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1109/27402.aspx
銷量連續6個月下滑,財報慘淡,功勛高管離職,史上最大力度的裁員風暴……過去光環圍繞的明星車企比亞迪如今正遇到一場大麻煩。
目前比亞迪「被優化」的人員很大一部分是2010年招進來的應屆畢業生,這也在比亞迪內部產生了一個「史上最悲催的10屆」的說法。而那些非銷售的比亞迪員工也擔心裁員的大刀有一天會落到自己頭上。
記者_ 沈玎 攝影_孫海
剛過去的這個八月,比亞迪被兩條微博給引爆了。一條來自於網友「雅魯藏」的裁員爆料,一條來自於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夏治冰的辭職。
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這家正被糟糕的財報和慘淡的業績所纏繞的汽車公司,突然又要同時面對銷售公司靈魂人物的離職和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風暴。
比亞迪有點麻煩。
夏治冰請辭
8月5日晚上21點36分,夏治冰在微博上這樣寫道:「累了。辭去在比亞迪的一切職務……」在發出這條消息時,公眾所熟知的夏治冰的身份,還是比亞迪股份公司副總裁、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
現在,趙冉(化名)回想起來,其實在7月底的A3網管理層培訓會上,告別的跡像已經顯露。當時夏治冰唱了兩首歌,其中一首是《死了都要愛》。很多人沒注意夏治冰在演唱之後,還說了一番感人的話。當時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夏總」的歌唱得不錯。
「這是比亞迪公司第一次面對功勛高管的離職。」趙冉說,在比亞迪公司內部,這就像是一個不祥的徵兆。因為自公司成立以來,沒有一位功勛高管離職,這 一直是比亞迪賴以為豪的一種精神圖騰。在比亞迪工作超過4年的趙冉,和他的很多同事一樣,都把夏看做是比亞迪汽車板塊的靈魂人物,扮演著近似於老闆王傳福 一樣的決策者的角色。
13年前,夏治冰因何與比亞迪結緣,這個故事就像是比亞迪的企業文化一樣,很多員工都耳熟能詳—1998年,求賢若渴的王傳福帶著招聘隊伍,去了北 大。面試之後,王傳福專門請學生吃了頓大餐。官方版本這樣描述:在飯桌上,夏治冰被比亞迪的規劃和宏圖所感染,被「王總的個人魅力」打動,於是毅然投奔比 亞迪。這一投就是13年。
夏治冰曾坦露自己在比亞迪壓力最大的兩件事。其一是2003年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進軍汽車行業。
「有兩年時間,銷售完全不知道要做的是什麼,不知道要去哪裡找經銷商,不知道敲開經銷商的門後要和他們說什麼。」
夏治冰也像模像樣地搞過一些媒體活動,當地的嘉賓領導在念稿子時,時常將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汽車品牌唸錯,有人念「比迪汽車」,也有人念「比迪亞」。
隨後,F3就誕生了。曾有一位不願具名的著名設計師直言:「模仿抄襲不會讓比亞迪走得太遠。就像考試作弊一樣。考試作弊能夠讓一個學生走多遠?」而 一位合資汽車公司的中方負責人卻反駁道:「技術、創新是國家和憤青們最一廂情願的事情。就做企業來講,技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市場的敏感度、把握度。比 亞迪在這方面做得太完美了。」
飽受爭議的F3最終在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奪得單一車型銷售冠軍,夏治冰也就此成為國內汽車市場摧城拔寨、創造神話的傳奇人物。
另一個讓夏治冰備感壓力的事件,是2010年的經銷商退網危機。後來在比亞迪內部反思此事件時,總結了這些原因:「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所有的人只 報喜不報憂,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市場誤判;前端銷售人員出於個人利益,惡性競爭;不同區域不同的銷售政策;飛速建網,卻罔顧網絡質量;對經銷商採取了殺雞取 卵的銷售政策。
夏治冰更是深深自責:「由於我個人的急功近利,誤導了公司及銷售團隊。我定的策略對商家苛刻。我要求過高,團隊壓力過大後管理渠道用力太猛。傷害了經銷商朋友。於此致歉!」
2010年,宣佈退網的比亞迪經銷商多達308家,整體經銷商退網比例高達22.63%。經銷商網絡失控,也被外界視為夏治冰離職的重要因素。
在微博上,夏治冰這樣解釋自己的離職原因:「八年前接手銷售團隊時,銷量少。說把大家帶到累計四十萬輛時我離開。後來公司沒批。到上個月我們已跨過了一百六十萬輛。公司去年7月以來的一年困難時期已過去……身體也得調養,所以此月道別。」
「夏總辭職的真正原因,我不得而知,或者真如他自己所說,僅僅是因為累了。」趙冉對於夏治冰的突然請辭,最大的感觸就是意外。他並沒有想到,這件事卻預示著在幾個星期之後,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爆發的,更讓他感到錯愕的裁員風暴。
深圳坪山比亞迪總部的六角大樓。因為業績下滑,自8月以來,這裡一直醞釀著比亞迪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裁員風暴。
裁員70%
8月29日,網友「雅魯藏」在微博爆料:「比亞迪汽車銷售所有營銷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前全部尋找生路,就這麼突然被辭職了,突然想到了夏總離開的原因。」
隨後,更多的微博佐證了比亞迪裁員的消息,網友「DemoniacBoy」以比亞迪內部員工的口吻稱:「去年11月比亞迪銷售公司有5000多人,到今年3月剩下3102人,現在只有2000多人了……昨天晚上得知,營銷六個部,全部被咔嚓掉了。」
「現在裁員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因為我們從來不說『裁人』,而是『優化』。從銷售公司,把你調去車間。很多人接受不了,只能辭職。」對於趙冉來說,讓他看不懂的是新總經理侯雁的「出爾反爾」。
在媒體面前,侯雁是個「新人」,而在比亞迪內部,侯雁其實是一個1996年就進入比亞迪的「老人」。這位生於1973年的青島人,在比亞迪從一個小銷售員做起,歷任生產工作、項目經理、分管渠道等多個職位……
夏治冰離職之後,在比亞迪汽車召開的一場媒體會上,履新的侯雁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他的接任看起來頗為匆忙,在與記者交換的名片上,還依然寫著此前的職位—比亞迪汽車產業群生產經營計劃處總經理。
為了穩定軍心,侯雁上任之後當即宣佈了三個「不變」—銷售團隊不變、銷售策略不變、銷售渠道不變。不過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切都變了。
「在公司內部,有一些『陰謀論者』認為,比亞迪需要調整,但銷售隊伍的搭建與銷售政策的制定等,都帶有夏治冰的色彩。所以,夏治冰的離職是為這種調整掃清了障礙。」趙冉告訴記者,「另有一些稍帶些人情味的猜想,覺得夏總的離職,是因為不忍做出如此大範圍的裁員決定。」
但不管怎樣,動盪的氣氛還是席捲了銷售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早上來到辦公室,看到很多同事眼角帶著淚水,彼此見面也是默默低頭走路,感覺很多東西突然變味了。」2009年進入比亞迪的小王有些傷感。
據小王透露,「這幾天,經常會有人被叫去談話,一般都是各個科室指標排名靠後的人員。談話表示該人員不能在銷售工作,但可以調到其他事業部去。一般情況下是調去總裝車間,有專業背景的可以去做技術工作。」
根據公司政策,此次內部調整,涉及的部門除了銷售公司,還有比亞迪第十一事業部(公交、大巴事業部)及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
一位自稱是比亞迪被裁員工的網友在微博上稱,「比亞迪這次主要是裁汽車銷售營銷部,裁員目標是把2700人的銷售公司裁到800人,第一步先裁到1600人,把準備裁掉的區域經理和科員安排到11部做車間工人。」
率先在微博爆料的「雅魯藏」更是表示,「被精簡員工的四條出路:一個月時間自己找工作;去十一事業部車間;走內部招聘;一個月找不到工作又不願意去車間的自生自滅。」
在深圳坪山的比亞迪總部,僅從工服上就很容易區分員工的身份:深藍色的是車間工人,淺藍色的則是在六角大樓上班的管理層。
「年前已經有不少淺藍色的人,最後換上了深藍色的工作服。這些管理人員做不慣銲接這樣的技術工作,有些甚至還被工人們嘲笑。」趙冉說。
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面,不斷有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的員工,發郵件到各大媒體爆料,「我收到裁員通知是在8月29日下午三點半左右,公司給的解釋就是 說營銷部門全部解散了,和網上說的差不多,裁員規模在65%到75%左右」;「我們部門撤銷的全是科員,科長就降職為科員,領導也是大批量調動、閒置或者 降級任用」……
昔日的員工,現在紛紛自揭東家傷疤以求保住工作,這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是莫大的諷刺。為了防止事情進一步擴大,比亞迪公司後來索性關閉了所有的外網權限。
「確實有人員工作崗位方面的調整,但具體調整人數沒有確定。公司並沒有裁員,而是例行公司多年的輪崗制,優勝劣汰。」8月31日,比亞迪方面對記者 做出了這樣的回覆。同一天,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侯雁簽發了《關於汽車銷售各營銷部人員配置及區域劃分調整的通知》,這被認為是比亞迪管理架構趨於扁平化 的開始。
「原來比亞迪把全國市場劃分為6大戰區,裁員之後,戰區的概念就沒有了,現在的架構差不多回到2009年初甚至2008年的架構,即大量收縮。」小王表示。對此,比亞迪公關部的人回應記者稱「具體調整細節將在9月公佈」。
2009年和2010年,是比亞迪的招聘高峰年,分別擴招了1000名和1700名左右的應屆畢業生。到目前為止「被優化」的人員很大一部分是2010年公司擴招的應屆畢業生,這也在比亞迪公司內部產生了一個「史上最悲催的10屆」的說法。
「由於大部分員工是自動離職,所以這些辭職員工沒有任何補償。」小王告訴記者。
9月1日,一位2010屆的被「優化」員工,這樣寫道:「比亞迪,請你勇敢地對被你裁掉的員工說,你們被炒魷魚了,而不是你被優化了……」
神話褪色
現在,趙冉還時常想起曾經的好日子。在他剛入職比亞迪後不久,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助推了王傳福一手締造的神話。
實際上,在發生危機之前,比亞迪一直重視校園招聘,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始終是比亞迪的生力軍。小王曾經對在比亞迪的工作感到很滿足,「在這裡我們一畢業就可以住樓房,而且是單人間,還可以零首付買車,每個月都有車補和電話補貼。」
如果把比亞迪汽車事業部當做一個汽車企業來看,它似乎並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但如果把它放在比亞迪集團的背景下看,則會發現它擁有超強的製造業基因和新能源技術的耀眼光芒,更有夏治冰帶來的令人咋舌的「千店計劃」雄偉藍圖。
2008、2009年趙冉做區域經理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每天都充滿精神,即便半夜2點才睡是常態,第二天一早,他仍能精神抖擻地身著西裝,背上筆記本電腦,在8:30之前出門。
那時,趙冉每天都會有很多事,他要參與各種各樣的會議,有時是為了招聘,有時要琢磨派哪位老員工去新開的二級店做店長,有時是為了商討在汽車交易市場如何搶到一個好商舖,有時則是要做新的客戶滿意度培訓……
忙也有忙的好處,比如跟自己的大多數同學相比,趙冉的收入就不錯,雖然比不上中石油或外企,但至少比亞迪也是家大公司。而王傳福在2007年放出的 「2015年中國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的狠話,也成為了一個無法複製的,讓小汽車公司迅速成為主流談資的成功營銷。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能在電視上 看到比亞迪的新車廣告。
2009年年底,比亞迪通過設立4張銷售網絡和低門檻准入制,構建了遍佈全國的1000餘家經銷商,國內任何一家汽車公司都難以望其項背。再加上數量龐大的二級店、直營店,比亞迪已經擁有了類似工商銀行的網點覆蓋。
但是後遺症在2010年初夏出現。由於壓貨和渠道內鬥,經銷商經營虧損導致的退網事件把比亞迪推到了風口浪尖。夏治冰將部分原因歸為熱錢,「這些 『熱錢游資型經銷商』一旦發現不符合預期往往火急退網。當然我們也犯了錯,這樣的經銷商我們不應該貪多。以前蘿蔔快了不洗泥,經銷商資格審計不嚴,這是我 們的教訓。」
2010年9月27日在深圳,夏治冰在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向所有經銷商三度鞠躬道歉,承諾實施營銷新政。
不過,銷售業績卻像決堤的洪水。中汽協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比亞迪是連續6個月銷售下滑的國內車企,銷量僅為22.58萬輛,下滑22%。如果下半年不挽回銷量頹勢,比亞迪很難完成全年銷售57萬輛至60萬輛的目標。
8月22日,不合時宜出爐的比亞迪中報,又再次讓這家公司淹沒在質疑聲中。財報顯示, 2011年上半年,比亞迪營業利潤3.28億元,同比下降87.55%;市場佔有率也從去年的6.34%下降到了4.69%。
目前,比亞迪H股的股價已經從2009年10月23日最高價的85.50港元,下跌到今年8月30日的15.46港元。這個成績,甚至拖累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美名。
雖然尚未收到勸退通知,但趙冉和小王在比亞迪的未來,已經被蒙上了陰影。2009年經濟危機時,比亞迪曾毫不留情地將西安工廠的員工砍掉了一半之多。他們很擔心這個前車之鑑會輪到自己,事實是現在的比亞迪也確實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裁員。
對於這家曾經「野蠻生長」,如今卻正在「野蠻自救」的公司,業界的態度複雜。趙冉說他更喜歡汽車觀察人士程遠說的一句話,「比亞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他們已經認識到了。在這關鍵時刻,希望大家要幫它一把,而不能落井下石,因為自主品牌的發展,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