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論:加大對民企金融支持,關鍵在營造公平環境

7月新增貸款超預期,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下行,應該說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了合理充裕,但為何企業仍缺錢,以至於國務院以及相關金融監管部門三番五次開會和下發文件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一個重要議題是“以改革舉措破除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障礙,激發經濟活力和動力”。

8月18日晚間,銀保監會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要求銀行不盲目抽貸斷貸,適當提高企業中長期貸款比例,同時規範銀行貸款行為,要求不得協商約定或強制設定條款進行貸款返存等,此外還提出積極發展消費金融,支持發展消費信貸等共9條主要內容,被業內稱為“信9條”。

這已經是銀保監會近期第三次“出手”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和打通貨幣傳導機制。銀行流動性已經比較充裕,而且存在較大的信貸壓力,為何企業融資依然得不到足夠資金?這跟監管強化有點關系,在強監管背景下,影子銀行拆解等導致社會融資萎縮,雖然銀行信貸增速可觀,但非信貸融資通道壓縮,低成本資金無法真正進入實體經濟。但這只是一個短期影響,長期因素,主要還是跟投資拉動經濟的邊際效應遞減、貨幣傳導機制不暢通以及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環境沒有到位密切相關。

靠貨幣信貸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容易導致消費端被壓縮,結構失衡,長此以往,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會遞減,資本邊際生產率下降。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平均在0.5左右,2016年已經下降到0.14,投資效率明顯降低。

表面看,實體企業缺錢是因為銀行惜貸,其實根本原因是企業投資回報率下降和結構失衡問題。所以,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經濟增長應該更多轉向消費端,以此來促進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和投資效率。

有人認為,銀行有錢惜貸,是因為嫌貧愛富。其實,換位思考,我們應理解,銀行也是市場主體之一,也有公司治理的要求和股東利益的考慮,在風險決策面前,當然更傾向於選擇風險小的、穩健而不出事的企業,即使回報低一點也不計較。而國企和地方融資平臺就成為銀行的首選。

此時,疏通貨幣傳導機制和營造公平的市場主體競爭環境十分重要。這次銀保監會提出適當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合理確定考核指標,避免貸款在同一時間特別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發企業資金緊張。對符合授信條件但遇到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要繼續予以資金支持,不應盲目抽貸、斷貸。這些是疏通傳導機制的重要舉措。

在營造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環境方面,在前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民間投資是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的重要支撐力量。要牢固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和“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兩個毫不動搖”即是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其中蘊含的深意是,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無論是公有制還是非公有制,都是平等的市場主體,都應得到一視同仁的發展,在金融資源的享受和配置上當然亦如此。

當然,引導金融機構投資民企與國企同等待遇,民企也需克服自身的短板。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只有民營企業自身強了,才會降低金融機構的投資風險,才會讓金融機構主動將資金投向民營企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