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幣中間價四連漲,需打破“7不可破”神話

隨著美元指數下跌,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反彈態勢。

8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8271,上調89點,已經歷“四連漲”。截至記者發稿,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小幅上漲。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8444,較21日上漲0.09%;離岸人民幣報6.8415,較21日上漲0.19%。

盡管近期人民幣對美元走出一輪上漲態勢,但在多位大行交易員看來,考慮到目前外部環境並未發生較大變化,人民幣仍然可能在“7”的關鍵點位上下雙向波動,面臨貶值壓力。

“目前美元指數為95.58,美元指數回落的大背景下非美元貨幣上漲,從上周五美元指數接近97的點位,已經下跌1.7%;而人民幣從上周五的6.93到6.84,只上漲了1.3%,不及非美元貨幣反彈幅度,說明人民幣尚未企穩。”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

21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李波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人民幣匯率主要是由市場供求決定,不會把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擾動。其次,在保持匯率彈性的同時,央行也堅持了底線思維,在必要的時候通過宏觀審慎政策對外匯供求進行逆周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

最後,李波稱,匯率最終是由經濟基本面決定的,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一陣子人民幣匯率貶值較快,將貶值壓力和預期釋放掉了,因此在匯率預期上反映的未來進一步貶值空間並不大。

“六穩”助力改善預期

相比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人民幣年初至今的跌幅並不驚人,只是人民幣此輪貶值的開始時間晚於其他貨幣。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年初至今(截至8月21日19:55),在新興市場貨幣中,土耳其里拉跌幅居首,跌幅高達37.78%,阿根廷比索排名第二,跌幅高達37.65%,巴西雷亞爾跌幅也高達16.56%。此後則依次為俄羅斯盧布(-14.45%)、南非蘭特(-14.14%)、印度盧比(-8.53%)、匈牙利福林(-7.73%)、智利比索(-7.59%)。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環球資本市場外匯及貴金屬業務總監林燕指出,外匯市場參與者在判斷人民幣的公允價值時也會註意外部因素的發展變化,包括廣義美元的走勢、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以及國內周期因素對中美息差的影響。

政策上的預調微調對下半年實體經濟的作用也被市場敏銳察覺。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六穩”成為中央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最大亮點。

此後,貨幣政策結構轉向,7月新增貸款同比增75.5%,銀保監會三次召開會議疏通貨幣傳導機制,要求銀行加強對實體經濟貸款力度,小微企業終於可以“喘口氣”。

“7月中旬上半年宏觀數據發布之後,市場恐慌情緒較為嚴重,加之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股市下跌,使得市場恐慌情緒升溫。7月底‘六穩’提出後,近期監管部門正在采取措施,市場恐慌情緒得到緩解。”趙慶明說。

林燕認為,下半年政府將通過財政政策放松來提升國內需求,包括對企業減稅以及推出更多的基礎設施投資等,相信中國能夠實現增長目標。

管濤稱,在“六穩”的指導下,未來中國經濟企穩後,會改變人們對人民幣預期。他認為,前一陣子人民幣匯率貶值較快,將貶值壓力和預期釋放掉了,因此在匯率預期上反映的未來進一步貶值空間並不大。

讓市場吸納貶值預期與波動風險

8月初,當人民幣接近“7”的關鍵支撐點時,期間央行不斷出手進行調節。8月3日,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並宣布將根據需要進行逆周期調節;隨後,8月16日,央行上海總部限制自貿區FTU賬戶人民幣外流,此舉被視作釋放信號加高防火墻。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上述工具只是央行工具包中的一部分,目前來看,央行已退出常態幹預,讓市場自己吸納預期和短期風險,但如果有特別大的波動,央行也有足夠工具應對。

管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一陣外匯掉期點值倒掛為負,說明境內美元流動性偏緊,美元利率超過人民幣利率,所以出現倒掛現象。可以通過商業銀行掉期投放美元流動性,把掉期點值推為正值,鼓勵遠期多結匯,近端銀行就會提前賣出外匯,增加外匯供給。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指出,目前中國金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這一定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下行壓力,而人民幣匯率下行壓力會強化貶值預期,接下來或許應該為出現新一輪的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做好準備,雖然可能不會發生,但需防患於未然。對資本跨境流動管理不能放松,對外匯市場停止常態化幹預的政策也應該繼續堅持。

事實上,當前對於人民幣後續匯率走勢已經形成分化預期。例如,中信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孫煒表示,當前市場對後續匯率走勢已產生分歧,一方面,擔憂匯率進一步貶值程度;另一方面,現行匯率價格水平是市場供求形成的交易結果。

林燕指出,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以及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指數(CFETS指數)交易達到這幾年的低點,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得到了合理釋放。市場對人民幣的預期開始分化。雖然短期內貶值壓力還存在,但相信市場參與者已變得更加成熟,並意識到周期性因素和外部因素的重要性。數據顯示,即便是在7月份人民幣明顯貶值的過程中,境外投資組合的流入還是比較穩定的。這些境外機構投資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將有助於部分抵消資本流出。

需打破“7不可破”神話

“7”這一關鍵支撐點位,向來是外匯市場關註的焦點,更被稱為“關口”或“7不可破”預期。

近日,余永定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7與6.9沒什麽區別,央行應當做到沒有任何一個匯率目標要保,中國基本不可能出現匯率大幅度的貶值。

2015年8月,人民幣在“8·11”匯改後大幅下跌,央行曾出手在外匯市場凈投放約2000億美元,預守“7”的關鍵點位,導致外匯儲備大幅消耗。

與之相比,8月7日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79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58億美元。

余永定指出:“除非在極端情況下,央行沒有必要幹預外匯市場。即使人民幣匯率破7,我也不認為央行非要幹預外匯市場不可。”他認為,所謂不幹預是指不逆勢而動,即不要在人民幣因為基本面的某種組合而處於升值或貶值通道之時,反其道而行之。

“央行沒有也不會對匯率設置具體的價格底線。” 林燕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林燕稱,到目前為止,觀察到的中間價和市場預期基本保持一致,中間價基本和一籃子貨幣的模型一致,反映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當前逆周期因子尚未重啟,市場的雙向波動幅度加大,應該說主要是被市場的供求所主導。

回憶這一輪人民幣貶值跌破6.8時的情境,孫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時還在市場的心理承受範圍內,即便是破位當日,匯率波動也是此起彼伏、漲跌互現,並未出現單邊持續上揚。

孫煒指出,本輪貶值期間我國參與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各方均一直保持了“探索性的定力”,市場化程度較上一輪貶值期間顯著提升,並未出現更多的行政性管制。盡管匯率波動明顯加大,但市場流動性平穩、匯率日間波動並未逼近波動上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基礎未變和韌性增強。從匯率形成機制來看,央行基本已經退出常態化幹預。

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甄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過過去幾年的市場培育,居民和企業主體更加理性認識匯率波動,不再輕易受誘導性輿論信息影響。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