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關於數據和AI,馬雲又隔空“嗆聲”李彥宏了:多花點時間在未來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29/163866.shtml

關於數據和AI,馬雲又隔空“嗆聲”李彥宏了:多花點時間在未來上
黑智黑智

關於數據和AI,馬雲又隔空“嗆聲”李彥宏了:多花點時間在未來上

關於未來,馬雲和李彥宏講了AlphaGo,還有吳恩達的段子。

繼在貴陽數博會上隔空互懟後,馬雲和李彥宏又一次碰面了,講的還是數據和智能化的問題。在6月29日開幕的2017世界智能大會上,他們先後登臺演講,並且再次隔空論戰。

李彥宏在演講時說,他在貴州,發現馬雲也來了現場,壓力很大。好在,這次李彥宏登臺比馬雲要早。他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思考方式和互聯網時代已經完全不同,手機還會長期存在,但留給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同時,李彥宏總結了,開發者的思維方式在人工智能時代需要實現的五點變化:從“think mobile”到“think AI”、從關註軟件到關註芯片等硬件的轉變。

而且,李彥宏提到,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無論是市場、人才還是論文等方面,都是非常有優勢的,“在這樣的市場當中,你在人工智能方面真的是如魚得水。我們不領先世界,真的是說不過去的”。

而後登場的馬雲則再次回嗆道,“我們要以未來定標準,而不是以競爭對手定標準,更不是以美國有了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必須有了。多花點時間在客戶上,在未來上,比多花點時間在競爭對手上要來得重要。”

和之前說AlphaGo下棋贏了“so what”一樣,馬雲再次表示,AlphaGo取得勝利“沒有任何意義”。“在大智能時代,應該讓機器去做人做不了的事情,而不是讓機器學做人類可以做的事情,不應糾結於人跟機器去比賽,應該是機器和機器去比有進步才有意義。”

當然,馬雲更重視的是,未來的創新和企業發展的問題。他表示,數據的時代才剛剛開始,中國在下一步的發展中,“我不相信彎道超車。我認為應該是換道超車,我們要做的是填補未來的空白、為未來定標準,而不是去填補別人的空白,比如說美國的研究空白。”而在馬雲看來,中美之間,聯合起來,才有意義。

好的,我們當然不是為了看大佬是如何嗆聲的,而是要學習他們在演講中的幹貨。下面,關於馬雲和李彥宏在演講中具體講了哪些主要觀點,黑智就綜合整理如下:(有刪節)

 

馬雲

 

馬雲:數據和智能改變世界,我們要改變自己

AlphaGo戰勝人類“沒有意義”

去年和今年,媒體都在報道阿爾法狗下圍棋贏了人類的事情,我覺得著很可笑,也感覺沒有任何意義。

這就如同讓人類去和汽車比賽速度,汽車贏了有什麽可沮喪的,可悲觀的?真要比應該讓阿爾法狗的一代和二代去比,我們人類應該去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我感覺,這里面的東西方文化和思維方式存在很大區別。舉個例子,圍棋和國際象棋的最大差別是圍棋允許共存(輸贏只是黑白方盤中的數量相比),而國際象棋是一定要殺死對方的王(有你沒有我),這里面包含了中國哲學的巨大意義。

我們沒有必要因為機器下圍棋贏了人類就去沮喪,因為人類要做的事情,要考慮的事情,意義更大。

智能時代,你要改變自己

目前數據和智能在城市的應用,比如城市大腦,需要城市大腦對城市的各個方面都要詳細了解。這是智能時代機器要做的事情,人類不應該用人腦去記錄和分析城市中海量的數據。

大數據要靠人類去分析,就完了。這個數據,一定要靠機器區分析。

包括很多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是智能社會發展得必然結果。智能社會將帶來什麽,對於人類進入智能社會,贊成和反對的意見同樣多,相應的理論也都旗幟鮮明。

在我看來,沒有人能阻止智能的到來,你要做的只有擁抱。

更重要的一點:既然我們不能改變未來,那麽就去改變自己。

中國科技發展不談“彎道超車”

首先,不要談彎道超車。請相信我,所謂彎道十次有九次翻車。我認為應該在不同的道路上超車。

我們的科學家、企業家不要總去想在彎道上超過人家,你在直道上都沒有超過去,怎麽可能在彎道的時候超前?跑在前面的人能讓你在彎道時超過去?還是想想不一樣的道路吧!

我最不喜歡現在還有人總拿中美之間的技術/商業去做比較,已經沒有意義。以前總有人說,美國有了什麽,我們就要有,要去填補某某方面的空白。

這個沒有意義,為什麽要去和人家做比較,填補人家沒有做的空白?我們要去考慮未來的空白是什麽,去搶占未來時代的需求。中國在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很多方面都已經在世界領先了,我們要考慮自己如何在這些方面創造領先的優勢,而不是去和美國相比。

機器不該成為人的對手

過去的工業化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我們把機器變成人。而未來,技術化的社會應該讓人活得更像人,機器更像機器。想象力和創新、創造力,是人和機器的根本區別。

所以,中國人應該思考教育問題。教和育是兩回事,教讓不具有知識的人具有知識,育讓人成為真正的人。未來一百年是智慧的時代,智慧的時代是體驗的時代、服務的時代,這些知識將取代我們過去兩百多年間的技術、科技等,所以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未來我們花什麽的時間精力,用什麽樣的方式去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學習、學習不同的東西。

未來的人需要能夠創新、創造,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去做最好的人、智慧的人。教育不只是教文化、教知識,我們應該多花些時間在價值觀培養上、在琴棋書畫上,音樂讓孩子產生智慧,下棋讓孩子懂得格局與布局,書法繪畫能讓孩子有更多的創新、創造能力和好奇心。如果我們的孩子喪失了創新力、創造力、想象力、好奇心,人類就會輸給機器。

因此,我們害怕的不是機器學人,而是人學機器。機器不應該成為人的對手,機器應該和人類合作,共同面對未來。面對未來、面對我們的孩子,共同去面對未來。

李彥宏

李彥宏:吳恩達到了百度,終於可以狂買GPU了

人工智能已經是“這一幕”

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了,未來的幾十年、可能三十年到五十年,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力量很可能就是智能科技的進步。為什麽這樣說呢?我們看一看歷史,也基本上會得出來同樣的結論:過去一百年,世界經濟的成長主要是靠技術革新、靠創新來推動的,不是靠人口增長來推動的。過去一百年,大多數的經濟增長總量是發達國家創造的,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不是人口增長帶來的,而是人們生產效率提升帶來的。如果我們看一下過去四十年,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技術革新主要發生在IT領域。我可以講,過去四十年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IT技術的革新。

開始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以後,又是搜索引擎公司最先利用原有的基礎再接著創新,更往前推進一步,不僅是軟件層面的創新,也到了硬件層面。大家知道GPU原來是用來玩遊戲的,現在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計算基本上都是GPU來完成的。吳恩達以前在谷歌的時候,據說很不爽,因為谷歌不讓他買GPU,他們不相信這個方向。後來他到百度之後可以隨便買,結果我們就有了全世界最大的GPU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計算系統。再往後FPGA也是新一代的系統架構,它可以更便宜更flexible(靈活地)去解決相關的問題。這就說明了為什麽百度網盤還在支撐著,而其他的網盤都撐不住了,因為我們所用的架構成本更低。過去二十年,搜索引擎公司在技術方面對計算機科學有著相當大的貢獻,無論是“去IOE”、雲計算,還是FPGA、GPU的廣泛使用,都跟搜索引擎公司首先面臨這個問題,並且解決它是分不開的。

去年我在百度的聯盟峰會上講“下一幕是人工智能”,其實僅僅過了一年時間就不是“下一幕”了,而是“這一幕”。現在所有的人都意識到了,我們處在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時代有新的東西在不斷出現,每當我們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都覺得非常興奮。2009年,谷歌開始了他們的自動駕駛項目,大家知道今天全球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汽車廠商都已經意識到自動駕駛代表著汽車工業的未來。2013年的1月份,百度成立了IDL(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這是全球第一家以深度學習命名的企業研究院。今天,任何一個會一點深度學習技術的人,別的不敢說,找一個高薪的工作是沒問題的。

2014年12月份亞馬遜開始內測echo,這個東西非常有劃時代的意義。過去我們都在用手機,今天如果用echo這樣的東西,它可以遠場地進行語音識別。PC時代大家是用鼠標、鍵盤來和計算機交互,智能手機時代我們用觸摸屏來和計算機交互,那麽在人工智能時代很可能用語音和圖像來和計算機進行交互。2015年12月,百度宣布我們語音識別技術的精準度已經超越了人類人工識別。2016年、2017年,微軟和谷歌也分別宣布他們的語音識別精準度超越了人類水平。如果更近一點,我們看到2016年12月5日亞馬遜推出了無人值守的線下零售商店Amazon Go,以後你進商店不管是挑東西還是付款都不需要人工操作,完全靠機器可以解決。5月4日,我們宣布改變了百度的使命。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們覺得我們能做的事情遠遠不只這些,智能技術可以改變更多,可以讓複雜的世界變得更簡單,所以我們就說是“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上個星期,Facebook也正好宣布改了使命,6月22日,紮克伯格在芝加哥參加Facebook的活動的時候,他說我們過去的使命是“Make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這個話也是非常具有互聯網時代特色的,就是開放、連接。現在他也意識到這個東西不夠了,他說我們要“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怎麽才能“closer together”呢?還是要通過用戶畫像、通過人工智能的技術,找到人和人之間相同的興趣,把他們連接在一起。

重視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過去這一年,如果你和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領袖交談,講起人工智能的話題,他都可以跟你講幾句,因為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不僅在經濟層面,在政治、文化各個層面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我們看到去年全球科技巨頭在AI的投資有300億美元,人們對AI的關註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我們看到百度搜索“人工智能”這個詞的媒體指數, 2016年比2015年上升了632%,2017年上半年在這麽高的基礎上又上升了45%。

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比美國有優勢

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還是非常有優勢,我們有很大的市場,我們有很多的人才,大家看人工智能方面的論文,好多都是中國人寫的,我們可能天生就適合幹這個事,我們也有很多的資金。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術要想往前推進的話,需要有大量的數據積累進行訓練,全世界沒有一個市場是有七億多的網民,說的是同樣的語言,他們遵循的是同樣的文化和道德標準,遵循的是同樣的法律。你再也找不到這樣一個市場,在這樣的市場當中,你在人工智能方面真的是如魚得水。我們不領先世界,真的是說不過去的。

所以外媒也註意到了,《華盛頓郵報》說“中國已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領先美國”,《紐約時報》講“中國正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美國”,雖然媒體的話總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們的話總是說的更極端一些,但是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成就應該說是舉世矚目的。

人工智能時代的五點思考方式

人工智能在應用方面,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出現,正在加速進入各種各樣的場景。

比如說人臉識別,就是在昨天,在南陽機場已經實現了刷臉登機,不用登機牌人就可以直接過去。這樣在過去我們很難想象的事情已經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而無人駕駛呢?全球的共識大概是在2021到2022年之間無人駕駛會成為現實。目前互聯網公司、汽車運營公司以及汽車制造公司、汽車零件公司都已經加入到了無人駕駛的研究和開發行列,這個大潮是誰都擋不住的。

我們也嘗試用AI的技術、用人臉識別技術去幫助尋找走失的親人。智能語音的交互,像對電視說話、用語音來控制電視現在也已經實現了。

我最近也在講人工智能時代的思考方式跟互聯網時代是非常不一樣的,我總結了一些。

第一,我們覺得智能手機已經完全普及,手機仍然會長期存在,但是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如果今天你再重新創業,幹一個什麽事,想要靠移動互聯網起來,這已經非常困難了。

第二,需要把思維方式從Think Mobile變成Think AI。Mobile時代是什麽樣的思維方式呢?就是什麽東西都要用手滑來滑去,在設計的時候很關註這個字體大小是什麽樣的,那個導航要放在什麽位置,是純軟件的東西,但是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你必須要思考軟硬件的結合,我們在公司內部開會的時候就很明顯,做移動產品的產品經理就很關註這個功能要用幾個字來描述,字體大小應該是什麽樣的,什麽顏色;而人工智能方面的產品經理從兜里掏出一個芯片說,我這個芯片現在可以做到58塊錢一片,這里有什麽功能。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第三,未來在智能時代,軟件和硬件的結合會越來越明顯。

第四,很多人講數據秒殺算法,馬雲講了DT時代好多年了,上個月我們在大數據峰會上也碰到,而且特別巧的是我們倆是一個平行論壇。我當時覺得壓力很大,大家都去聽馬雲講不聽我的怎麽辦?但是還好,我那場也挺滿的。我講的是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是算法。到最後閉幕的時候,馬化騰出來總結說其實他們倆說的都不對,最重要的既不是數據,也不是算法,是場景。其實沒有必要去做這樣的爭論,甚至我覺得這些都是套路,大家說的本不矛盾。我在當時講話時,除了講算法推動社會進步,我也講了過去的創新來自於大學、實驗室,未來的創新會來自於數據和場景。

第五,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AI的時代、智能的時代,用AI的思維做互聯網產品會有非常大的優勢。

我想講的是人工智能時代不是某一家公司,或者某幾家公司的專利,相反它是很多公司合在一起來做的事情。最近我看到李開複在《紐約時報》上撰文,他說未來人工智能時代很殘酷,最後機會都會變成大公司的。全球可能有七家公司,真正能夠從人工智能時代獲益變成很大的公司。

其實我不同意這個觀點,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比如說現在百度在無人駕駛上做了好幾年,積累了很多的技術,但是我們仍然覺得,靠我們一家公司做這個事是做不成的,我們需要把像大陸、博世這種等Tier 1(一級供應商)的廠商引進來,也要把汽車制造商引進來,也需要把共享出行的運營商引進來。在芯片的層面,我們和Intel合作,我們跟NVIDIA這樣完全靠GPU起來的一個公司也要有合作,跟HTC等等很多公司合作。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把智能技術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黑智簽名檔

 

馬雲李彥宏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