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延益-股权溢价之谜 红一方面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yzt.html

股权溢价之谜

 

在前一篇文章《复利之谜》中提到,“只要在接下去的20年里发挥复利效应就可以了。”关于这一点,延益仍持有怀疑态度。这里就探讨一下股权回报延续20年的可能性。追问一次,你真得相信有东西可以延续20年的自我生产么?真得不需要你输入什么,就可以在接下去20年里获得回报么?

股权溢价之谜(The equity premium puzzle)最早由梅赫拉(Rajnish Mehra)与普雷斯科特(Prescott)于1985年提出,他们通过对美国过去一个多世纪的相关历史数据分析发现,股票的收益率为7.9%,而相对应的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仅为 

1%,其中溢价为6.9%,股票收益率远远超过了国库券的收益率。进一步,又对其他发达国家1947—1998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溢价。

 

这里存在一个的问题。历史平均超额收益率如此之高,以至于任何合理水平的风险厌恶系数都无法与之相称。这篇论文引起了股权溢价之谜的大讨论。关于这个现象,产生了诸多定价理论解释和行为金融学解释。对价值投资者有帮助的是,“幸存者偏差”。

 

   二次世界大战时,美英联军对德国展开了战略大轰炸。由于德国防空力量强大,美英空军损失惨重,国防部找来飞机专家,要求研究战斗机受损情况,对飞机进行 改进。专家们检查了执行任务归来的飞机,发现所有飞机的机腹都伤痕累累,于是专家们建议,机腹非常容易受到防空炮火攻击,应该加强机腹的防护。最后国防部 的改进要求却是,改进和加强对机翼的防护。因为国防部的一个统计学家发现,能够幸运返航的飞机,机翼都完好无损,这说明,被击中机翼的飞机都坠落了,而仅 仅被击中机腹的飞机都返航了,应该加强防护的是机翼,而不是机腹。统计学里将这类因结果导致错误认知的情况,称为幸存者偏差。(中国也是专家多,但是缺少大师)

统计学里将这类因结果导致错误认知的情况,称为幸存者偏差 

 

我们观察获得超额回报的投资者背后是否也有“机翼和机腹”的关系?巴菲特等人高飞背后,我们是否意识到了机腹的伤痕累累。每次看到价值投资者人对于复利和股票盲目乐观的态度,延益就有点怀疑。对于股权投资的认识,我们何尝不是进入了“幸存者偏差”的怪圈。巴菲特等人投资收益,岂是人人都有资格模仿的?我们所观察到的成功投资者,都是经过市场漫长洗刷后幸存者,对于这些幸存者的观察,真得能让我们意识到他们背后倒下无数投资者的“冤魂”么?

 

换一个问题,持有价值投资观点的人是否一定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我想答案是不一定的。我相信,那些倒在金融震荡的“冤魂”之中,不乏持有对价值投资认同、甚至坚持的人。只是,由于某些原因,他们失去了幸存的机会。(这里的某些原因,很多,不列举了)

 

巴菲特说:要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不会让你成为鸟类学博士来得更快。芒格也说:我们这些人给年轻人树立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因为模仿我们(投身于金融业)并不会让你更快的获得成功。还有很多类似的谈话都显示,想成为成功的投资者,可不是“买入——持有”的一劳永逸。

 

好吧,退一步来说,假设投资者在正确的道路上实践了10000小时法则。他的努力惊天地、泣鬼神,在卡通世界里,一般他就成功了,但现实生活中,或许仍不能保证他能成为幸存者。

 

幸存者,除了实力,还有幸运。半个世纪前,谁知道美国会成为世界上无人匹敌的强者,也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更不知道科技进步如此之快。当时很多投资者担心的问题、灾难都没有发生,而原来意想不到的奇迹却发生了。这就是幸存者偏差,也是幸存者幸运。

 

李驰说,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中了娘胎彩票,也有人说,生在中国是Hard模式。这里边包含着两种对未来的不同预期。

 

对于股权溢价,延益想说的是,“在接下去的20年里发挥复利效应”只有幸存者才能做得到。除了个人在正确的方向上付出足够多的精力之外,还得如但斌一般,祝福我们国家发展的更好,祝福世界发展的更好。

 这篇文章也包含了对幸存者偏差的思考,值得一看。黄睿傻书一本:邻家的百万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