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金立資金鏈危機200天,供應商等待“救命稻草”

對於供應商和代理商來說,眼下的金立危如累卵。

作為一名金立的上遊供應商,王剛已經記不清這半年來,往金立跑了多少趟,上千萬元的物料費用一拖就是8個月,工作的日常也從“銷售”變成了“追債”。“對於資金規模稍大的企業來說這也許不算什麽,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中小供應商而言,這一數字足以讓生產線進入停滯狀態。”王剛對記者說。

根據王剛的描述,和他情況差不多的中小供應商目前已經超過了100家,主要集中在兩類,一類是圍繞整機的結構件,另一類是主板為主的電子部件。

“我們的資金損失屬於中等規模,還有不少供應商的資金損失規模在五六億,甚至是七八億。”在金立爆發出資金鏈的問題後,王剛和其他供應商一直保持著密切互動,一方面為了了解最新的消息;另一方面也在互相鼓勵,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與此同時,金立的代理商們也在尋求“自救”的方法。

一名北方地區的金立經銷商李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大家最為緊張的是貨供不上來,沒有東西可以賣,這個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但不算太久。“有人專門在深圳談出貨的事情。”

“其實只要能出新品,還是能賣的,即便是做不到原來的高度,但作為經銷商,還是非常需要金立。”李青對記者表示,只要能做原來的產品也行,過渡兩個月,出來新品接上就能活,實在不行找別的代工廠貼牌做點也可以,活著才有機會。

說這話的時候,李青充滿了無奈,從無到有,金立的品牌做了十多年,硬撐著每個月虧損上百萬的盤子,堅持了下來。但現在對於他來說,除了等待消息,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手機這個行業是剩者也為不了王,做手機太累了。”李青對記者說。

至此,距離金立資金鏈危機引爆已經過去7個月。

8月7日,關於重組的進展,金立方面發言人對記者表示,重組還在進行中。“目前律師團隊、會計師團隊在推進,說是還需要一些時間。”

而記者從多個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的最新情況是,上周,自稱是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的金立方代表已經向大部分供應商完成了相關債務的盡職調查,並且承諾8月15日給出下一步消息。

不管是對於代理商還是供應商來說,這顯然是個好消息。盡管對“重組”的進度多有怨言,但盡職調查的啟動還是給了他們一絲希望。“算是正式啟動了,沒有人希望金立就這樣消失,我們願意等待,前提是給大家一次信任的機會。”王剛對記者說。

債務危機爆發始末

對於在手機行業“浸泡”了快20年的王剛來說,今年無疑是最艱難的一年。

“很多事情是想不到的,突然就來了,本來大家都還在你我競爭,但不知道什麽時候背後突然被放了一把火,全都傻眼了。”王剛對記者表示,和金立的合作持續了好幾年,一直很好,直到去年年底剛剛爆出劉老板賭博的時候,大家都沒有太多的警覺。

關於金立資金鏈緊張的傳聞從去年年中就逐漸在業內蔓延,但導致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卻在年底被點燃。

2017年12月14日,手機供應鏈龍頭廠商歐菲科技(002456.SZ)股價開盤後出現放量大跌,盤中接近跌停,收盤時仍下跌7.31%,市值一天縮水43億元。隨後作為該公司的下遊客戶,金立高管在澳門賭錢一夜輸了幾個億的消息在坊間流傳。有觀點認為,金立資金鏈緊張,而歐菲光是其上遊供應商,因此受到牽連,股價大跌。

對此,金立方面在第一時間做了嚴正聲明,表示信息不實,系為造謠,並曬出了劉立榮與歐菲光、天馬等供應商及銀行相關人士的合影,以證實消息為假。劉立榮在朋友圈轉發了與供應商的多張合影,而上一次他的朋友圈更新是在2014年。

積極的表態讓外界一度認為這一切只是一場“誤會”,但隨後的事態發展卻急轉直下。

就在劉立榮發布朋友圈的當天,在一場投資者電話會議中,歐菲科技就表示,金立手機的應收賬款約6億元,並申請了財產保全,抵押物包括兩處深圳物業和微眾銀行3%股權,總體估值超過20億元。但這一動作在當時並未引起外界的關註。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隨著歐菲科技、深天馬A等公司相繼申請資產保全,部分銀行也向法院起訴凍結金立公司資產以及劉立榮個人資產。1月9日,因為中信銀行東莞分行向法院訴訟,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劉立榮所持有的金立通信的41.4%股份被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凍結,限制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而在東莞法院之後,深圳法院也申請了輪候凍結,凍結時間為3年。

至此,金立的債務危機徹底被暴露於公眾面前。

1月30日,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劉立榮表示:“整個資金鏈危機的過程中,只有歐菲科技一家重要供應商停止供貨,受其影響2017年12月和今年1月份貨款回籠下降較大,歐菲科技斷供45天影響了至少30億元貨款回籠,歐菲科技同時申請保全了我和我太太名下的個人資產。”雖然語氣中透露著不滿,但劉立榮當時表示,“目前公司在做出售資產的工作,一邊償債一邊生產。公司正在尋找出售資產來度過這次危機。”

這是王剛第一次聽到金立董事長對債務危機的回應,也是到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

“從那時候開始,大家基本上就沒有見過劉總了,後面對接我們的是金立的財務總監。”王剛對記者表示,由於害怕事態繼續惡化,在1月底的時候他所在的公司就已經停止了對金立的供貨,而在接下來的7個月時間,也只是通過代采平臺提供了部分物料,但由於付款模式有延遲,即便已經緊急“剎車”,但此時王剛手頭上要處理的債務金額已經達到千萬級別。

根據王剛的介紹,金立此前對供應商采取的是“3+6”的付款模式,即3個月的月結時間加6個月後去銀行承兌的商業承兌時間。也就是說,供應商的貨款一般是在發貨9個月後才能取到。“這也是手機行業的通用做法,沒出事的時候沒有人懷疑過會有什麽問題,但現在很多公司的欠款已經持續在7個月以上。”

也就是從2月份開始,王剛和身邊的供應商開始接連“拜訪”金立,不安的情緒充斥在經銷商的圈子里。

200天的煎熬與等待

“你問我這段時間去了多少趟金立總部?我想可以用無數次形容。”王剛苦笑著對記者說。

7個月的時間,200天的等待,王剛對於每個月都會出現的“重組”消息表示已經開始麻木。“重組首先要進行盡調,必定會有三個方面的人:未來收購方、金立現有股東、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但是這半年,沒有人到我們公司做過任何盡調。”王剛對記者說,“等待了半年,有多少次希望,就有多少次失望。”

關於金立重組的消息最早是在1月份被傳出的。在1月底的采訪中,劉立榮說,金立將分三個步驟來解決資金鏈問題:“首先,引入合作夥伴,確保生產與銷售,市場在就有未來;第二,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資產償債,獲取債權人支持。”

劉立榮表示:“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工作已經有進展,目前整體方案在談判中,現在還不方便透露。”而在3月初,就有內部員工對媒體表示,金立新的融資已經結束了,之後召開了董事會,來決定金立未來方向。

“新的融資估計在兩周內會出來。”在3月中旬,金立方面對第一財經回應道。而在當時,包括海信、TCL、傳音甚至360在內的廠商都被傳與金立洽談過合作事宜。

海信在傳聞中成為最有可能接盤的對象,有消息指海信正在跟金立談渠道合作,有意將金立的各省代理商,也就是各省的分公司納入囊中,並且已經在進一步統計金立的渠道數量。相關數據顯示,金立在全國的公開渠道數量為7萬個,這也是被外界認為金立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但隨後海信和金立都對此消息予以否認。

“我們不收購他們,嚴格說只是合作,只是委托他們在自己渠道里銷售,他們外債太多,不敢收。”海信的一名內部工作人員當時對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說。

與此同時,時間軸的推進並沒有為金立帶來新的重組方案,相反,更多的壞消息開始出現。

4月2日晚間,金立官方微博正式發布一則《關於金立工業園目前的一些情況說明》,公開表示將對金立工業園的部分員工通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還將采取“N+1”的方式進行補償,分期支付,最長8個月內支付完畢。

據記者了解,金立在東莞建有占地面積300多畝、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的金立工業園,手機年產能1億部,是中國較大的手機生產制造基地。擁有54條全自動貼片加工線,110條成品組裝測試線,成品組裝、主板生產、主板測試、印刷、相關配套設備等。

“自發生危機以來,前期我們采取了引資保生產方案,現在將采用裁員降費用的方式。為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金立工業園不僅保留了約50%的員工繼續生產,同時還有ODM廠商協助生產金立手機,為金立在國內與海外的訂單供貨。”金立官方稱。

4月7日,金立副總裁俞雷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表示:“金立的資金鏈危機是突發性的,銀行再有錢,擠兌也會倒閉。金立在積極生產自救。”針對金立目前面臨的債務危機,他表示,無論對內對外,金立的立場都一樣,會歸還供應商的錢和媒體的錢。

雖然表態堅決,但這時候的王剛以及大多數中小供應商,已經逐漸和金立方面失去了“溝通”。“很多時候我們去金立總部都找不到人,一句負責人不在就打發了。”對於王剛來說,既要小心維護著與金立聯系人的正常溝通,也希望盡快把款項要到,要不到至少也要有一個說法。

終於,王剛們在5月中旬等來了說法。一張署名為東莞金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往來款詢證函”被送到了公司,其中提到將聘請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對2017年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這一度在供應商圈子中被認為是重組消息有進展的信號。

據記者了解,金卓通信科技是金立旗下的子公司,在金立整個架構中的職能主要是組裝工廠,是金立工廠的法人名稱。與金立的另一家子公司金銘電子同為歐菲光的欠款方。但部分警覺性極高的供應商按照詢證函上的名字查詢對接人員身份時,卻被告知“查無此人”。

也正是這一次的“詭異事件”,不少供應商開始對金立喪失信心,並直接向東莞相關法院提起法律訴訟,但截至目前,不少案件顯示仍然在審理中。

而從5月到現在的兩個多月時間里,依然是金立方面不斷傳出的重組消息。

“我們其實已經看得很淡了,就是希望不要斷貨,上遊供應商想著要債是沒用的,共同分擔才能渡過這個難關,要不然就沒機會了。”上述金立代理商李青對記者表示,現在實體行業確實遭遇到了一些困難,投入大、回報低、風險大。

“如果金立活著,我還做做,活不過來,我就做做輕資產的東西,找新的機會吧。”李青對記者感嘆道。

誰來拯救金立?

一年前,劉立榮在一場發布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兩三年內,包括金立在內的手機廠商,只有做到全球年銷量1億部的規模,市場份額在6%~8%之間,企業才會安全。他認為,未來年銷量1000萬部小而美的手機廠商,會活得很艱難。

作為擁有16年手機行業經驗的“老兵”,也許當時的他預見到了智能手機將會遭遇“洗牌式”的競爭,但遺憾的是,他絕對沒有預料到,積極推進改革的金立會是其中被重創最嚴重的一家。

來自調研機構GfK的數據顯示,2017年金立手機國內銷量排名第七,售出1494萬部手機,雖然這與2017年年初劉立榮定的國內目標銷量保底3000萬部,挑戰3800萬部相差甚遠,但基本穩住了大盤。

“但目前在第二季度,我們統計到金立在國內的出貨量只有30萬左右。”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表示,金立的渠道正在被瓦解,等新的資金進來才有可能部分重新運作。

作為代理商,李青對此深有感觸。

“一個月賠個幾百萬很正常,以一個省代理為例,一般中等以上規模的省代理公司里面都有1000多號人,以一個人平均工資4000多元計算,這就需要大幾百萬,還有其他的費用,大一點的代理商承受的壓力就更大了。”在金立債務爆發初期,雖然李青表示壓力很大,但是同時也在強調,大部分代理商都跟著金立走了十幾年,與金立之間的關系非常的穩定,感情很深。“有一次開會的時候劉(立榮)掉眼淚了,也是在盡量補救,大家心里都很難受。”

但七個月過去了,面臨“斷糧”的李青也不得不減少了團隊的人數。他對記者表示,現在團隊沒有解散,只要有新品出,還是能活過來的,但如果再拖下去,估計就不敢說了。“我是拖不了多久了,留了點人在公司處理一些問題,做做售後。”

李青希望,供應商和金立方面甚至是重組方能夠坐下來好好談,“金立的火種還是在的,代理商都有信心,就算是做OEM貼牌也可以,讓別的工廠幫忙出點產品,貼牌做,能動起來,問題就能慢慢解決。”李青對記者說。

王剛雖然嘴上經常掛著“討債”,但從心里來說,還是希望金立能夠挺過來。“能不能有個債轉股的方案?或者說金立的初創團隊中能夠有人站出來,帶著大家一起幹。”王剛知道金立此時的處境,換位思考下也希望能夠幫自己以及更多的供應商找到替代方案,把物料交出去,讓金立重新運轉起來。

此時,劉立榮的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

劉立榮曾經表態,必要時將會放棄金立控制權,並且承諾“不會跑路,債務會一步步償還,金立對解決這次危機是有信心的,希望能有一個寬松的環境來解決問題。”他還表示,如果把持有的微眾銀行股份和金立大廈資產出售,預計可以回籠70億元資金,此外南粵銀行股權估值接近20億元,這些錢可以解決當前的資金缺口問題。

在7月11日的一場供應商溝通會上,金立副總裁徐黎也向王剛們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據王剛向記者透露,徐黎在現場做出了四點承諾:“一是在7月份牽頭成立債委會;二是金立財務包括致璞科技財務對債委會公開;三是金立重組信息對債委會透明;四是金立重組小組每兩周與債委會舉行一次例行會議。”同時出具了一份關於有形資產估值以及回收估算的表格:包括前海科技大廈估值為35億元(18億抵押),南粵銀行股權為10億,微眾銀行股權25億(5億抵押),東莞金立工業園為10億元,金立以及其他房產3億元,重慶工業園土地為10億元,總計93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表格最後一行提示:普通債權人權益(扣除抵押)為70億元,如果破產清算普通債權人可回收金額將小於45億元。

“沒有人知道接下來的確切走向,8月15日,希望一切都可以明朗化。”王剛對記者說。

(應受訪者要求,王剛、李青為化名)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