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滬自貿區削港優勢
1 :
GS(14)@2014-06-24 10:05:2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24/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近日出版新書,在序言部分大篇幅講述對香港的憂慮,當中首次表明,內地在上海設自貿區,雖然中央多番安撫,但的確是削弱了香港的競爭優勢。他更憂慮,目前政局的發展已蠶食了中央領導人對香港的信心,使之要避免過分倚賴香港,而這會損害香港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努力。不過,有金融界人士及學者卻認為任總過慮,香港角色未能取代。
任志剛在其新書《居安思危》的自序部分,對環球及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宏觀評述,文末特別提到香港,稱決策當局目前面對的嚴峻問題,是提升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功能,避免內地進一步金融開放、與全球各地逐漸實現直接連繫後,使香港中介人的角色被邊緣化。
任志剛認為,這並非香港可決定的問題,要視乎內地是否希望如此發揮香港的作用。他特別提到國家公布成立上海自貿區及與海外建立更多人民幣境外結算中心等,「雖無可厚非,亦曾多番安撫港人,但卻間接削弱了香港的競爭優勢」,亦可能反映香港政局發展「正在蠶食領導人對香港的信心,致使他們避免過分依賴香港作為內地進行國際金融活動的地方」。
關焯照:內地資金進出仍靠香港
對於自貿區是否印證香港「失寵」,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自貿區的概念幾年前已開始規劃,將它和香港現時的政局變化拉上關係,是「把現在的圖畫放在幾年前(的環境)來講」。
關焯照認同港政治氣氛有所轉差,會帶來不穩定因素,惟不應因而過慮。儘管內地擁有絕對權決定香港命脈,但要在亞洲打造另一個像香港的金融中心並不容易,當資本帳未完全開放時,內地在資金進出方面仍然倚賴香港,外國資金也會對香港法制較感信心,「現在大家說內地會有金融海嘯,這在香港就一定不會發生」。
資深對基金經理錢志健則認為,一國兩制過了17年,還剩下三分之二時間,難斷言香港已失去發展機會,「任總是從中央領導的角度出發,立場好明顯,但每個人的求存方法都不同,不一定就沒有機會。他反而擔心隨更多中資機構進入香港,或起用更多「皇親國戚」,變相令香港年輕一代更難有上游機會。
任總籲港府強化政策理論基礎
另外,任志剛在後記部分指出,與貨幣及金融事宜相關的內地政策機構,在解釋政策理論基礎及提出背後理據方面,似乎跟老百姓溝通越趨頻密。他寄語香港亦有需要鞏固及強化政策制定背後的理論基礎,以避免出現頻繁政治失誤,削管治威信及「把香港推進危險的民粹主義深淵」。
明報記者 陳悅
2 :
GS(14)@2014-06-24 10:05:3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24/news/eb_ebb1.htm
「港元重要性將漸減」
2014年6月24日
【明報專訊】任志剛在新書中表達對港元地位的看法。他指出,考慮到中國在全球經濟及全球金融崛起,要明白「這700萬人的特區貨幣」的重要性,長遠而言會逐漸減退,與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一再強調港元不會遭邊緣化成對比。
任志剛指出,中國擁13億人口,快將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系,與全球各地進行大部分金融活動,如採納只有700萬人使用的貨幣來進行,「是天方夜譚的,我們要接受現實」。若要使香港成為中國舉足輕重的國際金融中心,交易雙方進行國際金融交易時,必須要能選用他們認為理想的貨幣便捷地進行和交收,「明顯地,這一定是人民幣、美元和歐元等主要貨幣」。
資深對基金經理錢志健不認同港元會被邊緣化的觀點,因由英國殖民時代、到日軍佔領,再到今天成為國際都市,港人一直沒有摒棄港元,「不要因為多做了內地生意,就不再捍衛好」。他又質疑任志剛如今的言論,與當年擔任金管局總裁時不同。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當人民幣可完全國際化、匯價不會過於波動時,港元轉為與人民幣掛是合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