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m專訪]吳康民倡重推國民教育 2014年11月28日

1 : GS(14)@2014-11-30 02:55:4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38235

以年輕學生為主導的佔領運動,爆發至今已持續兩個月,教育界及左派重量級人物、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認為,佔領運動源於年輕人對現實的不滿及反建制,在政改爭議中爆發,凸顯社會內部深層次矛盾,他認為針對這個問題需正本清源,建議重推國民教育科,從教育方面打好基礎,讓港人認識國情及強化民族觀和歷史觀。他又說,「佔中」持續令公眾厭倦政治爭拗,反令政改有得傾的機會大增,他對政改方案獲通過的機會亦由悲觀轉為「五五波」。
記者:鄭秀韻  攝影:林振東

吳康民將佔領運動描述為「騷亂」,他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隨著警方連日在旺角清場,相信短期內會告一段落,但並非完結,「長達兩個月嘅『騷亂』能夠持續咁耐,反映香港社會內部矛盾相當嚴重。」他認為這些深層次原因未有因清場結束而解除,「如果過一個期間有新嘅苗頭,可能捲土重來,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他指今次「騷亂」並非單純因政改問題,「佢哋嘅訴求同口號實際好『立雜』,表面要取消人大常委會831決定,一陣又話叫梁振英落台」,他指這些要求全是不切實際,全港市民都知道不可能達到,「點解佢哋一路拖、一路搞?我覺得參加『騷動』嘅青年人係不滿現實嘅爆發。」他舉例說,年輕人的不滿可能源自置業困難、社會貧富懸殊、及大學畢業後未獲理想職業和待遇等,藉政改爭議契機一下子爆發,造成今次的群眾運動。

民心未回歸因國教未到位
他認為根治之道是解決內部深層次矛盾,特別是青年關心的社會問題,長遠政策方面,則要推行國民教育。香港回歸17年,但至今「民心未回歸」,他歸因於國民教育未到位,港人對國情缺乏了解,加上傳媒報憂不報喜,他語帶無奈說,「教育同傳媒都有反中情緒,有乜辦法?好似覺得大陸對唔住我哋咁,呢種情緒形成唔係一朝一夕!」
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吳康民認為,香港教育存在太多問題,包括擱置國民教育及取消中史為必修科,令年輕人對中國歷史所知不多,他以自己為例,唸小學時已懂得全國各省的簡稱,對歷史演變亦如數家珍,「受過歷史教育,有中國人根底,依家香港人(這些認識)愈嚟愈差。」他認為,認識國情可以「打個樁」,做好基礎,「民族觀念、歷史觀強化啲,對(身為)中國人有多啲自豪感,依家中國人有幾自豪,你知唔知?」
至於推行方法,他強調並非針對意識型態方面作整頓,而是要潛移默化,不能「洗腦式」強硬灌輸,「要軟性,唔可以硬來,教育係細水長流,後生仔用強制方法反而有反作用,要慢慢做……」
兩年前的反國教風波,迫使梁振英政府撤回國民教育科,吳康民無直接評價梁振英的表現和能力,但他坦言,「政府弱點可以數一大堆,現政府凝聚力唔夠,政府唔係強而有力嘅領導,亦係社會矛盾眾多原因。」他指政府施政應急市民所急,但協助基層上樓及解決交通擠塞等問題,至今未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呢兩年幾政府可能好多內耗俾人掣肘,(施政)一籌莫展,唔見得呢兩年有咩建樹。」

民意反佔中
政改有得傾機會大增

身為老左派的吳康民,退休後一直專注讀書和寫作,亦關心時局發展,定期在報章撰文月旦政事,問他對政改方案獲通過是否樂觀,他形容是「五五波」,他坦言早前曾一度感到悲觀,「(學生要求)公民提名、否決831決定、要梁振英下台,叫價咁高,大家傾唔埋……」但他指經歷「佔中」後,「有得傾嘅機會大咗。」他解釋,「佔中可能對群眾亦係教育,民意一面倒反對佔中激烈行動,對激進民主派反感,可能理性上升……」他指即使沒有普選,「天不會塌下來,地球一樣轉,但如果原地踏步,公眾好失望,民主派亦冇著數。」他認為,若泛民否決政改方案,下屆立法會選舉未必可增加選票,反會流失選票。
他又說,在人大普選框架下,仍有很多討論空間,包括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及比例,亦可探討擴大選民基礎及訂下較寬鬆的入閘門檻等,他強調,如果接受「袋住先」,2017年方案並非終極普選,日後可循序漸進進一步完善。
從政改談到2017年特首人選,他指坊間提出的黑馬包括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前財政司長梁錦松和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馬時亨等,他認為他們都各有千秋,「林鄭月娥呢幾年一路做前線,但佢可能做第二把手合適啲,做第一把手要考驗,佢硬朗,好夠魄力,但可能得罪人多。」

爆曾鈺成有興趣選特首
至於其愛徒、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吳康民直言知道曾鈺成對參選特首亦感興趣,但其紅色背景或令他打折扣,吳康民以梁振英為例說,「梁振英老竇係駐守總督府警長,佢喺英國留學,仔女喺英國,佢同英國關係密切,但仍俾人話係共產黨,咁有英國背景嘅人都俾人抹紅,曾鈺成喺培僑廿幾年,更俾人抹紅,所以我諗中央唔想太『紅』嘅人出,會俾人話冚崩冷共產黨霸晒,唔會同意,加上佢年紀,我都唔贊成佢選。」

(政改之爭相關新聞見A.4 - A.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6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