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180655.html
「目前中國有波音和空客飛機1340架,其中近45%約600多架採用經營租賃方式,而這其中90%以上仍由外資公司主導,只有40多架由中國的租賃公司經營。」
在昨天舉行的「中國民用飛機大會」上,中國銀行旗下的中銀航空租賃副董事長王誼的上述對比,顯示了潛力巨大的中國航空租賃市場上,中外航空租賃公司份額的懸殊。
長江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衛東昨天則對本報記者透露,最近發改委組織國內多家航空租賃公司就進一步推進航空租賃業發展召開了研討會,多項促進航空租賃業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有望出台。
任衛東表示,配套政策可能包括稅收、法律、監管等多個方面,這些也是一直阻礙國內航空租賃業發展的重要障礙,比如多頭監管、稅務繁重,融資來源受限制,基礎設施和專業經驗缺乏等。
王誼指出,中國急劇增加的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使人民幣面臨越來越大的升值壓力,大規模進口飛機是緩解上述壓力的措施之一,然而,目前佔進口額35% 的經營租賃主要由境外公司壟斷,不僅增加了我國的外債,不利於外匯儲備的有效使用,還使國內銀行失去了大量低風險中間業務機會。
與國外飛機租賃公司相比,目前國內的飛機租賃公司還面臨很多不利的外部條件。王誼就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國內經營飛機租賃業務需繳納25%的所得 稅,5%的營業稅,17%的進口增值稅,5%的關稅,0.1%的印花稅等,總體稅負大大高於國際市場。「這是阻礙中資飛機租賃公司快速拓展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