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財經 - 胡孟青 金融界以外的另類出路 (2012年08月21日)

1 : GS(14)@2012-08-21 14:34:1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7814&d=1824
愈來愈多名家高手,認同金融業前景黯淡。繼債王格羅斯一番股票已死言論後,《黑天鵝》一書作者Nassim N. Taleb亦呼籲不要投身金融界,他並非從監管或業務發展層面作上述結論,而是很簡單一個道理,能在金融界賺大錢的一群人,背後成功原因只靠幸運,令他們的投資本金可增加,後來者不斷加入,一是面對競爭問題,二就是令行業圖利機會率被攤薄。
誠然,金融業亦有創造能力,但任何金融產品發明,最後證明都是弊多利少,甚至遺害市場,而金融界產生的金錢回報,肯定只有一部分人受惠,由金融繁榮製造的背後,就是收入不公平貧富更懸殊,以金融為支柱的香港正是個好例子。
的確,要社會進步,人類福祉提升,就要有建設性的創造性,而不是再去搞複雜的金融產品或研發一兩套交易電腦程式。很多學者近年亦質疑,現代社會所謂科技進步,根本令原本活在舒適環境的階層,活得更舒適更方便,但未有令全球人類進步明顯提升。去年,蓋茨夫婦慈善基金會搞了一個頗具創意的挑戰比賽,題目是「Build a better toilet」,簡單建造更佳廁所的題目,蓋茨背後目的根本是希望人類多加思考,將破壞轉化為貢獻。最近在西雅圖,參賽者將作品展覽,最後奪得三甲的三間大學,分別用太陽能廁所概念,製造電力,另外兩間獲獎大學作品大致是利用廁所,循環製造清水及潔淨能源。
香港仍是金融業掛帥社會,準大學生視在金融業及華爾街大行打滾為主要目標。在外國,好些大學金融財務學系取錄率近年續提升,因部分年輕學子已另作他想。以澳洲為例,選修農業相關科目的入學資格,部分大學要求比金融繫條件還高。近一兩年,愈冷門科目反而在職場愈有市場。台大獸醫學系不乏優秀港生越洋報讀,因人才渴市,畢業後不愁高薪出路,城大開辦獸醫學系是極具遠見的部署。聽說美資大行高盛每年大批畢業生排隊面試,大部分來自金融或商科學系名牌大學,但到次輪面試,竟給一位地質學系畢業生跑出。如上述故事屬實,其實正反映金融人才有供過於求情況,大型投行對在其他學科有認識的人才反而更有興趣及需求,因未來投資前景藉發掘行業及發掘資源,物色新投資機會。
近期軟性商品價格急升,世界鬧糧荒,全球食品價格急漲,再次提醒農業、甚至食水的重要。原來自4月中起,美國的水相關股份甚至從事水管供應的公司股價幾乎全線跑贏,部分專家亦指水相關期貨產品或是未來主要及最有潛力市場。專家非憑空想像,因單是全球城市化加劇,基建及建築用水比農業灌溉需求更多,如還年輕,我會選擇修一個相關課程!
逢週二、四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