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出行公司Grab首次披露年收入破10億美元,進軍金融服務業

聯手Uber和滴滴的東南亞打車軟件Grab年收入已突破10億美元。Grab總裁Ming Maa在新加坡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首次透露公司的收入情況。

去年7月, Grab獲得來自軟銀和滴滴出行合計20億美元融資,公司累計融資超過40億美元。今年3月,Grab宣布16億美元收購Uber在東南亞市場業務,Uber換取Grab 27.5%股份。這一收購計劃令Grab贏得Uber平臺的司機以及Uber Eats外賣業務。Uber CEO科斯羅薩西(DaraKhosrowshahi)也因此獲得Grab董事會席位,軟銀和滴滴創始人程維也都分別占據了Grab董事會席位。

收購Uber鞏固市場地位

Ma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Grab是東南亞第一家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移動出行科技公司。今年對整個行業是非常關鍵的一年,收購Uber讓我們在東南亞更有競爭優勢。”

不過他透露,Grab在現階段尚未考慮收支平衡。“我們在金融服務投入很大,現在還沒有考慮盈利的問題。”Ma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Uber和滴滴預計將於今明兩年上市。Maa認為這對整個資本市場是好事。“滴滴和Uber的成功對於我們是很大的激勵。”Maa說道。

Maa是在印尼出行公司Go-Jek宣布斥資5億美元投資新加坡、越南、泰國和菲律賓等市場後對第一財經記者做出上述表述的。Go-Jek 於今年2月完成了由阿特斯拉國際(Astra International)、京東、騰訊和淡馬錫等機構投資的E輪融資。

不過目前Grab仍是東南亞最大的移動出行公司。去年的統計數據顯示,Grab占據了東南亞95%的第三方出租車打車市場以及超過70%的私人打車市場。Grab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目前Grab用戶下載量已經突破1億,每日訂單超過600萬。

東南亞市場孕育著巨大的出行市場潛力。從印尼到緬甸,這一超過6億人口的市場,移動出行市場規模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250億美元。

Ma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東南亞市場是最適合做共享出行的市場,原因有三點,私人擁有汽車太少;公共交通太不發達;人口密度太大。”

培育金融服務業務

目前打車平臺仍是Grab主要營收來源,但Grab的雄心已經不僅限於此,公司正在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務。Ma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金融服務業務是Grab增長最快的業務部門,未來兩三年收入有望趕超打車平臺收入。”

Ma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擁有巨大的用戶數據,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個性化體驗。也能更好地服務東南亞出行的中國遊客。”

目前通過Grab支付(GrabPay),新加坡用戶已經能夠在超市、餐廳等商戶實現購買支付。不過,Ma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比中國市場,東南亞市場移動支付的滲透率仍然很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新加坡以外的東南亞市場銀行卡普及率較低,70%的人沒有信用卡。”Maa說道。

為此,Grab正在力推金融服務平臺(Grab Financial)與印尼等地的商務進行合作,幫助用戶在手機上通過現金充值方式實現移動支付。公司目標是成為一個擁有1億商家的平臺。

此外,Grab還通過與合作夥伴建立生態圈,觸發用戶更為高頻的交易行為。比如接管Uber Eats的服務,Grab已經在6個城市推出GrabFood業務,並與麥當勞等餐廳合作,給用戶提供優惠服務,增加用戶支付頻率。此外Grab還推出共享單車業務GrabCycle。未來,Grab將把支付業務帶入更多領域,比如地鐵等公共交通系統。

Maa承認,東南亞市場在移動出行和支付領域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就像幾年前的中國,存在巨大潛力。盡管Grab的業務模式似乎整合了支付寶錢包、螞蟻金服、美團等多個中國巨頭的影子,但Maa認為,Grab並非是一個Me too公司,還是有很多原創的思想。

Ma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Grab從中國互聯網公司身上學到很多,董事會也給我們很多建議,程維和Dara就像我們的導師,為公司的發展指明方向。”本周二,Grab剛剛宣布推出創新投資業務,支持全球的創新企業,也包括中國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