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都是近年的科技熱點,“區塊鏈+AI”更是概念十足。對於“區塊鏈+AI”的技術理念創新,8月20日,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下稱“互金專委會”)發布行業研究報告稱,“區塊鏈+AI”結合優勢眾多,但同時也面臨著不可控性等四大方面的風險。
互金專委會認為,“區塊鏈+AI”是新興技術相互賦能的良好應用結合,區塊鏈技術在人工智能這一垂直領域的探索,有助於加速新興技術的落地,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
區塊鏈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可以提高人工智能的數據安全性、解決數據收集時的數據隱私問題、區塊鏈使人工智能更加可信等眾多優勢,但與此同時,“區塊鏈+AI”也面臨著兩方面主要矛盾。
一方面是AI和區塊鏈自身的缺點,在結合後仍無法有效解決;另一方面是AI和區塊鏈結合過程中可能造成原有優勢被破壞。具體表現在政策性、技術融合的不確定性、大規模的社會應用面臨挑戰、不可控性四方面風險。
互金專委會表示,區塊鏈目前部分的衍生應用在世界各地存在著一定的政策風險。例如,未來是否采用區塊鏈技術伴生的通證(Token,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狹義上可指代幣)來激勵人工智能開發或節點管理,但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政策上如何定義通證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目前區塊鏈技術發展總體階段處於類似於互聯網發展的初期階段,距離大規模的應用落地仍然需要時間積累,大部分“區塊鏈+AI”項目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或早期應用階段。
在技術融合方面,作為兩個前沿的新興技術,且都處於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無論是從當前區塊鏈的技術指標,還是從人工智能的實際落地性來講,距離兩者真正的結合並實現落地,需要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目前區塊鏈的主要問題為擴容、隱私、和計算能力,主流的公有鏈難以支撐人工智能的鏈上實現。”互金專委會指出。
另外,技術的大規模社會應用面臨挑戰,數據共享威脅大型企業利益。互金專委會認為,通過弱化數據中心化,降低了大型企業相對小公司的競爭優勢。如果任何人都可以訪問這些數據,那麽任何人都有機會與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競爭。共享市場的嘗試可能會讓大公司感到不安。因此,大公司可能會反對數據去中心化,並可能遊說維持AI模型開發方面集中式數據集的現狀。
互金專委會還表示,當使用了“一旦運行不可停止”的智能合約時,如果合約代碼存在漏洞被黑客利用,黑客將通過智能合約漏洞牟利,因為在區塊鏈上運行的事務和交易不可撤銷,可能會給企業和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