6米左右。

美國遊客布萊恩·阿蘭(Brian Alan)表示:“這太令人吃驚了。我來過巴黎很多次,還是第一次看到塞納河水位如此之高。”

“自然災害”

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下周三內閣會議時,有可能會宣布法國進入“自然災害”狀態。

連日下雨也影響了法國網球公開賽的比賽行程,現在參賽運動員們面臨著在決賽前密集進行比賽的可能。

最近幾天,奧地利的學校和道路也受到了洪水的影響,不過目前已經有所消退。

荷蘭最近也遭受了暴雨襲擊,而且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從相關電視報道畫面來看,一些街道的積水已經深至膝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44

暴雨再次教育了城市:李克強為何一直盯著地下管廊不放?

48小時內,李克強總理語氣極重地3次提及地下管廊。前兩次是在湖南嶽陽的內澇城中村和夜里緊急召開的防汛會議上,可謂處“江湖之遠”;後一次是在中南海內國務院第一會議室中,可謂居“廟堂之上”。足見此事分量之重,總理掛念之深。

7月5日下午,李克強赴嶽陽察看防汛。一下火車直奔內澇嚴重、積水深達4米的白石嶺城中村。在大雨中,他打著傘走下泥濘的土坡,看著從水面上剛剛露出的屋頂,面色凝重地說,內澇凸顯了城市建設中突出的短板,必須要加快地下管廊建設,盡快補上城市的歷史欠賬。當晚,總理在嶽陽連夜主持召開防汛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各地要針對防汛抗洪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下決心補上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小型水利工程這“兩大短板”。不僅政府要加大投入,更要通過推進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放寬市場準入,充分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建設。

7月7日下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廣情況匯報,要求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領域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會上,總理提及湖南嶽陽城中村內澇的事例時仍舊神情嚴肅,“我們有些地方的城市棚戶區,淹了快4米深,看著真是慘啊!”接下來他話鋒一轉說,地下管廊是典型的基礎設施,事關公共服務,也是目前城市建設中突出的短板,一定要調動起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地下管廊看不見,一般人也接觸不到,為何李克強總理如此看重?要說最直白的理由就是,見不得老百姓受苦!因為恰恰是這種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家家戶戶離不開的地下排水系統,牽系著最深廣的民生。給排水系統光不光鮮,似乎並不起眼,但一旦出問題,老百姓則苦不堪言。近期全國多地接近甚至超過歷史極值的強降雨,把這一問題淋漓盡致地逼至我們眼前。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不完全統計,已有79個城市出現了局部內澇。某種程度上,內澇給民生帶來的損失和傷害,並不亞於通常更讓人揪心的洪水。

“先天下之憂而憂”。僅梳理公開報道就能看到,李克強總理從2014年起就一直緊盯著地下設施和地下管廊不放——

2014年5月,李克強考察內蒙古赤峰市一個汙水處理廠在建項目時說,我們的城市外表亮麗光鮮,但地下基礎設施歷史欠賬過多。“面子”是城市的風貌,而“里子”則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築牢“里子”才能撐起“面子”。這是城市建設的百年大計。

2015年7月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李克強說:“一場暴雨,就會引發市民們戲稱的‘看海’現象,這還是在一些大城市。目前中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但我們的地下管廊建設嚴重滯後。加快這方面的建設,很有必要!”那次會上,他還專門提到,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將提高城市防汛抗洪的安全水平。

2015年11月,李克強出席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並作報告。在回答政協常委的提問時,總理說,我們的城市建設,“地下”的問題是發展中更大的短板,“很多大城市,只要降雨量一比較集中,就會出現淹路、‘看海’的現象。所以我們必須進行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一個已經推動的項目,就是城市地下管廊”。

2016年5月,李克強考察湖北武漢CBD地下綜合管廊施工現場時說,我們的城市地上空間高樓林立,發展勢頭很好,但在地下空間利用的深度和廣度上,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地下空間不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潛在資源。要積極探索PPP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地下管廊建設。這是城市品質提升的重要舉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從中可見總理賦予地下管廊的特殊意義:民生之基、安全之策、當代之功、百年之計、千秋之利。

今年的超強厄爾尼諾現象,為此前這些未雨綢繆的判斷提供了最急迫的註腳。當武漢、南京、九江以及其他眾多大中小城市的百姓正遭受暴雨和內澇之苦時,7月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再次聚焦這一民生焦點議題。

除了動情地講到視察防汛中所見民生之苦,總理更把這些城市欠賬和當前提振民間投資的發展急務結合起來。他給出的解決問題的路線圖,不妨這樣理解:社會資本進入諸多公共服務領域不夠,反過來這些領域欠賬不少,亟需補短板。民間投資遇到的障礙很多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潛力很大,這一悖論,必須通過體制機制改革來破解,從而撬動社會資本,形成“面子”“里子”共同發展的態勢,以攻克這一民生“痛點”。

事關萬家憂樂的民生,也涉及提振投資的急務,所以李克強才一直盯著地下管廊不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52

一場暴雨南京6000多輛車被淹 哪些情況保險可以賠?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09/1020449.html

江湖告急!南方多地暴雨連連,城市車輛也因此出現大量損失。“天漏了”,車主內心“崩潰”:什麽樣情況保險賠?什麽樣情況只能自己“買單”?保險公司理賠專家為您支招。

3.thumb_head

 一場暴雨,讓南京不少車輛“遭殃”。揚子晚報記者據江蘇人保財險,平安產險江蘇分公司、大地保險江蘇分公司、紫金保險數據粗略統計,這場暴雨已讓南京至少6000多輛車子“趴窩”。“天漏了”,車主內心“崩潰”:什麽樣情況保險賠?什麽樣情況只能自己“買單”?保險公司理賠專家為您支招。 

  車子停放狀態被淹賠嗎?

  別擔心,絕大多數都會賠

  這次暴雨造成的車輛損失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江蘇人保財險理賠事業部人士介紹,這次由於被淹,大部分車輛都存在內飾、電子零件、變速箱和發動機等損失問題。這些損失在車主投保比較充足的情況下,絕大部分可以獲得賠償。該公司會在保險條款約定的基礎上,積極協調有關機構對受損車輛進行救援和維修,並盡量考慮客戶利益,快速合理賠付,絕不惜賠拖賠。

  大地保險江蘇分公司人士也介紹:只要投保了車損險後,車子停放狀態下被淹,都可得到理賠。

  “滅頂之災”車子怎麽理賠?

  參考折舊率後一般會定全損賠償

  6日晚,家住南京某小區的照舊將車子停在小區地下車庫,7日早上一看,呆掉了:“滅頂之災啊!真的只能看到車頂了。”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報案後,保險公司經過查勘後建議他:“報廢吧,可以算車損險的全損”。4S店也打來電話表示慰問。

  像張先生這樣的“滅頂之災”,能獲賠多少呢?記者咨詢兩家保險公司理賠人士獲知:如果受災車輛車廂內水淹高度超過儀表臺以上,那麽即使修好了也沒啥意義,通常保險公司會建議車主采用推定全損方式處理。即按照實際價值(出險時的新車購置價扣除折舊)金額協商確定損失進行賠償,受損車輛由保險公司收回處理。

  一般小轎車的折舊率是每月0.6%、每年7.2%。舉例來說,車輛購置時花了20萬元,一年後折舊率為7.2%,投保時車損險保額就是18.6萬元了。也就是說,如果此時遭遇暴雨“滅頂之災”,最多可賠18萬多。“就算這樣也劃算啊。”家住西善橋的劉女士車子基本上全淹了,聽說這樣的賠付方案後願意接受。

  發動機進水完全不能賠?

  要看有沒有投保相關險種

  “我保了車損險,但沒有投保發動機特別損失險,這次暴雨中我的車發動機進水了,是不是就完全不能賠了?”

  江蘇人保財險理賠事業部人士介紹,發動機進水造成的損失有很多種,本次暴雨造成的水淹車輛發動機的拆解費、檢測費、發動機油等檢修、保養的修理費用,可以在車損險項下賠償。如果投保了“發動機特別損失險”(即“涉水險”),那麽發動機因進水造成發動機連桿、活塞以及缸體等損壞配件的費用可以獲得賠償。

  因此,多家保險公司人士提醒,車子行駛過水過程中熄火被淹,千萬不要二次啟動。否則如果沒投保“涉水險”,保險不賠發動機受損情況;而且二次啟動造成的發動機受損,也會對車輛造成安全隱患。

  拋錨後自己聯系救援可否?

  保險公司認可正規救援發票

  “我的車在暴雨中拋錨,我緊急聯系了一家救援公司把車拖走,這些救援拖車費保險公司能賠嗎?”

   江蘇人保財險理賠事業部人士介紹,該公司鼓勵支持客戶及時積極施救,如果自行聯系施救單位進行施救產生的合理費用,可以在車損險項下進行賠付。在向保險公司索賠時,請提交正規的救援費用發票。

  另外,如果車輛陷入泥中、需救援方可脫險,無其他損失,所產生的施救費也可在車損險施救費中賠付。

  因暴雨在水中漂浮碰撞導致車輛受損,也是在車損險項下賠付。

  • 揚子晚報
  • 姚祥雲
  • 馬燕 沈春寧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13

江南水患系列報道之三: 暴雨下的武漢光谷

瓢潑大雨過後,7月7日,武漢天空放晴。這讓這里的百姓和企業,都暫時松了一口氣。

在密布上市公司的武漢光谷即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受災的企業開始收拾受損的設備和廠房,電力陸續得到恢複,員工們走回到原來的崗位。

“我們昨天下午已經複電。”7月8日,位於光谷的聯想武漢產業基地(下稱聯想基地)的管理總監周迅在辦公室接受第一財經1℃記者采訪時說。

在此次暴雨中,聯想基地外部的供電設備忽然停止了工作,6日一整天和7日上午,基地生產園區全部停電。周迅介紹說,他們最後不得不做出了放假調休的決定。幸運的是,基地自備有3臺發電機,保證了辦公區域的正常用電。

暴雨對於另外一家註冊於光谷的上市公司光迅科技(002281)的員工而言,頗為悲情。據該公司公告,他們的8名員工在江夏藏龍島廠區上班途中,被突然倒塌的武漢華茂自動化有限公司圍墻砸中,不幸遇難。除非另有原因,這起事件是光谷乃至整個武漢在災害中最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

規劃面積為518平方公里的光谷有6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註冊的企業超過兩萬家,其中上市公司30多家。有媒體測算,僅是停電一天,聯想基地就“損失利潤至少為百萬元級別”。如果累加所有企業的財產和人身損失,更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對此,周迅向1℃記者強調了另外一種算法,針對基地這一天半產值的損失,“事實上,我們可以把後面調休時間變成生產時間”,通過“靈活處理”可以得到彌補損失。

無論是財產亦或人身的損失,是慘痛,但如何在下一步做好防範,當前來看,仍是最重要的。截止到7月9日,記者查閱了位於光谷的30多家上市公司,目前公告了損失情況的主要是光迅科技。

暴雨突襲

7月8日,在聯想基地采訪時,1℃記者看到,這里的生產車間已恢複如常,穿著白色工衣的技術人員正在平靜地操作著各種密密麻麻的設備。

2013年,總投資50億元人民幣的聯想基地正式竣工投產,目前有8000名員工。該基地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互聯產品。

“此事(暴雨)非常突然,在下雨之前,我們公司已經做了一些防災物資的準備,考慮很全面,沙袋,雨衣,水泵……”周迅對1℃記者說,但由於“這次雨量太大了”,導致聯想基地的工業用電出現了斷電。

顯然,電力的有效供應,對於這樣的生產基地來說就像空氣對人一樣重要。

此次斷電對聯想基地造成的直接影響除了生產線停止工作之外,在下遊的物流方面,基地發出緊急通知,生產成品發貨在7月6日當天全部停止。“大雨當天,有的生產成品會延期交貨。”周迅說,不過“上遊(成批量采購顯示屏、芯片等零部件及原材料)對我們生產沒有影響”。在暴雨來臨前一周,聯想基地就通知了下遊方。

平時聯想基地的員工上班,只需要橫穿一條馬路。但暴雨之後,馬路上的積水深達半米。基地最終選擇用擺渡車分批把員工送回宿舍。

和聯想基地一樣,同處光谷的一家大型企業的部門負責人對1℃記者表示,為了預防未來可能的暴雨突襲,他們提前購置了沙包、水泵、發電機,並準備了詳盡的應急預案。他表示,在暴雨期間,工廠除了一個車庫和一個裝卸點有少量積水外,廠區內生產秩序和貨物運輸一切正常。

在光谷之外的其他地方,部分企業也因此次暴雨受到了影響。比如,武漢中商(000785.SZ)在7月7日發布公告稱,6月30日起,武漢市持續降雨,7月5日晚至6日又遭遇暴雨襲擊,城區漬水嚴重,道路交通基本癱瘓。公司全資子公司武漢中商平價超市連鎖有限責任公司下屬兩家超市因所在區域地勢較低,箱涵雨水倒灌,沖毀防水設施,導致店內積水,對店內商品、設施設備等財產造成一定損壞。

公告稱,上述兩家超市消除災害影響、恢複營業尚需一段時間,預計中商平價營業收入減少約 1000 萬元。

“暴雨假”

光谷的部分企業在暴雨期間放了假。

7月3日,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企業服務局發出“關於避免特大暴雨導致交通擁堵和人身安全”的通知:“由於今晚至明天將有特大暴雨,為有效防範特大暴雨帶來的危害,建議光谷金融港、華工園、武大園、理工園、華師園、長城園等周邊臨近區域企業,7月4日自行合理調整上班時間,避免此次暴雨滯水的影響。”

此後,陸續有企業開始執行上述通知。

7月4日,位於光谷武大科技園的武漢依迅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宣布為員工放“暴雨假”。據悉,該企業目前有115名員工在光谷上班,其中有半數左右員工住在光谷或江夏地區。為消除交通隱患,保證員工出行安全,該企業選擇為員工放假。類似的“暴雨假”也出現在了不同的光谷地區企業身上。

除了當地行政管理部門對“暴雨假”的集中安排,電力部門在電力供應和設備的搶修上,也讓光谷駐在企業頗為感動。

在部分企業突然斷電當天,聯想基地管理層在第一時間向當地政府和供電公司進行了報備。很快,他們便得到了回複。

7月6日中午,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拿到複電方案後就趕到了現場,並進行連夜施工。截至7月8日淩晨兩點,完成對聯想基地全部送電。截至7月8日下午5時,高新區94%的停電小區已恢複居民公用供電。

在交通方面,光谷官方微信稱,截至到7月8日,除光谷大道金融港二路受湯遜湖高水位頂托影響外,東湖高新區其余地段漬水全部消退。

在這最後一個漬水點,漬水一時難以排完。為了防止人員和車輛誤入,東湖高新區建設局的水務人員長期全天值守在漬水路段。即使是在雨已經停歇的7月7日的晚上,仍有人整夜守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89

河北暴雨致14死72失蹤 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啟動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7月18日以來,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強降雨引發嚴重暴雨洪澇、山體滑坡等。截至20日20時,災害造成11市91個縣(市、區)199.5萬人受災,14人死亡,72人失蹤。20日21時,國家減災委、民政部針對河北省嚴重暴雨洪澇災情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協助和指導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7月20日,河北省大部分地區降雨天氣持續,河北省氣象臺7月20日6時繼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自18日夜間到20日早晨,保定西南部和石家莊、邢臺、邯鄲三個地區的西部降水量已達200毫米以上,預計20日白天到夜間,承德東部、唐山、秦皇島、保定東部、石家莊西部、廊坊、滄州、衡水降水量可達30-100毫米,局地雨量可達80-150毫米。

一位石家莊市民在槐安路一處積水路段脫鞋涉水出行(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悉,7月18日以來,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天氣過程,引發嚴重暴雨洪澇、山體滑坡等災害。據河北省民政廳報告,截至7月20日20時,災害造成石家莊、邯鄲等11市91個縣(市、區)199.5萬人受災,14人死亡,72人失蹤,12.3萬人緊急轉移安置,7100余間房屋倒塌,4500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48.2千公頃,絕收7.3千公頃,部分城區發生內澇,城鄉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受損,直接經濟損失5.8億元。

災害發生後,河北省減災委、民政廳將此前啟動的Ⅳ級救災應急響應緊急提升至II級,聯合省財政廳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開展救災工作,向邯鄲、邢臺、石家莊3市緊急調撥300頂帳篷、6000條毛巾被、600雙雨鞋等救災物資。重災市縣緊急啟動救災應急響應,組織轉移安置受災群眾,抓緊搜救失蹤人員,妥善做好遇難人員善後等工作。

(綜合中國新聞網、新華社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18

暴雨襲京 城市精細管理與應急保障到位了嗎?

7月19至20日,北京遭遇了今年入汛以來的最強一輪降雨過程。根據北京市氣象臺發布19日1時至20日22時降水量顯示,全市雨量監測站平均199.9毫米,城區平均260.7毫米。這次強降雨過程,全市、城區平均雨量已超“7·21”暴雨。

這一背景之下,城市精細化管理與應急保障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進步能否讓極端氣候下的城市更加安全?科技能為城市預警、城市交通等領域提供哪些幫助?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聯合舉辦《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之“城市精細化管理與應急保障”專項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城市精細化管理與應急保障”專項部署了三項重點任務,即:提升城市運行效率、重點行業運行安全保障、應急救援能力提升和產業發展。

這一專項要求,到2017年,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交通運行組織管理與服務,初步實現交通精細化管理;城市安全運行綜合防範、快速反應、科技支撐等能力不斷提升,安全保障科技水平大幅提高,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應急裝備產品,風險防控和事故救援能力明顯增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防災減災能力。

發布會上,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光連表示:前兩日的降雨的確是北京今年入汛以來的最強降雨。但總體上看,因為應對及時,暴雨造成的影響並不大。從技術支撐角度看,首先一直在支持氣象局加強對於極端氣象的預測預報,及時為公民提供氣象和出行信息;第二、從規劃和水利層面看,正在加強智慧城市建設,比如對於形成了內澇和積水的路段,排水集團和市政等部門及時搶險應對;第三為交通指揮部門在出警等方面加強技術保障。

“因城市的多要素、多元化、複雜性和系統性,越大的城市,脆弱性越大。因此,要充分預估城市未來可能面臨的災害風險和脆弱性,提高風險應對能力,提高城市安全性。”一位城市規劃學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地鐵是城市交通系統中的重要一環,牽一發而動全身。

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研發的“自主化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就正在致力於讓地鐵更安全、更高效。

全自動運行是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行自動化水平的最高等級,是基於現代計算機、通信、控制和系統集成等技術實現列車運行全過程自動化的新一代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項目部副總王道敏介紹,相較傳統技術而言,這套系統通過提升設備的配置水平可以提高地鐵運行的安全性;通過減少人工的操作數量可以降低部分人員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減少人工操作的時間可以提高地鐵運營的效率。

記者了解到,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運行系統將應用於正在建設的北京地鐵燕房線,成為我國第一條應用自主化全自動運行系統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北京地鐵燕房科技示範線上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將在3、12、17、新機場線等新一輪軌道交通線路建設中推廣應用。到2020年,北京市新建全自動運行線路初步預測300km。

據國際公共交通協會估計,2020年全自動運行系統將增長3.5倍,到2025年總運營里程將達到1800公里(見圖),到2020年國際上75%新線將采用全自動運行技術,40%的既有線改造時將采用全自動運行技術。

對於城市交通系統而言,在現有條件下緩解城市擁堵,未來將依靠“車路協同技術”等重點技術進步和創新。

北京市科委社會發展處處長邢永傑表示介紹:“總體上講,北京的交通一直在超負荷運行。在現有情況下要解決道路擁堵問題,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四個主要工作:第一是千方百計通過科技支撐提高道路的運行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即增效;其次,通過各種政策措施能夠使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出行數量有一個大幅度的下降,即減量,這也是目前政策研究的重點;第三是開源,比如軌道交通、打通微循環、打通斷頭路等工程性措施來增加道路綜合能力;第四是提高公民素質。

邢永傑介紹,下一步,未來城市交通將進一步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十三五”時期將重點開發和推廣車路協同技術。這一技術是基於智能傳感、全球定位系統、導航、物聯網等一套系統集成的技術,能夠協調車與車之間、車與路之間、車與行人和道路基礎設施之間協同互動的綜合性技術。這為北京未來交通和智能交通的核心技術之一,經測算這項技術能夠降低交通事故44%、節約能耗39%、提高交通效率80%。“十三五”期間北京會重點開發並應用這項技術,逐步加強創新,緩解北京交通擁擠的狀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32

遭遇史上最強暴雨之後丹麥首都如何“管理”暴雨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456

一到雨季,哥本哈根便面臨內澇難題。這是2014年一處道路遭洪水淹沒,汽車變“遊船”。(東方IC/圖)

哥本哈根市政府官網每天都會通報消息,並征求民眾意見。有時遇到新的市政項目,市政府便在網上發通知,邀請大家前去市政廳觀看規劃,和市政府官員、設計師當場交流。

這一龐大規劃的資金主要來自水費中的廢水處理提價。對於一個擁有170平方米房產的哥本哈根家庭來說,每年最多多交1375丹麥克朗的水費。

當地時間2016年7月11日,經過一年半的修繕,哥本哈根的聖·安娜廣場重新向公眾開放了。

聖·安娜廣場是丹麥首都的著名地標之一,廣場狹長,一直延至新港。如今擴寬了街心公園,安置了休閑設施和兒童遊樂場。但不惹人註意的變化細節是,兩旁新栽的樹間,每塊綠地都呈下凹式;路面用花崗巖石塊或厚木板鋪成,耐用、美觀,更重要的是:滲水。

這是目前哥本哈根正在建設的氣候適應型項目之一:一遇暴雨,下凹式綠地便起到存儲雨水作用,雨水通過綠地下面的管道,一直流到海里。按設計,這個項目可抵禦百年一遇的暴雨,總投資額為7億丹麥克朗(約6.9億人民幣。匯率大致相同,下文不再換算)。

這僅是這座海港城市龐大規劃中的一角。2011年,哥本哈根出臺氣候適應規劃(Copenhagen Climate Adaption Plan),2012年,又出臺暴雨管理規劃(Cloudburst Management Plan 2012)。根據市政府去年底消息,300個相關項目又得到了批準,將在未來20年-30年內完成。

按此宏大藍圖,哥本哈根未來將能抵禦百年一遇的暴雨。而這一宏願,恰恰來自5年前的一場史無前例的暴雨。

社會大討論

時鐘撥回到2011年。當年7月2日,哥本哈根遭受了史上罕見的暴雨襲擊,不到3小時,市區降水量就達到了150毫米,這相當於哥本哈根兩個月的平均降水量。盡管沒有因此造成人員傷亡,但這次暴雨是丹麥自1872年建立氣象學院以來有記錄的最大一次暴雨。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間,哥本哈根經歷了三次暴雨。2009年,舉世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15次會議在哥本哈根召開,很多科學家就已預計未來100年間,氣候變化將導致更多的夏季暴雨等極端現象。正如一個丹麥工程師所說:“不用再問氣候變化何時才來,它已經到了。”

這類發生在城市里的極端天氣,中國人已不陌生。2012年7月21日,北京亦遭到了61年來最強暴雨及洪澇災害,79人因此喪生。城市內澇成了揮之不去的城市病。而2016年,異常的大暴雨再次考驗中國各大城市。

熟悉的場景在哥本哈根上演。公共交通中斷、電視中斷、電話中斷、下水道中都是死老鼠、空中泛著濕氣和黴氣、垃圾無法處理、救護車和救火車難以抵達目的地。哥本哈根的一家大醫院里的設備浸了水,不得不讓急診室的病人回家……

2012年,丹麥國家電視臺第二頻道援引保險公司消息稱,此次暴雨造成的財產損失達到了48.8億丹麥克朗。丹麥保險公司組織“保險和養老金”副主任托本·W·伽內說:“保險業當然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但我們必須一起面對挑戰,盡快地制定全國性的氣候措施……”

這迅速演化為一場全社會的大討論。最強暴雨的兩個月後,丹麥環保部自然署氣候適應研究中心邀請了首都大區的市政委員會,召開研討會,介紹氣候適應措施,交流對這次暴雨的看法。類似的研討會相繼在丹麥其他大區陸續召開,如哥本哈根市能源處的“暴雨——我們怎麽辦”會議,丹麥工程師協會的“以藍色-綠色措施來處理城市雨水”會議。

次年,國會舉行了如何應對未來暴雨的討論,政界、企業界、保險業及建築業的代表到會,環保部長和哥本哈根市長分別做了發言。從2011年秋至2012年夏,類似的會議在丹麥全國各個階層都相繼召開。

而在2012年預算上,哥本哈根開始砸下重金。除了執行業已開始的氣候適應規劃之外,哥本哈根市政委員會對應對暴雨做了1億丹麥克朗的專項撥款。同時,國會從當年預算中撥出1080萬丹麥克朗,組織了一個專門的氣候適應行動委員會,幫助市政府制定規劃。氣候適應行動委員會在行政上隸屬環保部自然署,第一項工作即是制作丹麥未來氣候變化風險的數據模型,並提出對策。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哥本哈根市政府於2012年頒布了一項暴雨管理計劃。這項計劃跨度為20年。

哥本哈根市政府的官方網站上每天都向大家通報各類消息,並征求民眾意見。有時遇到新的市政項目,如修新街心公園或是小區改造,市政府便在網上發通知,邀請大家前去市政廳觀看規劃,和市政府官員、設計師當場交流。這種做法有利於集思廣益,幫助設計師形成方便公眾的設計方案。

資金來自水費提價

哥本哈根暴雨管理規劃的理念很簡單,即氣候適應並非壞事,雨水並不等於廢水。通過雨汙分流,不僅可以利用雨水,還省去大量鋪設地下管網的費用。據哥本哈根市的計算,若是用傳統的方法,即拓展地下管網,將需要比暴雨管理計劃更多的資金。

這一規劃是2011年氣候適應規劃的延伸,它的特點是將哥本哈根市內各區域按未來洪災風險程度進行劃分,並提出對應步驟和實施計劃。

市政府首先對整個哥本哈根大區做了洪澇風險調查,依據數據分析制成地圖,作為前期規劃的重要依據。市政府技術與環境署將從2016年起,每年根據4個標準確定哪個新項目上馬。這4個標準是:暴雨的風險程度、項目的難易程度、新項目與其他城市發展項目是否有連帶關系、新項目是否可以幫助改變某一地帶的整體面貌。按目前的預計,每年將上馬15個新項目。

具體做法是將雨水的地上處理和地下處理結合起來。市政府計劃了4大項工程,即沿洪水易經線路,鋪設管道將水導入湖中或港口;道路沿途建蓄雨池;利用公園或人工湖蓄積大量雨水;街面設綠地吸收部分滲水。工程將耗時7年-9年,目前第一個項目已經開工。

暴雨管理規劃所提出的治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恢複了城市現代化前雨水自然循環的規律,不同的是它加強了水的地面利用,可以較容易地找出問題點,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洪澇帶來的損失。

例如,雨水的地上處理意味著幾乎所有街道都要具有滲水功能。街道將按其各自的特點,分成不同類別:除了保留機動車道仍用瀝青路外,根據需要,專門建立一批具有蓄水功能的街面或建築物之間的水池;挖低現有人工湖,增大其存水量;人行道和街角地帶去掉瀝青,改為石板和石塊混鋪。

這一龐大規劃的資金主要來自水費中的廢水處理提價。有些項目位於私人占地,市政府則建立公私合作項目,聖·安娜廣場就屬於此類。

從社會經濟效益來講,按哥本哈根市政府2015年11月的估算,未來75年間,對於一個擁有170平方米房產的哥本哈根家庭來說,每年最多多交1375丹麥克朗的水費。市政府特別強調,若不采取措施,按照保守計算,哥本哈根將在下一個百年之內付出160億至180億丹麥克朗的損失。2011年-2013年的哥本哈根暴雨損失就達到了60億-90億丹麥克朗。

從制定到執行哥本哈根暴雨管理規劃,這個國家有一個很強的傳統優勢,即跨部門、跨行業及公私間的協作。治理洪災,看上去只與水務部門、廢水處理部門相關,但它實際上涉及道路、水務、公園、環保等多個政府部門。

將暴雨管理做成城市品牌

2014年,哥本哈根市被歐盟評為“歐洲綠色首都”。實際上,哥本哈根已在利用氣候適應和暴雨管理來打造城市品牌。

近兩年來,哥本哈根的暴雨管理規劃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註。歐盟最近在其官方網站上,詳細介紹了哥本哈根這一規劃;美國紐約與哥本哈根於2015年下半年簽訂了氣候適應協議;比利時第二大城市安特衛普2016年4月派代表團,到哥本哈根學習暴雨管理經驗;英國伯明翰市尤其註意丹麥跨部門、跨行業及其公私間合作關系,認為這種多方合作關系對有效執行任何已定方案起到了巨大作用。

而合作精神也許就是丹麥人成功的密碼。以聖·安娜廣場項目為例,參與項目不光是哥本哈根市政府,還有皇家劇院、哥本哈根市政委員會、Realdania基金會和首都大區供給公司等。

2016年7月11日,丹麥電視臺剛剛采訪了丹麥首都大區供給公司總裁拉斯·特克爾森,他說:“五年前的水災要是發生在今天,我們的對付能力已經提高了30%。”

他提到,哥本哈根市政府已實現了第一步計劃,即改造現有的公園和操場,建設下凹式綠地來收集雨水。這是相對容易實現的目標,目前暴雨管理計劃進入了“困難模式”階段,即改造現有的地下管線,實現雨汙分流。這樣暴雨來臨時,不會給下水道帶來過大壓力,造成汙水泛濫。據拉斯·特克爾森預計,丹麥還要10年-12年才能達到預定目標。“到那時,再碰上2011年7月2日那樣的暴雨,我們就能避免其70%-80%的損失。”

(作者為丹麥能源與環境記者協會會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