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樓齊鳴:香港土地從來不缺乏
1 :
GS(14)@2012-06-02 17:07:2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02/16390924
不管是財爺曾俊華「樓市面對冰與火」論,或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公佈的下季賣地計劃,房屋問題是香港的重要議題。不過,遠至被視為香港競爭城市的新加坡,也有着同樣的問題。
最近看到一篇報道,是關於東南亞最大的地產發展商 CEO對住屋的意見,他認為土地在新加坡是非常珍貴,但「鞋盒屋」的居住環境是不人道的,所以政府應介入抑制這類房屋的興建。這位 CEO還笑說,他曾到訪香港一個約400方呎單位,坐在梳化上,不需使用遙控器,只需動用腳趾已可開電視。
政府應積極舊區重建
新加坡的房屋普遍在1000至2000方呎,而「鞋盒屋」是指單位面積在538方呎以下。新加坡商界對這類「細單位」發聲,反觀香港,房屋面積約500方呎屬正常標準,如果是劏房、籠屋等弱勢社群的住屋,居住環境更加惡劣。
要改善香港的居住環境,筆者認為應從土地供應着手。香港的土地有限,但這並不是等同土地缺乏,這些可行的土地其實遍佈九龍,如大角嘴、深水埗、馬頭圍及九龍城等地區,受制於舊機場飛機航線之下,這些舊式住宅多為低層樓宇。
機場已搬到赤鱲角十多年,九龍區的樓宇高度限制已取消,政府可在這些舊區進行重建,既可釋放土地向高空發展,有助解決房屋供應緊張情況,藉着興建公屋,改善原住於舊社區的居民生活環境。這應是政府尋找土地供應的其中一種主要方法。
張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