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百貨錢潮轉向 吃飯順便逛街才IN

2012-10-08  TCW




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走進百貨公司,不是為了「血拼」,而是來祭五臟廟!

今年以來,百貨公司業績多數不理想,龍頭新光三越和SOGO,業績比去年同期下滑三%至五%。主要百貨公司內,幾乎所有業種都下滑,尤其服飾業績下滑一成最嚴重,但餐廳業績卻增加約兩成,成為不景氣中的一個亮點。

因此,過去百貨公司以服飾名品為主打,如今餐廳將成為重要命脈。「這是一種趨勢,日本、韓國、香港都是如此,這是跟著消費者Life style(生活型態)去改變。」新光三越營業本部協理周寶文說,過去大家來百貨公司主要是逛街買東西,逛累了才去美食街填飽肚子,如今有些人是為了吃而來,大環境的消費氛圍也是越來越講究吃。

餐廳抽成率少服飾一半卻能拉攏食客,帶進人潮

從近兩、三年來新開的百貨公司也可看出這個趨勢,位於台北車站商圈的京站時尚廣場,兩萬坪的營運面積中有三成為餐飲業;去年信義區新開幕的ATT 4 FUN餐廳比率更逾四成;同樣去年新開的台中、板橋大遠百,也調整過去遠東百貨體系約一二%到一五%的餐飲業種面積,大幅提升至兩成。

但,對百貨公司來說,餐廳的抽成只有一○%至一五%,且設備、消防、法規比一般樓面更為複雜嚴格,而服飾類抽成約為二五%至三○%,化妝品更是高達三成以上,為什麼業者願意增加餐廳比重?

「總營業額低,就算抽成高又有什麼用?」京站百貨總經理柯愫吟點出關鍵。業者分析,這幾年服飾品牌的差異化越來越低,加上網路購物盛行,退換貨方便,消費者逐漸從實體移轉至虛擬通路,「但吃東西、聚餐總不可能在網路上進行吧!」遠東百貨超市餐飲部經理陳佑任說。

以新光三越來看,餐廳的營收占比已從兩年前的八%提升至一二%,SOGO也從六%成長至一二%,顯示其營收貢獻持續攀升。除了營收穩定成長之外,餐廳更大的效益是帶來人潮。「我要的就是它的人潮!」太平洋崇光百貨營業總經理李光榮指出,引進餐廳不但可以創造營收、補足業績,更可以為其帶入客源。

因此,百貨業者更積極招商,未來巷弄小店也可能進駐,讓百貨公司呈現不同於以往的新面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45

「順便」發威 吳東進2.5月搶10萬張卡

2013-06-17  TCW
 
 

 

六月六日出席媒體餐會的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顯得很開心,讓他龍心大悅的就是一張信用卡。

新光銀行發行的新光三越聯名卡,兩個半月衝上十萬張發卡量,號稱創下台灣銀行界最快累積十萬張卡的紀錄。聚餐地點還選在新光三越站前店的餐廳舉辦,喜事臨門,也不忘把業績做到自家人身上。

為了爭取發行新光三越聯名卡,年初,吳東進不惜槓上弟弟吳東亮,尾牙還下達動員令衝發卡量。

現在辦卡要財力證明又要雙證件,還能衝這麼快,這讓吳東進頗有面子。這股「衝」的動力,來自於農曆過年期間,新光銀行要求員工在跟客戶拜年時「順便」推銷信用卡,每人業績目標十張,三千名員工全達標,就連人壽的業務員也得加入拉客戶的行列。因此,原本新光銀行內部設定在七月達成十萬張卡目標,提前在四月二十三日達標,整整提早三個月。

雖然新光銀行發行的新光三越聯名卡數量,只有台新銀行的十一分之一,但對吳東進而言,卻已經搶下灘頭堡。更巧的是,還選擇諾曼地登陸的日子宣布,兄弟較勁從一張信用卡就聞到濃濃的煙硝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45

剛好快收工了,順便再多說點有關HIS的一些往事和這個行業的一些事情 onedot

http://xueqiu.com/8751729732/24675671
回覆@龔浩的微博: 剛好快收工了,順便再多說點有關HIS的一些往事和這個行業的一些事情,當然也許多年不在這個行業了,有些情況發生變化了

1.HIS系統說起來門檻極低,但做的好卻是不那麼容易,原因是這個系統涉及部門和人員太多,幾乎醫院多個部門的一線員工都要用,就是醫院的ERP了。這點就和很多公司沒上ERP不行,上了ERP怨聲載道一個道理。我說個簡單的例子吧,掛號和收費系統,當初開始做的時候沒想那麼多,居然都是鼠標操作,後來人家說怎麼可以,我們掛號收費排隊多少人啊,我們必須快,必須鍵盤操作,為此我當初挖空心思讓軟件中最後每次正常掛號收費按鍵次數減少到最少。


2.HIS系統市場不好做,尤其是小公司不好做。因為醫院是個事業單位,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位子,沒有人願意冒風險用一家不知名公司的產品。因為假設用了小公司的HIS,一切OK還好,萬一有問題就不好交差了,會被人說是不是有貓膩什麼的;反之如果是用了大公司產品,出了問題最多找廠家發洩自己不會有事,因為你可以和領導說:我已經用的是有名的XX的HIS了,沒辦法的。我們當年的幾家醫院還是依靠一些關係說服對方醫院才開始的,好在後來也沒給別人丟面,醫院上下的人都沒說系統不好用。

3.很多HIS軟件廠家其實壓根不重視產品研發,一般都是一個產品修修補補,甚至聽說他們(只能說當年)居然維護很多版本,每個版本對應一些醫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對付著。而研發人員很多就是招一些剛畢業1-2年的人來做這些擦屁股的事情。

4.HIS其實是賺錢的,無論一次性賣HIS的費用還是每年向醫院方收取的升級和維護費用都是能保證較高毛利潤的,而且還很持續,因為總體上這些年國家對公立醫院這方面預算還是給的很足的,如果當年不是衛寧的影響我應該還會繼續做這塊,起碼也有醫院人脈看並不愁啊,呵呵。

5.HIS還是地域性很強的東西,因為涉及醫保計費和一些各地對醫保費用控制等問題,幾乎每到一個地方都需要做一些改動,而且遇到強勢客戶也就是大醫院,還需要對一些具體業務方面做改動,所以這個行業不具備所謂的快速複製擴張的特性。更重要一點是地方保護主義和政府衛生部門關係的因素,很難一家通吃,所以看研報說衛寧打算做全國性的什麼什麼,我只能呵呵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36

【追夢者說】馮侖:追求理想,順便賺錢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046

「做企業永遠面臨兩種選擇:追趕或轉型。如果做跟隨性的決策,那麼企業家很輕鬆;轉型很累,並且有風險,但可能成為行業領導者。馬云當時完全也可以做個庸俗的中介公司,那叫跟隨;但是他轉型做電子商務,今天就成為領導者。」

「我所講的『野蠻生長』特指的是1993年之前,對於今天創業的人來說,我認為理想豐滿不應該是野蠻生長之後的事情,而是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要理想豐滿。因為創業者所面臨的法治環境已經比我們那個時候不知道好了多少。」

在中國地產界,少有人有馮侖這樣的學歷背景——本科在西北大學讀經濟,研究生跑到中央黨校鑽研馬列,所創立的企業走上正軌後他又去社科院拿了個博士學位。

馮侖還被打上「92派」企業家的標籤。1992年,一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受小平南巡講話的感召,紛紛下海創業,成為今天中國商界的中堅力量。創立萬通之前,馮侖就先後在中央黨校、中宣部、體改委這三個體制內單位工作過6年。「92派」的代表中,還有當年的萬通六君子——潘石屹、易小迪等等。

馮侖愛講段子,尤其喜歡用男女關係來闡述他對企業和政府關係的思考,比如「政府不要到企業的懷裡亂摸」,這也是他給公眾和朋友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性格特點。某場論壇上,馮侖沒有講段子,同場的嘉賓、復星集團的梁信軍還有些不習慣,演講中數次提及。

「我這個人本身就比較粗俗,後來發現這樣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記住,就慢慢形成了這樣的說話風格。」馮侖說。

另一位以說話風格犀利而知名的思想型地產商任志強,卸任後開始創辦書院,試圖對民眾進行啟蒙。相比而言,馮侖自言暫時還沒有「布道」的慾望,他現在的重點,還是做好萬通、參與各種公益事業,並且試圖用一個「立體城市」的概念來改變大城市病的現狀。

2013年12月7日,在那間擺滿了線裝書的辦公室內,馮侖接受南方週末記者專訪,談論自己對於房地產行業、大城市病以及企業家身份定位的思考。

「轉型很累,但可能成為行業領導者」

南方週末:十年前,為什麼會想到去紐約的世貿新址上做一個「中國中心」,當時的萬通已經發展到需要海外佈局嗎?

馮侖:「中國中心」是我對房地產企業的一個夢想,不是為了海外佈局。「9·11」發生後半年,世貿中心的重建方案出來了,極有想像力的一個設計,遠看是展開了裙襬的自由女神,標誌著美國的自由精神不垮。

第一次知道這個設計,是我在北大上課時聽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個教授說的,當時我就有一種衝動,想參與這個地球上最具挑戰性的房地產重建項目。

第二年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我找到了紐約合作組織,跟他們說想買5萬-10萬平方米做中國中心,隨後就開始了漫長的談判。

南方週末:這是一個夢想和挑戰,但並不一定賺錢?

馮侖:賺錢不賺錢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藉著做「中國中心」,我們得以研究房地產在隨著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商業模式的變化規律。紐約是人均GDP6萬美元的市場,當時北京的人均GDP才5000美元。在5000到6萬美元之間,到底房地產都發生了哪些故事和變化,怎麼提升和進步,我把這個路徑找出來,就能知道萬通未來應該怎麼走了。

回國之後,我開始提美國模式,推動萬通從住宅向商用不動產、工業地產的轉型,就是從價值鏈的下游製造業,更多地向價值鏈的中游和上游聚集。傳統的房地產是用開發來推動銷售,萬通的轉型是由服務業帶動開發和銷售。

所以說這等於是完成了我在房地產行業中的一個夢想。房地產終極的路線圖是什麼,通過中國中心,我完全搞清楚了,對萬通的未來也起到了一個路牌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去了五十多次紐約。

南方週末:當時的萬通發展很順利,是需要一些挑戰,還是遇到了瓶頸,需要進行模式的改變?

馮侖:不是瓶頸,我是在做一個選擇。做企業永遠面臨兩種選擇:追趕或轉型。如果做跟隨性的決策,那麼企業家很輕鬆;轉型很累,並且有風險,但可能成為行業領導者。馬云當時完全也可以做個庸俗的中介公司,那叫跟隨;但是他轉型做電子商務,今天就成為領導者。

跟隨並不等於錯,住宅這幾年在中國的發展依然很好,如果萬通和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住宅上,我們在住宅領域的規模肯定要比現在大很多。但是有沒有未來呢?我放棄住宅,去做轉型,是一種犧牲,但我擁有了未來。能不能成功,概率一半一半。這就是企業家。

當年馬云找投資的時候,我們投了他的競爭對手ebay易趣,當時確實是易趣強、馬云弱,結果最後看走眼了。所以我說風險一半一半。我們現在選擇的這個轉型,成功率也是一半一半,但是企業家就要做這個決定。

南方週末:這幾年中國房地產企業紛紛去海外蓋房子,跟國內的商業環境和房地產發展有關係嗎?萬通又是基於什麼考慮?

馮侖:這是一個偏見。我一直說,做房地產,中國是天堂,因為中國的市場巨大,人巨有錢,中國人又特別喜歡房子。為什麼不在中國本土市場做,非要跑海外做?我們就兩個理由,一個是我剛才講的,在海外做一個小的項目,做成標竿來引導國內,搞清楚本土的房地產的未來模式和增長路徑。

第二,本土的客戶有要求。比如我的客戶想去台灣,我就在台灣做了一個;他想度假,我就給他做個度假產品。我只是為中國的客戶提供服務而已,不是抽象地說非要做海外業務。我們又不是新加坡,本土業務太小,做大了就必須發展海外。中國房地產企業做海外業務只有這兩種可能是贏的,其他贏的概率都比較小。

「立體城市的核心是 就業機會,而不是居住」

南方週末:最近五年,你的工作重心轉到了「立體城市」,從設想到落地,你用了「牆上的美人和炕上的媳婦兒」來形容。

馮侖:五年前,一個朋友送我一本非公開出版物《中國夢》,其中有一個超級想像,是做一個系統的巨構建築,來改變現有城市的問題。

後來跟這個作者見面溝通,我提出來巨構建築做不了,垂直向上的城市,商業上倒是有可能實現。巨構建築這個想法給我的啟發是,城市實際上是可以提高密度的,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更有效地利用空間,這可以說是人類共同的願景。

把城市立起來之後,農業可以在頂層,辦公室可以在30層,警察局在20層,醫院在10層,所有相關產業和社會機構縱向存在。生活在這種城市中,節省下來的時間成本以及交通減少帶來的環境改善,更有幸福感。

過去的模式是錯誤的,政府圈地,開發商賣住宅,攤大餅,結果越來越遠。大家離幸福生活就越來越遠。

南方週末:為什麼用自己和企業家朋友的錢做立體城市,而不是放在萬通集團的架構裡?是因為相對而言,這個項目風險更大嗎?

馮侖:從一開始做立體城市,我就說了是追求理想、順便賺錢。我把利潤排在了第二位,第一位的是靠使命感去驅使。

正因為這樣,股東們起初覺得不一定能賺錢,所以不願意投資。沒事,我自己拿錢做。等到商業層面上有點眉目了,劉永好他們也進來了,成為我的合作夥伴。做到今天,在西安和溫州都落地之後,萬通股東們的看法開始改變了,未來應該還是會納入萬通集團。

2012年一年我飛200次,這麼折騰這事,還自己掏錢冒險,是為我自己嗎?沒有強大的使命驅動和價值觀牽引,根本不可能。

南方週末:立體城市要解決的是大城市病,應該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超大城市做,才更有價值,但是目前落地的都是二線城市,這是「曲線救國」嗎?

馮侖:夢想落地的時候,我們面臨著三個成本。第一,財務成本,這是硬成本;第二,制度成本,這是軟成本;第三,我個人的機會成本。

制度成本看的是哪裡適合創新。北京的市場很大,財務成本肯定是合適的,但是北京的體制有多複雜你知道嗎?在北京做創新要面臨的制度成本是巨大的。所以我們先選在西安這樣的二線城市,制度成本低。

第三個是機會成本,做了立體城市之後,一年到頭跟萬通的人交流的機會就少了很多。也有股東批評我,說我把精力都放在立體城市了。但我只能去衡量,等立體城市變成一個成熟的模式。

每天我都在算這三個成本,一出差我就在想,今天一天可以安排5件事,我選哪個事。因為這三個成本,我先選了二線城市,但是未來一定會在北京和上海。

二線城市為什麼選擇在新區做?因為新區用的是新規劃,制度成本更低,老區的規劃衝突就多。先在新區做,我們找到了跟傳統規劃模式相磨合的辦法,做成了一個規劃導則,現在即便在老城區做,也能說服城市管理者們來接受了。

南方週末:聽起來,這些制度的突破和創新,還是少不了一個願意接受新鮮事物和變革的地方領導。

馮侖:立體城市如何在溫州落地?非常偶然。我一個朋友,有一次坐飛機恰好跟當地一個官員鄰座,朋友手裡拿著我那本《理想豐滿》的樣書。兩個小時的飛行途中,這位官員看完了樣書,就說要找我去溫州坐一坐。

中國正好處在改革年代,改革最大的好處就是人們在本能上認為有些事是可以改的。所有的官員、企業家、民眾都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期待,對於變革又不拒絕,所以總有機會。

南方週末:把工作、生活、居住都放在這樣一個立體城市裡,是避免睡城的好辦法,但是如果有的人就是希望孩子能去北京四中讀書,老人能去協和醫院看病,而這些最好的資源又都在市中心,怎麼辦?

馮侖:睡城是平鋪直敘的低密度居住區,而且不具備城市的大部分功能。一個建築綜合體最多是7種功能,城市有一百二十多種功能,立體城市現在的規劃是能實現六十多種功能。

在立體城市,核心是就業機會而不是居住。我選了醫療健康產業,以這個為核心來展開城市的規劃、設計和發展。為什麼選這個行業,因為醫療行業的就業係數高,一張病床可以帶動4-6個就業。

至於北京四中和協和醫院這樣的需求,要麼我們想辦法引進儘量匹配的品牌,實在要求太高的極少數人,我們就不管了。我們能做的是儘量把生活配套的品牌做到能夠把多數人留在這兒。

「守本分,有期待」

南方週末:2013年6月份,柳傳志在「正和島」表達的「在商言商」,引發了關於「企業家該不該談政治」的熱議,你站在哪一邊?

馮侖:2013年年初的亞布力論壇上,我就講了六個字「守本分,有期待」。當時大家調侃我,其實這個事我想了很久,直到今天,這六個字依然是我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立場。

企業家首先要守本分。企業家的本分是什麼?代表所有的投資人,經營好你的公司,創造利潤、擴大就業、完成稅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所謂有期待,我們期待社會更法治、更好地保護所有人的權利,包括公民的財產權、人身安全、發展的權利和自由呼吸的權利。

另外,期待政府轉型,加快改革。把市場的東西還給市場,政府不要在市場的懷裡亂摸。

南方週末:光期待不行動,有用嗎?

馮侖:民營企業家的期待,我覺得很重要。我們的期待得讓政府聽得見,並且有回應。比如三中全會說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要處理好政府和企業、市場的關係。這方面的期待有回應,我們就高興,就鼓掌,然後再去期待別的事。比如現在霧霾嚴重,大家又發牢騷,政府回應說要治理空氣,這是企業跟社會和政府良性互動。

期待不等於我要行動。我也期待法治民主,但只是期待而已。期待了不來,那也沒辦法。我又不是政治家,又不是專做社會活動的。

南方週末:期待有兩種,一種是內心默默期待,還有一種是把期待表達出來。

馮侖:表達是對的。企業家有期待就要表達,我們覺得政府對於微觀活動管理太多,就要表達;政府管制太多、審批太多,我們也要表達。但我們的表達得有個範圍和前提,就是守本分,跟你本分有關的你表達;越過本分,儘量不表達。

比如很多公知討論的話題,我跟企業家朋友聊天的時候,就一再說,這事我們不表達。因為第一,我們不專業,不專業就不要說話。第二,公知要生活在媒體中,這是他們的本分。我們生活在市場上,買賣是我們的本分,我們不能到別人的地界上去守他們的本分。假如我老站在婦女的角度表達,你們肯定覺得挺怪。

南方週末:所以是一個有尺度的表達。善於把握尺度,這跟你在中央黨校讀研究生,後來還在體改委工作過有關係嗎?

馮侖:那倒沒關係。這是我這幾年的一個重要的反省和思考,就是企業家究竟應該在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反省到年初的結果,就是「守本分,有期待」。

過去二十多年來我的本分就是做生意。哪天我不做生意,又回大學教書了,可能會跟他們論一論,但是現在不會。

延伸一下,應該是三句話,守本分、有期待、善於表達或者正確表達。民營企業家如果把這個問題處理好,就是進步和成熟。三中全會說要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水平,這事情就該黨中央、國務院管,這就是他的角色。如果說他不管這個事,老管企業賺不賺錢,角色扮演就錯位了。一個成熟的社會,就是政府管好政府,政黨管好政黨,企業家管好企業,公民遵紀守法。

南方週末:你先寫了一本《野蠻生長》,然後才寫《理想豐滿》,是不是說野蠻生長之後才能理想豐滿?

馮侖:我所講的「野蠻生長」特指的是1993年之前,對於今天創業的人來說,我認為理想豐滿不應該是野蠻生長之後的事情,而是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理想豐滿。因為創業者所面臨的法治環境已經比我們那個時候不知道好了多少。

南方週末:你曾經採訪過公司的兩個80後,問他們20年之後的中國夢,你自己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馮侖:非常簡單,希望中國有一個法治基礎上充滿競爭和富有活力的市場經濟體系,這是我企業生存的一個最重要的環境。如果說再有期待,當然是希望法治成為社會秩序、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一個安全保障,而不是領導批示。第三,希望天更藍,水更好,生活的自然環境也要有安全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66

順便講一下自己買房的經歷 週年洋

http://xueqiu.com/6691655012/30054547
今日在哈密爾頓新房安裝家具,順便講一下自己買房的經歷,證明做少數人做的事總能獲益。
在大多倫多地區,大家都認為購房的黃金季節從四五月份開始,房源多,可挑選的餘地大。我觀察了幾年,發現大家的說法不錯,不過,房源多,買家也多,導致多人爭搶一個房子,眾人競價,在非理性情緒左右下,買到高估的房子。近幾年華人移民較多,帶著國內房地產掙了大錢的餘熱,把大多地區的房子炒得熱火朝天,價格在短短的4年裡達到了50%以上的漲幅。看起來不過爾爾的房子,也要百萬加元,性價比太差。
我沒有多少資金,也不想浪費自己辛苦掙來的金錢。我要做跟大眾不一樣的事情。第一,就是離開大多地區,我本來在家工作,家在哪裡都無所謂。本人英語不是很好,但日常生活稍加努力就可對付,不在華人堆裡混,在多族裔英語環境裡也能生存。我去離多倫多一個小時車程的哈密爾頓找房子,同樣的房子比大多地區便宜40~50%,性價比強多了。第二,在大家都不看房的冬季看房,天氣奇冷,有時候雪還挺深,但因為有經紀朋友開車帶著看房,冬天的困難轉嫁給他們了,負面的天氣因素,對買房人不再是負面的了,經紀朋友如果能在冬季促成一單成交,一大筆佣金,他們也樂得服務。
最關鍵的是,我們要分析,賣家為何要在冬季,明明不好賣的時候掛賣自己的房子呢?難道不可以等到春暖花開,賣房的黃金季節來臨嗎?很顯然,賣家是不得不賣,要儘早賣出去。有可能是換新工作要緊急搬家,或者失業,無法負擔按揭還款,或者是移民回流等等。總之,這些賣家沒有充裕的時間,必須盡快處理,在這種心態下,只要有買家,即使低於自己的心理價位,也可能會忍痛割愛。
作為買家,在冬季,相對來說少多了。面對那些急售的賣家,又沒有人跟你競爭,自然,你就能獲得很好的價格了。我買這個房子時,還有點不幸,我報價後的那天,竟然有一個買家跟我競爭,導致我多付了一些錢。
今天再看周邊同樣的房子,已經在我的基礎上漲了8~10%了。
還有一點要特別分享一下。我這個房子的位置,離高速很近,如果僅從地圖上來判斷的話,可能會覺得很吵。我猜想,有很多人會因此看讀都不看就否決了,我們當時也有這個擔心,但我覺得要實地考察,不想,真實的情況是,這個房子在山上,高速在山下,幾乎聽不到高速的聲音。不要輕信第一印象,最好能實地調查。此點,用於投資也是一樣適用的。(每天一則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21

財女手筆:買手袋順便抽眾安!

1 : GS(14)@2017-10-09 03:01:03

女人除咗要識shopping,買得精明,網購買得抵,仲要識得精明投資!眾安在綫(6060)成為新股黑馬,忽然WhatsApp女人shopping group,由買手袋,變成孖展抽眾安,大家將「買得抵」概念運用係抽新股,咁先係精明女人!曾經紅極中港股市嘅「三頭馬車」,由投資、消費、淨出口對GDP的貢獻率,變成馬雲、馬化騰和馬明哲,完全係明星效應。不過,睇番眾安A輪融資近60倍人仔,當時估值已經成500億人仔,無啦啦兩年後棄A股投港上市,估值爆升50%上成千億人仔,你都唔好話無潛力,理得佢保險講咩互聯網,表面至少有個好開始。頂頭錘飛成本唔使8萬,想保守啲,當然用齊全家人戶口,機會率高過大手抽,周四截飛,絲打巴打都出手喇喂!
Melod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0/201580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9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