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小屋當皇宮 左丁山

2012-2-22  AD

美國人 expat阿拔為阿 Lin瘋狂,日日追問左丁山:「今日紐約對邊隊, Jeremy射入幾多分?」佢話返緊工,唔得閒睇電視,但你估左丁山又得閒睇波咩,只好 app阿肥仔 K攞料。
週 末到,阿拔搵幾位老友飲茶,大談波經,揸住張 WSJ(華爾街日報)嚟講, WSJ不以體育出名,但連 Time都將 Jeremy擺上封面,成為全美國話題,唔跟風都唔得。 WSJ講番華爾街證券行內有長春藤聯盟前隊員,如哥倫比亞、布朗、耶魯等畢業生,有幾位曾與 Jeremy對賽,曾嘜死佢,令佢只得四分,一講出來,就成為辦公室內明星,有人即刻計數,好似分析股票咁:「嘩, Jeremy射低 Kobe,你嘜死 Jeremy,咪即係可以嘜死 Kobe?做乜要在我地公司返工?」計死數咩,但各同事皆與有榮焉。
講完興奮事,講到沮喪新聞,就係唐英年九龍 塘住宅地下室僭建,眾人一致同意唐宅去年七八月間自行引爆,與其他高官一樣,道歉可以了事。但拖延至今,被有心人精心策劃爆料,連圖則都可以 keep幾年忍到唐生發表政綱之時先至擲出去,咁就弊傢伙啦,人地有預謀、有計劃、有步驟,一環扣一環,整個攻擊行動無懈可擊。睇番「明報」報導城大教員 協會主席謝永齡博士(屬泛民派)說:「你問求其一個職員都話驚咗佢。」唐生依家都識驚佢喇啩。
阿拔講到僭建,話唔係幾明白:「唐英年住宅地下室有 2200呎,好細啫,何解南華早報稱之為 Palace,我身家少亨利好多,喺美國間屋都有三千幾呎連埋地庫啦!」佢現在住在赤柱獨立屋,二千餘呎,佢覺得幾細,美國人嘅住宅在 2007年嘅平均面積係 2521平方呎,到 2010年減少至 2392平方呎( WSJ 2/17),與香港平均住宅面積四百零呎相比,當然大得多。香港人住慣細宅,一千呎已屬係豪宅,對外國人講唐英年有 palace,因住俾人視為大鄉里。 WSJ講凱悅集團家族後人 Anthony Pritzker在 LA興建一間屋有 49,300平方呎,美式足球明星 Tom Brady間屋有 18,300平方呎!人地地方大,地價相當便宜,大屋零舍大過人,香港人住慣火柴盒,咪當 2200平方呎地下室為皇宮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6

【經濟地理】達沃斯的進化史:從貧困鎮到全球勝地,租金14萬美金的雪地小屋不打折且要排隊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576&summary=

【經濟地理】達沃斯的進化史:從貧困鎮到全球勝地,租金14萬美金的雪地小屋不打折且要排隊

兩天,我們一直在努力把近期召開的亞布力論壇內容分享給大家,特別是馮叔他們「萬通六君子」老友再聚首的圓桌論壇,很多讀者留言說精彩得可以拍成一部電影。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一直被稱為「東方達沃斯」,每一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優秀企業家們都會不遠萬里地聚集到亞布力這個地方,不談理論,不談成就,而是根據每年不同的主題,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所思所得,如今已經是第17個年頭了。

但在更遙遠的瑞士,在更久遠的1850年,格勞賓登州一個偏遠、貧窮的小鎮達沃斯,因為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的德國醫生,悄然開始了變身國際高端經濟會議中心之路。


亞歷山大:發現全世界空氣最潔凈的地方

亞歷山大在沒有成為醫生之前,是一名真正的革命者;革命失敗後,他流亡瑞士,在那里學醫,並成為一名主治呼吸系統疾病的鄉村醫生。

1853年11月,大雪飄飛的某一天,亞歷山大醫生一路顛簸,從熱鬧的蘇黎世孤獨漂泊到名叫達沃斯的一個小鎮。



小鎮人口不多,沒有蘇黎世那樣的咖啡館和影院,起伏的山谷和安靜的飄雪以一種別樣的安寧呈現在亞歷山大眼前。稀疏的民房分散錯落在山谷上下,哪怕遇上一段像樣的公路,也會顯得無比奢侈。

這個小鎮直到現在人口才有1.3萬人,所以不難想象他初到此地的落寞。沒有了複雜的政治鬥爭和不必要的人際往來,醫生很快以職業的敏感性淡化了略顯枯燥的生活現實。

此時,1853年歷史的天空下,全球都為肆虐的結核病而困擾,亞歷山大和所有同行一樣,都在四處尋找解決方案。

亞歷山大發現,小鎮里的人身材勻稱,都有強壯的胸肌和心肌,長距離的徒步和頻繁的翻越峽谷竟能如履平地。更重要的是,但凡小鎮居民,基本上沒有發現結核病史。



為何上帝會獨獨偏愛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呢?

亞歷山大開始著手尋找老天獨賜的那份神奇免疫力。最後他確信,這里的人沒有任何呼吸系統疾病,絕大部分是這里的空氣和水在發揮神奇作用,尤其是空氣更為重要。

亞歷山大堅信自己發現了全世界空氣最潔凈的地方,而且通過空氣和水療法完全有可能攻克結核病難題。

接下來的日子,他以革命者的激情傳播這一有可能真正治療結核病難題的重大發現。但這套極具創意的空氣療法沒有預想的那樣,得到太多人認可和接受,倒最終吸引了兩名病重的德國人,他們遠道而來,表示願意冒險一試。

結果,病情得到明顯改善的兩個德國人很快成為活廣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達沃斯小鎮。



人氣大增的的達沃斯很快引起了荷蘭投資人威廉姆·霍爾斯博爾的註意,他說服亞歷山大聯手經營,成立了小鎮第一家大型水療酒店Hoelsboer-Spengler,以及鐵路沿線的Landquart和Schatzalp療養院。

於是,不差錢的名流人士也來達沃斯療養身體,像1929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大家較為熟悉的他的大作《魔山》,正是他與妻子在1912年在達沃斯接受肺結核治療時,以自身經歷為藍本所創作出的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藝術源於生活,這句話看來的確一點不假啊。



而福爾摩斯之父阿瑟·柯南·道爾則在此療養之外,還依據當地優勢,順手學會了滑雪,也算是意外人生收獲。

還有《金銀島》和《化身博士》的作者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也曾在1881至1882年在達沃斯療養。



小鎮不再只有單純的原生地貌和生活在此地的原生居民,更多的人因為這個亞歷山大醫生的努力,開始奔赴這個療養之地,呼吸這全世界最潔凈的空氣。

小鎮也以幾十年的時間,從一個偏僻落寞貧民村鎮成長為一個時尚的大城市,這里慢慢有了電燈和馬車,有了酒店和電影院。人們可以緩慢地在街區散步,一起相約下午茶,聊聊小鎮發生的故事,聽一場愉悅身心的經典音樂會。



而我們的亞歷山大醫生則始終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為更多窮人的免費治療上,直到1901年去世為止。如今,達沃斯在醫學界的地位不減當年,每年仍有不少國際醫學大會在此舉行。

想一想那里的好天氣,我們就會對經常性接收到的霧霾預警深惡痛絕,分分秒的妒忌心就這樣生起。每當這個時刻,我們就會更加向往達沃斯那個地方,更加感謝和懷念那個名叫亞歷山大的德國醫生。

運動度假勝地:冰雪世界,人人都是孩子

來達沃斯深呼吸一下阿爾卑斯山中特有的潔凈空氣,這肯定是喜靜的都市人的選擇,醒腦、沈思,誰會不喜歡呢?

但是喜動的越野派風也會塵僕僕趕來,因為他們都知道,那里有條全球著名的700公里長的徒步長廊。

此時的達沃斯已經有了較強的自我發展意識,經過前人亞歷山大的基礎性工作的累計,他們開始不斷嘗試以更好的方式來面對全世界的探訪。

在1877年,歐洲最大的天然冰場在達沃斯落成,很多世界級的選手匯集此地,集中在這里開展專業性訓練。此外達沃斯還建了一座冰雪體育館。有了這個體育館,每年賽事不斷,成為冰雪運動者最大的樂事。



網絡版說把達沃斯從療養區升級成為旅遊勝地的是一個旅店老板。大概的意思是說,當時達沃斯的觀光客很少,而且都只在夏天為了避暑才來。

這個旅店老板向顧客許諾:如果他們肯冬天來度假,第二年夏天的房費全免。如此占便宜的事,客人簡直沒有理由拒絕誘惑,紛紛趕來,結果發現這里的冬天更好玩,達沃斯小鎮從此天下聞名。

實際上,自1900年後,達沃斯看到更多客戶們更為註重休閑和體育運動,於是他們加緊行動起來:世界上第一條雪橇道、第一條滑雪索道、第一個高爾夫球場等等,就這樣應運而生。

看來達沃斯人的市場敏感度和辦事效果好高,那個年代有此意識,還是一個小鎮,試問還有誰?



又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達沃斯根據需要不斷升級改變自身面貌,確保成為阿爾卑斯地區旅遊的絕對先驅,並讓冬季旅遊旺季的發展帶動和完善夏季旅遊,最終使得達沃斯成為全球少見的全年旅遊勝地。

有數據統計說,在滑雪旺季,會同時湧進70萬遊客來這里度假。雲南大理的周邊村莊,平均一年大約接待遊客數量也就是70萬人次。大寫的一個服字。



沒有親身走進達沃斯,可能無法感受達沃斯的美。去過達沃斯的人,多以傲嬌姿態來描述達沃斯的美。

他們形容達沃斯的美,美在安靜無風的雪,因為那緩慢而落的雪花,給足欣賞它的人以時間去欣賞。

他們還說達沃斯的美,美在如中國山水畫般的黑白相間,白的是雪,黑的則是程度不一的村落、峰巒和樹木。

他們也說達沃斯的美,美在人與自然的結合,這里的雪花飛揚、林木漫山,而房屋不高,一切人為因素全被包裹在自然環境當中。

一切和諧得自然天成,活在童話世界里一般。此番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



關於達沃斯小鎮的安靜,很多人說那里的夜晚,躺在房間里時,可以寂靜到聽到自己的心跳。這讓活在喧囂世界的我們有多尷尬,若真能在某一刻聽到自己的心跳,可能會被這不適應的安靜嚇一跳。

冬天的達沃斯,街上的人群明顯更多,老老少少都在冰雪世界里撒歡,前面在打雪仗的,後面的可能就是兩個趴在爬犁上比賽的老頭,可能這個時候,我們才會體會「人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這句話的深刻。

克勞斯·施瓦布:用46年時間喊全世界經濟精英來開會

把會議和旅遊產業放在一起來做,這是達沃斯邁向新領域的一個開端。但是真正喊來全世界經濟精英來達沃斯開會的老人家——克勞斯·施瓦布,則是把達沃斯推向全世界的最大功臣。

實際上,早有媒體透漏,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之所以選址達沃斯,是因為時年32歲的論壇創始人、日內瓦商學院教授克勞斯·施瓦布先生酷愛滑雪。看來這是一個相當任性的絕對玩家啊。



當然,早在1969年,達沃斯會議中心建築部分皆以建成。從那以後的40年中,達沃斯不僅承辦了許多會議,更使一些世界之名會議在這里安家。

今天,最著名的世界經濟論壇,自1970年以後,基本都在達沃斯舉辦。這就使得世界經濟論壇與達沃斯一同發展,同時達沃斯因為世界經濟論壇和它的客人們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也許是受了達沃斯小鎮自身獨特的輕松、休閑氣息所感染,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從最初便把「非正式、平等、休閑」的概念濃縮為「達沃斯精神」,使得論壇成為了一個在輕松、休閑氣息中探討國際經濟走勢和風雲變幻之地。


只有兩條街道的小鎮,在會議期間頓時擁擠不堪;房間也很小,小得只能容下一張小床和小桌子的房間。

如此狹小的達沃斯,每年卻聚集了來自全球2400多位各國政界、商界重量級的人物,醞釀著影響世界的重大話題。



於是,問題來了,如此級別的國際級會議,錢從何來?

創始人盡管努力告訴媒體說自己只是個藝術家,而不是商人,但的確他很早就做好了最初的商業設置。

比如費用這一塊,論壇的經費維持主要來自會員的會費,參會企業的繳費、合作企業的資金和物資支持以及各類捐獻等,這些來源的持續性保證了論壇的「財務持續性」。



通過多年良好運作,論壇的經營和管理、資金的來源和運用已經形成良性循環。嗯,很優秀的一個商人藝術家或者說藝術家商人,框架設置都很實在、落地嘛。

達沃斯小鎮自身也會對應如此剛需的遊客和會議人群,打造達沃斯版的雪地小屋,租金嘛,大約14萬美金,不打折且要排隊,想一想達沃斯人好有頭腦。

盛傳有錢的比爾·蓋茨為了能在達沃斯旅遊或參會方便,能保有一個穩定居所,不惜提前十年把租金都提前預支了。



每年,大公司都有在達沃斯開Party的壯舉,達沃斯本身也積極提供這樣的服務,服務費用為60-80人一小時的費用在8000美元。Google辦過一個數百人的party,一夜的花費在25萬美金左右。

初步估算,對於參會的企業家來說,大約需要百萬美金左右,這是在普通公務艙往返、青年旅社住宿、沒有任何娛樂開支的前提下。



不在乎多少錢都要去參加這個論壇的秘密,就在於很多企業家都受益於這個行業會議,這樣無法在正式議程上找到的會議,是以私密的方式進行的,參與者也均是行業巨頭,恐怕參與者在乎的不是錢,擔心的只是時間太少、會議太多而已。

也因此,成功的論壇很好地滋養著這個小鎮的發展,1.3萬居民中,直接從事旅遊、服務業的就有4000多人,這就很大比例地解決了小鎮居民的就業問題。每年,這個小鎮至少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230多萬名遊客。



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這個小鎮,如今發展成為地球上最適合開會的一個小鎮和頂級精英最想去參會的一個小鎮,這有幾代人的努力,有全球格局變化的影響,更有一些不為察覺的因素的多方面加持,使得它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認為理所當然的樣子。

其實想一想,曾經的那個避難的革命者亞歷山大,假如在他還沒有成為醫生亞歷山大前,就已經知道有那樣一個小鎮,是否還願意把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留在那里?

還有那個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如果他不是因為喜歡滑雪而選擇確定固定論壇場所,是否會有今天意義上的達沃斯?



我們都曾盛年,和他們一樣曾為理想奔波,但是真正喚起我們熱血的,可能並非一個地方、一個小鎮,它只是因為我們到了那里,然後彼此包容、成全,最終以最為合適的方式呈現給了全世界。

所以,更實實在在地堅定我們探索、創新和展望的內心,未來我們也終將收獲一個獨屬於自己標示的那個「達沃斯小鎮」。


(完)




掃描下載新財富APP,深度投研,大咖講座,盡在新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