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太子爺玩「以物易物」

2013-04-04  NM
 
 

 

「以物易物」,這種「古老變時興」的玩意,原以為是社企造福人群、師奶用以自強的慳錢大法或者純為環保,似乎不可能是一盤生意,但今次故事主角洪康裕(Louis)卻反其道而行之。

他有酒樓太子爺不做,去年開設以物易物店Clover,靠招收會員賺會費,他滿有希望地說:「呢個絕對可以係一盤賺錢嘅生意!」現實是,這盤生意開咁耐蝕咁耐,每月營業額得數千元,甚至不足以支付租金。不願靠父親,為了實現這個生意夢,他租住二百呎蝸居,每日捱麵包,靠積蓄支撐過去:「依家已經有二百零六個會員,只要夠三百個,就可以收支平衡。」Louis說。

甫進觀塘駱駝漆大廈的Clover,擺設與商場的時裝店無異。冬天過去,Louis開始替店內的衣服換季,把過百件女士春裝及短袖衫都掛上衣架,放在鋪頭當眼處,男裝則有Fred Perry 的手挽袋,Hugo Boss的領帶及A&F的恤衫。鋪內有個透明的飾物櫃,戒指、頸鏈什麼類型都有;射燈照着鋪頭的另一角是圖書角,有Harry Potter英文小說、也有經典漫畫足球小將,甚至有英文字典。

要得到以上的貨品,並不是用錢可以買到。Louis把所有金錢化做CP(Clover Point),會員提供貨物可獲得CP,而拿走物件便扣除CP。無論提供或拿取衣服,都是兩個CP,飾物、書本則一個CP。因此無論會員換的是名牌袋抑或雜嘜布袋,「價格」都是一樣。對於會員來說,有些物件價值較高,他們不願意用一、兩個CP就把它「賣」掉,故Louis讓會員寄賣,由會員自行定CP,好像店內一個Marc Jacobs手袋,物主定價八百個CP「出售」。而Louis則每件貨品收取五十元的寄賣費,讓會員擺放貨物在Clover寄賣一個月。

賺錢靠會費

事實上,這裡貨物的價值高低,與Louis賺多賺少無直接關係,他賺的是會員「check-in」(到訪)費。Clover提供五種不同日數的會籍供會員選擇,由最平八十五元三日,至六百蚊三十日,即平均每次check-in 二十多元,會員每check-in一次就扣一日。「好多會員一開始會揀三日試吓先,之後多數會轉一百六十八蚊七日。」他亦推出較貴的二千蚊五十日,平均每次收費達四十元,買這類會籍的客人,一開始獲贈二十個CP,然後每次check-in送四個CP,及「換一送一」。「雖然貴,不過都有兩個會員用緊,佢哋開業以來每星期都上嚟三,四次,除番勻都抵。」Louis說。要靠會員check-in賺錢,故Louis不會把物件拍照放上網,要會員親身上來,好像尋寶般期待是否有「靚嘢」。「試過有人拎過條好靚嘅伴娘裙嚟,又有人拎過個LV散紙包,不過呢啲都好快俾人換走咗,睇吓好唔好彩遇到。」不過,Louis補充:「尋唔到寶,都要照收check-in費。」他亦要確保店內有足夠的物件讓會員尋寶,因此不論是衣物、飾物及書本,「只要乾淨、完整、沒有異味我哋就收o架喇。」記者見鋪內過千件貨品,連參加旅行團送的旅行袋、扭蛋的軍曹吊飾、馬會出版的非賣品書仔都有,十分「騎呢」,不過Louis卻不認同:「我哋覺得無價值嘅嘢,總有人睇到佢價值。」現時平均每日有七、八個會員check-in。客人陳小姐上週六到訪Clover,一口氣換了廿件飾物,她說:「我好多朋友都唔信可以換到咁新嘅嘢。」

易物玩法1. 買會籍

客人如要參與以物易物,必須先入會,可選擇買3日($85)、7日($168)、14日($308)、30日($600)或50日($2,000)。每check-in(到訪)一次,就扣一日;會員最少兩個月要到訪Clover一次,否則賬戶會被凍結,激活賬戶須付一百元。到訪時須出示會員卡作登記及記錄,便可自行在Clover中「尋寶」。

2. 換CP

會員可把不需要的物品,包括衣物、飾物及書籍,帶給Louis仔細查看貨物的狀況。被畫花或是簡體字的書本,Clover都不會接收。若他收貨,會員便可以換取CP(Clover Point),每件衣物可換到兩個CP,飾物及書則一個,會員每次可帶來最多二十件貨品。

3. 易物扣CP

看中店內的貨品後,可以手頭的CP換取,會員每次可換走的貨物上限亦是二十件。由於Clover不會提供膠袋,所以客人要自備環保袋。假如該次check-in看不中貨物,亦須扣一日會籍日數。這名會員孫小姐從港島過來,一次過以手上CP換了多件衣服。

三百會員才回本

開業十個月,現時收到二百零六個會員,假設每個會員平均購買一百六十八元的七日會籍,他可有三萬四千多元營業額;惟現實非每個會員都每月續會,以上個月為例,只有四十多個會員續買會籍,故他只有八千元營業額,更不足以支付一萬二千元的租金。Louis為了達到收支平衡,暫時以收到三百位會員為目標。「三百個會員,俾佢哋每兩、三個月續會一次,我每個月都有萬幾蚊收入。」而他的如意算盤是達三百個會員之後,每月有多四十位新會員加入,就開始有錢賺。他深明這種新的生意模式,難以短時間有錢賺,不過相比剛開業,自覺進步不少,他說:「開咗業頭半年時,都仲係得三十位會員,曾經有一刻我擔心會捱唔住。我預計最壞情況係第九個月都無增長,就會摺埋。試過有個月,只有二百六十三元的收入。好彩,去到第七個月左右就有五十幾個會員。」雖然每個月要自墊營運費用,但他淡定的說:「其實我無咩風險,只須擔心租金同水電費,只要會員人數保持增長就無問題。」

會員多有矛盾

Louis最近新增可交換DVD及計劃推出換領食物券,要參加較貴的會籍計劃才可參與交換。「原本打算做埋CD,但怕客人拎咗返去燒咗隻碟之後又拎返嚟,會積壓好多CD喺鋪面。」Louis為了增加貨品吸引力,亦會接受贊助,例如陳列在店中價值一百個CP的洗奶樽機便是由其開廠的表哥贊助。Louis一方面扭盡六壬增加會員人數,但事實上又擔心一次過有太多新會員,會不勝負荷,最大問題是不夠地方放置物件,現時店鋪八百呎地方面積,已用得七七八八,所以他限制會員每日最多只可提供及換取二十件貨物,至今Clover仍沒有公司網站,只以facebook為主要宣傳途徑。

住唐樓捱麵包

Louis出身小康之家,高中讀的是國際學校,再到美國夏威夷讀大學。畢業後,父親叫他回旗下酒樓幫手,他本來可「印印腳」做太子爺。但想創一番事業的他,打算改革酒樓,卻處處碰壁。「得唔到老臣子同阿爸嘅認同,阿爸成日話我十年後就會明白,但我當年已經廿七歲,真係等唔到十年。我做咗三年幾,都無乜作為,亦無信心揹起近六十人嘅飯碗。」而兩年前,適逢業主加租及父親已到退休年齡,於是把酒樓頂手出去。 Louis亦自行創業,不過直到現時為止,他的父母仍不明白他在做什麼。「佢哋上過嚟,見無咩人氣,好驚我做唔住。阿爸到依家都唔明我做緊咩,好擔心咁問過我其實有無會員入會。自細喺佢哋眼中我都係古靈精怪,不過佢哋都無反對。」Louis希望表現獨立一面,不願靠家人,早與女友搬出來住。他的二十萬元積蓄已預備支付鋪頭營運開支,他唯有節衣縮食。別看他一身潮人打扮,這十個月來,他每天只用三十七元八角。每日來回旺角住所及觀塘的巴士,一程六個九,來回共十三個八;回公司途中在麵包店買三個菠蘿包,共十二元,晚餐在家煮意粉吃,成本十二元,Louis連剪頭髮也是由自己操刀。為的,就是延長Clover的壽命。

開業資料

(05/2012)租金 $12,000按金 $36,000裝修 $42,000開支 $90,000

營業資料

(02/2013)營業額$8,000租金$12,000雜費$4,000虧蝕$8,000

一點意見

《創業起義》主要收錄香港高登及Baby Kingdom等六大香港網站創業心法,他曾是《蘋果日報》財經版專欄作家及知名博客。尹思哲認為Clover開業尚未夠一年,現在定成敗是言之尚早。但坦言,Clover的發展速度太慢,要考慮善用網上資源。「佢唔設立自己網站好浪費,既然佢哋知道目標客人會上網,應該喺網上收會員及會費。佢哋唔一定所有嘢都要擺晒喺鋪頭做,由客人上facebook見到,到去佢哋鋪頭入會個時間太長,會流失好多客人。喺網上盡快吸納有興趣嘅人做會員先,會唔會真係俾錢玩係後話。」他認為Clover於用盡後備資金一半之前,要考慮轉型。「千萬唔好燒到尾先諗斬纜。例如考慮將業務重心搬上網,間鋪只係用嚟做支援,擺貨用。」

壹週刊fans club facebook

即上「壹週刊 fans club」睇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42

季琦:我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以物喜,不為名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104/159604.shtml

季琦:我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以物喜,不為名累
投資人說投資人說

季琦:我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以物喜,不為名累

在創業的初期,你要中心化,甚至獨裁化。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轉載

這一期,投投要和你分享季琦先生創業十余年來的感悟。他的人生堪稱一部勵誌傳奇。10年時間創建了3個登錄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的企業(攜程、如家和漢庭),其三家公司的市值均超過了10億美元。而他最後一個創立的公司——漢庭連鎖酒店於2010年上市時,他僅有44歲。

本文看起來稍長,但都是季琦先生一些創業的實感,其中不乏他的很多創業哲學、團隊管理的心法。如果你希望能在經營格局、戰略眼光上取得持續進步,這篇文章應該能幫你看清不少創業的底層規律,從而讓你站在更高維度上去思考創業,規劃公司未來的發展。

1.對三家上市公司的總結

從1999年到2010年,差不多十年的時間里,我創立和參與創立了三家企業(攜程、如家、漢庭),最後這三家企業都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了,市值也都超過了10億美元。

綜合起來看,這三家企業有許多共同點。

第一個特點、實際商業模型和最初融資的不完全一樣。攜程從網上旅行社到訂房中心,如家從酒店聯盟到經濟型直營,漢庭從中檔有限服務到經濟型酒店。

這過程中關鍵的是創業團隊要有變通的能力,不斷摸索和創新。如果守在當初不現實的理想模型里,這些初創企業可能都會夭折在搖籃里。當理想的模型在實踐中經受檢驗的時候,我們要能夠敏銳地找到一條現實可行的道路出來,然後不斷堅持,擴大戰果,才能成就大業。

第二個特點、基本上這三家企業都在三年左右就已經成型了。攜程1999-2002,如家從2003-2005,漢庭從2007到2010。

就像生長發育一樣,三年之中,這個企業的商業模型、團隊、框架、性格、特質、文化等基礎都長好了,後面就是進一步的生長。中國創業企業,三年是一個坎兒,三年內能夠達到一定程度,將來的希望就比較大。這是因為中國的創業企業成長速度比較快,仿效、跟進者眾多,沒有能夠在三年左右的時間脫穎而出,就容易混雜在一群同質的企業里,平庸下去。

第三個特點、都經歷過一次重大的考驗。攜程經歷過互聯網泡沫,如家經歷過非典時期,漢庭碰上了金融危機,而我也同意危機往往是企業的催化劑:

一是因為碰到危機,內部為了應對危機,企業需要將自己最優秀的部分調動出來,將自己的潛力逼到最大。危機反而成為了我們成長的動力。就像高爾基的《海燕》里所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二是危機同時也消滅或削弱了許多同行和競爭者,使得危機過後一些具備優秀基因的企業更加容易生長。危機是對投機與否的檢驗,認真執著的企業才能經歷風雨而更加強大,而不是被泡沫淹沒,或者被暴風雨摧毀。

第四個特點、都是企業家精神和專業管理者的完美結合。攜程由我開局,建章(梁建章)奠定紮實基礎,範敏發揚光大,南鵬(沈南鵬)在融資、法律等方面也是絕對專業和優秀;如家是我奠定基礎,孫堅順利接棒;漢庭也是我開局,張拓、張敏加入和我一起奠定基礎。

光是我這種企業家精神極強的創業者,如果沒有系統的管理經驗和知識,要造就一個大企業很困難,風險也很大。而專業管理者在初創期優勢不強,甚至會礙事。不管是有意無意,但我們這三個企業都將這兩者結合得很好。

在中國,企業家(Entrepreneur)和經理人(Professional)都是寶貴的稀缺資源,應該相互尊重,平等相處。不要「有錢人」看不起「讀書人」,也不要「海龜」看不起「土鱉」,其實這兩種人誰也代替不了誰,誰不遵循這個規律,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當前的商業生態環境下,一個理想的企業家應該貫通中西:不僅要熟悉本土的商業邏輯和環境,還要深諳東方歷史文化和傳統;不僅要懂得西方做生意的語言和規則,還要學會運用現代企業的高效管理手段和工具。

第五個特點、都是傳統行業再造。攜程是傳統旅行代理升級為現代旅行服務公司;如家和漢庭都是傳統酒店業升級成現代酒店連鎖。也都是我經常鼓吹的「中國服務」的代表案例。

在借鑒歐美發達國家商業模式的情況下,結合中國具體情況,進行改造式創新和應用,變得很有成效。因為人類的物質、精神需求和享受,總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歐美的服務業已經先於我們發展,已經經過了客戶的需求選擇。

中國的服務業也大體會遵循他們的發展軌跡,因此,在服務行業,繼承歐美的成熟商業模型特別有價值;研究他們成長的軌跡和成敗的原因,對於我們這些後來者也非常有益。

2.管理團隊的心得

這些年我有一個發現,企業的創始團隊都是人才,一個企業做大了以後,能幹的人都是最早加入公司的人。從我創辦的三個企業都驗證了這一點,我們企業的這些幹部都是最早就跟著一起打拼出來的。

相信有很多創業者,在早期都為組建團隊而發愁過,我過往對此的經驗就可以總結成「三個shu」,怎麽理解呢?

第一個shu:熟人,你一定要找自己身邊的人,熟人、朋友、同學、親戚,我覺得這是一種找人的方法,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個shu:俗人,也就是平常人,但你一定要找有饑餓感的平常人。

第三個shu:淑人,也就是品德好的人。才能不好還可以給他換崗位,但是品德不好替換的成本就很高了。在初始團隊里面,成員的品德或者人品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你不要找這兩類人:

1)、千萬不要找外企里面的高管,他們都是雅人

2)、不要找創業成功的人,一般這類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很牛了。有過曾經滄海的人,對個團隊不好,他個人保持的成本高,改變的成本也高

如果你找不到一流的人才,只能找平常人。那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聚焦,做的事情聚焦,關註的點聚焦,決策也要聚焦

在創業的初期,你要中心化,甚至獨裁化。要所有的權利,所有的思想都要聚焦在一個人身上,最好是一個人,不要兩個人。因為創業的時候,資源是非常寶貴的,尤其是時間,如果你的對手比你快,搶先融資了,那你將會很被動。

我過去有一個方法叫三三制,經過我們親自驗證,它的確能提高我們內部的組織管理效率,節省很多的成本。這個方法最初是林彪的一個戰法,以三個人為主,一個擅長進攻,一個擅長防守,一個擅長掩護,以三個人作為一個小組,因為打仗的時候沒有互聯網,也沒有對講機,只能自己獨立生存。如果三個人死了一個人,把其他打散的小組再形成一個新的小組,這個林彪運用得非常好。

我受了林彪的啟發,在企業上也用了三三制。一開始我將三個酒店合成一個酒店,三個酒店的銷售一起做,後來我們就逐漸形成了以3作為基本單位來管理業務。

這帶來了一個好處,首先是人力上省出了一筆錢,然後公司又可以拿著這筆錢雇傭更好的員工,比如原來三個店長,經過這樣一調整,就縮成了一個店長。我們三三制這個帳算下來不得了,當時2千個店省出很多的人力成本,這樣一個小的組織機構變革,就有這麽大的效果。

3.創業思維

在我創業的過程中,有兩個觀點對我影響非常深:

第一個觀點:叢林法則

很多人以為「叢林法則」僅僅是你死我活,弱肉強食,但他們忽視了「叢林法則」的另一面——共生法則,這指的就是大樹會和苔蘚、小草、灌木叢、鮮花一起生長。沒有這些,大樹的營養就沒法來;這些東西沒有大樹的庇護,也沒法存活。

一顆參天大樹,在成長的過程中,跟同類爭奪陽光、雨露,失敗者只能萎縮、折斷、腐朽。最後,在大樹的周圍形成一個多姿多彩、繁榮和諧的共生世界。一個社會你往廣了看,那就是一個多彩的共生叢林。要做一個偉大的企業,就必須會和社會各態共生,自私自利、唯我獨尊是不行的

怎樣去說服、打動資源主,我覺得就是共生共贏。每一個交往、交易、相處,都是共生原則的試驗場。夫妻、父子、戀人、公司企業之間,都是共生關系。學會共生,這個世界才會和諧。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合作,就會心平氣和許多。

第二個觀點:順水推舟

創業應該是順水推舟,而所謂的順水推舟,就是順大勢,不要指望一個小公司去掀起波浪,這不太可能。你可以用木頭,順著這個水流、水勢走,這就是最好的創業渠道。

具體到中國,現在中國人創業要把握的五大行業就是五個字:衣、食、住、行、娛。中國的優勢是人多,而且是中產階級最多。同時,中央政府實行重商主義的政策,地方政府在招商上更是不遺余力,在稅收、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而今中國移動、工商銀行、騰訊、淘寶等已經是全球同行內最大規模的企業,這樣的情形將會在許多服務領域出現:電子商務、遊戲、旅行預訂、服裝、餐飲……從基本的吃、住、行出發到進一步的消費升級,如果從這一塊來創業的話,能夠覆蓋最基礎的消費,贏得市場空間。

所以,我建議你在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兩點:

1)、要選貼近民生,衣食住行娛

2)、要考慮到消費升級

我覺得現在跟過去五年前、十年前一樣,還有很多非常好的機會,這個時代你不創業會後悔的,如果要創業,我建議你能做順水推舟的事情,而不要做逆水行舟的事情!

4.創業最大的收獲

一般人以為,我創辦了三家十億美金級的上市企業,收獲最多的應該是金錢和名聲。我不會矯情地說:我視金錢和虛名如糞土。金錢確實讓我們實現了財富上的自由,從此不必為了生計而奔波,讓我們可以更加自由地去選擇。

但我又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大家坐在一起討論的不是賺錢,是討論尼采,非常有人文精神、有情懷。那個時候我們缺錢,但心里不想錢,那時候的書都很便宜,而現在這個時代缺精神、缺人文,所以大家要去賣精神和人文

但是,真正的精神和情懷比任何時候都重要。創業者要多看人文的東西,多看哲學、歷史、詩歌、文學等等,把你的人文視野打開,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歸屬,你要思考,要想人類終極的命運,你要理解物理學的定義,你開心的時候可以用詩歌來表達,而不是靠卡拉OK去抒發

對於我而言,創業帶給我最大的收獲絕不止是財富自由。

做攜程,我實現了原先的財富夢想,沒有了生活的壓力,心態變得從容和淡定。

做如家,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但這些鍛煉了我,讓我心胸更加開闊,學會了寬容和容忍。

做漢庭,讓我看清了自己這一輩子的使命,知道我這輩子要什麽。但在前面兩個企業沒有這種境界。當時充斥自己內心的是欲望:金錢的欲望,名氣的欲望,個人成就的欲望。所謂「去人欲,存天理」講得很有道理。你內心的欲望平靜下來,能夠更加明了和清晰生命的本質和意義。

有一次和雅高的創始人(他和他的夥伴創立了當今世界上市值最高的酒店集團,也是我敬仰的前輩和老師)之一,在北京後海邊《非誠勿擾》那家咖啡館前談論人生。我問他:你一生如此輝煌,有什麽遺憾的地方嗎?他回答說:一是覺得在從政上花的時間太多(他曾經是法國參議員,還擔任過楓丹白露市長),二是事業上很成功,但在家庭上有些遺憾。

當時我想:假如我也是一個70多歲的老頭,坐在北海邊,有位後生問我同樣的問題,如果我也這麽回答,我這一生挺悲哀的。我覺得我不該這麽過。既然前輩能告訴我他這一路上的遺憾,我是不是能夠做得更好一些呢?

現在我的人生目標非常清晰:

第一、要和夥伴們一起,把漢庭做成全球最大也是最好的酒店集團。也就是要實現「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快樂地成就偉大的事業」的理想。

第二、我就是要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不以物喜,不為名累。真正過好自己的一生更重要,我要珍惜上天給我的生命,我要把這一生過得非常有意思。當我70多歲坐在海邊有年輕後生問我的時候,我會跟他平淡從容地說我這一生過得非常有意思,過了我想過的一生。這是通過三個創業企業,尤其是漢庭,讓我學到和悟到的道理。

隨著年齡的增加、事業的發展,自己的心態、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在改變,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在發展。變得從容、淡泊、寬容和利他。也許跟年輕的時候相比,少了些沖動,但多了些成熟和睿智。

這才是我創業,最有收獲、最有價值的地方——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在向善,而且變得單純和簡單

創業管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07

$0京都大宅全靠朱古力以物易物

1 : GS(14)@2016-12-28 08:12:14

以物易物是古時的交易方式,在近年講環保的大趨勢下,亦令易物風氣再興起。日本京都就有人以一盒朱古力,經4年時間,成功換來一間有逾百年歷史的古屋,令人意想不到。京都市右京區發行的免費雜誌季刊《右京時間》2012年6月開始展開以物易物活動,目的是希望加強鄰里關係,並以盒面繪有京福電鐵嵐山線列車圖案的特別版朱克力,作為一開始的交換物品。活動每3個月交換一次,共進行了15次交換,先後換成圖書、護齒套裝、圍裙、英國士兵公仔擺設以及檯墊等,最後在今年3月,竟以檯墊換來一間位於京北地區、佔地約300平方米的古老大宅。換出古屋的52歲女子富永利香表示,古屋已經丟空了10多年,一直想賣屋但又找不到買家,也沒人承租,自己沒能力再管理下去,所以想用來貢獻社區。雖然古屋多處磚瓦已剝落,柱樑都滿是被歲月侵蝕的痕跡,但粗壯的柱子依然結實,抗震功能仍然良好。47歲的雜誌代表伊豆田千加表示:「沒想到真的可以換到房屋。」古屋已被命名為「稻草之家」,雜誌方面打算與京北地區民眾攜手翻新,希望用以協助社區發展。日本《朝日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8/198792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