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潤水泥故事

歲寒知松柏兄認為華潤常常利用財技賺錢,但不知道華潤水泥的故事,所以希望想了解一下他們賺錢的手段。有見及此,小弟在港交所找到相關的文件來分析一下華潤水泥,可以見到。在這幾年間把水泥部分分拆上市,然後私有化、又把香港業務注入,再購回,又重新分拆上市,簡直眼花瞭亂。這個過程可見華潤集團是大賺其錢,我們來大致一下回顧過程:

1. 2003年6月,華潤創業(291)以手上的中港混凝土與華潤集團的廣東及廣西的水泥業務組成華潤水泥,並以介紹形式上市,編號712,為現時卡姆丹克太陽能的編號。華潤創業以10股分派1股的比例分派所有華潤水泥股票予股東,並不再持有華潤水泥股權。

2.  2006年4月,華潤集團以2.45元或1股不上市的股票私有化,同時以每份1.225元私有化票面值1元的可換股債券,整體總價值為19.154億元,出資金額最多為12.536億元。

3. 2007年11月,華潤勵致(1193,現華潤燃氣)進行重組,把所有電子業務注入華潤上華(597,現華潤微電子,現私有化),華潤集團為保上市地位以2.17億購入中港混凝土,作權宜之計。

4. 2008年8月,華潤勵致獲注燃氣業務,在2008年12月,華潤集團以2.938億購回華潤勵致之中港混凝土股份。

5. 2009年9月,華潤重新建設一個新殼,把華潤水泥再次上市,當次以3.9元發行16.38億新股上市,後來超額配售9,946.8萬股,合計集資67.76億元,以全部股本6,519,255,462股計,整體市值達254.25億。

在這幾年間,華潤集團出資13.20億加上必需的專業費用,就能向市場集資67.76億以上的資金,按上市時持有股數4,781,787,462及現價6.37元計,合共換得現值302.22億的股票,不計相關費用,獲利達2,189.54%,隨了其踏準行業節拍外,財技也運用出神入化,也是大賺的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