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r5i.html
延益:《白話投資》《中國式價值投資》更多是滿足李馳自己的需求,比如客戶關係維護、投資者教育,而不是指導你如何投資。這兩本書是給他的投資者看的,讓他們理解價值投資,以便在特殊時期,共擔風雨。從這個角度看,這兩本書是寫得不錯的,而且也達到了目的。
書,沒有等級高低之分,存在都有存在的背景和目的。有時候,看書不能只尋找自己設定的目標,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失望。自己也無法有所收穫。沿著作者的思路,看著可能更有趣味。
有人說,價值投資看某幾本書就夠啦,其他都沒必要看。這是在吝嗇誰呢?時間、視野還是智慧?我想只有愛書之人才不會作繭自縛。愛是指博愛。所以,有時候價值投資看起來像是一種開放坦蕩的生存智慧。
以下是書摘:
什麼是機會?
「聰明人」等行情確認才會出手。在這些人眼中,現在沒有機會,更沒有大機會。
在我看來,一筆好投資永遠看起來平淡無奇,一個好機會永遠不會稍縱即逝。機會不是秘密,機會是眼前地上的100元大鈔,只是多數極其聰明者「地上不可能有100元真錢的悖論」情節。
機會只為「傻瓜」或智者而存在,機會永遠在這一小撮人眼前與手中。等機會過後,「聰明人」才發現,機會曾經靜靜地在地上躺了許久,但等他們發現時,機會已經從指縫中溜過。
阿Q投資
投資的神奇就是在低估值區間買了之後,半年、一年內漲也對,跌也對。(買早了套了,說把底留給別人抄吧——阿Q精神)
投資的神奇就是在高估值區間賣了之後,半年、一年內漲也對,跌也對。(賣早了,說後面漲上去的錢不是我們賺到——阿Q精神)
多「災」難多「難」
捕捉到好的賣出時機,永遠比買入時機難(最高點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有一個);
用現金買入股票似乎最容易(容易的結果就是容易輸錢);
賣掉一隻差股票,立即買進一隻好股票,難(同時做兩個正確的決定難);
賣掉一隻好股票,立即買進一隻更好的股票更難(判斷兩個好股票哪個更好更難);
賣掉差股票後,持有現金長時間等待最難(知錯就徹底改正最難);
做出賣掉過分高估的好股票,等待其下跌的決定難(認定是好股就容易過度沉溺,而好股票有時候會太貴了);
不做買入決定,持現金等待,無論在熊市與牛市都很難(等待是價值投資的精髓)
倉位的秘密
集中投資和滿倉操作,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最有意思的是,如果巴菲特從一開始就滿倉買進華盛頓郵報,那麼他一輩子的投資,就集中的無法想像了。不過,僅靠華盛頓郵報的分紅,卻無法讓他再重倉買進其他股票,如可口可樂、吉列、運通、富國銀行等。由此,我推斷一個秘密:巴菲特幾乎任何時候都沒有滿倉過!
如果真如我所言,巴菲特的收益率其實被攤薄了,於是才取得僅24%的年複合增長率。因為如果滿倉買入,漲幾倍後,再滿倉買,他一定可以賺更多。但這可能實現麼?實際上巴菲特從未滿倉過,甚至可能常常輕倉。
他只是耐心的拿著現金等待下一班車。一等就是好多年,甚至錯過大牛市。(1969—1973年)
下一班車一定會來,何必擠一班已經很滿的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