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較多博友問有關投資港股的事,讓我這普通的投資者把我十餘年來的經驗總結一下,分享分享。這不能為大家帶額外的收益,但卻可以避免無謂的虧損。因為港股和A股太不一樣了,以下每條都同樣重要。
- 先從開戶說起。首先,香港的證券公司和中國國內的不一樣,充分競爭,結果是常有證券公司倒閉。香港對券商是有要求的,不能動用客戶的現金帳戶。但股票賬戶 中的孖展帳戶(融資帳戶)卻不一樣,一旦有抵押,證券公司便有權動用客戶帳戶裡面的股票進行再抵押。證券公司倒閉了,往往是只持有現金帳戶的投資者得到足 額賠償而開立了融資帳戶的客戶卻分文不取。因此,建議如果不是頻繁交易,還是在銀行開戶好了。如果真的要選擇證券公司做買賣,那就選擇有商譽的並堅持只開立現金帳戶。
- 香港的股評人寫報刊的收入低得無法養家,靠什麼養家你們是知道的。他們的推薦的股票我看還是罷了吧。港股一般情況下,如果一隻非指數成分股每天的成交額佔到它的市值千分之一以上(沒有打錯,不是1%),那就代表有荘家在打荘,這類股票還是避免比較好。
- 不要相信香港交易所會去保障投資者。港交所並不屬於香港ZF的,它是一家獨立的公司,是一個集監管和利益於一身的怪胎。你怎能夠去要求一家公司去監督它的米飯班主呢?象位元堂這種向下炒的股票,多年來經歷過萬千巨虧的投資者不斷投訴,至今還是迄立不倒,你也就不要再迷信香港股票的監管制度了。
- 港交所幫不了你,那只能靠自己了。投資前,先查一下公司是否有前科,查一下管理層是否可信。現在科技發頭,投資者可以利用谷歌強大的搜索引擎,把公司名稱和代號輸入,然後在後面加上「騙子」「假」「老千」「假賬」「配股」等字眼。同時也要用股票代碼試一下,因為港股改公司名稱是件很簡單的事。

- 既然港交所不能相信,那麼新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還能夠相信嗎?雜七雜八的新股、次新股還是少碰為妙吧。一般情況下,香港的上市公司三年左右才能看到真面目,但偶爾也會有些老實的在上市後半年就變臉了。如果你還是真的很想投資的話,小注好了。
- 香港上市公司要增發、配售或者低價發行認股權都是很容易的事。因此要細心留意公司是否有前科,細心留意公司是否每年都會有大量增發的股票和認股權證(2%以上已經不能接受),就種方法是慢慢侵奪小股東的權益。
- 香港股市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因此它的估值體系和A股大為不同。大 市值股票流通性強、變現能力高、管理層質量相對有保障,在香港股市中往往享有高估值。一般情況下,大市值的股票(500億以上)能夠享有12-14倍的長 期平均市盈率;中型股(100億至500億)約為10-12倍;小型股約為8-10股;工業股約為6-8倍。同時,公司市值的提升往往又能帶來估值的提 升,反之亦然。因此投資港股時應該對安全邊際要求更深一些。
- 香港股市可以投資備兌認股證和牛熊證。不要去碰它們。買賣股票並不是零和遊戲,並不是說買的人賺錢了,賣的人就虧了。它的背後是一個企業,本質上賺錢是靠企業盈利。但備兌認股證和牛熊證並不一樣,他們往往並沒有百分之百對沖,本質上就是荘家和賭客對賭,他們恨不得你輸清光!
- 香港股票很多都買賣兩閒,因為有時候買賣差價可以高達股價3-5%。因此千萬不要隨便進行主動買入指示,儘可能設定買入價排隊去買。今天買不到明天也許更便宜,這種差價的損失是很無謂的。香港並沒有升跌停板,因為每次買賣請小心謹慎地輸入買賣價格和數量,這種損失相當無辜卻是致命的。
- 很多AH股香港比國內便宜多了,但請不要衝著價差去投資港股。某隻股票A股十元而H股五元並不代表那隻股票H股估值便宜,你只能說那隻股票H股比A股低罷了。我是衝著A股銀行股的估值去投資A股,並不是因為哪只的價差大而去投資哪只。
- 香港還有一種上市公司很多看起來相當便宜,它們也不算老千股,市值不大也不小,業績也不太差。長期股價相對資產折讓50%以上。它們有些是家族生意,有些 是一大班友好共同任職於公司管理層,支取可觀薪金而不作為。他們把租房、養跑車、去卡拉OK的銷費開支全部都算到上市公司的開支裡面,這種情況的公司相當 普遍,卻又是絕對合法的。因此,看年報時一定要留意費用支出是否合理,否則你也許會買入一些長期便宜低估而你以為只是市場先生不給面子的股票。
如何選股、如何估值就不說了,這東西天底下都一樣,而且我也沒有資格說。還有什麼應該注意事項大家也可以補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