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外儲曲線放貸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13/100379409_all.html

連續下滑的外匯頭寸使商業銀行的外幣貸款捉襟見肘。「去年下半年開始,市面上外匯頭寸很緊。有的商業銀行暫停美元貸款。即使有,利率也超過了5%。」一位國有大行上海分行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

  由於人民幣目前仍在升值通道,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都不願長期持有美元,這造成金融機構的外匯佔款持續下降。央行最新統計顯示,根據央行外匯資產數據推算,央行以外的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已連續四個月出現負增長。

  央行外匯儲備儘管增速也有所放緩,但基數仍然呈增長趨勢。截至2011年底,外匯儲備為3.2萬億美元。

  在央行外匯儲備尤為充裕和銀行外匯頭寸持續緊張,企業又有「走出去」的外匯需求的矛盾下,外管局加大了外匯曲線貸款的力度。財新記者瞭解到,自去年下半年始,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擴充了貸款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員。該中心為國家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機構。

  2010年5月,外管局曾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一項外匯儲備委託貸款(下稱外儲委貸)協議,針對一些特殊的戰略性項目和政府間項目,委託國開行代理貸款業務,如「貸款換石油」等。當時參與的主要是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相關報導見本刊2010年第20期「外儲放貸新政」)

  現在,更多商業銀行加入到了外儲的這一業務中,特別是一些中型股份制銀行。

  一位金融專家指出,外管局此舉可化解巨額外匯儲備壓力、分散外匯資產,解決了銀行目前的商業銀行外匯頭寸告急問題,同時也超越了傳統的外匯管理角色,變身為外匯貸款提供者。

  但是,外儲介入外匯貸款,存在安全性的內在要求和必要的貸款風險合理分擔等諸多問題。由於外儲的特殊地位,和商業銀行的合作中很難構建出平等的商業關係。外匯儲備適當降低、藏匯於民而非儲匯於國,才是根本出路。

曲線放貸

  銀行業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交通銀行去年年底向中船集團下屬船廠發放固定利率2.8%美元貸款,大約二年期。

  今年初,中信銀行內部稱,可以放固定利率3.5%的三年期美元貸款,讓各分、支行找項目。

  2010年,外管局與國開行、進出口行等銀行即開始合作委託貸款業務。

  「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對外儲委貸沒有很大興趣。」 一位國有大行總行處長表示,各分行均不願意投入精力做這件事情。因為有此類資金需求的大型國企本身一般就是大行的客戶,有重大項目可以從大行直接獲得最優惠的商業貸款。

  相較於外匯資金充沛以及大客戶資源雄厚的國有大行和政策性銀行,外儲委貸對於中型的股份制銀行更具吸引力。它們想參與相關企業「走出去」業務,自身外匯存款有限,通過和外儲合作,可以此為營銷手段,爭搶客戶、爭取存款、中間業務,獲取綜合收益。

  近兩年外匯貸款的需求持續增加。根據央行公佈的《金融機構外匯信貸收支表》,金融機構外匯貸款從2008年開始呈現,在2009年4月大幅增加,於2009年6月出現峰值,當月新增外匯貸款為372.03億美元。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間,外匯貸款新增額為1782.46億美元。而截至2008年12月,金融機構的外匯存款為1791.03億美元。

  財新記者根據該表測算,僅2009年至2011年三年時間,金融機構外匯貸款每年以19%的增幅,增加額為2950.74億美元。而金融機構外匯存款只增加了959.85億美元。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於去年12月提出,把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借給國內商業銀行,用於商業性和政策性的「走出去」融資,商業銀行在項目儲備和風險管理上的優勢可以保證外儲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商業銀行業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在實際操作中,外儲的貸款有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兩種。銀行收取收10個基點左右的管理費。但外管局給各家銀行的利率和金額,「背靠背」互相不通氣,一事一議,外管局佔主導地位。

  上述國有大行人士進一步對財新記者解釋,以三年期美元貸款為例,最少也要較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Libor)基礎上浮350基點,如3.5%,同期的市場價一般都在Libor上浮450至500基點。

  「當然,這個價格基礎上浮多少還要取決於是什麼銀行,什麼期限,另根據風險、籌資成本和當時美元市場情況。」他強調。

  比如,中遠集團下屬企業通過中行從外儲獲得的貸款利率是3.6%,外儲獲得3.5%的收益,中行取0.1%的收益。

  一位接近中石化的人士介紹,該集團獲取的一筆外儲貸款綜合成本大約是4%。

  這對企業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為商業銀行一年到二年期的美元貸款利率均在5.25%。

  但這不是誰都能獲得的「優惠」,且有代價。

「抽屜協議」

  獲得外儲優惠利率貸款的代價是,外儲的資金需要保證安全。接近外管局和相關貸款項目的多位人士透露,無論是哪種方式,「保底」是隱性條款,屬於「抽屜協議」。

  因為外儲資金的安全性為第一位,而多年來外儲對外投資的「無風險收益率 」就在3.5%左右。這是外儲投資不可後退的紅線。

  如何保證?

  在外儲一開始和政策性銀行開展的委託貸款業務上,實際並沒有真正解決這一潛在的問題。

  委託貸款屬於表外業務,被委託的商業銀行收取佣金即代理費,作為中間業務收入。對於並不具備貸前審查、貸後管理等商業銀行風控能力的外管局,風險管控將相當程度上依賴被委託的商業銀行。但商業銀行只拿10個基點的管理費,動力何來?

   一位進出口銀行人士則說,應由委託機構承擔風險,因為貸款的性質是委託貸款。「利差讓外管局吃了,也就是說大部分利益讓外管局拿走了,風險應由誰主要承擔?」

  進出口銀行一位高層近日亦告訴財新記者,委託貸款的風險應該由委託人兜底。

  可能是汲取了此前案例的經驗,外儲放貸現採取的是一種貌似更為商業化的做法。商業銀行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的做法中,給企業提供貸款、簽訂協議的是商業銀行,由商業銀行組織銀團,外儲參與,外儲和商業銀行之間達成協議。企業獲得的外匯貸款中,有一部分是外儲提供的,一部分是商業銀行提供的,這樣商業銀行對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旦出現風險,商業銀行出面處理,亦避免外儲捲入具體糾紛。

  前述接近中石化人士透露的信息印證了這一新模式:中石化向商業銀行申請的這筆貸款約幾億美元,為組合貸款,其中用外儲的這種低利率貸款約一億美元。

  「商業銀行必須保證外儲的本金安全和收益,這相當於『抽屜協議』。」一位相關項目的知情者告訴財新記者。

  「但這類貸款不可能出風險。一是獲得貸款的都是大型國企;二是真出了問題,企業在銀行都有授信和擔保,一定先保外儲,再由銀行去和企業交涉。」他說。

誰能得到貸款

  「到目前為止,外儲委貸沒有具體的額度,但金額不會太大。」一位國開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外儲貸款被看做是外管局一種新探索,將「貸款換石油」一類具有高度政策性、涉及政府間合作的海外投資項目,改成外管局委託商業銀行辦理的新機制。但外儲的這一做法也超越了傳統的外匯管理角色。

  新機制的設計者認為,此舉可化解巨額外匯儲備壓力、分散外匯資產,既符合商業銀行發展不佔資本金的中間業務方向,又能借助商業銀行的貸款專業能力,被認為是一項有益的創新。

  2009年國開行的國際合作業務大部分為「貸款換資源」項目,當年國開行作為銀團貸款的牽頭行,曾與俄羅斯、巴西、委內瑞拉簽下總金額數百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大單,期限均在十年以上。

  根據兩家機構簽訂的委託貸款協議內容,從2010年起發生的涉及國家戰略的長期用匯項目貸款將作為表外業務,作為代理行的國開行收取手續費約為1%-2%。

  「這是一個互惠政策,外儲通過銀行增加其投資渠道。同時也支持了中國企業『走出去』。」國開行一位東部分行的人士表示。

  但這並不意味著眾多面臨「走出去」海外併購的各類項目上,需求都能得到有效滿足。

  「外管局不可能承受太大風險。」一位商業銀行人士稱。「符合條件的企業並不多。」他稱,憑藉其十餘年的經驗判斷,需要滿足兩大條件才有可能申請外儲貸款:首先,要有中資背景,大型國企優先 ;此外,在兼顧安全性和政策性上,符合中國「走出去」原則。

  接近中石化的知情人士亦告訴財新記者,必須要有國資背景、投向符合國家戰略方向才能有資格申請,貸款一般用於海外收購。

  「哪些業務屬於體現國家戰略意圖,是否納入銀行表外業務管理,由國家指定。」有關知情人士表示。

  另據一家商業銀行人士透露, 「儘管沒有明文規定什麼項目能借用這一通道,金額上也沒有嚴格的限制,最終是否放款還是由外儲決定。」

  不過,以目前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很難為「走出去」海外併購企業提供有效的貸款。外儲貸款的介入,也未必能夠解決相關風險和收益匹配的商業難題。

  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表處管理合夥人鄒姬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主要的商業銀行仍然是按照以往的習慣進行運行資本的貸款,主要還是以借款人經營情況為主,通常再加上母公司擔保作為第二還款來源。但在購併融資上,主要看重的是目標公司的現金流,通過這個項目來償還貸款。「這實際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併購貸款。」她說。

  本刊記者鄭斐、張宇哲,實習記者周群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11

外儲投資新跑道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11/100481807.html
「誰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到一個籃子裡。」一年半前,針對外儲投資多元化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考慮設立新投資機構,嘗試新的投資風格和領域。

  這一設想正在成為現實。

  財新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已於數月前低調成立新部門,英文名稱為SAFE Co-Financing,為司局級編制,下設三個處,目前掛在儲備管理司(中央外匯業務中心)內。

  這一改革設計的立意,並不僅限於外儲多元化投資本身的需要。外管局有關部門書面答覆財新記者:「人民銀行、外匯局高度重視發揮外匯市場支持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近年來在做好貨幣政策調控和外匯管理工作的同時,不斷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走出去』戰略,並在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機構內,成立了外匯儲備委託貸款辦公室,負責創新外匯儲備運用這項工作。」

  「創新運用業務是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的組成部分,相關操作均按市場化原則和條件開展,各項安排符合一般行業慣例和規則,尊重市場選擇和意願,維護並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外管局有關部門在上述答覆中,強調「市場化運作」這一關鍵詞。

  外匯儲備委託貸款辦公室新設,英文名稱比中文名稱更富想像空間。目前該辦公室人員較少,職能雖還比較單一,但未來可能管理的資金規模和方式,令人遐想。

  「外管局是在用委託貸款方式,向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一位接近外管局的知情人士如此分析,因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預期仍在,目前金融機構不太願意持有美元資產,但「走出去」的企業確實有外匯貸款的需求,「外管局提供委託貸款,在目前預期導向不確定的情況下,有助於解決市場的不均衡。」

  「外儲採取的形式叫『委託貸款』,但性質有別於商業銀行一般的委託貸款業務。」一位知情的商業銀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委託貸款屬於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風險一般由資金提供方自行承擔。但外匯儲備對安全性的要求永遠是第一位的,提供融資亦有成本。接近國家開發銀行相關部門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在實際操作中,採取類似競標的方式確定資金收益的考核底線,目前水平在2.5%左右。

  這類操作,已經試運行了一段時間。早在2010年5月,外管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與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簽署第一個外儲委託貸款協議。國開行也是現在最主要的外匯儲備委託貸款銀行。財新記者瞭解到,國開行目前約2500億美元的外匯貸款餘額中,超過三分之二來自外匯儲備以各種形式有償提供的資金。

  央行和外管局希望新機構能嘗試更積極、更市場化的外儲運用方式。只是,目前相對成熟的是委託商業銀行貸款。新機構成立後,委託貸款規模繼續迅速擴大,相關外儲多元化運用的方向,有待更多嘗試和釐清。

  人事安排方面,一位央行人士透露,原央行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主任王燕之和央行駐法蘭克福代表處首席代表許兵已分別擔任該部門正、副職。兩位此前未任職外管局的央行官員主持合作金融辦公室,「顯示決策當局已決意加快外匯儲備機制市場化改革。」多位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多元化嘗試

從委託外資機構到委託中資金融機構,從單純投資海外市場到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從完全委託專業機構到配合中資金融機構逐漸建立配套專業能力,外匯儲備的投資思路漸次優化

  就外匯儲備規模和外儲投資多元化問題,國務院曾多次召集央行、外管局、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開會討論。

  有建議成立多個類似中投的平行機構,引入一定的競爭。這些機構的定位、收益率、投資方向可以有所區分。

  「中投」即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7年9月29日,由財政部發行八筆特別國債,期限八年到十年,籌集1.55萬億元人民幣,購買相當於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作為中投的資本金。 2012年1月,中投通過旗下子公司再獲央行500億美元左右的股權注資。中投定位於從事外匯資金投資管理業務的國有獨資公司,2008年以來累計年化收益率分別為-2.1%、4.1%、6.4%、3.8%(扣除其全資子公司中央匯金公司主要投資國內大型金融機構的收益後)。

  「外匯儲備存量多元化分散投資方向正確。僅僅是守攤子是不夠的,應該更多委託專業金融投資機構來做。」中投一位人士說。一位金融高管認為,如果成立類似中投的其他平行投資機構,那麼將外儲移出央行資產負債表這件事,涉及其後續融資機制如何安排,不應延續當年中投改採取財政部發債購買方式,當時財政部發債的成本是4.3 %左右,對中投的收益構成了硬約束,經營壓力較大。

  除中投之路,外儲投資多元化的嘗試,其實已有多年。

  2008年3月,外管局獲批以外匯儲備的5%,用以委託投資另類項目。TPG、黑石等歐美大型私募股權基金獲得了投資。2009年,財新記者曾據公開資料彙總,外管局通過旗下的華安投資公司(SAF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持有52家英國上市公司股票,包括道達爾、殼牌等,大部分比例保持在1%之下。持股市值約為50億英鎊。

  「能想到的大型國際投行、基金,外儲與其多半有合作。」香港一位投行界資深人士向財新記者證實,由於外儲資金量大且投資有背書效果,國際基金積極爭取外儲資金,並在管理費等條件上競相提供優惠。

  這些均為外儲投資走向市場化、專業化的嘗試。從基本理念看,外儲委託專業大型機構投資者來市場化運營的思路無疑是正確的,放行之初恰逢歐美2008年9月之後爆發金融危機,不應該以短期效果,來評估更長期的多元化投資思路。

  結合實踐的多次討論後,外匯儲備委託貸款辦公室的成立,說明外匯儲備的投資思路再次優化:從委託外資機構到委託中資金融機構,從投資海外市場到隨中國企業「走出去」而投資,從完全委託專業機構到配合中資金融機構逐漸建立相應的專業評審能力,外匯儲備投資的這次漸進式改革有其內在邏輯。

  有評論者認為,在機構設置上,此舉類似挪威模式,即資金具體運營由央行下屬機構管理,由此有別於成立中投時所參考的新加坡淡馬錫模式。但新機構初設,制度有待明晰完善,與挪威模式仍有明顯差別。

  外管局在給財新記者的書面答覆裡,描述了這種安排的歷史大背景:「近年來,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民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企業實力穩步提高,經濟運行整體向好。與此同時,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經濟往來和聯繫不斷加強。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2012年8月22日,在香港舉行的中國海外投資年會上,外管局委託貸款辦公室主任王燕之談到,有一些原來不可能進入的市場的投資機會現在已經出現了,包括在發展中國家,也提供了「走出去」的機遇。

  「外儲通過銀行增加其投資渠道,同時也支持了中國企業『走出去』。」國開行一位人士表示。


從委貸辦起步

目前國開行約2500億美元的外匯貸款餘額中,有超過三分之二來源於外管局按商業化條件提供的資金。未來外儲的委託貸款辦公室會向所有金融機構一視同仁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10年底,這一改革已有動議。外管局在其2011年年報中,簡單提及已成立外匯儲備委託貸款辦公室。到2012年中,該機構正式成立,並確定負責人選。許兵在2011年就已調任。

  幾乎與此同時,外儲委託貸款先從政策性項目開始試點。

  2010年底,國務院要求外管局牽頭梳理中俄石油貿易貸款等政策性項目,研究政策性貸款發放方式,規範政策性貸款發放機制,同時探索金融機構配合中資企業「走出去」的制度建設。

  外管局首先與國開行簽訂委託貸款協議,國開行為此新設「外匯管理局委託貸款項目」,外管局將主要針對一些特定的「走出去」的海外投資項目,委託國開行代理貸款業務。

  前期實踐中,資金來源方式主要由外管局拆借給國開行資金局,資金局根據貸款項目分給各個分行,「這是特殊安排,既不是同業拆借,也不是表外委託貸款,相當於國開行對應央行發了一筆債,在資產負債表上對應的是應付債券或一年期以上長期負債。」國開行內部人士說。目前國開行約2500億美元的外匯貸款餘額,「其中超過三分之二來源於外管局有償提供的資金。」這位國開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根據兩家機構簽訂的協議內容,海外投資類項目按照新老劃斷的原則,即簽約起發生的涉及國家戰略的長期用匯項目貸款將作為表外業務,作為代理行的國開行收取手續費約為1%-2%。「哪些業務納入表外業務管理,由外管局指定。」有關知情人士稱。

  委託貸款屬於表外業務,被委託的商業銀行只收取佣金即代理費,作為中間業務收入。對於並不具備貸前審查、貸後管理等商業銀行風控能力的外管局,貸款風險管控依賴被委託的商業銀行。據國開行人士介紹,試點初期,外管局曾參加貸款談判,後來不再參與,實際操作是由國開行把貸款項目材料報給外管局。

  此後,外儲委託貸款業務進一步擴展,外管局陸續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及商業銀行乃至一些中型股份制銀行展開類似合作,其操作模式也不斷調整。

  接近此事的一位金融人士稱,這並不意味著想「走出去」海外併購的企業都能輕鬆拿到貸款。「符合條件的企業並不多。」他認為,中資企業申請外儲貸款,需要滿足商業化和安全性條件,也要符合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基本原則。

  財新記者瞭解到,未來外儲的委託貸款辦公室會向所有金融機構一視同仁,達到條件者均可獲同等對待(參見輔文:央行副行長、外管局局長易綱的「如何落實好『走出去』戰略」)。

不僅僅是定價

「外管局是在用這種方式,為有需求並滿足商業化條件的市場參與者,改善市場的美元流動性」

  從以往案例看,外管局給各家銀行的利率和金額,一事一議。有商業銀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在以往的操作實踐中,外儲的委託貸款有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兩種,銀行收取10個基點左右的管理費。

  在價格上,以香港市場為例,三個月貸款利率是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上加七八十個基點,外管局給國開行的價格會再加上幾十個基點。「對於國開行來說,這與從市場用人民幣買美元,需要承擔人民幣升值的匯率風險相比,價格還是合適。」國開行有關人士表示。

  國開行的外匯貸款期限一般為三年以上的中長期貸款,而外管局借給該行的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年。對於國開行來說,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資金來源穩定,風險則是期限錯配導致的敞口風險。

  「著眼於長遠,國開行的原則是保本微利。」國開行前述人士稱。一位接近匯金的人士也認為,「中巴石油貸款、俄羅斯管道、緬甸天然氣管道等項目,有國開行支持,才有目前的局面。這些項目得到了各方認可。」

  在Libor的基礎上上浮多少,要取決於是什麼銀行,多長期限,另根據風險、籌資成本和當時美元市場情況來決定。比如,中遠集團下屬企業通過中行從外儲獲得的一筆貸款利率是3.6%,外儲獲得3.5%的收益,中行僅獲取0.1%的收益。

  一位中行人士認為,這種模式可以拓寬銀行的外匯資金來源渠道,表外業務使銀行不承擔風險,「也不佔用資本金,銀行只賺手續費,利大於弊。」

  對於企業而言,吸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價格。一位接近中石化的人士介紹,該集團曾獲取的一筆外儲貸款綜合成本大約是4%。而目前商業銀行一年到二年期的美元貸款利率約為5.25%。

  但前述均為個別案例的情況。事實上,外管局的委託貸款模式與一般意義上的委託貸款並不完全相同。鑑於外匯儲備對安全性的第一要求,接近國開行的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外管局對於資金收益率的考核底線是2.5%。

   「商業銀行比較難達到這一考核線。實際上,外儲提供的委託貸款,一般商業銀行能做的很少。」一位中行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

  2.5%的收益率要求對外儲而言不算優厚,但比起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而言也不低。目前西方主要國家的量化寬鬆政策,拉低了金融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2012年12月,美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低至1.5%。在金融危機發生前的2007年,美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超過4%。

  外儲投資整體收益率很少有官方披露。2012年4月,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在答記者問時曾透露,2011年中國對外投資收益達128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外匯儲備的經營收益。這是外管局官員第一次公開透露外匯儲備的大致經營收益。據此大致推算,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收益率約在4.27%,相當可觀。不過,以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國際金融市場形勢,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安全收益的水平線正在下降,外儲投資要保持這個收益率並非易事。

  目前,外儲收益上繳央行,其投資結構、投資領域、收益率,外管局通過央行直接上報國務院。

  「外管局是在用這種方式,向有需求並滿足商業條件的市場參與者,改善市場上的美元流動性。」一位接近外管局的知情人士分析認為。2009年,強制結售匯制度基本退出歷史舞台,企業可以自己決定保留外匯或賣給銀行。但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企業不願意持有外匯,金融機構也不願意持有外匯資產。這也是造成中國外匯儲備仍然迅速增長的另一大背景。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走出去」加速,外匯貸款需求增加很快。「外管局提供這一安排是在目前預期導向不確定的情況下,解決市場的不均衡。」接近外管局的知情人士說。

  如果企業和金融機構只按項目需求安排人民幣貸款,再找外管局隨時換匯,此舉取決於人民幣和外匯的利差比較,以及人民幣升值的速度。另外,這種安排等於讓外儲獨自承擔了人民幣升值的潛在匯率風險和外匯利差仍不斷縮小的風險。有觀點認為,商業活動中的匯率風險應該是企業和銀行自己管理的風險。

  廣東金融學院院長陸磊分析認為,採取委託貸款,可謂一種折衷的外匯損失分擔的創新方式。

走向更加透明

激勵機制能否匹配?如何提高專業水準?授權體制如何建立?透明度分寸如何把握?這些問題討論已久,有待破題

  「委託貸款是最方便的做法。」一位資深投資界人士稱,但這只是外儲投資管理探索的一小步。央行將委託貸款管理辦公室英文名稱定為內涵豐富的Co-Financing,顯然意在使其承載更多使命,但其他方式仍有待探索。

  外管局在給財新記者的書面答覆中表示:「開展委託貸款工作以來,通過調節外匯市場資金供求,為中國金融機構及外匯市場參與主體擴大對外經貿往來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和融資環境,較好地促進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擴大了外匯儲備投資範圍與領域,進一步促進了多元化經營管理;同時,始終把防範風險放在首位,實現了外匯儲備保值增值。」

  「投貸結合是中國企業國際投資中應該採用的方式。與委託貸款最根本的區別,是可以讓外儲投資變得更市場化、更主動,有利於提高收益率。」前述投資界資深人士建議說。

  財新記者從多個渠道瞭解到,2011年間,央行有意按專業分類成立外匯儲備投資基金,包括能源基金、貴金屬基金等。在國務院召開的會議中,也有建議成立多個不同層次的投資機構。這些設想尚未變成現實,「現行機制不改的話,誰也不願意嘗試,風險太大。」這位人士稱。

  在近幾年的「走出去」實踐中,國開行較為倡導投貸結合這一模式。國開行子公司國開金融旗下的中非基金,在國開行對非貸款項目中,就曾提供股權投資,與國開行的外匯貸款一起,支持中國企業走進非洲。

  從非洲的市場空間和對中國的戰略意義看,中非基金被賦予多重目標。2012年3月,在醞釀兩年之後,中非基金二期籌資一度相當艱難,最終從外儲借款20億美元,期限八年至十年,借款利率按照Libor基準利率上浮一定比例。

  投資模式的轉變和提升,首先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戰。如何提高專業水準?人力資源是否充足?激勵機制能否匹配?授權體制如何建立?透明度分寸如何把握?這些問題討論已久,但迄今難言破題。

  一位投資界資深人士亦強調,「外管局投資規模越大越應該堅持市場化、多元化的方向,逐步提高另類投資比例。」

  透明度是降低外界疑慮、同時也是促進外部監管、便於比較、提升競爭的有效辦法。目前國際上大型的主權財富基金均開始進行不同層次的信息披露,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是披露最為詳細的典範,新加坡淡馬錫、GIC以及被認為最低調的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都開始披露年報。

  外管局與中投之間如何定位如何分工,也是一個有待設計的問題。中投公司成立之初,外界的共識是:較之外管局,在「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的目標排序上,中投的盈利性份量會更重,因此也會較外管局的投資更為積極,相形之下外管局的投資更優先於安全性和流動性。

  「如果將中投定位於能夠承擔更多風險的投資者,將外管局定位於追求更穩定的收益,那麼在中國主權投資的大框架下,應通盤考慮兩者的結構和比例,並針對性地建立監督與考評機制。」一位接近此事的市場人士評論。

  無論是業績考核,還是外儲資金分配這些重大問題,取決於機構的使命與定位,最終決定於通盤的外儲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外儲投資管理進一步市場化已成共識。外管局成立委託貸款辦公室,只是新一段路程的開始,前路還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46

中國外儲“首席投資官”朱長虹本月底離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291

2014年1月28日8點26分原文 1月29日更新外管局確認內容《第一財經日報》獲悉,因行事低調被稱為外管局“隱形人”的朱長虹已辭去外管局儲備管理司首席投資長一職,辭職原因及今後去向不明。在《第一財經日報》發布消息次日,外管局發函確認,朱長虹的任期截止於本月底,按照計劃的安排,朱長虹總監在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的工作到2014年1月底就結束了。2010年2月,朱長虹辭去全球最大債券基金之一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要職,出任華安投資首席投資官。在香港註冊的華安投資以中國外儲資產的保值升值為職責。當時媒體指出,朱長虹加盟華安投資與時任中國外管局局長易綱力邀密不可分。告別華爾街以前,朱長虹為“債券之王”格羅斯成立領導的PIMCO效力十年,只用6年時間就升至董事總經理,在PIMCO管理政府債券、機構債券以及衍生品部門的投資組合。對持有巨額美元資產又需要多元化投資的外管局來說,朱長虹十多年闖蕩華爾街的經歷無疑是又一筆“財富”。一位在華爾街任職的投資人士說:朱長虹是在衍生品方面頂尖的華人之一,應該算是華爾街華人圈中投資領域成績最好的一位。朱長虹加入外管局後,中國外儲投資美國資產出現重大變化,企業債、股票的投資比重明顯增加。中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09年6月30日至2010年6月30日,中國外儲的股票投資由原來的780億美元增長到1270億美元,增幅62%,同期公司債券和機構債券持有量也大幅增加。此後,這種增持股票和公司債券(機構債券)的策略跟隨市場的步伐甚至有所加碼。而對美國債券的購買量,雖然整體仍然繼續上行,但在整個外儲規模中的比例穩步降低。2012年6月,這一比例降至35%左右,持有量為1.14萬億美元。截至2013年5月,外管局投資於美國政府債券的外儲約1.32萬億美元,而4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總額為3.44萬億,占比為38%。在朱長虹領導下,外管局也增加了美國以外地區的投資,如日本股票、歐洲救助基金(EFSF)。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投資日本資產,朱長虹近兩年來拿捏投資時機準確,展現了專業水準。2012年開始,中國連續7個月增持日本國債,日本財務省公布的國際收支報告統計顯示,在此期間中國累計增持額達到2.31萬億日元。但在8、9兩月期間,中國開始拋售日本國債,減持量接近2.8萬億日元。去年有專家評論:8月份日元兌換美元的匯率比價一路走高,中國出售日債屬於高位獲利,符合中國對外匯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專業人士估算,中國外管局在日本國債這宗交易上,收益率約在9%至10%。此外,朱長虹在日本股市2012年底至2013年的持續上漲的踩點也非常精準。有業內人士描述朱長虹的投資風格為:穩重與強悍隨機結合、據勢而行。從工作經歷可以看出,朱長虹低調的行事風格及其強悍的投資風格源於其在華爾街衍生交易中的歷練。去年年中,《華爾街日報》以“投資中國外儲的隱形人”為題報道朱長虹,評價:從物理學家,到債券交易員,朱長虹實現了一次又一次令人驚訝的轉型,現在他是中國外匯儲備的首席投資長,但中國媒體將他稱為“隱形人”。雖然外媒不吝贊美,但眾所周知,管理中國外儲的投資絕非易事。十年前,中國的外儲尚不足6000億美元,截至去年年底已增至3.82萬億美元,增量巨大令人稱奇。目前中國是擁有美元外匯最多的國家,但黃金儲備在其中僅占1.5%左右。去年6月,中國外匯占款余額減少412億元人民幣,至27.39萬億元人民幣。對於外匯占款新增額去年年內首現負值,當時專家預計中國可能重啟逆回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64

外儲告急!阿根廷年內將獲中國10億美元貨幣互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83

20140909agentina

路透援引阿根廷《民族報》周日報道稱,阿根廷與中國央行將於今年年底前進行最多高達1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操作。

據《民族報》,阿根廷央行表示,第一次互換操作的規模在5億到10億美元之間。這是阿根廷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簽署的總額110億美元貸款協議的第一筆。但該協議並沒有規定具體時間表。

該報紙稱,兩國央行行長上周日在瑞士巴塞爾會議的間隙進行了會晤,探討了本次貨幣互換的細節。

此次與阿根廷的貨幣互換也是中國推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自2008年來,央行已經與23家外國央行簽署了總額達2.5萬億的人民幣互換協議(下圖)。

Snip20140903_4

簽署互換協議的好處在於,當市場面臨壓力之時,互換額度能夠充當後盾,另外,它為外資銀行提供了額外的流動資金,可以促進人民幣貿易融資活動,互換額度亦可以將人民幣兌換為外幣投資於外國主權債券,支持中國的外出多元化。

在目前出口收入疲弱及阿根廷比索走勢艱難導致阿根廷外匯儲備承受重壓之際,貨幣互換將使阿根廷提高外匯儲備或以人民幣支付中國進口商品的費用。

阿根廷在拿到錢後有兩個選擇:要麽在香港或倫敦將人民幣換成美元,或者將這些人民幣作為央行的儲備貨幣的一部分。

自2011年以來,阿根廷出口疲弱,資本外流嚴重,美元極度短缺,阿根廷政府已經很難通過合法貿易來用比索換取美元。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政府實施嚴格的進口及資本管制,以保護不斷縮減的外匯儲備,該國需要這些儲備來償付債務。目前阿根廷外匯儲備僅286億美元,處於約八年低點。

7月底,在禿鷲基金的窮追不舍下,阿根廷在12年後再度發生債務違約。在違約後的1個月內,阿根廷比索在1個月內暴跌22%創歷史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45

英國將成首個發行人民幣國債的西方國家 人民幣納入英國外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42

周五,英國財長奧斯本和中國副總理馬凱宣布,英國將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國債,成為西方國家中首個發行國家。奧斯本稱,隨著人民幣日益國際化,發行的人民幣國債將被納入英國外匯儲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rmbinternational

中國副總理馬凱於9月10日抵達英國,訪問期間,他與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英國共同主持了第六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主題是“促進中英經濟的共同增長與包容發展”。馬凱還與英國首相卡梅倫會見,並出席中英金融圓桌會和中英聯合投資論壇等活動。此後,馬凱將赴法國,與法國財政部長薩班共同主持第二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

第六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於周五結束。據新浪財經報道,奧斯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人民幣日益國際化,發行的人民幣國債將被納入英國的外匯儲備。奧斯本回顧三年前的情景稱,2011年時決定,讓英國成為西方的人民幣交易中心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馬凱表示,英國發行人民幣國債具有歷史性重大意義。

中英雙方曾於去年3月簽署在倫敦以人民幣做貿易結算的協議,以便倫敦與盧森堡、紐約、巴黎、法蘭克福競爭,讓倫敦成為西方國家中最重要的人民幣海外交易中心。奧斯本還曾表示,希望讓倫敦與中國的股票交易市場建立聯系。

馬凱訪英期間,中國和英國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強兩國關系,特別是金融領域關系。包括:

英國勞埃德銀行獲得中方許可在北京開設一家支行,勞埃德可將其北京辦事處升級為真正意義的支行。

中國工商銀行將在英國開設一家批發支行,這是過去50多年來第一家在英國設立批發支行的中資銀行。

中國開展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項目後,英國將成為投資目的地之一。

據路透社報道,中英將簽署24億英鎊合同,具體內容尚不清楚,大致包括一個價值10億美元的馬來西亞油港合資項目,以及英方在中國開發養老院和職業培訓學院。

英國計劃為2015~2017年間組團到英國旅遊的約2.5萬名中國遊客退還簽證費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82

歐央行考慮將人民幣納入外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56

周五,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歐央行將於下周討論,是否就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做準備工作;如果歐央行決定購買人民幣,初始購買額將非常小,可能最早於一年內開始。歐央行此舉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將取得極其重要的一步。

rmbinternational

據彭博新聞社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歐央行管委會成員將於10月15日在法蘭克福舉行會議,討論是否就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開始做準備工作。知情人士還透露,如果歐央行決定購買人民幣,初始購買額將非常小,可能最早於一年內開始購買。

如果歐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將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極其重要的進展。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盡管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人民幣在外匯儲備中占比並不靠前。美元所占比例高達61%,位居首位。

據彭博社,官員們將評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立的特別提款權(SDR),特別提款權是以歐元、日元、英鎊和美元組成的“一籃子貨幣”定值的,在2015年前不包括人民幣。中國希望人民幣可以加入“一籃子貨幣”。

今年9月,英國財長奧斯本和中國副總理馬凱宣布,英國將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國債,成為西方國家中首個發行國家。奧斯本稱,隨著人民幣日益國際化,發行的人民幣國債將被納入英國外匯儲備。今年3月,德國央行和中國央行同意合作,在支付清算和結算上使用人民幣。

今日,前德國央行行長韋伯表示,預計人民幣在國際上將起更大作用,人民幣將升值。今年2月,歐央行執委會委員Yves Mersch表示,考慮到中國經濟體的規模和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重要性,人民幣可能最終會挑戰美元。當局和投資者需要做好準備,未來人民幣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一位歐央行發言人表示,歐央行會議的議程是保密的,拒絕對此事做進一步評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43

外管局:外儲下降因美元升值,資本外流風險不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60

a41f726a4b0615b2b1e105

今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介紹了2014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數據,並接受大家的提問。

管濤指出,中國三季度外匯儲備下降是因為美元升值,中國資本外流並非是很大風險。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反映國際收支趨向平衡,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目標。隨著央行幹預減少,外匯儲備增長放緩是新常態。國際收支平衡為中國貨幣政策操作提供空間。

管濤表示, 中國央行正在逐漸停止在外匯市場上的幹預。市場參與者仍傾向持有外匯。 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是新常態。 

中國第三季外匯儲備余額意外回落1000億美元,為九個季度來首次減少。上周公布的央行數據顯示,9月末外匯儲備余額為3.89萬億美元,較二季度末的3.99萬億美元回落1000億美元。上一次外匯儲備季度環比上減少是在2012年6月末。

管濤對此解釋稱,“今年三季度,美元指數上升7.7%。我國外匯儲備里面,除了美元資產以外,還有其他一些非美元資產,需要折算成美元對外公布,美元升值就會導致非美元資產在折算成美元時金額減少。但這些折算造成的余額變化只是賬面的估值變化,並不是實際的損失,也不會有實際的跨境資金流動。因此,賬面的估值變動和實際的損益並不是一回事。而且現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經達到三、四萬億美元,未來國際市場上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可能還會造成外匯儲備余額變動,但影響比較有限,主要貨幣匯率是有漲有跌的,對於這種波動的影響不必過度解讀。”

隨後有記者問道,今年三季度以來,我國進出口順差屢創新高,人民幣匯率總體升值,但是銀行的結售匯順差持續走低,有些月份甚至出現逆差,是否意味著我國當前面臨資本大量外逃的風險?

管濤指出,三季度人民幣匯率有所回升,貿易順差較大,但是外匯市場上卻出現少量的供不應求。這種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是3月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新成果的進一步顯現。今年2月中旬,特別是3月17日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浮動區間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了明顯的雙向波動,有漲有跌,改變了過去的單邊走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市場,使得市場主體調整了外匯交易策略,企業購匯意願普遍增強,結匯動機有所減弱。雖然最近幾個月人民幣匯率有所回升,但是在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錯綜複雜的情況下,企業對前期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還是記憶深刻的,所以總體上仍然延續了增加外匯存款、減少外匯貸款和對外負債的財務調整。

管濤在會上還提到,當前我國外匯收支狀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跨境資金總體保持凈流入態勢。前三季度,剔除匯率因素影響(下同),銀行結匯同比增長4%,售匯增長4%,結售匯順差增長3%;銀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增長14%,對外付款增長19%,涉外收付款順差下降52%。

第二,市場主體結匯動機減弱而購匯意願增強。衡量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的銀行代客結匯占涉外外匯收入的比重(即結匯率)總體下降,由一季度的77%降至二季度的68%,三季度為69%;衡量購匯動機的銀行代客售匯占涉外外匯支付的比重(即售匯率)呈上升態勢,由一季度61%升至二季度69%,三季度為70%。

第三,外匯供求在震蕩中趨向基本平衡。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一季度順差1592億美元,二季度降至順差290億美元,三季度轉為逆差160億美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一季度順差455億美元,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別為順差407億美元和逆差200億美元。

第四,銀行遠期結售匯由大幅順差轉為基本平衡。前5個月,遠期結售匯簽約連續順差,但月均順差規模由1至2月的240億美元降至3至5月的17億美元。隨後的6至9月份,遠期結售匯順差和逆差交替出現,但絕對規模均不大,月均逆差6億美元。

第五,外匯市場逐漸趨向自主性平衡。剔除遠期結售匯履約後,1至2月份,未到期遠期凈結匯余額累計增加152億美元,3至9月份連續7個月回調,累計下調506億美元,推動了銀行增持外匯頭寸。反映零售市場外匯供求狀況的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即銀行結售匯差額與未到期遠期凈結匯余額變動合計),一季度為順差1649億美元,二季度降至25億美元,三季度轉為逆差305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90

俄羅斯外儲一周縮水79億美元 盧布叠創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05

俄羅斯,盧布,普京,匯率,外儲,國債

昨日盧布跌至創紀錄低點,跌破俄央行設置的外匯交易底線。近幾個月盧布持續貶值使俄央行支持本幣壓力加大,上周外匯儲備減少79億美元,減幅創五個月新高。俄羅斯債券今日面臨被權威國際信用評級機構降至垃圾級的危險。外儲劇減的同時本幣跌勢不絕,俄羅斯金融市場更趨緊張。

因今年3月俄羅斯並入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西方國家對俄施加迄今最嚴厲的經濟制裁,進而加大了俄羅斯資本外流的風險,盧布承壓下跌,推升俄國內通脹。

今年俄央行的外匯與黃金儲備減少約13%,隨之相伴的是俄央行出手遏制盧布跌勢。本月俄央行自5月以來首次幹預匯市,截至昨日20多日內投入逾150億美元。可截至北京時間昨晚10點整,美元與歐元等一籃子貨幣兌盧布上漲0.7%,升破俄央行設定的46.30這一交易上限,漲至46.6592。

俄央行昨日公布,繼此前一周外儲減少30億美元後,截至本月17日一周,規模位居歐洲第二的俄羅斯外匯儲備劇減79億美元,減至4438億美元,單周降幅創今年5月以來新高,且已連續九周下降。上周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俄羅斯政府約半數預算收入來自石油與天然氣,油價大跌使盧布貶值的行情惡化。目前油價已較今年6月巔峰水平跌去27%。

今日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之一標準普爾將公布對俄羅斯信用評級的決定。一周前,因擔憂西方對俄制裁傷害俄經濟,另一三大信用評級權威之一穆迪已將俄羅斯主權債券的信用評級降至第二低的投資級,距垃圾級僅差一級。俄央行幹預本幣的行動是俄外匯儲備急劇減少的原因之一,而外匯儲備減少意味著俄央行支持市場的能力減弱。

莫斯科銀行MDM Bank的外匯交易員Aram Kazaryan認為:

“(俄羅斯被)標準普爾降級的風險將使市場受到更多的負面影響。如果標準普爾將俄羅斯的評級降至垃圾級,市場就會開始拋售。”

莫斯科另一金融機構BCS Financial Group的首席經濟學家Vladimir Tikhomirov則是認為:

“到目前為止盧布跌到這個水平還不是最要緊的,不過外儲持續減少不是樂觀現象。外儲下滑大多源於過去一周俄央行更主動地幹預,以及歐元的匯率重新被估值。”

據彭博統計,過去三個月,盧布對美元重挫逾16%,盧布成為全球跌幅最大的貨幣。前日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Sergei Shvetsov表示,俄央行不打算像2008和2009年那樣大規模動用外儲扶持國內企業。從明年起要讓盧布的匯率自由浮動。

盧布,美元,俄羅斯,外儲,央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44

四千億美元?俄羅斯的可用外儲已快耗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29

tears_2158052a

盡管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對俄羅斯經濟充滿信心,但俄羅斯明年將面臨更為嚴重的財政困難。

官方數據顯示,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急劇下降。對數字進行解讀後,你就會發現,俄羅斯的情況遠比克里姆林宮說的要糟糕。這讓人質疑俄羅斯外匯儲備在未來的可持續性。

俄羅斯的困境並不難理解。在普京的統治下,俄羅斯一直追尋裙帶資本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政策,這導致了經濟停滯。其次,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侵略使其遭到了金融制裁,停止了俄羅斯的金融流入,並將在未來幾年減少俄羅斯的投資和增長。第三,全球大宗商品繁榮已經結束,油價開始下跌。石油價格很可能會持續下跌很長時間。

在對俄羅斯的數據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後,彭博新聞社在11月5日表示,俄羅斯可用的外匯儲備只有2445億美元。從那以後,俄羅斯的情況正變得更糟。

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11月7日的國際儲備總額為4210億美元。這聽起來很讓人放心,但俄羅斯外匯儲備在2013年10月31日時為5240億美元。因此,俄羅斯在一年內已經損失了103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此外,有四個重要的組件應該從俄羅斯的儲備總額中扣除。

首先,俄羅斯擁有大量的黃金,價值為450億美元。

其次,它擁有120億美元的IMF特別提款權。這都不是現金,所以應該被扣除。這樣,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下降到3640億美元,仍然很充足。

與很多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俄羅斯將主權財富基金作為俄羅斯央行儲備的一部分,這種做法在會計上令人質疑。

俄羅斯的National Wealth Fund和the Reserve Fund都是財政部控制,俄羅斯央行對其沒有直接控制權。任何形式的儲備轉移都需要政府的批準。

有人可能認為,在普京的統治下,批準不是什麽問題,但是,俄羅斯是一個高度墨守成規的國家,而普京可能不想失去這些基金。這些基金都具有明確的限制用途。

比如,NWF 專用於支持俄羅斯的退休金體系,不能被當做外匯儲備。減去NWF的資金後,俄羅斯央行外儲的規模降至2820億美元。而Reserve Fund的規模為900億美元,它的用途為支持聯邦預算支出。在減去900億美元後,俄羅斯外儲規模為1920億美元。

為什麽這個數字低得危險?外匯儲備需要根據經常賬戶規模和外國金融債務來衡量。

外儲的最低標準為三個月的進口總額。2013年,俄羅斯的進口達到3410億美元,也就是說俄羅斯將需要8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俄羅斯很輕易的達到了這個標準。

俄羅斯企業外匯負債約為1500億美元一年。考慮到美國和歐盟的金融制裁,俄羅斯企業幾乎不會有明顯的再融資。現在唯一的安慰就是俄羅斯的經常賬戶盈余,大約為600億美元。

如果你將目光投向不久的將來,俄羅斯的情況變得令人擔心。一年後,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可能會縮減900億美元(償還1500億美元外債減去600億美元的經常賬戶盈余)。

如果沒有特別情況發生,到2015年年底,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只剩下1000億美元,僅能支持四個月的進口。

但是去年7月,俄羅斯的外債總額為7300億美元。國有企業無法再融資,而因盧布下跌,私營部門需要盡快償還外幣債務。盧布/美元已經下跌30%。

現在的情況就好像是紙牌屋。任何經歷了俄羅斯1998年的人都應該了解其中的風險。大量俄羅斯人正抓緊將自由現金轉移至海外。俄羅斯央行預計,今年至少將有1200億美元的資金外流。但這外流將導致石油價格和盧布匯率的螺旋下降。今年,油價和盧布都下跌了30%,並且現在沒有阻止貶值的原因,這將推升俄羅斯的通脹。

今年俄羅斯通脹已經上升到8.5%,並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超過10%。俄羅斯央行的領導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上調了利率。俄羅斯央行最近加息150個基點,至9.5%,但這並沒能阻止了盧布下跌和資本外流,因為所有經濟學家預計,油價進一步下跌,而俄羅斯經濟將不斷惡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96

油價大跌怎麽辦?委內瑞拉要用鉆石做外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17

委內瑞拉,通脹,石油,油價

國際油價跌入熊市讓嚴重依賴石油出口收入的委內瑞拉政府壓力山大。為應付正常開支並對抗國內畸高的通脹,委內瑞拉決定將鉆石和一些外幣承諾付款共同計入該國的國際儲備之中。

委內瑞拉央行昨日發布聲明,稱鉆石等貴重寶石和可兌換的貨幣將被用作該國承諾付款或財務記賬的單位,成為其國際儲備的一部分。

據彭博統計,今年8月,委內瑞拉的CPI通脹率升至63.4%,通脹全球名列第一。委內瑞拉約95%的出口收入都來自石油。今年國際油價暴跌令其雪上加霜。今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跌逾30%。上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會議仍決定不減產,推動油價跌至五年新低,目前已跌破每桶70美元。而華爾街見聞上月底就用圖表展示,國際油價需要達到每桶160美元,委內瑞拉政府才能實現今年的預算收支平衡。

布倫特原油,油價,石油

委內瑞拉政府財政異常緊張,上月國內儲備已降至197億美元的十年來最低點。本月初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援引港媒報道稱,在上月底中國放寬委內瑞拉500億美元貸款的償還期限後,委內瑞拉還打算將一座約64平方公里的小島轉讓給中國,抵償500億美元的欠款,並再貸款百億美元。此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委內瑞拉以島嶼償債的報道“沒有根據”,但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委內瑞拉嚴峻的債務壓力。

委內瑞拉央行昨日還表示將開立賬戶,用於向國家開發銀行付款。拉美老牌投行Banctrust & Co.的分析師Hernan Yellati向彭博表示:“政府希望獲得那些預算以外的資產,將它們計為國際儲備的一部分,這種措施的影響仍會有限,因為這只是財會手段,並非資金增加。”

巴克萊經濟學家Alejandro Arreaza估計,截至今年6月底,委內瑞拉持有160億美元預算外資金,它們無需經議會批準就可以用於支持投資項目。

不過,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法廣)去年就曾報導,委內瑞拉的非法鉆石開采活動深入亞馬遜雨林的腹地,從那里采掘的鉆石會走私運到鄰國圭亞那,在當地獲得假證明,然後送往歐美出售。

如果要用鉆石充實政府的“家底”,委內瑞拉還得面對走私這個“頑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