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爆發全面貿易戰將損及亞太貨幣,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貨幣,比如韓元、新臺幣、新加坡元、林吉特和泰銖。日元受益於避險需求,將成為亞太貨幣的唯一贏家。
全球貿易戰對我們看漲亞太貨幣的觀點構成威脅
鑒於亞太區經濟以出口為導向,全球貿易摩擦升溫對我們看漲亞太貨幣的觀點構成威脅。在貿易摩擦沒有擴大且全球貿易戰得以避免的基準情景下,鑒於全球強勁增長且美元中期疲軟,我們重申亞太貨幣兌美元將在未來12 個月內升值3%~4%。在全球貿易摩擦升級的風險情景下,全球經濟增長將受到沖擊,從而令亞太貨幣兌美元承壓。不過,我們並不認為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如歐元)會升值。
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不會帶動美元兌主要貨幣走強
就美元而言,我們並不認為美國貿易關稅會帶動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走強,原因如下。首先,美國經常賬戶赤字不太可能改善,尤其是如果其他國家也對美國商品征收報複性關稅。其次,美聯儲可能會對加息采取更加謹慎的態度,因在供應短缺導致的通脹上升之外,美聯儲還需評估此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第三,美國似乎樂見美元疲軟以縮小其貿易赤字。這從美國財政部去年10 月的半年度外匯報告便可觀之,報告明確要求德國擴大內需,並認為這將帶動歐元走強,從而減少德國對美國的巨額雙邊貿易順差。
全球貿易戰有損亞太貨幣
全球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可能會損及亞太出口,導致出口導向型亞太股市資金外流,進而令亞太貨幣兌美元承壓。在風險情景3 和4 中,亞太貨幣之間的表現也各有不同。
在情景3 中,即美國貿易關稅主要針對中國的IT 產品,我們預計亞太貨幣兌美元將平均貶值2%~3%。此貿易關稅對亞太出口的影響可能被多種因素所緩和,比如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不完全遵循價格彈性,美國進口商品價格升高傳導至消費者的程度,以及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需求轉至其他亞洲進口商品。
盡管這些潛在因素提供緩沖,但我們認為韓元和新臺幣的跌幅最大(兌美元貶值4%~5%),日元漲幅最多(2%~3%);其他貨幣應下跌1-3%左右。由於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都是中國IT 價值鏈的一部分,該項關稅的影響的範圍將遠超出中國出口行業。其中,中國臺灣、韓國和日本與中國IT 價值鏈最為緊密。新臺幣和韓元將受到貿易順差降低以及資金自出口導向型股市流出的拖累。
盡管日元也面臨相似的情況,但避險需求很可能支持日元不跌反升,國內投資者的資金匯返以及日元投機性空頭頭寸平倉也將提供支撐。盡管人民幣是美國貿易關稅的主要目標,但很可能僅下跌2-3%,因中國央行會竭力避免貨幣大幅貶值,貨幣急貶可能令市場不安並再度引發資本外流。其他貨幣的貿易動態所受影響較小,但在避險情緒引發投資組合資金外流的情況下,可能會走貶1%~3%。
在情景4 全球爆發全面貿易戰中,我們預計亞太貨幣兌美元的平均跌幅將高達4%~5%。我們認為韓元、新臺幣、新加坡元、林吉特和泰銖等出口型貨幣的跌幅最大(兌美元下跌5%~8%)。在全球需求前景不確定性升高之際,這些地區的央行也將轉向更為鴿派的立場。對出口依賴較低的貨幣,比如澳元、紐元、印尼盾、印度盧比和菲律賓比索也難以獨善其身(下跌4%~5%),在避險環境下,這些經濟體為其經常賬戶融資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人民幣受到的影響較小(下跌2%~3%),因中國擁有強大的內需支撐,較能抵禦外界影響,經常賬戶盈余和嚴格的資本管制也應限制貨幣貶值幅度。在避險需求的推動下,日元可能強勁升值5%~8%。(作者系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外匯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