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轉型升級關鍵在於生產性服務業,近年來上海生產性服務業呈現穩健發展的態勢,但對標國際城市,上海還需要加強軟環境建設。
上海正在全力打響“四大品牌”。近日,由上海市發改委牽頭起草的《全力打響“上海服務”品牌加快構築新時代上海發展戰略優勢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下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拓展。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陳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生產性服務業自身的更新和升級很快,要求這個城市特別有活力,要能夠吸引相應的人才進來。“上海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要對標國際城市,要加強軟環境建設,比如人才的流動性、良好的創新生態,很好的公共服務、金融服務等配套能力,找創投是不是容易等。”
呈現穩健發展態勢
從國際經驗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如果沒有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的大發展,很難從產業鏈的低端邁向中高端。
近年來隨著發展重心轉向高端制造業,上海也開始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上發力。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去年11月在松江區調研時指出,當前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提升制造業能級,特別是發展高端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是上海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要進一步發揮上海科技、資本、人才集聚優勢,在現有基礎上取得新的發展。
近日發布的《三年行動計劃》中,打響“上海服務”品牌提出的八大任務之一就是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拓展。
這一任務對提升上海生產性服務業的設想是,重點打造三個品牌,即著力打造支持創新創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品牌;著力打造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生產性服務業品牌;著力打造細分領域專業化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品牌。
早在2014年,上海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為9094億元,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工業,達到38.6%。
而在5月8日舉行的上海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會上,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傅新華介紹,2017年上海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實現營業收入約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3156.31億元,增速9.9%,占GDP比重達到43.66%,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繼續呈現穩健發展的態勢。
陳憲對記者表示,目前上海服務業占GDP比重已超過70%,這其中生產性服務業的增長貢獻很大。從規模上來說,上海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得已經不錯,但仍然有增長空間。“十三五規劃講要把上海制造業占比控制在25%,服務業要到75%還有一定的空間,而這個空間主要應該由生產性服務業來貢獻。”
《上海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0%左右;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三分之二左右。
如何繼續促進上海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陳憲對第一財經稱,要從誠信和知識產權兩個問題入手。
“人家對你服務品牌的信任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我們現在講營商環境,更多在講政府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一個方面;其實營商環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就是誠信,當你的品牌有很高誠信度的時候,你就會聚攏很多客戶,人家就會把很多東西轉移到你這里來提供。”陳憲分析說。
“同時,生產性服務業很多方面都跟知識產權有關,比如研發、設計等,這對知識產權要求很高。如果一個地方這些方面有問題的話,生產性服務很難聚集。”陳憲表示,對標國內城市上海算做得比較好的。但上海不能僅僅對標國內城市,要對標國際城市來改善上海的誠信和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從而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
對標國際城市
在國內城市中,上海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處於前列,但對標國際城市,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陳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生產性服務業自身的更新和升級是很快的,比如現在很多行業都轉到人工智能來了,用人工智能的算法來改造傳統制造業,這就要求你這個城市特別有活力,特別能吸引各種新的人才。
陳憲說,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的人工智能城市中,倫敦和紐約走在前列。其中,倫敦不管是金融、人工智能、創意產業在國際上都處於領先水平,而紐約的文化藝術產業在全世界也最發達。“城市的更新使得新興產業不斷地往有市場需求的地方發展,這就要求這個城市有充分的活力,有非常好的環境,這樣才能聚集到所需要的人才。”
生產性服務業要往專業化、高端化發展,這對人才和城市的自我更新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上海在這方面還有距離。比如,相比倫敦、紐約等城市,上海在人才引進方面受到的限制和障礙較多。前兩天剛開始給一些外籍人士發放永久居留證,但領這種證也並不是很方便,國內人才在上海落戶還要打分。在人才流動性問題上,上海和世界其他知名城市也有很大的不同。”陳憲對記者舉例分析道。
除了人才問題,城市的自我更新能力還有硬環境和軟環境的因素。“特別是軟環境方面,比如創新生態如何,是否有很好的公共服務、金融服務等配套能力,總而言之就是和創業創新有關的軟環境。對新興產業發展所需要的配套能力都決定著一個城市的自我更新能力的強弱。”陳憲補充道。
現在,上海把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推動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舉措。
《上海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拓展上,提出了三大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
首先,強化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要求,加快發展研發設計、信息技術、檢驗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科技金融、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等生產性服務業。
其次,強化制造業企業服務化轉型要求,加快發展總集成總承包、供應鏈管理、融資租賃、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
最後,強化服務專業化、市場化要求,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服務、商務咨詢、售後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和品牌建設等生產性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