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改革開放40年:中國與世界”的辯論,無疑是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當天最受關註的論壇之一。中外嘉賓在交流中國最新宣布的開放舉措的同時,也就西方國家和國際市場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看法進行了交鋒。
“每個國家的改革方式不一樣,但一定要改革,也必須要有開放的戰略配合著改革。保護主義下人人都是輸家,是不會有成功者的。”在法國前總理拉法蘭看來,改革與開放是世界各國的發展策略,中國取得成績極為顯著,而更為難得的是,中國堅持了一條清晰的、可預期的發展道路。
拉法蘭強調,在當前複雜的世界環境中,中國沒有去複制西方的發展模式,而是在創造自己的增長模式。在中國的政策文件和領導人講話中,能夠清楚地知道中國的困難在哪里、想要走到哪里。而接下來更呈現了行動和措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帶一路”倡議,將全面惠及歐洲、非洲、中亞等的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知道自己的方向,不會走美國和歐洲發展的老路。中國基於共贏互利的關系,向其他國家和民眾介紹項目所帶來的益處。”拉法蘭同時強調,好的合作項目不應該“藏在角落”,而應該“拿到桌上來看”,加大對外推廣和介紹。而對於其他更多國家而言,也同樣需要互利共贏的項目。
對於當天中國對外宣布的最新開放措施,拉法蘭認為是“強有力的訊息”。他表示,全球各國要尊重對話,推進共同合作的項目。但同時也要學會向各國民眾去解釋合作共贏的實際意義,要讓他們更有信心。
“中國發展速度非常快,沒有任何國家能在40年里讓這麽多人脫貧,讓這麽龐大的中產階層崛起。”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Bob CARR)表示,越來越多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抱有興趣,而中國擴大開放的信號更堅定了他們來華投資的信心。
鮑勃•卡爾同樣強調,在推進國際合作投資項目時,除了從國家戰略層面去推廣,還要讓當地民眾感受到共贏、互利的實際意義。他更透露,近幾年見過許多企業,它們對中國的信心比以往更加強勁。“比如,澳大利亞也有大型國際投資者重視和尋找在華投資的機會,而持續推進中的城鎮化就備受關註。中國城鎮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這在很多境外投資者看來會是必勝的賭註。”鮑勃•卡爾稱。
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表示,以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非洲國家的合作來看,除了向非洲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等支持外,中國也在人力、智力等方面給予了支持,並為當地提供了就業機會。“只是在國外建工廠是不夠的,項目完成後人員和技術走掉,廠房和設備就會隨之荒廢。而中國還在技術和人力上加大了支持,這是‘一帶一路’帶來的更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