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街坊文史論壇 雞煲會友

1 : GS(14)@2016-03-05 01:15:02

高卓(中)訪問當晚帶來詩句,與食客挑機行酒令,「柳前月下酒入夢,花間刻堂歌愁腸。」可惜食客接不下去。



【專題籽:舖仔小店】古有「詩人逢酒客,共聚月華樓。」今日則有酒客詩人共聚辣雞煲。位於石硤尾邨的「小甜國」,前身是一間由兩夫婦經營數十載的冰室,半年前頂讓給一位以「酒客詩人」自居的八十後網絡作家高卓(下稱詩人)。他起初堅持$28常餐平絕全區,既為幫助貧富弱小,又為尋找文人知音。最近茶室變為夜市雞煲,記者懷疑詩人變節,前往查探,才知他以煲會友。


去年,小甜國還是茶記,記者點了個常餐,聽到鄰座幾位大叔兄台,竟然日光日白與詩人開壇討論諸葛亮戰略云云,口水多過浪花,心想:「𠵱家乜年代?」幾位大叔一身街坊look:金毛頭球衣短褲,踩着人字拖,右手指間夾着一根香煙,左手一杯奶茶,似文盲多過似文士,刻下大開眼界。今年幾位茶客變為煲客的熟客仔,每周如常坐席,面前一個雞煲,續開文壇作法。詩人放下雞煲,劈頭挑機:「你們知道火鍋在中國歷史上的淵源嗎?」竟然刻下搭通地府熱線,把曹操劉備扯上枱,說:「三國時期已有煮酒論英雄。」雞煲其實是教材道具,用來打開每枱生客的話題。此話題一開,酒至半酣,雞煲滾滾,從煮酒談至諸葛亮,一瀉千里。這裏的人,全都人不可以貌相,你以為詩人出口成文就博學多才?非也。他中學畢業是奇蹟,只是偏愛文史科,「我是爺爺奶奶湊大的。爺爺是文人中的文人,熟讀中國四大名著,收藏不少經典著作的線裝書,捉棋是我們兩爺孫最大的娛樂,對碰間他向我訴說中國文史故事,啟發我的興趣。」



高卓:筆名酒客詩人,網絡小說作家,連載《網絡驅魔文獻》小說;於網台「低俗頻道」節目分享中國文學歷史;小甜國老闆。

老闆詩人認為雞煲加啤酒,比茶記蛋治更有撩起食客吟詩作對的雅興。

雞煲滾起,食客們雄辯滔滔,也文也武。



主動挑機 撩茶客高談闊論

不過,詩人想點?雞煲×文學×茶記?記者不禁大喊:「媽!我好亂啊!」詩人解說:「我希望以一間食肆作平台,向普羅大眾推廣中國文化。」詩人推廣中國文史文化的渠道挺新穎,無奇不有,他除了是一位網絡作家、在網台「低俗頻道」開節目;就連被少女現場版3D秋波圖攻陷的app「17」都有其戰績,人家波濤洶湧一對對,詩人則直播對聯一雙雙,收視率穩佔最受男性用家歡迎榜榜首,你又吹佢唔脹。幾年前,他認識石硤尾邨茶室老闆,苦求老闆一年頂讓給他,「我喜歡茶餐廳嘆茶的環境,是一個可以與人交流的地方,與茶客邊摸奶茶杯底,邊吟詩作對。」詩人說。後來老闆太太身體抱恙,決定轉讓,於是他放棄廣告業高薪厚職,四處學拉茶,落手落腳,拉茶落單捧餐一腳踢。只是,既然一心以文學作招徠,何不額頭鑿「以文會友」四隻字,或茶室多放幾本《水滸傳》?似乎文人多大話,而且詩人有市場學背景,難以服眾。他自辯:「茶餐廳寫明以文會友,你都唔嚟啦!跟大學教授在學校裏辦講座一樣?誰會去?我常參與中文大學一些文學講座,教授邀請教授,有何意義?」推廣文學,還得主動出擊。他憶述,半年前茶室有一位風水師撞來,自命不凡,詩人慣例挑機,「風水,從哪時開始?」風水師目瞪口呆,詩人即說:「始於炎黃時期。」及後二人相惜,成了熟朋友;訪問當天某位茶客更帶來一本《易經》,就是得悉詩人醉心中國文化,特意前來吹水。我說詩人,口水多過茶,為了吟詩作對而嘴形不挑。詩人與客素未謀面,如何打開文史這門另類話題?他,即使你不知李白姓甚名誰,也誓要跟你試談文史,話知你叫蛋治定叫三文治,落單都可以藉機跟你討論繁體字、粵語與唐詩之關係,總之他都能「有目標地」從生活細節扯到文史裏去。詩人說:「曾經有一位客人原本對文史科毫無興趣,一談之下,啟發他興趣,每天拿書來討論。」這就是他想做的事情。然而,難道廿八蚊常餐做唔住,向現實低頭,轉雞煲?他解說:「中午時段我忙於外出舉辦一些文學講座,和青少年戒毒義工活動,惟有將茶餐廳改做夜市。」古語有云:「撐撥詩人興,勾牽酒客歡」,雞煲啤酒,更有雅興。



起初接手茶記,詩人與夥計四出學拉茶,堅持奶茶來回拉四遍的做法,才做得滑溜。





富貴而驕 衰到冇朋友

一鍋雞煲,裊裊白煙,前事悠悠。從茶客到煲客,半年間結交知音無數,原來愛文史的街坊也慕名而來。細說從前,才知詩人有一段窮得只剩下錢的日子,「錢,我已經追求過。夠了。」曾經他唯利是圖,為了金錢,他可以不擇手段,他形容自己那時走火入魔。有幾不擇手段?他沒有透露,只說專走法律罅狙擊對手。他有一個嗜賭的爸爸,並形容爸爸為「呢條line」,在家族中總被看不起,在別人腳底下成長,壓出一副氣燄,「我發誓我要出人頭地。」中學時期,名副其實是一名逃學威龍,日間赤膊在葵涌碼頭做苦力,晚上做酒保,怎會有精神上學?盡責老師儍得說要見家長,他爸爸秒殺老師,「路,他自己選擇。你理得佢,佢搵錢仲多過你!」中學未畢業,已創業賣魚缸器材賺下第一桶金。後來加入廣告行業做了十年,月入六位數字,趾高氣揚,市儈到冇人有,但總覺得獨酌無相親,酒肉朋友醒時交歡醉後散,一個人癡風怨月,「我開始反省,我究竟出了甚麼問題?我為甚麼沒有朋友?」錢,原來不是萬能。自幼無伯樂,卻想不到老子陰魂不散,「重讀老子思想,令我體會到他的道義思想。」話說老子春秋戰國時代,眼見君臣相爭,國家吞併,兄弟反目,皆因富貴而驕,絕仁棄義而取利,詩人當頭棒喝。正所謂人心不知足,自然變得貪得無厭,想到自己也是為錢所困而不擇手段,又想到老子提出的無欲無為的境界,詩人說:「我體會到老子主張的心境虛靜,不追求功利,人心無欲無為,自然磨滅以往的傲氣。」他希望往後生命尋找意義多於錢。真是難以置信,當年記者背到嘔血反肚的老子思想,這個時代仍能改變人心。



這位客人常來嘆茶,為與「酒客詩人」吹水談《易經》。





昔日的富豪 今日的夥計

於是,他貿貿然到屯門區一間酒樓工作,希望從茶客裏多聽別人的人生哲學。誰知屯門區圍村村民居多,口裏說盡的都是錢錢錢。輾轉間認識到石硤尾茶餐廳老闆,才發現石硤尾邨才是他應落腳的地方,這裏有他要聽的故事,「原來石硤尾邨卧虎藏龍,奇人猛將多。」有一位茶客,曾經是上市公司主席,億萬富豪,卻因貪念如今一貧如洗,回到石硤尾邨與母親同住。後來,茶客做了小甜國的夥計。是惺惺相惜,還是聊以自況也好,在這裏認識的人,無論為一份常餐,還是雞煲,麻辣味道不是最重要,亮點是一份屋邨獨有的草根味,可以真正以文會友的地方,關係可以很純粹。還有,他還把店名改為小甜國,就是因為人生苦多於甜,惟盼佐雞煲以文會友,成為客人嚐甜的國度。



詩人說藍衫伯伯是石硤尾邨的有名的「天文台」,邨裏的人事盡在他口裏。插畫:慧惠

插畫家慧惠欣賞詩人放棄高薪厚職頂手茶室,更為其茶餐廳畫畫。



小甜國 石硤尾石硤尾邨20座平台



記者:陳芷慧攝影:黃子偉、劉永發編輯:黃仲兒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03/195132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7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