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用氣高峰將至,“三桶油”聯手備戰

驅車行至位於天津南港工業區三期規劃區的中石化天津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需要通過漫長的市政配套道路,毗鄰防波堤,沿途可見一輛輛LNG槽車,前往接收站等待充裝。

自2018年2月14日首車外運、3月12日外輸系統投用,截至8月14日,天津LNG接收站已接卸LNG船舶16艘,外輸天然氣8.96億方,裝車輛23.34萬噸。

8月16日,隨著滿載7萬噸LNG的“中能福石”號停泊在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碼頭,接卸完成後,投產僅半年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接卸量突破100萬噸。

同樣快馬加鞭忙碌接卸的還有中石化北海LNG接收站和青島LNG接收站。

第一財經記者在北海LNG接收站了解到,北海液化公司目前正開展接收站高壓外輸投產最後準備工作,以在9月30日前實現9.5兆帕的外輸壓力,從而完成國家天然氣應急保供重點工程要求。

去年冬天,天然氣供應一度緊缺,“氣荒”席卷華北、華中多地,LNG作為重要的供給補充,在一定程度上解了燃眉之急,LNG接收站在這個過程中也起到了很好的調峰作用。

為避免重蹈覆轍,“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正積極備戰,從氣源供應、儲運設施建設,到加速形成互聯互通機制等方面著手,保障冬供。

天然氣進口價量齊升

新能源結構調整背景下,中國天然氣進入高速發展期,國內天然氣需求的大幅增長也拉動了全球天然氣的消費量。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版(下稱《年鑒》)指出,2017年是天然氣的“豐收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增加960億立方米,同比提升3%,產量增加了4.0%,即1310億立方米,達到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增速。

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主導了天然氣消費增量,2017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增加了310億立方米,增幅逾15%,創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約占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量的三分之一。

中國對天然氣需求的激增主要緣於政策引導。

早在2013年,國務院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了未來五年空氣質量改善的目標。隨著期限臨近,去年春天,政府針對北京、天津和周邊26個城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針對除電力部門以外的煤炭用量,力度空前。

受“煤改氣”及“煤改電”政策影響,工業用戶和居民用戶提升了天然氣用量,加之采暖旺季的季節性波動影響,天然氣的需求在去年冬季達到頂峰。

在管道氣供應乏力的情況下,通過航運和槽車陸運以及管道運輸的LNG在時間提前量非常短的情況下補充了供給,短暫緩解了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

LNG是通過低溫處理將氣態天然氣制備成液態的能源產品,體積只有氣態的六百分之一,更易儲存和運輸;LNG再氣化後,能夠迅速補充管網內的天然氣,彌補冬季用氣高峰時產生的巨大缺口,因此,修建LNG接收站則是增加調峰能力最為高效和便捷的方式。

“國內的LNG供應有兩個來源,國內LNG工廠自產和國外LNG進口,其中國內LNG自產的氣源主要是管道氣,LNG進口主要通過LNG船運輸至接收站接卸,其中有八成會通過再氣化,通過管道外輸,剩余兩成則會通過LNG槽車運輸。”卓創資訊分析師國建對第一財經表示。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去年為38.8%,即將撞破40%,LNG市場也隨之逐步擴容。

根據《年鑒》統計,2017年國內進口LNG量約550億立方米(3940萬噸),占進口氣的57%,市場份額七年來首次超過進口管道氣,約為全球LNG增量的一半,中國由此超越韓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二大LNG進口國。

LNG的持續擴張也成為去年支撐全球天然氣市場強勢增長的另一個核心的因素,同時也是天然氣市場供應的重要補充。

在去年冬季,國內LNG現貨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行情,LNG價格一度突破萬元每噸,創下了年內最高值,後又迅速回落,但漲勢得以延續。今年前7月,LNG價格同比上漲近四成,上半年進口LNG總量同比增長超過五成。

根據大宗商品資訊機構安迅思數據平臺LNGedge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LNG總量為2366.3萬噸,同比增長超過五成。

另據生意社數據,截至7月31日,LNG均價已上升到4178.75元/噸,相比月初3435元/噸的均價,上浮了21.65%,較去年同期上漲39.36%。

今年前7月,中國共進口天然氣4942.7萬噸,同比增長34.3%;累計進口金額195.3億美元,同比增長63.1%;進口均價為每噸395.1美元,同比上漲21.4%。

並且從長期看,天然氣進口的“價量齊升”也將繼續保持上揚態勢。

國際能源署(IEA)在《天然氣市場報告2018》報告中預計,截至2019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到2023年天然氣進口量可能達到1710億立方米,其中一半以上為LNG。

“LNG相對於具有輸銷靈活、多點供應的優勢,對輸氣設施投資總額要求相對較低。定價方面則是高度市場化定價原則,價格漲跌完全由市場需求確定,預防LNG價格大幅度變化可以從增加資源供應量、理順銷售監管機制、做好市場有序開發等方面做工作。”一位行業分析人員對第一財經表示。

上述人士還表示:“目前,華南、華北市場天然氣消費需求旺盛,冬季供需矛盾突出,夏季依然處於‘供需緊張’局面,預判今年天然氣銷售會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尤其冬季供需矛盾依然會比較突出。”

聯手保供,互聯互通

我國天然氣產業的中遊份額主要集中在“三桶油”。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隨著近年非常規天然氣的迅猛發展,“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指導為上遊煤層氣、頁巖氣開采、LNG的進口等環節創造了機遇。

根據不完全梳理,國內目前已投入運行的LNG接收站有18座,現有接收能力超過6000萬噸/年,在建的接收站預計可在2022年之前全部投產,屆時總接收能力將超過1億噸/年。

中石油旗下的昆侖能源現有已投入運行的LNG接收站3座,具備接收LNG功能的儲備庫1座,在建項目3個,分別為深圳LNG、唐山LNG三期擴建、江蘇LNG三期擴建,計劃在2022年之前建成投產。

目前中石化已在青島、北海和天津三地建成LNG接收站,還將推進青島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二期擴建和浙江溫州、江蘇南通等地LNG接收站建設。

中海油旗下的氣電集團已建成LNG接收站9座,LNG年接收能力達到3380萬噸,占目前國內LNG接收能力的56%,2017年氣電集團的LNG進口量為2046萬噸,約占去年全國進口量的52%。

隨著冬季采暖期的臨近,為了規避“氣荒”局面的出現,保障今年冬天的天然氣供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聯手保障供應,並逐步建立互聯互通機制。

中國石油相繼投資超258億元,實施2018年至2019年33項互聯互通重點工程。據悉,這些重點工程建成後,將打通管輸和調運瓶頸,優化全國及區域幹線管網系統,季節調峰、應急保障能力將明顯提升。

“以與中石油的互聯互通工程為例,為更好地實現南氣北輸,保證在華北地區的冬季資源供應量,9月份中石化北海LNG接收站高壓外輸及廣西管道將按計劃投產,並通過欽州、來賓向中石油中緬線供氣,通過資源串換,中石油將在華北地區向中石化方面提供資源。”中石化廣西天然氣管道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屆時將同時具備每天800萬立方米的雙向供氣能力。”

在供需矛盾相對明顯的華北地區,記者了解到,目前中石化華北管網已在榆濟線榆林站、安濟線安平站與中石油實現互聯互通,互供能力分別為400萬立方米/日和300萬立方米/日,與中海油則是通過煙臺中世管網實現互聯互通。

“華北區域管道氣用戶中雙氣源用戶占比超過60%,”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華北天然氣銷售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按照發改委部署,預計今年11月前將在天津LNG外輸幹線南港閥室與中石油港滄線實現互聯互通,明年濟青線膠州站將與中石油青威管線實現互聯互通,未來中石化華北管網將與川氣東送管網,與中石油中俄東線、陜京線實現互聯互通。”

在儲氣設施方面,11月之前,還將對華北沿線管網整體升壓,預計增加可支配管存氣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10月上旬預計完成對文96儲氣庫的註氣工作。

一般而言,在購買LNG協議方面,有長期協議、中期協議和短期協議多種方式,買方可以根據具體的需求進行選擇。如果需求穩定可預期,通過建立長期協議在保障天然氣的供應的同時,也可更為透明地了解到價格狀況。不過,盡管LNG長期協議供應量在2014~2017年間翻倍,但冬季仍需以現貨滿足強勁的季節性需求。

殼牌能源執行總裁SteveHill曾對第一財經表示:“對於中國而言,正確的做法是長期協議和短期協議相結合,通過一部分的長協能保證可預測的長期天然氣的供給,而一部分現貨的補充用以彌補一些短期的供給的不平衡。”

在今年保供過程中,“三桶油”即采用了上述方式,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華南天然氣銷售中心加大現貨采購力度,做好今冬明春季節性調峰的準備工作,冬季保供車輛將增加一倍,達到約200輛/日。據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華南天然氣銷售中心負責人介紹:“去年運往華北地區的槽車為100輛/日,最遠運至山東,運輸半徑達到2500千米。”

在國內天然氣生產方面,中國石化鄂爾多斯大牛地氣田在今年冬季將全面釋放產能,預計可增供氣量50萬立方米/日;勝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伴生氣井冬季也將進行常態化生產,預計可增供氣量100萬立方米/日;煤層氣生產預計可供氣量50萬立方米/日。

中海油則在2017年年度報告中表示,提前為冬季保供采購了上百萬噸的LNG現貨資源,並協調上遊資源方,優化船期,累計籌備逾200億立方米天然氣。此外,租賃一艘FSRU靠泊天津LNG,為京津冀地區額外增加1400萬立方米/日的供應能力,租賃兩艘LNG運輸船在近海海域漂泊待命,提升區域應急儲備和供應能力。

天然氣市場瓶頸仍存

天然氣供應地域性、季節性不平衡的背後,反映出我國在天然氣定價機制以及儲備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能源戰略學者馮國寶撰文指出:“天然氣價格在天然氣供應各環節上的不均衡對天然氣市場的發展形成了制約。消費者最終消費的天然氣至少需要經過生產或進口、主幹管道輸送和城市管網配送三個環節,並相應形成了天然氣出廠(進口)價格、管輸價格、門站價格和城市管網配送價格、最終消費價格。在整個天然氣價格體系中,對天然氣供應能力產生重大影響的是天然氣出廠價格或進口價格。而只有理順天然氣供應各環節之間的比價關系,才能促進整個體系的高效運轉和資本投資的合理分配。”

“天然氣屬性決定了它不同於其他普通的商品,它本身就有壟斷性質,有上、中、下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影響最終的定價,每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每個環節的定價模式都規範之後,天然氣定價改革才能完成。”國建對第一財經稱。

除了價格機制問題,儲備能力也尚有不足。

“我國目前天然氣儲備能力不到全國消費量的6%,而國際平均水平在15%以上,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出現的供應緊張局面,暴露出了儲備能力不足的短板。”國建表示。

殼牌中國區天然氣副總裁沈柏霖也曾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天然氣存儲設施的建立還沒有經濟上的激勵,存儲目前是天然氣經銷商的義務,他們把存儲設施的建設看作是成本,因此投資有限。如果從經濟激勵的角度進行調整,可以使得人們發現投資存儲設施是有經濟利益的,從而刺激相關設施的投資。

為解決上述問題,2018年4月2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加快儲氣設施建設,構建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和產業可持續發展。

《意見》指出,供氣企業到2020年擁有不低於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城鎮燃氣企業到2020年形成不低於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燃氣應急儲備制度,到2020年至少形成不低於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並且以上各方儲氣指標不得重複計算。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