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央行發布公告稱,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適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一是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人民銀行將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上述要求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英大證券李大霄:此次降準對穩定經濟增長和股市有非常正面作用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央行對部分金融機構降準以及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操作,其目的在於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於穩定經濟增長有正面作用,對於股票市場的穩定也有非常好的正面作用,屬重大利好消息。
華創策略:貨幣政策寬松空間打開
華創策略王君:1、今年貨幣條件、利率環境比去年要樂觀,前期觀點正在驗證;2、盡力避免內、外部壓力共振,國內政策的抓手在貨幣;3、不再擔憂匯率波動,人民幣因套利原因,幣值堅挺,貨幣政策寬松空間打開;4、為接下來金融去杠桿、防風險做好安全墊。5、對市場影響,股債再平衡、藍籌成長再平衡。
平安證券:降準利好債市 有助穩定股市及宏觀經濟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認為,近期高頻數據顯示國內增長動力下行,疊加對貿易戰不利影響的關註上升,使得二季度本可能發生的金融監管政策收緊的概率下降,而央行流動性操作放松的時點提前(之前我們判斷會發生在第三季度)。央行此舉具體影響有待觀察,但直接影響是利好債市,有助於穩定股市以及宏觀經濟。
國金證券:貨幣政策由中性偏緊轉向適度擴大內需
國金證券李立峰表示,隨著外需今年的高度不確定性,今年貨幣政策理應有所轉向,由中性偏緊轉向適度擴大內需。今天披露的“央行針對部分銀行實施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正印證了我們的這一看法:貨幣政策在微調轉向。
東吳策略:成長股邏輯進一步強化
東吳證券表示,對應到對A股的影響,落腳點在於成長邏輯進一步強化,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 政策導向角度。此次降準主要為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一是增加長期資金供應,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除此之外,人民銀行還將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上述要求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其二,流動性的邊際改善將有利於提高中小創的估值空間。降準意味著今年以來相對寬松的流動性依然有望延續,而流動性寬松恰是中小創高估值的核心支撐邏輯。
中信固收:利於股市對沖海外沖擊 穩定市場預期
中信固收分析師預計,央行此次定向降準為對沖MLF到期,預計一共將向市場投放1.3萬億元流動性。
降準原因之一:降低資金成本。原因之二:釋放抵押品,提高資金流動性。原因之三:利於銀行負債端擴張。
對市場影響:就債市而言,降低存款準備金將推動期限利差收窄,長端利率具有下行壓力,未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降低至3.4%至3.6%的區間內;就股市而言,降準有利於對沖近期的海外沖擊,穩定市場預期,尤其對金融行業具有一定的支撐,利於銀行體系負債壓力的緩解。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資金用於小微企業信貸 仍屬定向降準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點評央行降準時表示,此次降準基本覆蓋主要存款類金融機構,但明確要求用降準資金置換未到期MLF,且要求多余的資金用於小微企業信貸,並在MPA中加強考核,因此屬於定向降準,定向支持小微企業。
此次降準預計會有明顯效果:按照央行的解釋,此次降準共釋放資金13000多億,除了9000億用於置換未到期MLF資金,還有4000多億多余資金,此後還會帶來長期穩定資金。MLF資金被置換成更低成本的超額準備金,銀行負債成本有所降低,有利於增強負債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特別是增加長期穩定資金,再輔以MPA考核要求,預計會帶動一定規模的增量資金投向小微企業,降低其融資成本。
連平稱由於仍可以看作是定向降準,資金用途有明確要求;防風險、去杠桿仍是金融工作重點,未來可能還會有類似定向、結構性支持的政策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