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以理服人:中國豪客大躍進

1 : GS(14)@2012-12-27 23:32:5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227/18114888
中國崛起帶旺全球的奢侈品,麥肯錫最新報告預期,到2015年,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將佔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中國人不甘於做廣東道盲目排隊的豪客。麥肯錫香港區總經理倪以理指出,未來中國豪客繼續成熟,品牌也要變,先可以繼續受追捧。
問︰金融中心 答︰倪以理(Joe)
追求獨特50幾萬訂做西裝
問:我看報告中提到,越來越多內地人在世界各地購買名牌,香港作為名牌集散地的角色,是否受到威脅?
答:無疑香港面對競爭多了,但是個餅亦越來越大。我們的報告發現,在2012年有五成內地消費者,會在國內及海外購買奢侈品,兩年前的比率只有27%。香港一直是名牌重要的營銷中心。但內地消費者漸漸會在歐洲,或者全世界的地方買名牌。我們發現開始有兩種類型的內地消費者。第一類型的消費者較為成熟的,他們重視lifestyle,想買一些exclusive、知名度較低、更加難買到的奢侈品。但是這批成熟的消費者仍然會來香港購物。前幾天我在Lane Crawford跟位sales聊天,他雀躍地告訴我,最近賣了套一生人見過最貴的西裝。50幾萬Brioni的訂做西裝,混合了智利vicuna山羊的絨毛。真是少一點見識都不知道有這些東西存在啊!
問:另一類消費者應該不是這樣吧?
答:當然不是!另一群剛剛開始買名牌的消費者,對他們而言,香港依然是他們的消費重心,是他們購買名牌的起點。估計中國名牌市場每年仍會有12%至16%增長,這類消費者會是重要的原動力。香港目前產品選擇比較多,服務較為專業,客戶體驗比較好。加上香港較少假貨的問題,都是吸引內地客繼續到港消費的原因。
港低稅優勢 短期不會變
問:內地客到海外消費,其中一個原因是內地的奢侈品稅較高,你認為短期內,情況會改變嗎?
答:內地政府也有探討這問題,例如去年海南島都會有免稅、低稅的特區。多數人認為中國短期內不會輕易改變這些稅制,香港優勢暫時不會消失。再者,中國外遊的數字不斷增加,去年外遊人數首次突破7000萬人,不久將來會達到9000萬。越來越多人會在海外購物、買名牌,相信這個趨勢不會改變。
問:Joe,你先前提到中國出現一班高要求、重視exclusive奢侈品的消費者。品牌是否應分拆更多分支,維持競爭力?
答:很多品牌都有想這個議題,但是最終要成功分拆分支品牌是困難的。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去sell品牌時,不再單單賣LV、Gucci這些大品牌的名字。而是去講背後的故事,每一個產品如何製成,產品的質量和手工如何精細,宣傳品牌背後的訊息、價值。
漸漸內地消費者會着重品牌歷史、質量及文化,他們關注名牌背後的價值,是否適合自己的性格、喜好。
購物考慮時間 越趨短暫
問:有些品牌在內地大量開分店去谷增長,你認同這些策略嗎?
答:賣奢侈品越exclusive,先會賣得多。分店越多的時候,會容易令人誤會品牌打mass market,流失VIP客戶。當然,中國是個好大的國家,在二線城市開店是重要的,但要找到平衡點,同時也要作出取捨。
問:中國消費者的行為有甚麼特別之處?
答:中國消費者喜歡試唔同嘢,對品牌的忠誠度較低。當然,他們很多剛剛購買名牌,故很容易受到網絡裏面的博客、微博影響等等。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今次報告發現,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時考慮的時間越來越短,例如名牌手袋、銀包,有37%的受訪者會在即日決定購買,這個比率在兩年前只有24%。另外,今年有19%的受訪者即日決定購買名錶;兩年前,該比率只有11%。這些數據均顯示,消費者做決定時間很短,impulse purchase的比例不斷增加,這也意味着store experience的重要性。
問:中國消費者通常從甚麼渠道去接受品牌資訊?
答:品牌店內的shopping experience、平面廣告都是頗有影響力的渠道。中國在互聯網世界影響力也很大。消費者不會在網上購買奢侈品,但網上的討論絕對能左右他們的選擇。對於品牌的官方網站,內地消費者比較審慎。他們更加相信網民、或者網上所謂opinion leader的意見。
問:Joe,你認為中國factor帶動的名牌黃金年代過了高峯嗎?
答:我想指出,過去幾年,中國正推動全世界的名牌銷售。Prada(1913)也乘勢在香港上市,上市至今已升了70%。Gucci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是非常厲害。我們相信,中國人的名牌消費會繼續上漲,比例會在不久後佔全球的奢侈品消費的三分之一,未來繼續撐起名牌市場的,仍會是中國消費者。
倪以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