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是否絕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活不過 5 年?哪些原因讓創業公司走向倒閉?你真的做好創業的準備了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584.html

公司失敗,直接原因不過兩點:沒錢了,或者沒心氣兒了。

根本原因不過一點:多數公司創業之初並沒有做好活下去的足夠準備

真的找準方向了嗎?真的招對成員了嗎?真的日復一日辛勤工作了嗎?真的把自己推到極致了嗎?真的不停學習了嗎?真的直面自己的恐懼感了嗎?真的做好產品了嗎?真的準備好足夠的資金並沒有浪費嗎?⋯⋯

在近距離觀察過幾百家創業公司之後,我堅定的相信創業這事兒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即使你一開始選錯了方向,或者你一開始不懂,但只要你堅持學習、有效行動,決不會餓死。

那問題還是回到那句話:真的做好創業的準備了嗎?⋯⋯

創業公司和人一樣,總有生老病死。 5年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和一個人的0-50歲差不多。

如果你有幸參與了一個公司發崛起和衰落全過程,你會發現總有那麼一天,從那天開始:

從那天開始,公司裡的人沒有激情了,今天做著昨天的事,早上開始等著下班。

從那天開始,公司動不動開會,但是事情沒人做,效率低下,推來推去不干活。

從那天開始,不相熟的員工之間無法協同工作,講理全部靠吼,部門之間和員工之間爭執就是比誰嗓門大,比誰會耍無賴。

從那天開始,公司高管出現頻率越來越低, 一出現就是罵人, 罵完後繼續消失。

從那天開始,員工開始把這裡當成一個跳板,騎驢找馬。

從那天開始,公司裡的咖啡機壞了沒人修,空調冬天冷夏天熱,辦公室一片混亂。

從那天開始,有激情有鬥志的員工屬於不合群的,部門的問題沒有人向上級反映。

這就是創業公司衰老的表現。

除了衰老,創業公司還有生病的危險。 創業最初的階段,很多東西不完善,公司士氣和鬥志都是不確定的,這時候怕的是營養不良, 沒有起色就有可能迅速消亡。

創業最初階段過去,開始進入了成長期, 或是有了比較可觀的天使投資的話, 公司怕的就不再是營養不良了,而是營養過剩。 這個階段太過順利的公司往往下場都不是很好。 太順了之後,一旦出現問題,人心就慌了, 加上由於沒有足夠經驗,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發生了別的問題的時候, 士氣就會極速下降。 剛進入成長期的時候,走的路曲折一點,會為團隊增加許多免疫力。

為什麼有的創業失敗而有的成功

第一次互聯網行業創業,錯誤犯了不少,彎路走了不少,時間浪費了不少。馬先生說過:成功的原因成千上萬,失敗的原因就那麼幾個。今日發十個感概,作半週年總結:

一、要相信項目,相信自己

連自己做的項目都不相信,要及早回家,留多一分鐘都是浪費青春。連自己的能力都不相信,如何能讓夥伴信任你?

二、執行力永遠是第一位

睡覺想想千百條,早上起來還那樣。一個方案執行好了,比十個計劃強。創業者要自問,別人做兩天的事情,自己一天能否完成?不能的話要自省,連一個好員工都談不上,莫談創業。

三、無計劃,是瞎子

上個月做了什麼?下個月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高級點的員工都要想這個問題,更何況是公司的合夥人。想好了,想清楚了。

四、「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啊,不信你來做?」

這是一句話,是一句很多人說的話。創業者,絕不能說這樣的話!每位創業者,都要有勇氣迎接最困難的挑戰。你做的事情,員工也能做,那就讓員工做好了。困難的都給夥伴做了,夥伴也就沒有跟你合作下去的必要。

五、杜絕條件不成熟論

所有的條件都成熟了,這件事就用不著你來做了。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聰明的有聰明的做法,笨有笨的做法。創業者就是要創造條件,創造條件的能力越強,創業成功的希望越大。

六、只會抱怨最可怕

抱怨不可怕,只會抱怨最可怕!創業是摸著石頭過河,壓力、質疑、沮喪、憤怒、消極…時時刻刻會出現。抱怨之餘要記住,該是你做的事情,還請你做好,做好之餘,還是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團隊成員。最忌本份未做好,吐沫四濺。

七、危機感不足,時間觀念不強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可是有多少人問過自己,自己現在是不是就在鍋裡呆著呢?說點狠點的,不見棺材不落淚。

八、投機心理不可取

做事情最忌諱猜測,自認為,想當然。不作準備,不做功課。如此創業和買彩票沒什麼區別,上頭條的都是那千萬份之一,被別人的成功矇蔽了眼睛!

九、認錯容易,改錯難

說出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很容易,短則3秒,長則3天。要不斷的吸取教訓,不斷進步,難。心中要有一面鏡子,照一照一個月前的你,照一照一年前的你!

十、和諧社會論,中國式虛偽

和諧創業,和氣收場。生得和氣,死得和諧!一個團隊中如果沒有人來指出你的缺點,而你看見別人的缺點也無動於衷,等於自殺!引用第一條結語:要及早回家,留多一分鐘都是浪費青春。場下是朋友,場上是戰友,容不得中國式虛偽。

條條深刻,句句尖銳!文字不殘酷,現實更殘酷。十條不多,是反省的不多。有自檢,亦有牢騷。致己,希望你的團隊能以最出色的面貌迎接下半年的挑戰。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25

美聯儲褐皮書:消費者支出增加 絕大多數地區經濟溫和擴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48

周三,美聯儲褐皮書顯示,絕大多數地區經濟溫和擴張,雇用增加,消費者支出攀升,制造業加速,企業對未來銷售樂觀。低油價環境下,能源企業計劃削減資本性支出。

beigebook

本次褐皮書記錄的時間是從1月初到2月中,是當前美國經濟形勢的報告。

褐皮書顯示,消費者支出增加,提振美國經濟。12個地區中,有8個地區經濟出現“小幅至溫和”擴張,其余地區經濟活動為僅小幅增長,或是放緩。特別地,汽車銷售在增長,制造業活動複蘇,人們貸款需求增加。勞動力市場方面,雇用活動在增加。

褐皮書顯示,工資水平穩定,大多數領域的工資沒有上漲壓力,工資存上漲壓力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技術工人崗位。美聯儲高度關註工資水平,因為這與通脹水平息息相關,工資增幅沒上漲壓力,表明通脹還沒有走高跡象。根據褐皮書,食品和服務價格較為穩定,僅微幅上漲。

受調查者反映了一系列問題,包括東北地區天氣糟糕、低油價對能源行業有明顯沖擊、西海岸港口工人罷工導致貿易放緩等。具體來看,紐約和波士頓地區報告稱,寒冷的冬季對零售銷售有負面影響,不過波士頓和克利夫蘭地區稱,冬季相關的產品如冬裝、撒在路上的鹽、雪鏟等,銷量較高。西海岸港口工人罷工,影響到了中西部地區的農業出口,但與此同時東海岸港口活動在增加。

低油價環境下,克利夫蘭、明尼阿波利斯、堪薩斯、達拉斯均報告稱,油氣鉆井活動下降,企業計劃削減資本性支出。達拉斯地區的報告稱,能源公司停止雇用,開始裁員,絕大多數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工資會下降。

美聯儲每年發布8次褐皮書,通過12個地區聯邦儲備銀行對全美經濟形勢進行摸底。美聯儲褐皮書是FOMC會議的重要參考資料。美聯儲將於3月17~18日舉行FOMC會議。

美聯儲褐皮書報告原文見鏈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34

“絕大部分限價放開”,“絕大部分不會漲價” 發改委放手藥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522

最高零售限價和招標價,是捆住藥價的兩根最主要的繩子。從2015年6月1日開始,國家發改委將放開絕大多數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 (CFP/圖)

2015年6月1日起,國家發改委將取消“絕大部分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

這是5月5日出臺的藥品價格改革意見所正式宣布的。該意見稱,要“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中國的藥品價格管制政策曾幾經變遷:1980年代末的價格“闖關”中,藥價曾被徹底放開;但到1997年前後,價格飛漲,市場混亂,政府因此重新收緊管制之手,並從徹底的政府定價,演變成政府指導價(最高零售限價)——2000年,當時的計委發布《關於改革藥品價格管理的意見》。從這個文件發布至今,藥品最高零售限價管制已實行15年。

現在,這個被重重管制的市場重新放開,坊間戲稱為藥價“裸奔”。藥價是否真的再無管制,是否會一路上漲?

“絕大部分”是多大

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此次取消最高零售限價的“絕大部分”是多大?

先看看國家發改委在6月1日前的權力範圍有多大。

“大頭”是醫保目錄內藥品。從2000年開始,在中國境內銷售的藥品,只要進入醫保目錄,需要醫保報銷,最高零售價都歸國家發改委管。

由於中國的體制現實是社會醫保一家獨大,一種藥品要想真正打開市場,進入醫保目錄就至關重要,特別是生產廠家眾多的普藥。

這部分藥品有多少,影響到多少藥品生產企業?因為藥品市場極為分散,又是多頭管理,統計口徑不一,外界難以統計具體數字。但沒有疑義的是,國家醫保目錄和地方增補品種占藥品市場的“大頭”。

另外一小部分藥品,是醫保目錄之外的一些獨家生產品種(也有一些獨家品種出於市場考慮,放棄單獨的高定價而進入醫保目錄)。這些獨家品種(包括專利藥)也受最高零售限價政策的管制,但實際利潤空間比醫保目錄藥品更大。

根據醫藥數據統計自媒體醫藥魔方的統計,自2000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共發布過21批單獨定價藥品,共2669項。僅以其中的355個中藥產品為例,便涉及125個品種(含劑型統計),96家企業。

刨除這些,價格受國家發改委管制的藥品,還包括一些具有公共衛生性質的藥品,比如血液制品、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國家統一收購的計生藥具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

種種相加,目前受到價格管制的藥品,占到藥品市場的絕大多數。至於具體數字,官方從未公布過相關數據,市場機構也難以詳細統計。

國家發改委取消絕大多數藥品的最高零售價限制,讓市場自主定價。但上限放開之後,大量藥品依然會被招標價等捆住,藥價並不會大幅上漲。

現在,國家發改委放權了。從6月1日開始,只有麻醉和國家一類精神藥品依舊實行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理由是“此類藥品目前實行嚴格的生產流通管制、臨床使用規範、價格和市場穩定。”

除此之外,國家發改委將不再給任何藥品制定最高零售價。

藥價不會“裸奔”

國家發改委放手之後,“絕大部分藥品”真的完全可以通過市場自己定價了嗎?

當然不可能。文件明確表示,取消藥品政府定價,並不是放棄政府對藥價的監管。這意味著,不同類別的藥品價格形成中,政府之手還是要不同程度地體現。

究竟怎麽體現,則分為三大類。

首先是醫保目錄內的藥品。文件說了,凡是由醫保基金支付的藥品,要由醫保部門制定一個醫保支付價格,對藥品交易價格進行調控。

醫保目錄之外的獨家專利藥品,則要由一套新建的機制——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

醫保目錄外的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品和避孕藥具,則通過招標采購或談判兩種方式形成價格。

人社部“接盤”

放開限價之後,藥價將會如何?

先來看作為大頭的醫保目錄內的藥品:一句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成為“接盤俠”,扛起制定醫保支付價的大旗。

時間表也很明確——5月9日,國辦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工作總結和2015年重點工作任務》,要求人社部在今年9月底前制定藥品醫保支付標準管理辦法。

什麽是醫保支付價?

先看看現在醫保是怎麽支付的。除了上海、浙江、重慶等試點城市,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醫保支付價,實際就是招標確定的進貨價(實行了藥品零差價政策的地方,醫保直接按招標價買單,沒實行的地方,按照招標價加成15%買單)。

過去,這個買單價跟國家發改委的最高零售限價之間的唯一關系,只是前者必須在後者之下。

對於社保部門來說,真正的關鍵是招標價而不是最高零售限價。招標主要是由衛計委負責。由各地衛計委主導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一方面圈定藥品品種和入圍企業,另一方面確定醫院采購藥品的進貨價(即招標價)。

如果藥品招標不進行大變革,社保部門也可以不必再制定一套新的遊戲規則。但這種政府主導的藥品招標,因交易雙方缺乏競爭機制,以及灰色交易和腐敗叢生,一直飽受批評。

最近的政策風向已經預示著改變。

一些地方的試點,在不廢除藥品招標采購制度的前提下,試探著調整。例如重慶的“藥交所”模式,藥品招標實際變成了一個醫院和藥企達成交易的平臺,不同質量層次的藥品有不同的成交價格。

如果類似方式在更大範圍內推開,也就是藥品招標發生大變革,那麽社保部門就難以默不作聲了。因為即使是同一種藥,不同質量藥品的進貨價也可能不一樣,社保部門究竟怎麽支付,是取各個醫院成交價的均值,還是中位數價格作為支付價格?高出和低出這個價格的部分怎麽辦?這些問題將次第出現,屆時,社保部門就不得不建立一套全新的遊戲規則。

如果真到了這個局面,社保部門可能將面臨和發改委此前一樣的困境:僅憑幾個政府部門的職員,怎麽能發現真實的價格?

對此,人社部一直未給予回複。

一位接近人社部醫保部門的學者對南方周末記者稱,關於醫保支付價的研究,社保部門的學術團隊已經研究了好幾年,但官方的方案一直沒有定論。

這一方面因為招標改革並未確定,另一方面則因中國的社保依舊是地方統籌,具體的基金情況、支付標準,各地均不相同,社保部門難以制定一個全國統一價。

因此,如果藥品招標的改革變動不大,國家發改委的此次放權對醫保目錄內藥品的影響實際就非常有限。

國家發改委的答記者問也明確說,由於有招標采購和醫保控費機制的綜合制約,加之對市場交易價格監測監管工作的強化,將正面引導市場價格秩序,“絕大部分藥品市場交易價格不會上漲”。

自2000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共發布21批單獨定價藥品,共2669項。 (醫藥魔方供圖/圖)

獨家品種:談出的未來

可能受影響較大的,是醫保目錄外的獨家品種,包括專利藥。

這些藥品在國家發改委定價的年代里,享受著極高的價格保護。一個藥品,如果能擠進單獨定價品種的名單,就會比一般仿制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高出不少。以抗癌藥奧沙利鉑為例,50mg規格的註射劑,進口零售價是2880元,國產零售價格是293元,堪稱高價。

在高價藥高回扣的戰場上,這些藥品騰挪空間大,牢牢占據著三甲醫院市場。至於誰能拿到獨家品種的單獨定價“特權”,則充滿奧妙。根據醫藥魔方對2000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所有最高零售限價文件的統計,像複方丹參片、牛黃解毒片這樣的一些藥品品種,生產廠家高達五六百家,卻只有幾家進入單獨定價名單。

這些藥品的價格如何確定,是此次的真正變革所在。

目前的文件如此描述:“建立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價格。”但具體如何,文件和國家發改委就此答記者問中,均未明確說明。

據此前媒體公開報道,國家衛計委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副司長透露,衛計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談判的方案,今年要選擇一些臨床必需、價格比較昂貴、社會比較關註的重點藥品開展價格談判。

據其透露,獨家生產的藥品在國際上有不少成功的談判經驗,但對中國而言,前期的工作基本是空白。至於談判的方式,可以由專家出面談,可以委托省里談,可以跨區域聯合談,也可以搞一個專業領域來談判,但這是一個全國統一的談判價格。

一些地區的試點也在推進中。2014年,浙江省人社部門在各地和部分權威醫療機構推薦、臨床專家遴選的基礎上,將31個藥品納入全省大病保險特殊用藥談判範圍,邀請生產廠家參與談判。

談判究竟會談出高價,還是會降低現有藥價水平?

如果真正進入市場,升降都是正常。不過,不少人士估計,從中國改革的現實背景下來看,為了改革的平穩過渡,至少方案實施的初期階段,政府並不會希望藥價出現大幅度上漲。

藥價改革涉及的五類藥品:

一、醫保基金支付的藥品,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制定的程序、依據、方法等規則,探索建立通過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藥品價格合理形成的機制。

二、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建立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價格。

三、醫保目錄外的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品和避孕藥具,通過招標采購或談判形成價格。

四、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仍暫時實行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

五、原來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其他藥品,仍由生產經營者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制定價格。

——《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答記者問》,國家發改委,2015.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04

銀聯商務認罰逾2600萬元 稱絕大部分收單業務問題整改完畢

針對央行昨日對發布的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處罰決定,銀聯商務26日回應,堅決支持和執行央行維護銀行卡收單市場秩序的相關文件精神。已成立專項整改小組,並部署全轄整改落實。目前,絕大部分突出問題已整改完畢。

7月25日,央行官網發布公告,對通聯支付及銀聯商務的銀行卡收單進行業務檢查中發現嚴重違規現象,依法沒收上述公司的違法所得,並處罰款共計3700多萬元。

具體來看,通聯支付及銀聯商務因存在“未落實商戶實名制、變造銀行卡交易信息、為無證機構提供交易接口、通過非客戶備付金賬戶存放並劃轉客戶備付金、外包服務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分別被沒收違法所得約303.4萬元和613.4萬元,處以罰款約1110.13萬元和2653.7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198

臨床數據造假是公開秘密?絕大部分仿制藥無法達到原研藥標準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9-10/1037656.html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啟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一年來,發現超八成新藥臨床數據涉假,背後監管環節層層失守,藥企、中介、醫生等相關主體違規問題突出。一些醫藥界人士認為,隨著核查風暴推進,“太超前”“一刀切”等消極論調有所擡頭,國家應堅持對臨床造假零容忍,以更嚴格的監管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的醫藥生態。

__.thumb_head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啟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一年來,發現超八成新藥臨床數據涉假,背後監管環節層層失守,藥企、中介、醫生等相關主體違規問題突出。

一些醫藥界人士認為,隨著核查風暴推進,“太超前”“一刀切”等消極論調有所擡頭,國家應堅持對臨床造假零容忍,以更嚴格的監管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的醫藥生態。

企業故意瞞報漏報不良反應記錄

食藥監總局對待批生產的1622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數據真實性、規範性進行核查的結果在整個行業引發震動。一些醫藥界人士透露,隨著自查核查工作不斷深入,更多藥物臨床試驗數據不真實、不規範的問題被曝光,目前超八成的新藥申請被藥企撤回或國家食藥監總局不通過。

食藥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說,核查中發現很多藥物的臨床試驗數據不完整,分析數據沒有級差軌跡,有的數據沒辦法溯源。還有的企業故意瞞報、漏報不良反應記錄,對達不到預期的試驗數據進行修改。

“在這一輪自查核查風暴之前,臨床數據造假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西部一家三甲醫院院長說,醫藥企業用舊藥隨便組合,找幾個醫院做臨床實驗,當然,都是按照預期結果出報告,最後國家食藥監總局就按照新藥審批了。“這種大燴菜式的藥物研發模式,怎麽能保證藥品質量和安全。”

“臨床數據造假的直接後果是藥效差。”南京一家藥企研發負責人說,一次臨床試驗,公司將受試者服用的抗糖尿病藥國產二甲雙胍換成了原研藥格華止。沒想到,服用四周後,受試者的血糖竟然降到了無法入組的水平。此前受試者一直在服用國產二甲雙胍,但血糖始終降不下來。

業內人士透露,國內絕大部分仿制藥都無法達到原研藥標準。為了通過審評,在臨床實驗中隱瞞棄用數據、選擇性使用數據的現象非常普遍。對此,國家今年啟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要求所有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上市的化學藥品仿制藥,應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其中需開展臨床有效性試驗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種,應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註冊。

信達生物制藥董事長俞德超預計,隨著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開展,現有50%以上的仿制藥將會被淘汰,藥品領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有望得到初步扭轉。

中介監管缺位助長臨床造假

國家相關部門於1998年頒布《藥物臨床試驗管理規範(試行)》(簡稱GCP),並於2003年重新修訂實施。記者調研發現,GCP實施中約束力不強,藥企、中介機構、醫生等相關主體違規問題突出。

部分藥企受利益驅動,大肆上馬仿制藥,臨床試驗這一重要必需環節被“忽略”。江蘇一家大型藥企負責人說,他曾參與一家藥企搞新藥研發,其實就是把國外新研制的創新藥材料拷貝回來。這家藥企花了一個星期搞材料,根本沒有進行6個月的臨床試驗,竟然很快就拿到了“獨家創新藥”的批文。造成的後果是,國內仿制藥5片效果都不明顯,國外原研藥一片就有效但進不來,是一種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合同研究組織(CRO)監管缺位,助長臨床數據造假。一家CRO負責人透露,CRO本應作為第三方檢查機構,對藥物研發、臨床、報批等起到質量管控作用,但由於國內CRO缺乏轉入門檻,大量不良企業惡性競爭,很多CRO在利益驅使下成為數據造假的幫兇。“一些藥企明知CRO作假,但考慮到CRO分攤了違法成本和風險,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有甚者,有藥企明確說,試驗不通過驗收就不付錢,逼著CRO造假。”

食藥監部門一位執法人員說,檢查中發現,臨床試驗的主體本應是醫生,但一些CRO聘請了大量助理研究員代替醫生做臨床觀察、數據統計和質量核查,是數據不規範、不真實的重要原因。

臨床醫生職業操守失範,為數據造假打開方便之門。廣東一家三甲醫院主任醫師說,曾在另外一家醫院牽頭下,共同參與過某產科用藥的三期臨床試驗,“實際操作很不嚴格”。很多有利於這種藥上市的記錄被保存,不利的臨床案例或者實驗數據都被抹掉了。特別是與同類藥物的比較性試驗,造假情況比較突出。“醫生本來就很忙,臨床試驗不會認真做,也沒有時間做那麽嚴謹的記錄,很多都是CRO代勞,真實性自然大打折扣。”

臨床監管成為藥物監管體系的薄弱環節。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各級藥品監管部門普遍缺乏臨床背景的監管人才和技術隊伍,長期重體系認證輕臨床項目過程監管,尤其是上市後藥物臨床試驗安全有效性評價,監管幾乎是空白。江蘇藥監系統的一名工作人員說,相比GMP檢查隊伍,地方上的臨床核查GCP隊伍的能力存在較大差距,人員和技術都跟不上當前的要求。

謹防消極論調削弱監管力度

記者調研發現,一年來,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成效顯著,初步遏制了大範圍數據造假的態勢,一些制藥企業感到壓力空前。

“以前對臨床的監管幾乎沒有,如今突然要求自查核查,讓我們措手不及。”內蒙古一家藥企負責人抱怨,此次對臨床試驗數據的核查風暴是“拿民國的法律制裁清朝的事情”。國家的政策不能朝令夕改,不能拿今天下發的 “意見”“法規”去考量以前做的事情。

這位負責人質疑,為什麽這麽多的CRO公司被審批?為什麽CRO公司提供的試驗資料以前通過了審評?被行政部門審批成立的臨床試驗機構為何不正規試驗?一系列監管部門犯的錯誤為何要申請人承擔大部分責任?“這些問題有待相關管理部門重視,並把這些問題做合理解釋。”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針對此輪力度空前的臨床監管風暴,當前有兩股消極論調需要警惕。一是出臺政策要符合中國國情,現階段對創新的要求不能太超前;二是政策不能一刀切,有的臨床數據只是不規範,不是造假,應允許存在。

俞德超說,當前是治理藥品領域“劣幣驅逐良幣”的關鍵時期,必須用最嚴格的制度鼓勵真正的創新。一旦對臨床造假網開一面,結果一定是“小縫隙變成大窟窿”。“如果允許一家藥企作假,那其他藥企都會跟進。因此,對臨床造假必須堅持零容忍,不放松。”

事實上,和美國相比,中國的藥品監管仍有待加強。國家食藥監總局明確,若臨床研究資料弄虛作假,申請人新提出的藥品註冊申請3年內不予受理,直接責任人參與研究或組織研究的臨床試驗資料十年內不予受理。

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廖國娟博士表示,在美國,一旦發生數據造假,藥企和研發人員都會被列入黑名單,終身不得進入相關領域。

業內人士建議,國家應積極將國內藥企和國際接軌,建立藥企內部的監管體系,真正通過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 經濟參考報
  • 陳星
  • 淩軍輝 肖思思 張麗娜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網友評論 0
Default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Sumbit

最新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35

國海證券:已與絕大部分事涉機構簽訂協議 股票繼續停牌

根據2016年12月20日與偽造公司印章私簽債券交易協議事件相關事涉機構召開的協調會議達成的共識,國海證券已與絕大部分事涉機構完成了協議簽訂。

目前,公司正繼續積極推進相關工作,相關事項仍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繼續停牌,公司將在明確本事件對公司的影響並披露後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37

中國問鼎iOS收入排行榜 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於遊戲

1月17日消息,據App Annie數據統計,從 2015 年至 2016 年,全球應用下載量增長了 15%,應用使用時長增長了 25%,Google Play 和 iOS 應用商店支付給發行商的應用商店收入提升了 40%。

全球 iOS 應用商店和 Google Play 的收入增長率均超過了 2015 年。許多公司的發展勢頭標誌著 2016 年應用市場的增長和成熟。在社交應用領域,日本消息類應用巨頭 LINE 和通訊 API 公司 Twilio 均成功上市。在拼車應用方面, Uber 將其中國業務出售給滴滴出行,以便集中精力發展其他市場。 IT 巨頭微軟收購了 LinkedIn,而電信公司 Verizon 宣布收購雅虎。

遊戲仍然是應用商店收入的主要驅動力,而 2016 年最大的看點之一就是《 精靈寶可夢 GO》 取得的非凡成就。盡管 7 月才發行,但這款遊戲在去年最後一周仍然位居全球應用收入排行榜前 5 名。這一年以萬眾期待的《 Super MarioRun (超級馬里奧跑酷)》 的發行收尾,這款遊戲在 148 個國家/地區均位列熱門應用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不僅一躍成為 iOS 應用商店收入最高的國家,其收入增長率在 2015 年的基礎上又獲得了大幅加速增長。成熟市場在經歷強勢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 (包括印度、印尼、墨西哥和巴西) 的表現更令人刮目相看。

根據App Annie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應用市場貢獻了iOS下載量增長的近80%。中國的iPhone用戶每月平均使用30余款應用,位居全球第一。中國第四季度發行商在iOS應用商店的收入超過20億美元,一躍成為 iOS 應用商店收入最高的國家。同時,中國市場的收入正在加速增長,這將進一步縮小與日本和美國市場的差距。

與大多數其他市場一樣,中國應用商店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於遊戲,特別是角色扮演子類別的遊戲。《夢幻西遊》可能是中國角色扮演遊戲一個最成功的典範。自 2015 年發布以來,這款遊戲在中國本土為網易帶來超過 8 億美元的收入。

除遊戲類應用之外,其他類別應用也出現了強勁增長。社交類應用是繼遊戲類應用之後絕對收入增長最多的應用,其中絕大部分收入來源於騰訊的消息類應用 QQ。

如今,各大主流在線視頻服務已經火力全開,收入更是呈現出爆炸性增長。在線視頻應用收入持續攀升:優酷以微弱優勢超過愛奇藝,榮登活躍用戶數排行榜榜首。盡管優酷和愛奇藝基本算得上是中國版的 YouTube 和 Netflix,但從長遠來看,中國在線視頻應用的發展模式不一定非要模仿西方。2016 年在線直播應用 (例如映客) 持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可能為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地區的移動在線視頻領域塑造一種獨特的發展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49

5年前,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在等著看京東的笑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5/163957.shtml

5年前,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在等著看京東的笑話
創業家 創業家

5年前,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在等著看京東的笑話

做投資就是要與人性作鬥爭。

來源 | 創業家

口述 姚亞平

整理 學霸君

VC如何更好地賺錢?從業10年,沸點資本創始合夥人姚亞平投資案例雖只有七八個,但個個可圈可點,如安居客(58同城收購)、華揚聯眾(A股IPO)、去哪兒(納斯達克)、7K7K、團車網;他還參與了鏈家、京東、58同城的早期融資,並幫助道瓊斯亞洲和SK電訊中國收購。

做出這樣的成績,姚亞平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少數人思維、投資決策要對抗人性、狙擊手式的投資策略,以聯合創始人的責任心深入幫助公司。本文系姚亞平在“黑馬投資學院”投資營上的授課節選,創業家&i黑馬精選5010字與你分享。Enjoy~

99

我來自沸點資本,這之前基金叫高原資本。高原資本1988年成立於美國波士頓,在全球管理著37億美金。中國團隊在過去只投了10家公司,然而只有一家公司虧了錢,其他項目都回報不錯,年回報率約62%,奇虎360、六間房都是我們被投企業。

今天,我想與你分享一下我這10年來的投資思維及投資方法。

投資思維

做事的方法不斷變化,但思維方式很難改變。我做投資時,一直遵循這2個思維方式:

1、少數人思維

無論作為早期創業者還是早期投資人,都不需要也無法尋求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如果你尋求的是未來的真理那麽真理一定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我一直認為投資是一個非主流、邊緣化的行業。無論是天使投資還是VC,賺錢的一定是少數人。

歷史上幾乎所有牛×的公司,在它尚幼小時多數人都覺得它是傻×,像我早期接觸融資的京東、58同城,我們團隊早期投資的奇虎360等。

現在沒有人懷疑京東成功與否,但倒推5年,你覺得京東能成功嗎?2011年時,京東估值60~70億美金,投資行業中絕大多數人等著看它的笑話;當京東估值150億美金即將IPO時,許多二級市場的基金覺得這個公司怎麽值150億美金?怎麽能IPO呢?後來實在沒辦法,京東找市場上的一些非主流的基金融了4億美金,比如魁北克基金、中東的主權基金等。幾個月後,京東估值變成了300億美金,但公司本質沒有什麽變化,變的只是人心。

投資

比如15年前,全中國只有8家風險投資機構,市場上錢非常少,創業者可能把這8家門敲一圈還沒人投資那就融不到錢了。所以,當時投資是非常精細化運作。但現在供需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熱門公司很快就被投資機構搶沒了。所以,幾乎所有投資機構都在主動做PR、上電視的。我參加電視節目後發現,講老百姓認可的東西才有收視率,這跟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但在早期就能被大多數認同的東西其實是錯的。

因此,投資註定是一個孤獨的行當。如果你跟別人的觀點一致或征求別人的意見,你不可能賺到別人的錢,而是永遠為別人貢獻現金。投資掙錢的方法就是:一,你跟多數人的觀點不一樣;二,你是對的,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做投資具有少數人的思維至關重要。也許你不認同我的觀點,沒關系,我並不希冀得到認同,也不希冀你按照這種思維方式做事,只希望我的觀點能對你有所啟發,並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即“見自己,見天下,見眾生”。

2、做投資要對抗人性

人類所有的科學都是為了延續人的本性,比如人懶,於是發明了遙控器;然而社會科學卻是是為了規避人的本性。做投資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因此也就是一個用跟對抗人性的決策過程,去投資延續人性的產品服務。

為什麽?因為做投資的本質就是花錢采購股權,花錢這事誰都會,這就好像所有的女生都會花錢買包包一樣,只不過好壞、品味、性價比有所不同。當然,投資不只是花錢采購股權,還要把這個公司養幾年,然後賣出去股權。會發現,花錢很符合人類的本性,人人都會,但正確的花錢卻很少人會;而養成階段更難,需要跟人性做鬥爭。因此,我們在投資花錢時會非常聚焦和自律,而自律是非常反人性的,因為人性的本質是放縱。

再比如,我在看項目時,如果有八成把握,我會投;如果只有六七成把握,我會好好研究一下待能更多把握再投資或者幹脆放棄。這時候朋友可能會問你:XX項目你投了嗎?潛臺詞是:XX項目你是不是錯過。但這是不對的。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做投資重要的不是錯過了多少好項目,而更厲害的是在於你能不能幫助投中的公司成為成功的公司。

每個人都應形成一套自己投資的價值體系,你要明白什麽時候按照自己的價值體系說“是”,什麽時候說“不”。

投資策略:用創業者合夥人的心態做創業

在VC行業做投資,有很多種方法。有些投資人是機槍掃射型,每個機槍手以45度角的扇面掃射。我們則是比較擅長精挑細選的狙擊手,希望每一顆子彈都瞄準之後再開槍,因為我們覺得投資不只是開槍狩獵,而更重要的企業養成、陪企業共同成長;如果投資的企業多了,我們的合夥人就沒那麽多精力參與幫助企業了,就像創業者無法同時參與很多個企業創業一樣。

1、質量:重質不重量,不隨波逐流

我們投的企業非常少,因為我們不追求投資的數量,而是重視投資的質量。

1)舉個炒股票的例子。假設這個世界上有100個漲停的股票,你希望抓住所有這100個。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有100%的把握,只能對機會做概率性判斷。如果你想抓住所有這100個,那有五成把握時,你也會投;有六成把握時,你也會投;七成、八成你更會投。所以最終的結果是什麽呢?結果是你為了抓住這100個漲停股票,投了500個。

2)VC的例子也與之類似。2010年至今,互聯網、TMT領域超過10億美金的公司只有19個,投資成功率最高的紅杉占7家。這跟試圖“抓住這所有100個漲停的股票,結果投出500個”類似,可能抓住100個成功的不到40%。

聽我這麽一講,抓住40個,媒體經常會說,100個上市公司有40個是你投的,特別牛!但這40個公司掙的錢要被另外460個不掙錢的公司分攤。如此一來,投資機構所有的年均回報都會被拉低。

所以,這世界上永遠是少數人賺多數人的錢,偉大的公司也永遠在主流之外,當你沒有形成自己堅定的觀點和方法論時,你永遠是被別人掙錢的那群人。所以,如果一直隨波逐流,你永遠無法做好投資。所以我很少與同行聊天,也會主觀地拒絕參加各種各樣的投資論壇和聚會,我只會在自己還沒形成明確判斷的時候去學習,但一旦形成了明確的判讀就不希望別人的判斷影響自己。

2、按紀律投資

我從來不會做模棱兩可、可投可不投的項目,對於我做的所有項目,都有非常明確的YES或NO。對每個項目,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判斷這個項目是我懂的,還是我不懂的,如果不懂,是不是我想弄懂的,目標非常明確。

在投資這個事情上,每個人要經歷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你看項目的時候,看什麽都是優點,看到所有的項目都想投;

第二階段:經過三五年後,你會發現投的項目投了一手屎,但這時你的思維能力、邏輯思考進步了,經驗也增長了,會看缺點,這個時候變成“看什麽都不想投”;

第三階段:動態看待項目的優、缺點。博弈論中,如果沒有預見性,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意味著背叛。因為人的決定是多次重複博弈,而非一次博弈。這次背叛意味著下次對方的不信任,唯有聯手合作,收益才會更大。

按紀律投資,就是要給投資設定一個框架,只有符合投資框架和投資紀律的項目才能做。泰德·威廉斯是美國打棒球出全壘打最多的球員,他在書中提到,他之所以能成功擊出如此多全壘打,就是將所有的擊球區域劃分成77個棒球那麽大的格子,而只有當棒球落入特定的七個格子中,他才會去擊球,如果球不落在這七個格子里,就不揮棒。

2、調查:合夥人親自尋找項目,親自做盡職調查和投後。

為什麽要這樣做?

首先,只有親自做,才能掌握一些關鍵細節,而魔鬼往往藏在這些關鍵細節中,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持續在第一線才能有更多實戰經驗保持戰鬥力。

如果你有20年的商戰經驗,看到一個創業項目,會很快知道它未來會如何演變。所以,做投資如果想比別人做得好,就要自己去做這個工作。巴菲特都87歲高齡了,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看報告、自己篩選要投資的公司。

其次,只有親自做,才能迅速對行業形成獨立判斷。

創投圈每半年換一個新話題,每兩年一個波峰波谷的周期,每五年換一個大周期,每七年公司都換了一圈,如果你不親自找項目,親自做行業研究,你就會慢慢對失去對行業的理解,與行業脫節。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與投資行業工作15年以上的合夥人聊天,他跟你談的都是過時的東西。他在職業生涯早期每天親力親為,跑在第一線,抓住一兩個商機後,慢慢變成合夥人和公司股東;後期,有一堆小朋友替他看項目、做行業分析、做投資判斷,如果運氣好,可能會投中一兩個項目。而他只是每天打高爾夫,忽悠LP,跟各種媒體談,甚至每年在投委會上只聽別人講15分鐘項目就拍板。

當然,他有自己的視野高度和判斷,但這並不能彌補他在前沿學習的不足。當行業經過三重之後,他已經完全沒有獨立判斷能力了。所以,我們一直堅持合夥人親自去找項目,並親自做調查和投後管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做正確的決定。

3、時間:50%的時間用於投後增值服務和公司建設

時間

如果你自己創業一定會親力親為,對客戶需求把握非常精準。如果你做投資時,也能用企業家的心態、合夥創業的心態,就能為這個公司做更多貢獻。舉個例子,如果你們公司核心人員因為盜版被公安局抓了,你是不是會動用所有關系去救他?如果你不救他,你投資的錢、占公司的股份就化為泡影了。

如果你覺得做投資與做企業不同,是因為你沒有付出更多的責任心,因此你就無法取得比別人更好的回報;如果你做投資把1/15的時間投入到被投企業上,其他時間去打高爾夫球,那結果只能是你的企業被別人管了。

對一個項目的管理,不是因為它拿了你的錢就該聽你的,因為當你的錢進入他賬戶,聽你的是契約精神,不聽你的是本分。你對公司的影響力不是因為投了錢,而是因為你說的對。人跟人之間需要通過一層一層的決定來建立起信任關系。

我很反感很多投資人,尤其是天使投資人,常常對創業者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但你想一想,如果你投資成功了,那他可能是下一個馬雲,下一個劉強東。如果你投資不成功,你對他的教育有啥用?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你都不應該對創業者是居高臨下的態度,而是應把自己當作小股東,並且做好小股東的本分,幫忙不添亂。

4、專註:類似於美國標桿資本(創業家&i黑馬註:Benchmark Capital)的專註打法

這個世界上所有有錢人都是通過自己擅長的領域掙錢,做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只會虧錢。我認為,當你進入一個新領域時,要麽研究明白再做,要麽就別做了。

而且,歷史上幾乎所有公司都是先靠一個生意掙錢,而不是多個。多個掙錢的收益也是在依靠一個掙錢生意以後才有的。如果一個創業公司,有超過一個主營業務,我會考慮要不要投,因為其經營理念和我的投資理念不同。

當然,這是我的思考方式,你喜歡多元化的方式,可以投安全、穩健多條腿走路的。

投資領域:互聯網

自由女神

1、為什麽投資互聯網?

我們一直專註投資我們擅長的互聯網領域。為什麽選擇互聯網?因為每個一千億美金的公司都代表著時代的主流,而當今這個時代一千億美金最多的公司都集中在互聯網、TMT領域。

其實,從過去到現在,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概念股。1860年後人類進入到工業社會,開始大建鐵路,所以鋼鐵廠就是最好的“概念股”;到了1890年代,石油成為“概念股”;1910年代飛機變成“概念股”,紐交所上市的飛機概念股有350家。1920年代是化工,杜邦、陶氏;1930年代變成機械組裝……

2003年時,中國互聯網世界中新浪、網易是第一梯隊,百度、騰訊、阿里等是第二梯隊,當時很多人覺得互聯網格局定型了;但2008、2009年發現,新的BAT已形成,新浪、搜狐成為二流公司,小米也平地崛起;再過幾年,又崛起一些公司,比如京東;又過了幾年,頭條、滴滴、美團平地崛起。

所以,你要意識到,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是永恒不變的。流星公司很多,壽星公司很少,每個新興行業都曾被追捧過,每一個行業也都有老去的一天。

2、什麽是好的商業模式?

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這就是好的商業模式。怎麽判斷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你可以將所有投資項目做成財務模型,梳理清楚公司的成長邏輯和回報結構。

假如售價是A,成本是B,銷量是X,利潤(Y)等於什麽?Y=AX-BX。那麽Y=AX-BX這個商業模式是好的商業模式嗎?並不是,因為收入跟成本同比增長,利潤率不會隨著時間增長而拉大。

其實,好的商業模式是利潤Y=(AX的平方)-BX,就變成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成本是一次線性增長,收入是二次線性增長,利潤空間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大。

這種商業模式往往來自於壟斷,項目在壟斷後能夠達到壟斷溢價,壟斷溢價就能享受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利潤就會提升。

互聯網經濟告訴我們,每個細分領域中只有一家能成功,當市場一旦回歸成穩態情況下的時候就會形成壟斷,無論這個壟斷是市場競爭、行政亦或是並購形成的。所以,做投資不是買便宜貨,投資其實是一個馬太效應。

3、投資失敗怎麽辦?

即使對項目成功的把握再高,每個人也都有失誤的時候,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成功。所以,做投資一定會交一些學費,這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就好像大人經常跟小孩說,不要從床上摔下來,其實沒用,他自己摔一次就知道疼了。做投資也一樣,別人告訴你怎麽做不太重要,你只有自己摔過,自己虧過錢,才知道如何做好。

所以,投資最重要的幾點在於:

1.你是不是能夠抓住頭部公司;

2.你是不是能夠對自己沒有把握的事說“不”;

3.你能不能“粑粑”公司變成化肥賣掉。每個投資人手里都會有一堆“粑粑”,不過如果你能努力,就可能把這些“粑粑”變成化肥。

投資 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51

名城呎價首破兩萬 貴絕大圍

1 : GS(14)@2018-03-12 00:11:02

■名城2期一個1,551方呎單位,剛以3,300萬元透過公司股權轉讓易手。資料圖片


【本報訊】樓市瘋狂,大圍名城呎價首度升破兩萬元。消息指名城2期3座頂層複式連大平台SB室,實用面積1,551方呎,剛以高達3,300萬元透過公司股權轉讓易手,呎價21,277元貴絕大圍二手物業。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上述單位現由俊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董事原為伍創業等人,與美聯前高層同名,2012年8月向長實(1113)以1,976萬元買入,賬面勁賺1,324萬元,升值67%。伍已於去年10月辭任董事,並委任丁嵐為該公司新董事。丁報住盛薈1座某單位。不過,本報向美聯物業伍創業了解,他否認單位由其持有。500萬元內細價樓越搶越貴。美聯黃錦瀚表示,沙田河畔花園C座中層6室,兩房間隔,實用面積269方呎,成交價480萬元,呎價17,844元,樓價創屋苑歷史新高。粉嶺中心A座中層5室,實用面積368方呎,兩房間隔,剛以495萬元售出,貴絕屋苑兩房戶,呎價13,451元亦創屋苑歷史新高。黃大仙單幢樓呎價升破1.6萬元。富誠地產林栢榮表示,龍暉閣高層B室,實用面積220方呎,開放式間隔,投資者斥360萬元買入收租,呎租高達16,364元。

港島.東18蝕逾百萬

香港置業余柏表示,荔枝角美孚新邨1期百老匯街21號高層B室多按盤,過年後兩度反價共25萬以765萬元售出,呎價12,729元。另北角丹拿花園3座低層C室售1,480萬元,屬屋苑新高價。西灣河港島.東18又有蝕讓。最新「流血」事件為高層C室兩房戶,成交價850萬元,呎價16,008元。原業主疑為內地客,2011年5月以963.1萬元買入,持有物業近七年沽貨,賬面已蝕113萬元,若計及釐印費及佣金等開支,料損手約158萬元。美聯物業陳國良表示,沙田偉華中心分層單位創新高後,租金隨即湧上,剛成交的2座中層H室,實用面積297方呎,一房裝修,新裝修,享開揚山景,零議價以1.6萬元租出,呎租53.9元料創區內市中心屋苑新高。業主2013年7月以335萬元買入,租金回報率5.73厘。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8/203257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5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