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卷土重来 李嘉诚逼近“东八块”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20/HTML_QC2XV9QV70LB.html


七月,上海。

持续攀升的房价使每一寸可供开发的土地都变得热气逼人。过去几年人们避之惟恐不及的,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东北部的东八块区域,亦再度使人垂涎。

月初,紧邻东八块的西斯文里地块围墙之中,陆续有打桩设备、管桩运抵。7月12日,现场一位黑衣包工头说,该地可以确认是和记黄埔地块:“这里的地皮是黄金铺成,说建成后只租不卖。”

西斯文里就“镶嵌”在因周正毅而一举成名的“东八块”区域中间。2003年,“上海首富”周正毅案发,被誉为上海最后黄金地、占地约18万平方米的“东八块”顿成是非之地。其盘根错节之利益和难以言说之意味,令众多地产豪门望而却步。。

周案之后,“东八块”由静安区政府全面回收,规划进行了较大调整。继南面三个街坊建为公园绿地之后,北面的五个街坊最终被划入新规划的苏州河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规划和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已在进行中。

西斯文里项目亦在此新规划的“绝版黄金宝地”之中。它虽不属于周正毅当年所签的老东八块,但由于紧密相连而共属于百姓口中的“大东八块地区”。

对此,即便是原东八块的业主们在概念上也很模糊,以至于和黄入主西斯文里后,他们群情激愤,发出《致香港首富李嘉诚》之公开信,称查阅上海房地产交易资料,未见“东八块”出让信息,于是在香港媒体上逼宫李嘉诚,要求其公开交代获得上述地块的详细资料。

对此,即便是原东八块的业主们在概念上也很模糊,以至于和黄入主西斯文里后,他们群情激愤,发出《致香港首富李嘉诚》之公开信,称查阅上海房地产交易资料,未见“东八块”出让信息,于是在香港媒体上逼宫李嘉诚,要求其公开交代获得上述地块的详细资料。

众多媒体都曾以“李嘉诚接手周正毅原东八块项目”为题进行大幅报道,和记黄埔则一直对此不置一词。

为此,本报向上海市静安区权威人士求证此事。该人士称,“事实上,西斯文里地块并不属于周正毅在2002年签下的八个街坊的土地,而是位于东八块大区域中的另外一个地块。”

然而,对普通百姓来说,东八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那个地产枭雄盛行,官商共舞于灰色土地出让游戏时代的符号。

所以,当上海地产又进入一个反弹甚至即创新高的行业周期,人们对西斯文里新主人的关注,也就超出了一般意义。

“东八块”战乱时代

在上一轮地产暴涨周期中,“东八块”曾经是上海最大的伤疤。此地作为“上海首富”周正毅的发家筹码,一度被视为当时中国城市土地制度不健全的象征,引发诸多争议,并间接引发上海官场反腐风潮。

这个被誉为“上海最后一块黄金地”的旧城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东北部,由八个连绵的旧街坊组成,东至成都北路(南北高架)、南至北京西路、西至石门二路、北至新闸路,总面积17.64万平方米。

上海市静安区委2002年的一份拆迁文件曾经对这个地块做出如下定义:“东八块” 是建设双高区的一项重大工程,对改善北部地区居民住房状况和城市形态,意义特别重大。按照既定规划,这个项目启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招商引进外资加快旧区改造。

2002年5月,上海市政府将这片土地分割为八块,以免土地出让金的模式,与当时的“上海首富”周正毅签订了八块国有土地的八个出让合同。

此时的周正毅对外放言,他打算将“东八块”拿下,然后改建为 “规模比古北新区还大的”高档住宅、商业区,投入60亿元人民币,可获得8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回报。

根据当时的公开报道,盯上“东八块”的并不仅仅是周正毅一人,来自香港的李嘉诚家族、新鸿基集团等多家财团均对此项目展开过明争暗夺。

后来的故事已众人皆知——周正毅虽然获胜,但由于在土地转让和居民拆迁安置上的众多纠纷,最终引发了连环诉讼和举报。一年之后,周锒铛入狱。2003年八月底,上海市政府将该地块回收。

当时的很多报道均证实,政府出面回收上述土地只是权宜之计——这个庞大的旧城改造项目,究竟将如何进行,由谁利用何种方式推进,都是外界关心热点。此后多年,有关这块土地的最终归宿,一直广受关注。

在各种利弊权衡间,数年过去。此时的上海房价和土地价格已经一飞冲天,而市区内可以大规划开发的土地更是所剩无几——“东八块”何去何从再度成为热点。

之 后,上海市静安区提出新的建设规划。原“东八块”区域内靠南部的三个街坊被规划为公共绿地,而其余五个街坊则内纳入新规划的苏州河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由 此,原饱受争议的“东八块”事实上已经不再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目前划入苏州河滨区的街坊,已经有陆续的拆迁工程展开。

如今,一切已物是人非,周正毅正在二度服刑,而当时铩羽而归的李嘉诚财团,却借助新的规划,再度曲线逼近“东八块”。

和黄曲线重返

五年之后,卷土重来,和记黄埔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据本报独家调查,李氏联手上海两家当地公司共同组建的长和达盛(上海)有限公司已成为西斯文里的新主人。

相关资料显示,在这个项目公司中,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拥有60%的股权,静安区区属企业上海达安房产投资公司占25%股权,剩余的15%股份则由上海盛融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根据公开资料,该项目占地1.45万平方米。

不过,和黄此次入主仍然是颇费周章——如果说上一次是与民企地头蛇较量,这一次则是曲线借道地方国企。

工商资料显示,西斯文里地块最早是在1997年批出,当时的中房上海房地产开发总公司(40%),香港金马长江投资有限公司(60%)联合组成的上海金马中房置业有限公司,以1888.64万元的价格从上海房地局获得,原定建设项目为中央广场商办楼。

2002年、2003年,上海金马相继经过第二手、第三手流转,最终其控制权落入上海达安房产投资公司之手——该公司系静安区区属企业。

静安区规划与土地管理局人士告诉本报:“流转的原因相当复杂,有合资双方矛盾,也有上海楼市周期起伏因素造成,该地皮因此成为静安区一个有名的烂尾盘。”

而该“烂尾盘”的最后命运是由静安区区属房产企业上海达安房产投资公司出面接手,由于限于自身实力因素,达安拉了和记黄埔,国资巨头上海盛融,一起投资西斯文里项目,建设一座不超过100米高的高档物业。

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说:“上世纪90年代到2003年之前,上海房地产没有起来的时候,静安区许多旧城改造的项目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上海达安进行运作。”目前,位于西斯文里边上,达安城楼盘、达安世纪大厦均为上海达安开发。

在此时间段,周正毅案发。东八块以及其周边相邻的旧城改造项目均告停止。政府对原“东八块”区域的相关规划正在制定中——最终成型的方案就是目前的南部三个街坊成为绿地,而其余几个街坊进入苏州河滨区,成为“东八块大区域”。

“在周正毅之前,包括和记黄埔在内的多家港资地产巨头,曾对东八块土地兴趣相当大,但是被政府开出的高地价‘吓跑’”。长期关注东八块区域的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告诉本报。

“前几年来,上海中心城区的旧改土地,多是由和政府有关系的国资关联公司拿到,所以和记黄埔只能通过参股项目公司等方式,抢滩宝贵地块地产建设。”薛表示。

上海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的一份批复显示,2005年,拥有西斯文里项目的公司将其权益分别卖给英属维京群岛Beright Investments Limited、上海达安房产投资公司和上海盛融投资有限公司。受让方三家公司付出的收购总价为2.925亿。

当时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出示给上海政府的一份资金状况证明显示,Beright Investments Limited既是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控制实体,“资金状况良好,与本行之一切交往均感满意。”

而此后不久,上海金马中房置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长和达盛(上海)有限公司,2007年新规划设计办公楼项目,新公司注册资本从9933万元增至2.2175亿,投资总额扩大至4.435亿,其中50%自有,50%银行贷款。

至此,和记黄埔终于通过与本地国有企业的联手,曲线逼近东八块区域。

记者经调查得知,该地块目前由项目公司长和达盛公司负责推进。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2175亿,其中地产巨头和记黄埔占公司60%股权、上海达安房产投资公司占25%、上海盛融投资有限公司占15%。在2007年暂列出的项目投资数额为4.435亿。

本报调阅工商资料上长和达盛一份董事会决议显示,“西斯文里”项目用途为办公及商业,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和记黄埔对该项目建设显得极为低调。在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网站列出的上海十大地产项目中,和黄对外称谓为“新闸路项目”。

根据相关信息,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庞大的项目,在规划中,西斯文里项目总土地费用仅为1.91亿,其它建安成本费用2.525亿。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此前李嘉诚位于长乐路一座写字楼世纪商贸广场,其建筑面积与西斯文里项目相当,但是地段远逊于西斯文里。2008年5月,世纪商贸物业售出44.38亿元的价格。业内预计,以此对比,建成之后的西斯文里项目将会是寸土寸金。

但因为这块土地所处位置以及众多话题,仍旧使强势如和记黄埔者也需低调。时至今日,该公司仍对外界问题均持回避态度。

6月,本报致电和记黄埔上海分公司高管,希望了解地块事宜。对方以正在开会、身体不适为由回绝。记者按该公司公关部要求发予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和记黄埔方面答复。

后“东八块”时代

如果说,从西斯文里复杂的流转开发历程,还能看到些许早年的地产运做痕迹,未来的东八块区域则将进入真正严格而规范的流程范式。

西斯文里项目率先破土动工后,静安区对东八块北面的“苏州河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土地储备亦加紧运作,记者获悉,这里涉及原东八块5个街坊的拆迁。

静安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一位主管干部对本报透露,预计今年12月底,原“东八块”中的60号街坊可以拆迁完毕,待另外几个街坊拆迁完毕后,政府有可能将其一起捆绑进入招牌挂市场,从而落实新的的规划。据透露,已陆续有海内外地产巨头前来探访。

记者在东八块现场看到,其中的60号街坊(大田路西面、山海关路北面),一半已经平整拆完。

“由于新规划的13号地铁线,‘自然博物馆站’坐落于此,所以60号街坊先行拆迁,也有可能先行进入招拍挂市场,目前已经有几家地产巨头前赴现场探访。”静安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人士透露。

“越往后拆迁的难度越大,60号街坊东面的59号街坊,67号街坊,尚不知具体何时开始拆迁,我们期望将这三个街坊拆迁完后联合上市,希望出现一家地产巨头将其一起拍走,这样有利于静安区的新规划的统一性。”静安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人士表示:“李嘉诚地块边上还有两个街坊也要拆迁,如果条件允许,静安区也可以让5个街坊一起拍卖”。

静安区规划土地管理局人士告诉本报,公园地面拆迁的资金:“前期的一部分是周正毅付的、后面的拆迁费用均由政府承担,”其没有透露各自的资金支付规模。

静安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人士透露,这是静安目前最大的成片旧里改造地区。按规划,未来将全部定位为商业办公、酒店、休闲旅游中心,正好与南面的绿地静安雕塑公园交相辉映。

6月26日,投资12亿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在静安雕塑公园内开工,上海市长韩正出席奠基仪式。

静安雕塑公园,绿草成荫。7万平方米的大手笔的绿地,正是上海政府在2003年从周正毅手中回收东八块后切出的第一块,已经建成的一期地块来自56、57两个街坊,而二期地块即是争议仍旧延绵至今的58号街坊。

2003年5月,在律师帮助下,正是来自58号街坊住户及公民代理人,发起对东八块周正毅“利益集团”的上诉。海内外媒体聚焦下,周氏通过东八块展开的一系列资本障眼法浮出水面,其资金链当即分崩离析,周也首次锒铛下狱。

而如今,这里故事依旧未有停息。但新的规划已经在政府主导下全面展开。

评论称,从原先的整体出让“东八块”,到率先启动西斯文里这个产权相对清晰的地块,最终实现拆分原“东八块”片区实施招拍挂,在这一轮地产反弹周期中,上海市政府对如何处理这个涉及诸多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施政规划。

公开信息说,上海政府对二期绿地进行了精妙的规划,绿地底下,为亚洲最大的“500千伏静安(世博)输变电站。”上海市电力公司新闻发言人王长兴告诉本报:“目前地下土建已经结束,马上即可交付地面建设绿地,整个项目预计世博前全部工程完工。”

或许那时,人们很少再会谈起“东八块”这个曾经牵动人心的地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8

網絡團購逼近洗牌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09-12/110856640.html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團購行業將進入洗牌期。這一趨勢上半年就已經顯現。」9月5日,窩窩團CEO徐茂棟向《財經》記者說。

  據易觀國際的統計,7月,窩窩團的本地生活服務類總交易規模約為1.64億元,位居國內各同類團購網第一。

  2011年春節開始,各家團購網站的廣告大量出現在主流媒體上。在北京擁擠的地鐵裡,不斷閃現團購網站大幅廣告的身影。此時,距團購這種新興互聯網電子商務模式在中國發軔僅一年。

  2010年初,以美團網為代表的最早一批團購網站,將由美國Groupon所創立的網絡團購模式帶入中國,開啟了中國互聯網業新的生長速度。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0年底,各種團購網站數量便已超過2000家。有人預測這一數字現在可能已到了5000家。

  今年2月底,美國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通過與騰訊(00700.HK)合作設立高朋,進入中國市場。6月,Groupon向SEC(美國 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文件,擬融資7.5億美元。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財務狀況的公開,引發了市場對其贏利能力和發展前景的質疑。

  近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Groupon內部正在重新評估上市的時間。

  Groupon上市遭遇挫折,中國模仿者們的好日子似乎也已經結束。8月中旬,高朋突然間開始了大規模的裁員,速度之快,堪比當初的擴張。高朋裁員事件尚未引起更大的連鎖反應,但行業變局的信號卻已非常明顯。

  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說:「國內團購行業的洗牌已經開始。」金沙江投資的拉手網,同樣位於市場第一陣營。

  徐茂棟說:「國內前十的團購網站全部虧損。」虧損意味著必須借助風投的資金運營、風投繼續追加投資,團購的盛況便能維繫。而一旦風投收緊,自身缺乏造血功能的團購網站,便會集體進入洗牌。

  美團網CEO王興告訴《財經》記者,國內數千家團購網站,獲得A輪投資的有十幾家,而獨立獲得B輪融資的只有三家。人人網(NYSE:RENN)旗下的團購網站糯米網則依賴人人網上市募集的資金。

  近期有媒體報導稱,至8月底,北京已有116家團購網站倒閉,從市場上消失。「沒有資本的話,接下來就會出局。」王興說。

  後續資金趨緊

  8月北京,盛夏如火的時候,王興已經開始準備過冬。他向媒體展示了銀行賬戶中接近4億元的現金儲備,說要應對資本的寒冬。

  團購網站的投資,曾經一度極熱。China Venture的數據顯示,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間,團購網站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投融資熱點,融資規模為4.1億美元,佔整個電子商務行業融資規模的14%。以融資筆數計算,佔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的14.8%。

  投資人對於團購模式的追捧,推高了團購網站的估值。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丁健曾向記者感嘆,一年間網站估值翻了幾番。

  由Groupon創造的團購模式,以其贏利模式清晰、現金流便捷而受到投資者追捧,再加上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和信息化程度遠遠不夠的商家,都使 得中國團購業務模式更受投資者喜歡。在美國,Groupon的毛利率接近40%,而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後,最初團購網站的毛利率也能達到20%到30%。

  據徐茂棟介紹,窩窩團一開始的毛利率也曾有20%多。但隨著團購網站的數量猛增,市場競爭顯著加劇,毛利率便逐步下調。

  「排名前十的團購網站,毛利率都大約在10%左右。」徐茂棟說。

  10%左右的毛利率,再加上巨額的廣告、營銷與宣傳費用,大型團購網站的不盈利便成了必然。在部分中小團購網站享受贏利的同時,他們則繼續在用 投資砸出更多的份額。對於大型的全國性團購網站來說,規模是最根本的競爭優勢,規模下降意味著拿不到風投,拿不到風投則意味著退出市場。

  外部資金對於團購網站的重要性,從其行業排名便可以明顯看出。根據易觀國際的統計數據,以交易規模排名,本地生活服務類團購網站前三名分別為窩窩團、拉手網和美團網。

  窩窩團最初的資金來自於徐茂棟本人。5月,窩窩團宣佈完成首輪戰略融資,投資者包括鼎暉、天祐和清科等。融資規模雖然並未披露,且中途曾出現波折,但據《財經》記者從投資人士處獲悉,金額超過1億美元。

  截至今年4月,拉手網總共完成約1.7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西北風險投資、金沙江創投和泰山天使投資等。美團網在8月完成B輪融資後總的融資規模也接近1億美元,投資方為紅杉資本、阿里巴巴和北極光等。

  這些獲得巨額融資的團購網站,逐漸建立起了國內團購市場的競爭門檻。徐茂棟說,新玩家進入第一陣營的機會已經幾乎沒有了。下一階段對於其他的團購網站來說,生存空間在於自身的特色服務和垂直細分市場。

  而朱嘯虎則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說,現如今要想進入團購市場的第一陣營,除非砸進去5億到6億美元。

  艾瑞諮詢的分析報告認為,下半年市場進入洗牌階段的最主要原因便在於門檻的提高,排名靠後的網站將因為資源匱乏而出現倒閉或者被收購。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排名前十的團購網站將來還有可能獲得投資,但這一過程不會永遠持續。

  由於團購模式本身的造血能力有限,下半年到明年,如果資本市場行情不好的話,即便是前十名的網站,也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屆時,團購領域的洗牌便會大規模開始。

  外界注意到,全球資本市場普遍的不景氣以及中國高科技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遇冷,已經加劇了私募市場的降溫。這一過程向下傳導,便會波及過於依賴外部資金的團購網站。

  尋找上市時機

  徐茂棟把窩窩團的上市時間定為今年下半年,並且早早地開始了上市準備。據瞭解,窩窩團已經定好了承銷商,目前所欠的是一個好的「時機」。

  美團網的王興雖然沒有明確提及上市的具體時間,但9月份,他向媒體表示,美團網將在下半年達到納斯達克的上市標準。

  上市是必由之路,對於團購網站這樣嚴重依賴外部資金的行業來說,更是如此。同行眾多導致了競爭加劇,競爭加劇造成了利潤下降和普遍虧損。國內的團購網站要想扭轉這一不利局面,只有通過洗牌實現規模化,待市場重建良性的競爭機制和贏利能力。

  風投不可能永遠向團購網站供血來完成規模化的過程。在《財經》記者對團購網站運營者的採訪中,對於資金收緊的擔憂和對上市的憧憬,清晰可見。

  規模化的重組過程已經開始。在艾瑞和易觀國際的研究報告中,都明確提到行業前五名在逐漸與排名靠後的網站拉開份額上的差距。但不論從交易規模還 是流量上來說,團購行業集中重組仍未完成,整體數量甚至仍在增長,雖然不斷有中小型網站退出市場,但新生的網站仍然每天都在加入。

  這種局面,預示著團購行業的洗牌與規模化,尚需時日。徐茂棟也認為,雖然下半年會有團購網站陸續關掉,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被淘汰出局的團購網站,絕不會如業內傳說的90%那麼多。

  徐茂棟認為,即便到明年上半年,仍然會有幾十家全國性的大型團購網站繼續在市場之中。而在三年之內,能夠在行業中存活下來的團購網站數量是三家到五家。朱嘯虎則表示,到明年就能清楚看到,行業真正成氣候的網站將只剩下三家。

  在徐茂棟看來,如果沒法進入三家到五家的第一陣營,其他數以千計的團購網站,將會被淘汰。排名前十的網站,則需收縮到一些垂直細分領域,才有可能活下來。

  徐茂棟的窩窩團,算是國內團購行業的一個異類,在收購了全國20多個地方團購網站之後,短時間內進入第一梯隊。但是對於模仿他進行大規模併購的做法,徐茂棟認為在今天的市場形勢下,已經不大可能了。

  5月之前,在各家第三方的統計數據中,很難見到窩窩團的身影。雖然窩窩團成立的時間較早,但早期規模不大。徐茂棟入主之後,窩窩團的策略開始轉變,在全國範圍內大量併購地方性團購網站,並成批地接收了來自於拉手網和美團網的團隊。

  根據易觀國際的統計數據,5月之後,窩窩團每個月都幾乎保持了將近100%的成長,並在6月站上行業第一的位置。

  徐茂棟向《財經》記者介紹,最初完成20多家地方團購網站併購之後,這些網站的銷售額佔了全公司的40%多,但現在這一比例已經大幅下降。他認為,併購解決了區域上的問題,同時利用這個窗口期,到其他城市設點。

  在他看來,原先有機會的地方性團購網站幾乎都已被他收入旗下,新的公司要想通過併購的方式快速擴張規模已經不現實,只能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布點。但在布點的同時,則將遭遇已經佈局完成的網站的競爭。

  一旦排名靠前的網站成功上市,依賴資金和原有規模構建的門檻將變得更高。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團購網站的上市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競爭格局的最終確定。

  本地化難題

  本地化是所有互聯網公司和互聯網模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後都要面臨的問題,本地化成功者生,本地化失敗者死,團購也不例外。

  Groupon在美國創立的團購原生模式中,團購網站只需要把消費者帶給商家,其他環節並不需要涉足。從本質上來說,這一模式的團購網站扮演著媒介的角色,從中收取佣金,並構成最主要的收入來源。Groupon的佣金比例甚至能夠高達40%。

  國內的團購網站,一開始幾乎完全複製了這種模式。但在引入國內之後,團購網站遍地開花,形成了中國團購網站行業不同於Groupon的第一個特點:毛利率水平普遍很低。

  急劇升溫的競爭態勢,讓眾多團購網站在尚未建立自身特色之前,拚命以低價吸引消費者。越來越低的價格,意味著商家必須提供超低的折扣,同時,團購網站本身不得不壓低自身的利潤水平。

  因此,當有一天,中國的團購網站走向資本市場,並宣稱自己是「中國的Groupon」的時候,他們必須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其利潤水平為何會與模仿對象相差那麼多。

  商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被大幅壓低,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團購網站在中國本地化之時的另一個問題:服務水平低下,且參差不齊。超低的價格雖然代表實惠,但並不代表會享受到相同的待遇。團購者往往在享受服務時遭到冷遇,甚至於商家通過其他的變相手法來收取額外費用。

  這一問題在「3·15」晚會上被曝光之後,曾引發對於團購的信任危機。

  低價策略,對於團購網站來說,雖然有助於開拓市場規模,但卻也「慣壞」了消費者。中國的團購服務,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消費者往往能在不同的網 站上購買相同或者相似的產品與服務。在這樣的局面下,用戶往往以價格為決定購買行為的主要標準,非常不利於團購網站形成自身的特色,並吸引固定的用戶群。

  王興並不認同消費者將價格作為購買的主要標準,但他也承認,市場消費行為的培育需要一定的時間。

  對於網絡團購在中國的本地化命題,除了將面臨上述尷尬之外,社會整體商業環境的差異,則是更核心的問題。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曾向《財經》記者表示,他並不看好團購在中國的前景,並表示京東自己不會運營團購業務,原因便在於團購商品與服務的品質不可控。

  Groupon在美國的發展並未遇到這麼大的問題,原因在於美國整體商業環境在規範性和誠信方面優於中國。因此,Groupon在美國的用戶,很少遭遇到商品與服務不符合預期,甚至於遭遇商家欺詐的尷尬。但在中國,這樣的問題幾乎是普遍現象。

  據徐茂棟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團購業務的投訴率為40%,意味著將近一半的用戶對團購並不滿意。尤其是團購中最核心的本地生活服務類項目,由於國內地域差別巨大、商家規範性不高和誠信缺失,非常容易造成用戶對服務不滿意的現象。

  對於團購網站來說,如何控制提供生活服務的商家,如餐館、酒店等等的服務品質成為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如果無法有效控制商家提供服務的品質,那麼團購網站的用戶基礎乃至於商業基礎,都會顯得不夠牢固。

  徐茂棟認為,生活服務類商家難以控制,是造成目前不少團購網站轉型做商品團購的最主要原因。但如果團購網站在中國走向商品買賣,則將面臨諸如淘寶、京東等超大型公司的壓力。

  徐茂棟認為,中國的團購服務簡單拷貝Groupon的模式難有大的作為,他認為團購模式應當脫離簡單的代理模式,走向深入的經營模式——類似於沃爾瑪的商業模式,由團購網站不再僅是代理商,而成為承擔獨立責任的服務企業。

  但網絡團購在中國面臨的本地化難題,卻並非團購網站本身所應承擔的責任。這是一個全社會的問題,現在已成了團購網站前路上的障礙。

  易凱資本CEO王冉曾向《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的電子商務不應該將資金用於原本不應該由自身承擔的任務上,比如物流體系的建設。

  不過,如果團購網站能夠實現對商家服務和商品質量的有效控制,便會真正構建起極難被超越的競爭門檻。這或許是中國團購網站的本地化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9

「丁蟹效應」再現 港股估值逼近兩輪危機底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0/2NNDA2XzQzMTA2NQ.html

什麼是「丁蟹效應」?通俗來說,就是每當鄭少秋演出的電視劇或節目播放時,股票市場都會暴跌。你不信?本月21日,鄭少秋的新劇《心戰》將在香港無線推出。上週末電視熱播鄭少秋玩千面人的預告片,週一(5月7日)港股收市時,恆生指數狂洩549點,創年內單日最大跌幅。

「10倍」的魅惑

鄭少秋向來被香港股民視為「股患」,每當他有新劇播出港股必定暴跌且屢試不爽。

故事還要回溯到1992年10月,當時他主演的電視劇《大時代》播出,劇中他飾演的丁蟹在股票還是熊市時借助拋空恆指期貨而牟取暴利。但哪想到,在電視劇播出後,恆指一個月跌幅竟超過20%,達到了一個熊市標準。

丁蟹效應還不只出現在港股市場。2007年8月,《大時代》在美國無線衛星電視播放,期間道瓊斯工業指數在6個交易日狂挫1202點;3年後的5月10日,《神醫大道公》在央視首播,次日滬指即創出當月第二大跌幅,深成指更果斷刷新年內新低。面對「丁蟹效應」,鄭少秋本週笑言稱,股迷大可在新劇播映期間抄底賺錢。

事實上,決定是否抄底港股,最關鍵在於其估值是否足夠便宜,但這正好也成了某些專業人士的困惑之一。

申銀萬國(香港)聯席董事王雅媛就在微博上評論道:「按數據(恆指歷史市盈率)來看,應是買的時候。即使不買,也不應該清倉。但偏偏股價是越來越低。」

恆生主板過去的市盈率大部分時間都在10倍至25倍間波動,其歷史上的最低點發生在1982年,當時正值中英就香港回歸談判之際,恆生指數平均市盈率在當年11月跌至5.57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粗略統計發現,恆生主板市盈率低於10倍的主要時期包括: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全球經濟衰退,股市遭受重擊,恆指市盈率在1974年9月至12月間跌至7~9倍;1983年,中英談判陷入僵局,恆指市盈率當年全年徘徊在7~8倍;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恆指市盈率當年9月至12月間跌至9倍;1997~1998年,亞太金融風暴背景下,恆指市盈率由1997年7月的19倍跌至1998年8月的8倍;2008年,次貸危機全面擴大,恆指市盈率從2月的全年最高值18倍跌至12月的8倍。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3月,納斯達克科技股泡沫破滅,儘管恆指市盈率從2月的全年最高值26倍跌至12月的12倍,但全年依然堅守在10倍以上。

然而,始自2011年4月的一輪暴跌最終還是令港股市盈率變成了個位數。去年9月,恆指市盈率跌至9倍,有「中國女股神」之稱的劉央旗下的西京投資更是在9月進行大舉拋售,基金原先持有的12只股份均被清倉,一股未留。當時市場紛紛議論,已跌至10倍以下的港股應該非常有吸引力。有分析人士就表示,料港股市盈率1年內回歸11倍合理值。然而,市場後續發展實在令人沮喪,此後的恆指市盈率一直徘徊在9~10倍左右。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恆指市盈率再度跌破10倍至9.71倍,逼近過去兩輪危機底部。

更接近底部

那麼,我們能否就此判斷,港股正在接近一個大的歷史底部?

輝立投資諮詢資深銀行研究員陳星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單純以估值看,港股確實正處於一個相對的底部,但這並不絕對。首先以大盤來看,經歷了從去年10月以來的大幅反彈後,近期仍將處於調整中。其次從外圍看,歐債前景並不明朗,在風險因素穩定前,港股都不大可能大幅反彈。比較肯定的是,港股接近大底部的概率較大,上行空間也較大。至於牛市什麼時候到,現在還說不清楚。預計恆生指數短期還有5%的下行空間。

目前港股的成交量可謂清淡,這一點從港交所的財報即可窺見一斑。本週一(5月7日),港交所(00388.HK)公佈了1季度業績:截至3月31日,港交所實現淨利潤11.4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跌7%。而淨利潤下跌主要就是受到交投萎縮的影響。一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個月,港交所現貨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17%,僅632億港元;衍生產品市場平均每日成交19.5萬張期貨合約及29.9萬張期權合約,整體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0%。而在剛剛過去的4月,情況更進一步惡化,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港交所現貨市場日均僅成交602.5億港元,較一季度日均成交額進一步減少近5%,同時較去年同期萎縮21%。

「中等市值的股票還會下跌10%~20%」,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資深研究員盧志威告訴記者,「由於希臘還會大選,增加了新一輪金融危機風險,恆生指數預計還將下跌5%~8%。」

播出時間受影響地區

及股市

 影響詳情
1992年10月,《大時代》 香港恆生指數恆生指數4日內下跌598點  
1994年11月,《笑看風雲》 香港恆生指數恆生指數累積下跌超過2000點
1995年5月,《香帥傳奇》 香港恆生指兩劇同時播出後的短短五天內跌幅曾多達505點(5.3%) 
 1995年6月 ,《男人四十一頭家》 
1996年2月,《天地男兒》  香港恆生指數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1254點(10.9%)。
1996年9月,《新上海灘》  香港恆生指數 曾於兩個交易日內最多下跌221點(2.0%)。 
1997年12月,《江湖奇俠傳》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842點(26.4%)。
 1999年7月,《神劍萬里追》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翌日輕微突破14500點後即反覆向下,其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084點(14.4%)。 
  2000年9月,《世紀之戰》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八個交易日內急瀉2469點(14.5%),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2900點(17.1%)。
  2003年夏天,《大時代》 

道瓊斯工業指數

NASDAQ

  因企業欺詐風暴表現疲弱
 2003年10月,《非常外父》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放期間曾經在兩個交易日內下跌681點(5.6%)。
  2004年3月,《血薦軒轅》 香港恆生指數節目播出後四個交易日內下跌843點(6.2%),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1482點(10.9%)。   
  2004年10月,《楚漢驕雄》 香港恆生指數   首播日最多曾下跌272點(2.1%)。
  2005年3月,《御用閒人》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出翌日(3月15日)下跌90點,但及後持續反覆向下; 恆生指數在3月尾較節目啟播時相比跌幅曾多達550點(4.0%)。 
2006年4月,《潮爆》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播放完畢前未能衝破17000點,並回落至16500點水平。節目播放完畢的四個交易日後,恆指在一個多月內急挫,最大跌幅達2097點(12.1%)。   
 2006年7月,《御用閒人》   全球股市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曾於六個交易日內最多大跌561點(5.0%)。
 2007年2月, 重播《御用閒人》  香港恆生指數 節目啟播後兩日計起的七個交易日內暴跌2150點(10.3%),一度失守19000點關口
2007年5月,《謎》 香港恆生指數  在首播翌日下跌111點,之後反覆下挫,截至2007年5月30日,恆生指數跌至20300點水平,累積跌幅曾多達795點(3.8%)。 
2007年7月, 《香港傳奇-榮歸》 香港恆生指數  總結該劇播放期間,恆指跌幅曾多達1181點(5.2%)。在節目播放完畢後,恆指卻未能止跌。

在五天內最多曾暴瀉2504點(11.4%),直到被稱為港股「大奇蹟日」的8月17日後恆指才止跌回升。 

 2007年8月 ,《潮爆大狀》、

《大時代》 

 全球股市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爆發下跌。 

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曾於六個交易日內最多暴跌1202點(8.8%)。 

2007年12月,《一擲千金》 香港恆生指數 在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最多暴跌7132點(24.7%),創出秋官效應出現以來以點數計的最大跌幅紀錄,也是以百分比計的第二大跌幅紀錄 
2008年10月,《楚漢驕雄》 香港恆生指數

道瓊斯工業指數

NASDAQ

歐洲 富時100 

 由節目開始播放,截至10月27日,恆指由 17788點跌至11015點,累跌6773點,美國道指由10483點跌至8378點,累跌2105點。
2009年3月-4月,《檯球天王》 香港恆生指數 首播當日恆指開市即失守14000點關口,下午跌幅曾擴大至706點,收市仍跌663點。
2010年5月-6月,《神醫大道公》

  香港恆生指數

A股

5月10日,A股雖然收盤時微漲,但盤中曾創出近期調整新低2646點;5月11日,A股市場再度大幅暴跌,創一年來的收市新低。
  2010年5月-6月,《望父成龍》香港恆生指數  香港恆生指數再度下跌,最後導致股市反覆不定。
 2012年5月7日,《心戰》鄭少秋預告片   香港恆生指數  5月7日,港股收市時,恆生指數狂洩549點,創年內單日最大跌幅。

  

  

    丁蟹效應是中國及歐美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籍著拋空恆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

    此後,幾乎每次鄭少秋參演的電視劇或節目播出時,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鄭少秋與「股患」畫上了等號。據不完全統計,鄭少秋的電視劇、節目播出後股市有明顯下挫記錄的達到了32次。[1]

    最厲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俠傳》一經播出,恆生指數跌破一萬點。事有湊巧,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之時,鄭少秋都有電視劇上演,「丁蟹效應」之說因此不脛而走。 「丁蟹一出,股市就瀉」,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廣為傳播。

    鄭少秋女兒鄭欣宜也被指與爸爸鄭少秋同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劇《畢打本身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訴說該劇的播出使香港恆生指數再次呈現每一日下滑的趨勢,「鄭欣宜是『丁蟹效應2.0加強版』,她出演的劇集播了那麼久,股市就沉了那麼久,真夠糟糕!」

 從經濟理論上來說,這只能算是一連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認為丁蟹效應真有其事,2004年3月,跨國證券經紀公司「里昂證券」更煞有介事地為「丁蟹效應」發表研究報告,詳細解釋相關規律,此舉讓很多股民深信不疑。

    從科學角度分析,所謂的丁蟹效應只是股民心理營造出來的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 時,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應會導致自己手頭上的股票蝕本,便對股票進行恐懼性拋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機者亦可能以丁蟹效應為藉口推跌大市。但現時並無客觀證據,顯示股民會受丁蟹效應影響投資選擇。

另一方面,劇集播放之際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圍投資因素恰巧轉壞。例如1997年底碰著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底碰著科網股泡沫經濟爆破,2007年中碰著美國次級貸危機等,加上這些劇集多在9月至11月這段股市利淡的時期播出,都使丁蟹效應看來像真有其事。

  有分析員認為「丁蟹效應」純屬巧合而已。他解釋,鄭少秋的劇集多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間上演,那時適逢半年結,市況較波動,而且鄭少秋早前上演的劇集,在時間上遭遇較大型的經濟回落週期,所以股市才出現較大跌幅。

《榮歸》:鄭少秋在《榮歸》中飾演香港地產集團大老闆,又會有部分股災劇情,對此他說: 「是啊!聽完這個統計我都有點怕啦,唉!這讓我增添了困擾!希望這次我這套劇不會對股市有太大影響啦!如果真是跌的話,希望股民可借此機會趁低吸納,我已經不買股票,所以不敢說什麼,只有希望大家投資要穩重點,凡事不要太過相信啦!」 

   《神醫大道公》:鄭少秋在 接受專訪時高聲疾呼自己實在冤枉:「如果那樣,肯定有很多人都可以發財了,只要關注自己的動態搞投機就可以了。」 對於「丁蟹效應」是否真實這個問題。鄭少秋表示:我好希望我可以左右股市,我自己也有買藍籌的。如果我能有這「呼風喚雨」的本事,現在肯定會賺翻了! 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電視上每天都在播這句話,就是專家也不能夠肯定地隨便下結論,何況我一個外行。我只管做好自己本職,演好戲,大家喜歡看,給我捧場,我就開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7

地產信託逼近兌付洪峰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25/100393919_all.html

 在2010年、2011年大規模發展的房地產信託,在2012年5月迎來第一個兌付高峰。在外界看來,信託公司由於兌付壓力面臨的違約風險陡增。

  近期,吉林信託為南京牡丹園置業公司、中誠信託為北京華業地產前期發行的地產信託產品因到期無法及時償付,面臨違約風險,備受業內關注。前者於2011年3月末發行,規模為2億元,期限一年;後者於2010年4月發行,規模為10億元,期限為二年。這兩隻地產信託最終也均由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接盤,而將獲得延期支付。

  財新記者被告知,在業內的界定範圍內,前述延期償付行為並非涉及違約。「在前期的合同中,考慮到後期可能面臨的流動性問題,一般都會有一旦無法到期償付,設立處置期的條款,處置期通常在三個月到半年期,受益人大會同意,只要在此期間償付就不能算違約,這符合《信託法》的要求。」多位信託公司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這種說法得到監管部門的認可,「只要委託人同意,雙方延期兌付協商一致,並不算違約,延期到半年,都可以。」銀監會非銀司權威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他亦坦承,「目前這個時點,不太可能那麼準時回籠現金。」

  糾結於「違約」的準確定義,意義有限。房地產信託的風險,正在逼近。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認為,大房企因流動性尚能自足,受兌付高峰影響不大,而自身實力薄弱的中小房企首當其衝,資金鏈最易斷裂,也是接盤的首要對象。

  業內認為,兌付壓力比較大的時點主要有三個:2012年5月-7月、2013年3月-4月和2013年7月-8月。中金公司預計,有10%至15%的信託項目可能在今年出現違約風險,需要信託公司自有資金介入或通過資產管理公司收購。

  「理論上,信託產品並不存在『違約』的說法,因為只是理財資金的信託關係,受託人即信託公司並不承擔責任,損失應由投資者承擔。但在實際運作中,由於信託公司是靠聲譽生存,否則以後就不好賣產品了,所以信託公司往往會選擇承擔責任。」用益信託工作室首席分析師李暘對此解釋稱。

  「不能保證個別信託公司不出問題,但系統性問題、大問題不會有,因為我們對地產信託的結構有把握。」銀監會前述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據其介紹,在目前地產信託存量6000多億元的規模中,銀信合作、開發商自己投入、單一信託佔一半以上,真正針對個人的集合理財地產信託規模不到一半。

協議延期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統計,2012年預計房地產信託到期規模2234億元,總還款額約2500億元;2013年預計到期規模2816億元,總還款額約3100億元。

  報告顯示,從2012年開始將是房地產集合類信託的償付高峰,三季度到期規模約1000億元,其他季度到期規模350億至500億元。其中3月是小高峰,到期規模約220億元;7月起至9月是到期大高峰,平均每月在300億元以上。進入2012年5月,兌付壓力與日俱增。

  不過,對於近期曝出的吉林信託和中誠信託的有關地產信託延期償付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按照目前的房地產信託合同協議,如果開發商未能到期兌付,信託公司在受益人大會授權同意延期的情況下,將有權將信託產品延期,期間規定的收益率將在原有承諾收益率基礎上加以提高。

  例如,原來給信託投資者的承諾收益為15%,延期後,承諾收益一般將提升5個到7個百分點,延期的承諾收益將達到20%以上。資產管理公司(AMC)接盤後,也將享有該收益。這也是AMC有動力接盤地產信託的原因之一。

  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認為,目前地產類信託的風險,僅停留在單個項目的流動性風險上,而不存在行業性的兌付風險乃至系統性風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資金面已比去年有所放鬆,信託公司千方百計也會想辦法兌付,「不可能違約。因為一旦違約不僅影響口碑、產品賣不出去,也有被摘牌照的風險;房地產信託兌付風險整體可控,不會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但不排除個別項目出現問題。」這也是業內人士的共識。

  對於市場聚集的風險情緒,一位中海信託人士稱,「今年是投資者為自己前期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視風險而埋單的時候。」

  由於房地產信託兌付高峰期,市場各方均高度重視,「從融資到發行批下來,要一兩個月,審批也比以前慢多了;對借新換舊的地產信託產品基本不批。」一位信託公司人士介紹。

雙重挑戰

  資深業內人士認為,2012年信託公司同時面臨地產信託兌付壓力和原有粗放增長尋找新盈利模式的雙重挑戰。

  中國信託業協會今年一季度的最新數據顯示,短短三年間,信託業總規模已從2009年底的2萬億元突破5萬億元達到5.3萬億元,在去年年底4.8萬億元的基礎上,增長了10%,再創歷史新高。多位信託公司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這有可能已經到達高峰,二季度其業務規模已呈現萎縮趨勢。

  「一季度承接了去年的上升趨勢,因為一季度到期產品少,但二季度是第一波地產信託產品兌付集中期,存量減少了,而原有傳統業務增量受監管窗口指導約束,加上今年淨資本約束全面實施,必定會限制增長空間,因此二季度的下滑是必然的,」李暘對此分析稱。

  為了推動信託公司轉變粗放的經營模式、向主動的資產管理轉型,自2010 年下半年,銀監會出台了一系列規範銀信理財業務的監管文件,並在2011年對地產信託一路窗口指導。此前信託業三大支撐盈利的傳統業務證券投資、融資類銀信合作、房地產信託已依次被監管部門關閉或大幅壓縮。2012年春節前夕,監管部門連續叫停了票據信託和同業存款信託計劃。

  「信託業的增長動力,在2012年面臨分水嶺;信託公司做了這麼多年業務,能做的產品都做了,至少等這波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結束之後,信託業才可能重返高峰。」李暘稱。銀河證券最新研報亦稱,2012年將是信託行業的轉折年,行業將出現分化。

  至於信託業能否如願向自主管理順利轉型,「這是一個長期過程,目前單一資金信託仍然佔據全部信託資金六成以上,集合信託業務規模佔比才能真正說明信託業務走向自主資產管理時代。」李暘對此評論。

  目前,信託公司出於調整業務結構、滿足淨資本要求、規避監管、自身風險控制等原因,也放慢了房地產信託發行節奏。

  用益信託工作室分析師岳婷介紹,與往年發行地產信託有所不同,今年發行地產信託的開發商都是較大的地產公司,如萬科、恆大,一是由於投資者比較謹慎,二是監管部門也在近期再次強調落實「四三二」的合規政策要求,即地產商必須「項目四證齊全、企業資本金達到30%、開發商二級以上資質」。

  發行方式也從股權投資類信託轉變為貸款類信託。「因為以前資質差或項目介入較早的地產公司會選擇權益類方式,但這種方式信託公司不易掌握後期的企業資金流向;而大的地產商不願意把自己的股權給別人,所以更傾向選擇貸款類信託方式融資。」岳婷分析稱。

量價拐點

  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信託業共實現營收1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0.23%;實現利潤總額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3.55%。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高收益率的地產信託的規模不斷下降,及傳統業務監管限制,2012年信託業量、價將均現拐點。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在去年監管部門接連的窗口指導下,地產信託規模已逐漸降低。2012年一季度房地產信託規模首次出現負增長,下降為6865.70億元,佔同期資金信託總規模的比例為13.46%,今年一季度發行規模同比也下降40%。

  在經歷了兩年的非常規快速增長後,在監管部門2010年8月下發的一系列文件規範後,截至2012年一季度,信託行業銀信理財合作資產規模已接近銀監會「融資類業務餘額佔銀信理財合作業務餘額的比例不得高於30%」的要求。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按照特色業務劃分,銀信合作規模約1.8萬億元,佔比33.83%,所佔比例最大;其次是信政合作規模約2500萬元,佔比4.74%;再次是私募基金合作,規模約1800萬元,佔比3.39%。PE、基金化房地產信託和QDII所佔比例均在1%以下。

  信政合作產品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比較常見的是以財產權方式投資,標的是政府的應收賬款。

  比如,5月12日發行的中融信託•民泰4號財產權信託集合計劃,規模4億元,期限為一年半,預期收益率10%,標的是昆明市土地開發投資經營有限公司以其對昆明市土地礦產儲備中心合法享有的本金金額為人民幣4億元的應收賬款,委託給受託人設定財產權信託。信用增級情況包括三部分,一是項目到期後由昆明土儲償還該部分應收賬款,2011年昆明土儲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為229億元;二是若昆明土儲無法償還該部分應收賬款,則由其母公司昆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擔差額補足義務。

  業內人士介紹說,由於融資類銀信合作產品受政策限制,眼下銀信合作投資地方平台的理財產品,有部分是以財產權信託方式,屬於投資類信託產品。

  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從功能分類來看,融資類信託資產佔比進一步下降而投資類產品相對增長。從行業投向看,投向基礎產業的信託資金餘額為1.12萬億元,佔比最大,為21.85%,而投向房地產資金餘額佔比下浮最大,佔比下降1.37%。一季度投向房地產領域的新增信託資金為441.89億元,同比、環比均下降。規模方面,一季度排名工商企業第一,地產信託佔比排名第二。

  「近年信託公司自主管理信託收入的比重的確已逐年上升,但仍不到一半。」銀監會非銀司權威人士向財新記者坦承,「中國的信託業仍處於依賴規模的粗放增長階段,量大但質不高。」

  受市場流動性改善等因素影響,近期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全線下滑。用益信託工作室數據顯示,4月地產信託平均收益率從去年的10%以上降到9.96%。從1月-4月的成立數據看,在各種集合信託資金投資領域中,成立規模佔比最高的是工商企業,為465.54億元,佔比為27%;房地產信託位居第二,成立了174款產品共343.68億元,佔比為20%。今年以來,各領域資金佔比較均衡,集合信託資金分散於各領域,「一家獨大」的形勢不再。

  隨著房地產信託的嚴格監管、票據信託、同業存款信託等業務被叫停,經歷了去年快速增長的信託業或將出現拐點。自去年四季度起,由於監管層的監管力度加強,信託業務增速已出現明顯下滑,最明顯的是銀信合作業務的快速下降。此外,隨著《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的全面實施,信託行業原有「粗放式」的增長模式受到嚴格制約。

  李暘表示,根據用益信託發佈的行業景氣指數,今年一季度景氣指數呈下降態勢,預計今年信託資產增速放緩可能性較大,而房地產信託受限也會對信託公司利潤造成影響。

  業內人士預計,在經歷了三年的快速增長後,在傳統主營業務受限、暫無明確業務突破方向的前提下,預計今年行業業績增速將放緩,利潤總額將因房地產信託業務量下降受到明顯影響。

  安信信託首席分析師楊建海認為,2012年在量、價兩方面都有壓力。「量」方面的壓力在於負利率改善的背景下,信託行業的規模增速或有所下行,再疊加銀信監管政策的執行,不排除絕對規模的下降局面;「價」方面的壓力在於高利潤率的房地產信託產品的新增規模面臨萎縮風險,這將拉低整個行業的信託報酬率,2012年信託行業的盈利不容樂觀。■

  本刊記者馬媛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11

蘇寧逼近千億市值真相:張近東弘毅解套 高管踩點增持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9/3031619.html
旱逢甘霖。必有蹊蹺?

蘇寧云商(002024.SZ)在近期宣佈擬開展銀行業務因素的影響下,9月24日收盤漲至近期高點13.21元,市值達975億元。此後兩日,其股價有所調整,26日收報於11.77元。而在6月25日,公司股價盤中曾低至4.56元,對應市值為336億元。這只中小板曾經的熊股,不足百日市值增長近三倍,迫近千億元。

如今蘇寧云商的股價,已基本恢復到去年7月完成定增時兩大認購方——張近東全資子公司南京潤東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潤東投資」)與北京弘毅貳零壹零股權投資中心(下稱「弘毅投資」)的認購價12.15元。彼時,市場對兩者願意堅持以高於市場價約30%的價格完成定增頗有疑問,經過一年多的曲折變化,股價上漲對於市場或許已具說服力。

對於張近東而言,由於股價不斷下滑導致不得不追加質押股票的尷尬也基本消失,他在股權質押上的壓力也明顯緩解。

近期這一波大漲中,記者亦發現,在擬開展銀行業務重磅消息發佈前不久,公司高管兩次增持顯得非常精準,增持股份至今浮盈4813萬元。

張近東曾被迫追加股權質押

「這一輪股價上漲前,蘇寧股價長期下行給張近東的壓力頗大。」9月26日,一位長期關注蘇寧云商的北京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讓時間回到2012年7月7日,蘇寧云商股票簡稱尚為「蘇寧電器」。

彼時,公司稱已完成2011年非公開發行,發行股份將於7月10日上市。有意思的是,其每股定增價12.15元相對該股當時8.5元的市場價高出近30%。

原本參與定增的還有新華人壽。但後者在30%的差價面前,最終未選擇參與。由此,蘇寧電器的發行數量由4.53億股降至3.87億股,募資也由計劃的55億元降至47億元。

彼時,針對外界疑問,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稱,投資蘇寧是基於價值,弘毅並不是要掙二級市場的錢,所以弘毅並不關心二級市場的表現。「今後蘇寧的股價會比12.15元高多了。」

為認購非公開發行股份,2012年6月上旬,張近東將其持有的63,050萬股股份進行質押,佔總股本的9.01%。張近東原本持股比例為 27.9%,認購完成後,張近東直接及間接持股的比例增至30.34%,弘毅投資則持有1.34%。按約定,參與發行認購的股份需鎖定36個月。

定增完成後,蘇寧電器繼續下行。弘毅是否不關心蘇寧電器二級市場的表現外界不得而知,但股價下行給張近東帶來了可見的壓力。2012年8月上旬,蘇寧電器跌至約6.5元。蘇寧公告稱,因近期股價波動,按前期與信託簽署的相關融資協議的規定,張近東追加質押44200萬股。

「追加質押股票要看雙方約定,一般是在股價跌了20%以後。」9月26日,一位北京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按前述兩個時點的股價,相差確實約20%。

前述北京私募人士表示,在每股6.5元時張近東進行了追加質押,2013年6月25日每股4.56元時,如果股價繼續下行,張近東可能還要追加質押。

實際上,彼時張近東可供質押的股份已然不多。據蘇寧云商2013年半年報,截至6月底,張近東的持股19.5億股,其中14.2億股均已質押。

但從6月25日的低點開始,蘇寧云商逐步上漲,9月24日到達收盤價最高點13.21元。

對於張近東與弘毅投資而言,股價的回暖或是對此前市場疑問的最好回應。9月22日-24日,在深圳「弘毅投資2013全球年會」上,張近東稱,「最近一年是蘇寧創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轉型,我們與弘毅共同經歷了資本市場的考驗」。

如今,張近東在股權質押上的壓力明顯緩解。據蘇寧云商2013年半年報,由於張近東部分股票質押已解除,截至報告披露的8月30日,張近東質押公司股份數僅為約7.6億股。

高管精準增持

8月23日是蘇寧云商這波股價上揚的一個關鍵節點。

當日,公司公告稱,其積極開展銀行業務的相關申報工作。目前公司已向相關部門遞交初步的設立意向方案,但由於民營銀行設立配套的法規制度需進一步明確,公司上報方案也需根據後續出台的相關細則優化和完善,銀行設立事項尚需相關部門的具體指導與審批。

「蘇寧云商近期大漲,跟宣佈積極開展銀行業務關係最大。」9月26日,兩位關注蘇寧云商的券商分析師均向記者表示。

前述私募人士則稱,雖然準備開展銀行業務一開始幾年很可能無法盈利,但在目前的市場情緒下,該因素具有明顯的刺激性。此外,蘇寧云商的轉型也是個足夠有想像力的故事。

8月23日,公司股價上漲6.11%。此後,繼續上行。「後面的上漲有些出乎意料,基本脫離基本面。我近期去路演,一個基金經理跟我說他主要是通過技術分析買入的蘇寧云商,我笑他太沒節操了。」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公司股價上行給力,但記者發現,在擬開展銀行業務重磅消息發佈前不到一個月內,公司高管兩次增持,其在股價上漲路上的埋伏顯得非常精準。

據公司公告,7月15日,蘇寧云商副董事長孫為民、總裁金明、副總裁孟祥勝、副總裁任峻(合稱「管理層」) 基於對公司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於7月15日合計增持5,451,847股,佔股份總額的0.074%,增持均價為5.29元,增持總金額為2,884.39萬元。

7月16日,增持繼續。公司管理層又合計增持2,032,100股,佔股份總額的0.028%,增持均價為5.47元,增持總金額為1,111.23萬元。

若以9月26日的收盤價11.77元計算,蘇寧云商管理層7月份兩次增持股份的浮盈已達4813萬元。

此前,公司管理層有過增持。2011年12月13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間,公司管理層與其他合計12名核心管理人員增持公司股票,彼時的增持均價為8.486元與8.438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7月中旬兩次增持的時間與8月23日相距不到1個月,蘇寧云商的高管是否提前獲知公司擬開展銀行業務的信息?

實際上,8月23日並非市場獲知這一信息的第一時間。8月21日,就有報導稱,蘇寧云商正向有關部門申請設立「蘇寧銀行」。蘇寧方面確認了此消息,並表示此舉是為響應國家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支持。當日,蘇寧云商上漲8.43%。

「7月份的時候,蘇寧云商就與很多買方密集地一對一交流,交流公司的相關規劃。當然,準備開展銀行業務這一點可能並沒有涉及。」7月26日,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前述北京私募人士向記者證實了該分析師的說法。他認為,對於公司高管而言,擬開展銀行業務這樣重大問題的提出需要時間醞釀,他們很可能提前知道。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7月26日聯繫蘇寧云商,公司方面稱因流程限制,當日無法給相應的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5

一大波中國式壞賬正在逼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271

下圖顯示了官方公佈的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數據:

如上圖所示,在過去十個季度,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一直在「穩步」上升,雖然總體水平仍不高。

之前我們已經多次寫道,因為中國經濟結構僵化,在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中國經濟增長只能依靠堆積債務實現——也就是沒有信貸就沒有增長。而堆積債務的主體主要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企業。如下圖所示,中國企業部門累積債務佔GDP的比重已經高於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

當從數據看來,中國的壞賬問題可能仍不大嚴重。然而,中國的數據往往掩蓋了一些事實和「中國特色」。要瞭解中國的真實壞賬情況,以下的一些事實和報導有瞭解的必要。

據彭博報導:

據第一財經今年9月報導,一家匿名的地方銀行對太陽能面板產業的不良貸款率達到33%,而今年年初只有2%,因為無錫尚德破產了。

還有:

據惠譽表示,中國的信貸狂潮已經製造了嚴重的債務負擔,程度類似於90年代末把亞洲國家推向危機的規模。

當企業不斷增加負債,信貸的使用效率已經大幅惡化。據Sanford C. Bernstein公司香港分析師Mike Werner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9年開始,每發放1元的新增信貸,中國的GDP平均只能增加0.4元,而2009年之前的平均水平為0.8元。

還有:

在與製造行業的首席財務官談話以後,東北證券上海分析師Wendy Tang表示,「真實的情況可能要比數據顯示的惡劣多了」,她估計真實的不良貸款率高達3%。「至少要1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些不良貸款才會出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我還沒有看到江蘇和浙江的經濟惡化情況觸底。」

還有:

中國的信貸質量從2011年年末開始惡化,因為在經濟增長下滑和收入惡化的情況下,借款者借取更多的債務用於償還舊債務。惠譽在今年9月估計,借款者拖欠的利息從2008年佔中國經濟規模的7%上升到12.5%。到2017年年底,這個數字將攀升到高達22%,並「最終壓倒借款者」。

同時惠譽估計,到那時候,中國的總信貸規模將被推高至接近GDP規模的250%,幾乎是2008年130%的兩倍。

還有:

據Werner表示,基於當前的估值,投資者對中國大型銀行的定價設定在它們的貸款總額中存在超過15%的不良貸款的狀態。而Werner預期,到2015年年底不良貸款比率將升至2.5-3.5%。GDP增長的進一步下滑將導致更多的不良貸款和盈利狀況惡化。

至今,銀行仍沒有披露貸款質量的大幅惡化。中國銀行表示,截止6月底,它們有2513億元的行業貸款受到產能過剩的負面影響,佔總貸款規模的3%。這些貸款業務的不良貸款率維持在0.93%,與整個銀行披露的不良貸款率水平一樣。

以上的內容可能都是由一個主要的因素驅動的,可能為了保證GDP增長7%的底線,中國不惜代價地增加產能,進而已經導致生產者把自己逼向了失去償付能力的地步。

造船業並非唯一受到產嫩過剩影響的行業。...無錫尚德帶著拖欠中國大型銀行90億元的債務破產了...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本月督促銀行「多渠道化解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不良貸款,確保不積累新的風險」,並避免拖延處理壞賬問題的機會。

從2008年年末開始,中國政府和銀行業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已經導致中國600個城市中過半至少存在一家太陽能產品工廠....截止2012年8月,單單中國最大的政策性銀行國開行已經向太陽能面板製造商發放了超過500億元的貸款...

世界每10塊太陽能面板中就有7塊是中國生產的。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如果全速生產,這些生產企業一年就可以生產49千兆瓦的太陽能面板,是2008年的超過10倍。產能過剩已經導致每瓦的價格跌至約84美分,遠低於2010年底的2美元。價格暴跌迫使了數十家象無錫尚德這樣的企業走向破產。

鑑於企業大規模倒閉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動盪是難以避免的。所以地方政府又不得不一直救助這些企業,並幫助假裝這些貸款是「能活的」,可能要直到地方政府也失去償付能力。

交通銀行連平表示:「中央政府語氣強硬,但當到地方政府執行的時候,實施力度將大幅軟化。這些企業很多都是主要的就業崗位提供者和納稅人,所以地方政府盡力嘗試拯救它們,幫助它們償付銀行貸款。」

地方政府粉飾企業的經營狀況能維持多久,以下高盛的警示可能能給出一點啟示。

據8月高盛的估計,過去四年信貸擴張帶來的違約可能將造成高達3萬億美元的信貸損失,特別是非銀行的貸款者,比如說信託,這將大幅超過之前危機的損失水平。

當然,在日本的歷史經驗裡,日本政府就成功通過製造一大批殭屍銀行和企業,成功避免了壞賬問題的全面爆發,但代價卻是經濟經歷「失去的二十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74

次貸泡沫再度逼近?低門檻企業債比例已超危機前兩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275

所謂次級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機構將放貸貸給還款能力差的貸款人,這些人無法嘗貸最終導致整個系統崩潰,從而引發了2008年次貸危機。

華爾街見聞曾報導,美國正在形成新的次貸熱潮。一種評級接近垃圾、僅受輕度監管的「低門檻企業債」正在華爾街蔓延。之所以稱為低門檻債券,是因為發行債券時對抵押、償還週期和收入水平的限制比較低。這種貸款往往是貸給已經有很多負債的公司,投資者則常抱有投機心理。

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一共發行的6444億企業債中,有2933.5億為低門檻企業債,幾乎接近50%。

2013年一共发行的6444亿企业债中,有2933.5亿为精简版企业债,几乎接近50%。

金融危機後,精簡版企業債的比例逐年上升,已經超過了危機前的兩倍。

金融危机后,精简版企业债的比例逐年上升,已经超过了危机前的两倍。

2013年美國企業的槓槓率也超過危機前水平,創下歷史新高。

2013年美国企业的杠杠率也超过危机前水平,创下历史新高。

逐月來看,今年12月的精簡版貸款最低,這是否說明市場已經針對美聯儲縮減QE做了適當調整呢?

逐月来看,今年12月的精简版贷款最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49

截止日逼近,美伊核談仍存嚴重分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153

美國國務卿克里周日稱,就伊朗核項目,伊朗與六國領導人依然存在嚴重分歧。而現在距離談判的截止日期僅剩一周。(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及中國希望伊朗減少核燃料產能,讓其無法再短時間內生產原子彈。作為交換,對伊朗的原油出口禁令將被逐步解除。伊朗經濟嚴重依賴原油出口,而多年的禁令已經拖垮伊朗經濟。伊朗稱,其濃縮鈾僅用作和平能源用途,並希望能迅速解除出口禁令。但是,伊朗曾經向聯合國調查員隱瞞敏感核試驗的歷史使得國際社會懷疑其動機。克里在談判前稱:顯然,我們依然存在巨大分歧,所以關鍵是我們是否可以取得一些進展。伊朗副外長Abbas Araqchi也發表了類似的講話。他表示:對於重大、重要事件的爭論依然存在。我們尚沒能在主要問題上縮小分歧。目前還不清楚,我們能否達成一致。克里表示:明確伊朗不會發展核武器、伊朗核項目的和平性至關重要。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我希望我們可以取得一些進展。德國外長Frank-Walter Steinmeier稱,六國已經向伊朗表達了談判的緊急性。這或許是我們長期內最後一次機會來和平的解決伊朗核項目爭端。現在,是伊朗決定的時候,是想獲得國際社會的合作,還是想成為孤島,一切都由伊朗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09

伊拉克面臨空襲風險 布油上漲逼近107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661

美國可能空襲伊拉克,推動布倫特原油大漲,逼近107美元/桶。

美國總統奧巴馬北京時間周五早間稱,已授權進行定點空襲,以保護伊拉克的美國人員,此前美國已對伊拉克北部進行人道主義物資空投。

奧巴馬表示,如果ISIS繼續向庫爾德城市Erbil進發,將對其發動空襲,因該城市有美國外交人員。

國際基準油價ICE九月期原油期貨今天上漲1.11美元至106.55美元/桶,同時美國九月期WTI原油上漲85美分至98.19美元/桶。

英國Afren能源公司表示,將暫停在伊拉克地區的石油生產,更多公司已經開始將員工撤離。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伊拉克的石油產地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據ISIS叛軍控制的北部地區很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73

美國企業債發行量逼近1萬億美元 有望連續三年創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041

因美國經濟加速增長、企業利用低利率囤積現金,美國公司今年全球債券發行量逼近1萬億美元,望連續三年創新高。(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數據提供機構Dealogic,美國企業今年在全球發售了約9949億美元債券,較去年同期增長逾4%,且有望以最快速度沖破1萬億美元發行量大關。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援引投資者和分析師表示,因美國經濟增速加快,企業融資的部分原因在於要投資新項目,這能進一步幫助提振美國經濟增長。Dealogic數據顯示,從去年以來,美國企業並購接近翻倍,至1.1萬億美元,標售債券後用於資本支出(比如購買或升級廠房及設備等長期資產)的金額同比增長90%至400億美元。

用於資本支出的費用雖然較去年同期增長了,但依然低於10年前的水平。

據標準普爾的數據,2013年全球實際資本支出下降1%。

此外,美國企業債券銷售後,約3150億美元被用於償還債務或為現有債務再融資,同比大約增長35%。

企業標債用於債務再融資、增加企業現金和股東分紅,凸顯了金融危機過去5年後,在美國經濟增長不平衡、低利率的環境下,尋找高回報投資之難。

美國銀行財富管理高級固定收益分析師Dan Heckman表示,美聯儲的政策依然存在不確定性。

美國企業債券標售之猛令華爾街分析師措手不及。市場人士普遍預期,隨著經濟增長和美聯儲準備結束QE,2013年底美國國債收益率將從3%走高,這將打壓債券價格,遏制企業發行新債的需求。

但沒想到,利率下降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近跌到2.3%的14個月低點。分析師表示,這反應了美國國內增長前景不均衡,烏克蘭、以色列和伊拉克地緣政治危機,即市場對歐洲面臨新一輪經濟萎縮的擔憂。

參與一些企業發債的投行稱,因基金經理預期改善的經濟最終將利好美國企業,他們尋求比國債收益率更高的證券投資,這令企業債供不應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