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歷史中以物易物世紀交易 2014年11月27日

1 : GS(14)@2014-11-30 02:57:5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38038
正當人們都談論比特幣(Bitcoin)這類e-cash,現金似快要被取替變成歷史的時候,「以物易物」就更恍如石器時代的交易方式。不過,其實「以物易物」在人類歷史中,一次又一次的創造奇蹟,只要大家發揮創意,或者一元也不用花,便能夠完成一宗屬於自己的世紀交易。

歐洲文化<公元前1550至300年>
地中海古老民族腓尼基人,可說是早期的歐洲商人,他們把自己生產,例如農作物、陶器,以船運來跟其他地區做交易,從中學習到各地不同的文化,因此成為希臘文明的來源之一,亦間接造就歐洲文字的各種字母,對世界影響極度深遠。

美女換風<公元前13至12世紀>
話說「木馬屠城記」時期,希臘軍中一位首領阿加曼農希望在戰事上取得優勢,竟然把自己的女兒獻為祭品,要跟神交換風,諸葛亮也不過是「借」東風,他卻是交換,非常均真。最後希臘軍大勝,跟這宗交易是否有關係卻不得而知。

萬能貝殼<公元前12世紀>
據歷史書記載,貝殼曾經是貨幣的一種,即係所謂的「貝貨」。當時,貝貨在中國,莫說要換蛇齋餅粽,甚至換豬換牛亦無不可,但並非每一種貝殼也如此珍貴,只限黑星寶螺、阿拉伯寶螺、金環寶螺及黃寶螺,真是不可思議。

獨立之前<1492至1763年>
新大陸殖民時期,當地人只會以物易物,常見的交易貨品有小麥、子彈和鹿皮,連貨幣也在1792年才出現,交易方法似乎很落後,誰會想到,今天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首五位交易所,美國佔了三間?

哈佛大學<17世紀>
很多家人會不惜「死慳死抵」為子女找來十個八個補習老師,也希望子女躋身入讀世界級一流學府哈佛大學,但哈佛大學的早期,學費絕不如今天高昂,課程是可以用建材、物料或者禽畜等交換。各位農夫們,會否打算交換一、兩項課程來進修呢?

最貴的花<1636年>
無論現在年花或沉香樹有多矜貴,也絕對比不上當年荷蘭出產的一枝鬱金香般名貴。當時一枝鬱金香,可以用來換屋、換船,甚至換田換地。

土地換琴藝<1846年>
美國有位將軍叫Mariano G. Vallejo,打仗無數,在家中亦是位慈愛的父親。他為了培育膝下16個子女學習鋼琴,不惜在北加州以4,000英畝土地,去換取5年的鋼琴課程。

報紙與雞<1874年>
為了報紙,閣下可以去得多盡呢?當年Harper’s Weekly刊載了一幅圖畫,描繪著一個男子用雞來換取一年的報紙供應。今天看未免太誇張,但當時莫說互聯網或者手機,就算收音機也未誕生,想得知世界發生的事情,就只有看報紙。

換豬油<1939年>
原來希特拉亦當過「商人」,他曾經嘗試將德國生產的機械、口琴和鐵絲網,去交換數百噸的豬油,那麼,誰樂意跟他作交易呢?竟然是美國。忽發奇想,如果當日這宗交易是跟台灣合作,不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會否發生呢?

Oh!MacDonald<2005至2006年>
論及經典交易,怎能不提及加拿大人Kyle MacDonald?他透過互聯網,竟然以一隻紅色萬字夾,換取了一座樓高兩層的屋子,BBC、CBC紛紛上門跟主角做訪問,這宗交易讓很多人眼也紅了,所謂「各有前因莫羨人」,你又會否有此膽量提出這種交易呢?Urnit nonsus apere fatis cutenica; no. On tri condam iptis consua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6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