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預測臨界點出現 別被市場先生洗腦 黃國英

1 : GS(14)@2015-02-25 10:20:38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0725
上期談到,由於所謂群眾的智慧,市場有效的時間,比盲目相反理論者以為的要長。可是群眾的智慧,建基於數項條件,一不符合,便會消失,變成泡沫或恐慌。第一項條件是多樣化,也就是投資者之間,各有不同的看法、打法。有長線有短線,有基本分析有技術分析,甚至靠夜觀星象也無所謂,最重要當中有差異。第二是交匯點,即有一處地方,可讓不同個體展現自己所有的訊息。投資上,此處即交易所。投資者認為能圖利的資訊,最終都要透過此地,表現在實際買賣中。第三是誘因,要有長期賞罰分明的機制,個體才會繼續運作。譬如上期講過眾人競猜玻璃罐中有多少豆,估算最中有獎最差被笑,才得出準確平均;若相反最離譜才有獎,則必然人人交出亂作的數字。

第二、三項不會輕易變化,最容易改變的是第一點。人類是喜歡從眾的動物。雖然起初各有不同的招式意見,但當其中部分人成功,周圍的人們便開始面對朋輩、持份者的壓力,希望可以盡快取得同樣的成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複製他人的回報,最簡單有效的做法,就是暫時放下自己的中長線看法,然後套用當時成功者的思維模式,甚至是照抄他們的投資對象。



市場失效會造成泡沫或恐慌,預測臨界點出現,就可逆市而行。

曾經有研究模擬過這種情況,此一空間中有一千個不同的個體,具備相若知識,和可選用各式投資策略。研究人員向系統輸入真實的歷史數據,如公司業績等,讓它們當作新資訊來操作。實驗得出的股價走勢,與現實相似,卻與學術世界的常模分布不同,不時出現肥尾效應、波動性群聚出現,泡沫與大跌市,一應俱全。研究結果顯示,當策略相似度上升,股價先緩緩上升,隨之加速。最後相似度極高時,極度人多擠迫,人人都做同樣的事,人人都賺到錢。當然,下一步便是回歸「正常」:所有購買力耗盡,再沒有生力軍承接,價格隨之暴挫。

要判斷是否可以逆向而行,困難之處是策略分散度與危險度,並非線性關係,而是有一個臨界點,到達前似乎一切正常;一旦過了則大幅逆轉。實體世界中的例子是倫敦千禧橋,由一至一百六十五人經過時,擺動度並無分別,到第一百六十六人則急速搖蕩,這就是臨界點的特色。

臨界點難以預算,說督兩個數字,便可準確找到,必然是騙人的。但線索還是可以嘗試去找:例如某資產、個股、板塊或操作策略,被人提及和在媒體出現的次數,是否日益增多?價格的升幅和升速,是否不停在增加中?成交是否越發熾熱?波動性是否大增?

本欄於570期介紹過的Didier Sornette,其思考方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就算認為臨界點愈來愈近,也不用主觀批死,分分鐘錯過最好一段。最重要是屆時別反被市場先生洗腦,慢慢將資本套出,多用輸有限的打法便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