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最近的支付市場,到底在玩些什麽?

微信支付取現收費一事在網上炒的沸沸揚揚,不過焦點似乎都一致地沖著收費是否必要及合理的角度,但是微信為何選擇這個時間做這件事,背後的邏輯是什麽?恰逢 Apple Pay 正式入華,是否會沖擊微信支付、支付寶鼎立的移動支付市場?作為同時提供銀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移動支付商戶平臺,我希望分享一下所觀察到的現象和預判。

一、微信支付、支付寶向左:以支付為入口,構建生態圈

從微信取現收費一事,看見騰訊和阿里共通的野心或願景,那就是通過支付為入口,打造交易閉環,構建生態圈。

日光之下無新事,騰訊在微信錢包這一步,和當年阿里在支付寶上做的一樣。2003年 阿里推出支付寶,一開始只面向淘寶,結合購物的場景做信用擔保。批發商、零售商利用支付寶做結算,市場又用支付寶做交易,虛擬貨幣在支付寶的體系內流動,脫離銀行體系。2004年 以後,支付寶成為一個獨立的應用產品,借助電子商務不斷壯大,在 2008 進入公共事業性繳費市場;2009年 和在線旅遊行業成為支付夥伴;2010年 推出快捷支付,讓用戶無需開通網銀即可實現網上交易支付;2011年 推出條碼支付進軍線下支付市場,無需銀行卡直接通過支付寶支付。每一步都在向無卡交易邁進,同時豐富生態圈,壯大自己的虛擬貨幣交易帝國,余額寶的推出,讓體系內的商業模式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回過頭來看看微信,且撇開銀行費率的成本問題,微信支付在權衡利弊之下,選擇承擔轉賬的費用,而不是取現的費用,這里最主要還是入口出口的問題,轉賬是入口,是用戶把錢從銀行體系轉入微信支付的入口,所以當然不希望收費影響大家使用,但取現是出口,當然是越難越好,此舉說明了騰訊希望在微信錢包的體系內貨幣流通性上發力。有了支付寶前期在用戶心中耕植的信任,大眾對移動支付的接受度更高,在習慣方面兩家在過去一年用燒錢的方式已初步養成了習慣,微信經過 3年 的紅包大戰,1年 多的線下商戶布局,選擇這個時候邁出取現收費這爭議性的一步,也是因為手中那張 “線下消費場景” 的牌已經站穩了腳。

二、銀聯、Apple Pay 向右:技術革新的移動支付

大家對 Apple Pay 可以說是非常期待,原因是 Apple Pay 可能是現在技術上最安全,體驗也是最好的移動支付手段。聯手 Apple Pay 是銀聯在移動支付略上的一個聰明又無奈之舉,聰明在於銀聯在移動支付缺乏明星產品,Apple Pay 可以說來的正是時候,但無奈是銀聯一邊得向蘋果付手續費,一邊還得把最珍貴的用戶數據和蘋果共享。但來華真的能顛覆市場嗎?我認為不太可能:

首先看看 Apple Pay 在美國本土市場的表現。Money 20/20 大會上公布的數據,作為移動支付領頭產品,Apple Pay 在美國市場占有率只有 2%,蘋果用戶只要有 14%的人綁定了銀行卡,數量還是偏低,其中大部分為平均年齡在 35 歲左右的人群。除了安卓 Android Pay 作為對手,Apple Pay 在美國市場上最大的勁敵是 CurrentC,一個由包括沃爾瑪在內的多家大型零售商聯盟推出的支付應用,於 2015年7月 上線,通過掃碼支付。CurrentC 解決了商戶在信用卡清算時面臨的高額費率問題(Apple Pay 收取運營商 0.15%手續費)鼓勵用戶綁定儲蓄卡,由於有龐大的日用品零售商聯盟的背書,在本地市場和 Apple Pay 強勢抗衡。

2015年7月Apple Pay 進入英國市場,有機構對此在 Twitter 上進行了一輪問卷調查。在 26,000 條提及 Apple Pay 進入英國的推特里,有 10%的內容是關於交易失敗、無法啟動服務,零售商的呼聲較大,表示出現接入失敗、扣款有誤等等問題,明顯最優體驗現在還沒有體現。

當然,Apple Pay 在中國也許不會出現在美國或英國的問題,首先蘋果向運營商收取的 0.15%手續費,會由銀聯來承擔;其次,大型連鎖店早已接入銀聯的閃付 POS,為 Apple Pay “一拍即支付” 的行為模式早已進行一番預熱。盡管如此,想要在中國市場有一個漂亮的數據,Apple Pay 還有幾個難題需要克服,比如從高額低頻轉向低額高頻,以及降低商戶進駐的技術門檻等等。從銀聯的角度來說,聯合 Apple Pay 是發展移動支付最強力的武器,而 NFC(近場通訊服務)終將取代刷卡業務。

但由於 Apple Pay 還只是移動支付,沒有生態圈的概念,這樣支付寶和微信線上線下生態圈一旦形成,將很難說服用戶使用只有部分線下場景的 Apple Pay.

移動支付走向分析和預判

作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主要合作夥伴,我們從去年初開始將業務重心從 POS 機業務逐漸傾向移動支付服務,增長非常驚人,從 2015年4月 正式啟動以來,移動支付業務增長了 1600 倍,9 個月內交易筆數超過 1000 萬筆。第三季度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數據首次超越原有主營業務銀聯刷卡。在微信支付鋪設線下版圖的戰略上,我們站在了最前沿,在全國 15 個主要城市都有商戶,跨越不同行業如零售、餐飲、美容等等,而且有下沈三線城市的趨勢。

對於移動支付發展,我們有兩大觀點:

1. 移動支付發展的 8 個關鍵元素:信任度、場景、用戶數、商戶數、用戶習慣、密度、體驗、頻次

無論是當初為淘寶做擔保的支付寶,還是以熟人社交圈紅包的微信支付,都是從獲取用戶的信任開始。用戶的心智是一大難以攻克的戰場,就好比猴年春節之後就悄無聲息的支付寶紅包一樣,用戶心中對產品的預設是難以改變。近一兩年流行起來的打車、紅包等等都是低額高頻的支付場景,為移動支付的普及鋪路。微信支付、支付寶口碑以及好近,利用地推在全國各大城市鋪設商戶,配合平均一個月2 次的補貼活動,刺激用戶習慣和使用頻次。以上 8 個關鍵元素,都是促成移動支付普及必要條件。

微信支付寶向左,銀聯 Apple Pay 向右

從圖中可以清晰看到,支付寶和微信在同一個級別,Apple Pay 還是有明顯差異,需要很大的努力進行追趕。

2. 移動支付普及必經的階段:從低額高頻到高額低頻

在上述 8 個關鍵元素之下,移動支付的普及需要通過兩個階段,就是從低額高頻切入,並逐漸走向高額低頻。低額泛指 300 元以下的交易,主要體現在生活吃喝玩樂等場景,高額主要體現在零售,這個也是銀聯推出小額"無密支付"的原因。目前,無論微信和支付寶都是主打低額高頻場景,這些場景本身就是現金為主,本來就沒有 POS 機,所以 Apple Pay 很難進入。現在 Apple Pay 能使用的場景在於銀聯卡的高額低頻場景。因此,Apple Pay 還需要在低額高頻的場景上發力,才談得上和微信支付、支付寶角力。

寫在最後:移動支付帶來的新交易秩序

以現在情況演變,很有可能重複運營商轉 3G 情況,2G 時代中移動占據絕對市場份額,到了 3G 時代基本和聯通電信三分天下。現在的銀聯就是昨天的中移動,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就是聯通電信,已經準備好和銀聯三分天下了,不過有意思的是,當年聯通電信是通過蘋果 iPhone 和中國移動搶市場的,今天銀聯和蘋果聯手又會有怎麽樣的效果?

全面 “移動支付” 是一個什麽樣的世界?

無論是 NFC 近場通訊還是掃碼,支付工具的革新開啟一個交易更有想象力的世界,搶占生態圈才是下一個拿下移動支付天下的最後一戰。三年前,當虛擬紅包第一次取代實體紅包,預示著新交易秩序的開始。這種秩序建立在虛擬貨幣之上,是經濟新形態下的必然產物。打開 “支付寶” 或 “微信錢包” 的應用,一個界面可以完成繳費、投資、出行、購物、收款,這種秩序下人人都是買方和賣方,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微信群里我既是發紅包的人,同時也可以是搶紅包的人。今天的交易記錄成為明天的信用記錄(如芝麻信用、白條等等),未來利用這些 “信用值” 可以租車、租房、訂酒店等等。

不過我認為這一切都稱不上"未來",真正的未來應該是這個樣子的:"走進一家咖啡店,點一杯咖啡,看看書享受一個休閑的下午,起來離開了",支付?不存在了啊!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本文作者為錢方好近創始人及 CEO 李英豪,定期發表關於移動支付、香港創業圈等資訊及觀點,個人微信公眾號“李英豪”(ID: haojin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