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鄭家華:新興市場未老先衰

1 : GS(14)@2013-06-11 22:59:05

http://news.on.cc/cnt/finance/20 ... 0610_00842_001.html【on.cc 東方互動 專訊】東方產經「搜財奴」專欄作者鄭家華:筆者約半年前曾在本欄指出,要判斷活在那個經濟體才算好,不能單單看其經濟增長率。其實,通脹率高低,更能決定尋常百姓真正生活是否幸福。當時曾說,雖然預期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只有區區2.1%,遠較中國預期增長率7.5%至8.6%為低。但因美國的預期通脹率同樣只有2.1%,較諸所謂新興市場的5%至6%,遠遠為之溫和。因應通脹壓力的重擔,通常大部分由中下階層承擔,所以認為從生活角度而言,美國的在職人士,可能活得比很多所謂經濟活力充沛的新興市場人民好。半年下來,原來增長率和通脹率能否得到平衡,不單只與生活有關,似乎亦與股票市場的投資回報率,有直接互動關係。

不是嗎?其時美股道指仍不足13,000點,標普五百指數亦只剛好升抵1,400點水平,如今兩者經過近期的反覆,上周五仍分別報收15,248點,和1,643點。前者升近17.3%,後者升幅亦相若。反觀作為新興市場龍頭的中國股市,半年來幾乎原地踏步。深受內地政經情況影響的港股,以上周五收市計,比半年前的12月7日收市價,還要低350多點。或許我的看法不太全面,但客觀指數表現有差別,亦證明這並非全無道理。

如大家相信我這一套,相信在下半年可能要認真考慮,做個國際投資者,直接買買美股,又或者間接地買入美股基金。因為,美國增長、就業和通脹數據之間的平衡,將更為理想。正當中國今年700萬大學畢業生中,預期將有近三成人面對失業之際,美國上周五勞工統計局5月份數據顯示,新增就業職位有175,000份,令從2013年初至今,每月平均新增就業職位接近178,000份。大家切勿忘記,早前我們稱為「財政懸崖」的那個問題,當中部分對經濟負面的措施,其實已經展開。這包括1月份取消了小布殊時代留下來的所謂「稅務假期」,還有聯邦政府對「自主支出」的「自動削赤」機制。4、5月份,聯邦政府因此而被迫遣散的非郵政員工,每月都有近9,000人。至於通脹問題,美國最新核心物價指數增幅近乎「零」,為50年來最低水平。而美國第1季的經濟增長率,以年率計增近2.4%,為2011年尾至今最強季度數據。

難怪,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新興股票市場,愈來愈有未老先衰的跡象。在5月份,它下跌了近2.9%,大摩新興市場指數從年初計,更累積下跌了4.4%。偏偏同期全球股票市場總體上升近一成,亦即是我們以為已經老化的成熟股市如美國和歐洲,把新興市場跌的份額,也一併跑回來,才有如此可能。內原因,可能外資對新興市場的經濟表現,開始失望和失去耐性。加拿大皇家銀行編制的新興市場採購經理指數,五月份再次跌破50的盛衰分界線,暗示新興經濟體再次陷入收縮。指數有追蹤的十四個國家中,有十一個錄得收縮。對新興股市擁護者有利的,或許是新興國債券對生產值比率遠較發達國健康,只有33%。而新興股市普遍估值,亦較成熟市場折讓近25%。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