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社論:把雄安建成未來城市樣板

在雄安新區成立一周年之際,《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日前正式發布,讓這項千年大計再度成為國人關註焦點。

規劃提出,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將探索人口密集地區優化開放新模式,為治理“大城市病”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換言之,雄安新區的定位是未來中國城市樣板。通常而言,一個城市是居民就業、居住和生活的場所,以往中國城市多是邊發展邊規劃,由於規劃短視、形勢控制不夠以及利益驅動等問題,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大多數城市千篇一律,水泥森林;大城市出現交通擁堵、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超負荷等“大城市病”,中小城市則因開發過度,造成基礎設施閑置甚至浪費,一哄而上的土地財政一度引發房地產高庫存。

在多方認證和吸取以往經驗教訓的前提下,雄安新區規劃自然有所不同。

雄安首先不是一個“孤立”的城市,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城市融合發展和錯位發展。所以在產業布局方面設立了準入標準,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業、中低端第三產業,主要承接符合新區定位和發展需要的高校、醫療機構、企業總部、金融機構等;重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集聚一批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現代金融等示範性重點項目。

此前中國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發展,產業同質化嚴重,且這種同質化以勞動密集型的中低端產業為主,在中國經濟步入中高速和全球經濟複蘇不力時,產能過剩問題隨即暴露。雄安要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有所突破,少不了科技創新類的前沿產業。去年,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即分別開始布局雄安,圍繞智慧城市、金融安全、物聯網等方面施展。

與產業布局解決就業問題一樣,生態宜居也是雄安建設的重點。雄安定位為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留出了足夠的生態空間。去年秋冬,雄安實施了萬畝“千年秀林”工程,共植樹26萬棵,今年將實施10萬畝造林工程,打造異齡、複層、混交的近自然生態林。未來還將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將生態濕地融入城市空間,實現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0%,起步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

生態宜居外,雄安還實施智慧城市戰略,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實現城市智慧化管理。同時提出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新區規劃建設區按1萬人/平方公里控制。

在城市建設方面,新區還頗為註重美學因素,嚴格控制建築高度,不再讓雄安成為到處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墻的“千城一面”。規劃提出,要加強城市設計,塑造城市特色,保護歷史文化,形成體現歷史傳承、文明包容、時代創新的新區風貌。文化方面,堅持中西合璧、以中為主、古今交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留中華文化基因,彰顯地域文化特色。

以往,當一城一地被重點規劃時,房價立即被炒高,這種給城市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的行為,在雄安將不複存在。雄安將規劃新型住房保障體系,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嚴控房地產開發,建立嚴禁投機的長效機制,並探索房地產金融產品創新。

雄安建設是國家大事,其定位不再只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更重要的是打造成為中國城市的未來樣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