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板間童年
1 :
GS(14)@2012-08-13 10:47:46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3/16598482
上星期為香港摘下今屆奧運唯一一面獎牌的李慧詩,那兩天幾乎佔了全港報刊的 A1,恰恰蓋過新任局長涉嫌經營劏房的報導。唔知系咪趁住新聞焦點分散,所以之後仲打蛇隨棍上,鬼鬼祟祟地喺半夜發聲明,企圖瞞天過海,手法「低莊」,所以惹來記協的強烈反應。迫不得已要再親身面對傳媒,不過非但未能釋除公眾疑竇,畀市民一個清楚嘅交代,反令大家覺得他十足十佢老細咁,淨系會大玩語言把戲,混淆視聽。其中詭辯就系「板間房」並唔系「劏房」。
板間房非劏房 混淆視聽
其實,我都冇資格去講到底兩者嘅分別(如果真系有嘅話)系乜,因為我都只繫住過板間房,而未有機會體驗過家陣所謂嘅劏房。我相信以前有唔少人細個嗰陣,都好似我咁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所限,住過板間房。當時舊式唐樓就最興將個單位分間成多個小空間出租,如果唔系又點會有「72家房客」。而間隔的物料就只不過是幾塊厚木板,通常都唔會到頂,因為要預留空隙疏氣,不過舊底啲樓嘅樓底都會幾高,所以條隙都有返咁上下闊落。
我印象中記得,我嗰陣應該系可以由上格床(點會唔系碌架床呀!)「捐」到過隔籬……如果唔系有鐵絲網隔住嘅話。咁嘅設計當然系會產生超現場感嘅音效,我有時瞓到半夜會以為鄰居啲人有病,「點解系咁呻吟嘅?」當然最好的身歷聲都系每日朝早趕返工返學嗰陣,廁所繫公用嘅,而包租公則有其私家廁,大家都爭先梳洗,吵鬧難免。我嗰陣仲細,乜都唔識,後來先知內容多以「門」為部首嘅粵音字表達。
至於乜衞生條件、樓宇安全,根本就冇人會過問,因為每個住戶都系諗住努力做嘢,然後搏命搵到錢就可以搬出去呢個鬼地方。所以在某種意義上,當年這些惡劣的居所有其存在價值,起碼為沒有能力負擔其他樓宇的一群帶來安身之所,唔通要我父母湊住我瞓街咩?而且這亦成了另一種「脫貧」嘅動力,當然和現在福利政策多講求「扶貧」不能同言。前者強調的是自力救濟,後者卻有待發落,我嘅諗法,可能好多社福中人會不以為然,有機會再作討論。
古只求能吏 今更要賢官
我只系想話,時代轉變,很多事情都系一樣咁返唔到轉頭。就如呢幾年啲高官接二連三嘅中箭下馬,咪就系因為市民對佢哋嘅要求唔同咗,過往只求「能吏」,今日更要「賢官」,若然閣下認為你要服務嘅對象苛索太多,你又何必硬要擠進這個熱廚房?公僕轉職就話身不由己啫,自己摞個頭埋去又怪得了誰?得個「新世界」仔幫倒忙話乜:「雞蛋裡挑骨頭。」真系冇用㗎,一,咁大個廚房又點會冇雞蛋呀?二,家陣個蛋裡面真系有骨頭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