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朱波:創業4次犯的錯誤讓我懂得,「不靠譜的人」更適合做CEO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10/160288.shtml

朱波:創業4次犯的錯誤讓我懂得,「不靠譜的人」更適合做CEO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朱波:創業4次犯的錯誤讓我懂得,「不靠譜的人」更適合做CEO

除此之外,我覺得一個好的CEO除了要有戰略性眼光以及靠譜團隊輔助以外,還一定要有真正的創業精神和企業家精神,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朱波

2d54c4cb56cfa56e53fcbf034bd0adf4_副本

題圖:追夢者基金創始合夥人、創新谷創始人兼CEO  朱波先生

有時候,投投會跟團隊的小夥伴一起琢磨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最後會因為什麽原因而做不下去?還別說,這樣一個問題,一來可以讓團隊持續保持對自己的清醒認識;二來,也能讓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前想好應對之策。

前幾天,碰巧讀到了朱波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他回顧了自己之前4次創業的經歷,總結了這過程中犯過的錯誤,用他的話來說“期間犯過的錯誤讓我留淚,整個創業過程簡直「痛不欲生」”。這當中,也讓他愈發認清什麽樣的人適合做CEO,找合夥人又該註意哪些問題以及早期創業如何選好方向。投投讀完,覺得非常受啟發。

1、作為CEO的反思

1996年,楊致遠創辦的雅虎剛剛上市,我當時跑去聽了他的演講,隨後便決定出來創業,這就是我的第一家公司。剛開始我和一位朋友開始編寫程序,但幾個月後,這一項目便宣告失敗,因為我們始終無法找到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式。後來,我又連續創業3次,期間犯過的錯誤讓我留淚,整個創業過程簡直「痛不欲生」。

現在想來,我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犯了這麽多錯誤,都是因為我是一個「極不靠譜」的人,並且我背後沒有一個像馬雲那樣「靠譜」的團隊。可能大家覺得「極不靠譜」是一個貶義詞,不過我覺得它是個中性詞。我認為可以將創業公司的CEO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極「極不靠譜」的人,一種是「極靠譜」的人。

「極不靠譜」的人一般都非常善於升維思考,他會站在很高的地位思考很長遠的事情,具有顛覆式創新思維和極強的戰略規劃能力,關註宏觀但不註重細節,缺乏端到端的執行能力。後來我在反思時發現,如果讓我關註細節,把創業中所有的過程列出來,我根本做不來。

「極靠譜」的人則具有極強的降維打擊能力,關註細節,具有極強的端到端的執行能力。我說過:如果一個公司的創始人是「不靠譜」的人,那大家每天都在頭腦風暴;如果一個公司的創始人是「靠譜」的人,那這個公司雖然執行力很強,但不夠性感,而且它的上升空間會被擋住。所以,一個公司要有一個「不靠譜」的人,而且理論上「不靠譜」的人一定要成為CEO或者董事長

我經常說馬雲是一個「極不靠譜」的人,我也是一個「極不靠譜」的人。但不同的是,馬雲雖然「不靠譜」,但除了他以外的「17羅漢」都很靠譜,然而我背後沒有這種靠譜的「羅漢」。而且,我以前創業自己「不靠譜」,還要一只手插到各個部門去對所有的事情指指點點,這樣公司不就被你搞垮了嗎?所以說我是「極不靠譜」中最不好的,馬雲是「極不靠譜」中最好的。

在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我進入華為工作了4年。在華為的4年中,我不停地學習和反思,發現自己根本不是當CEO的料,更適合做投資人。因為我發現,我這個人極度敏感,適合做戰略規劃、把控方向方面的事情,但沒有足夠細致的執行力,所以我覺得相比創業,投資人的角色更適合我,這樣我可以將我的經驗傳遞給創業者,但不用去具體管理,因為我一管可能會把公司管死。

除此之外,我覺得一個好的CEO除了要有戰略性眼光以及靠譜團隊輔助以外,還一定要有真正的創業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具體來講有二點:

1)、真正具有創業精神的創業者,應該去洞察你自己到底要做什麽。一個創業者一定不能跟著別人走,在商業中有深海、藍海、紅海還有死海,CEO要能夠有駕馭藍海的戰略和在紅海中廝殺的執行力。

2)、企業家精神就是你要牢牢抓住自己心中的夢想。我自己創業過4次,中間也經歷了失敗,但我一直認為自己缺少企業家精神,因為我往往在處於順境的時候就飄飄然起來,處於逆境的時候卻守不住孤獨。

現在有很多創業者把下一個目標定位為融到B輪、C輪上市,這樣你的公司非常懸,因為你是按照資本口味而不是市場去發展公司的。何況很多時候資本的口味並不準確,如果一旦資本風口轉向,那你的公司就很難走下去,因此只有符合市場口味才是檢驗自己最重要的標準。

所以,如果你是為了創業而創業,那你就可能在創業的過程中迷失自己;而如果你是為了追尋夢想去創業,那你就能在創業這場馬拉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找合夥人的反思

我覺得整個創業的過程就像是在「向死而生」,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我從創業開始那一刻就不斷提醒自己:下一刻你的公司也許就面臨著死亡。

作為CEO,我在整個創業過程中犯了很多戰略性以及細節性錯誤,其實犯錯誤沒關系,關鍵是不要在同一個地方不斷犯錯誤。不過,選擇合夥人是我常犯的錯誤之一,現在我將自己犯過的錯誤總結出來供你參考:

1)、合夥人必須完全投入。我在創辦第一家公司的時候還在美國,當時就希望在國內找一個人跟我一起創業。於是便在國內選了一個人,但他當時本身是有公司的。時間稍微一長我就發現,如果合夥人不能以100%、200%的精力全職投入,你絕對會不滿意的,因為他可能會在前半年考慮你的事情,後半年就考慮他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後來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把這個合夥人辭掉了。

2)、在尋找合夥人的過程中,一定要知根知底。如果你在創業中匆匆忙忙拉一個人作為你的合夥人,那一定會存在巨大的隱患,因為創業是一個長跑的過程,需要你們共患難。我當時在做創新谷的時候,就是匆匆忙忙地找了合夥人,結果釀成了大錯。其實,合夥人無所謂強或不強,只是合適不合適。有一些合夥人雖然很強,但你們不合適,那就不要找他。

3)、在尋找合夥人的過程中,一定先要將權利與利益考量清楚。在這一塊我總是犯同樣的錯誤,我不在乎短期的利益,這是優勢,也是劣勢。優勢是我願意分享;劣勢是公司很難集權。因為權力和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當利益分出去以後,權利就很難回得來的。

4)、CTO和COO之間可能CTO很重要,因為他能把你想要的東西呈現出來,而且CTO是CEO非常得力的助手。找CTO不要找太高端的,因為這種人往往動口不動手,初創公司就那麽幾個人,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初創公司的CTO一定是要自己動手的。

而COO是搞產品運營的,需要真正拓展市場,了解用戶,這是公司鼎立的元素。我覺得當你的產品原型開發出來以後,三個月到半年時間內COO必須要到位,否則產品開發出來,你不懂得怎麽運營。

3、對選擇行業和業務的反思

創業路上要經歷很多的生死劫,想必創業者都有或多或少的體會。除了我在上面提到的CEO及合夥人的因素以外,我也想在行業以及業務選擇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點、選擇行業時一定要看這是紅海、藍海、死海還是深海。今天絕大部分創業者都在紅海中,你做我也做,大家都在做,所以如果你處在紅海中而且還沒有創業方向時,可能紅海市場就會進入死海市場,最終大家都活不了。

而藍海是現在大家正看到的風口。很多人認為一些行業是藍海行業於是就進來了,但其實這時已經是紅海了。不過,有可能在紅海的細分領域仍有藍海機會,但大家一定要分清,不要貿然看到一些新名詞(比如大數據、O2O)就去創業,這種情況下90%的公司都不能成功。

深海則是處於海平面運作的層面,雖然風平浪靜,但海底已經是波濤洶湧,深海是要領先常人兩到三步的,因為領先半步是在藍海里。如果你是跟隨的人,基本上都是在紅海,如果一大堆人在一起基本就是死海。

第二點、業務選擇。這里可以分為三個小點來講:

1)、做業務超前是必須的,但不能太早。我這人喜歡追夢,所以會經常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我曾經說過一句話:“我願意看地球,我願意看地球上任何一朵浪花拍上來”。正是因為我有這種情懷,所以我在選擇方向的時候,會經常選擇一些超前的行業。

但是現實比較骨感。比如, 2003年時我就決定做移動搜索,但最終只有百度做成了,我們為後來這些公司的成功做了鋪路石。所以,當你選擇方向的時候領先半步是沒有問題的,但不能太超前,順勢而為方能成功。

2)、做業務不要求大求全。我們之前做VOIP的時候,想要在全球27、28個國家建立一個IP電話運營系統網絡,這時候就需要我飛到每一個國家去跟他們洽談。雖然我們這家公司有300~400人,但是我們公司跟運營商比起來就顯得非常小了。

那時候我是CEO,但是我只會做加法,不會做減法,所以當時公司的一攤事情把我累死了。有人跟我說:朱波,你承擔得太多了。我想想也是,你一個小公司怎麽可能既做設備,又做運營,還做清算呢?

3)、做業務不要一直複制別人的模式,也不要與巨頭硬碰硬做持續性創新,而是要進行微創新。我認為創業者在進行業務選擇有四種:持續性創新、微創新、複制模式和顛覆式創新,我具體講講這幾種模式。

持續創新。持續性創新一般是大公司在做,它需要將產品不斷更新做好就需要持續性創新,這不是創業公司要做的事。創業公司想要用持續性創新打倒大公司,必死無疑。

微創新。這種情況是市場還沒被完全壟斷,你通過一些差異化的創新,還有機會贏。只有在還沒有形成壟斷性巨頭的時候,你才有超車的可能。

複制模式。這種非常要命,然而絕大部分創業者都在拼死拼活做這件事情,以前的千團大戰就是一直采用複制模式,但是一個真正偉大的小公司必須是要顛覆式創新。然而,很多時候是當你好不容易創造出顛覆式創新後卻未形成規模時,一大堆微創新就出現了,這時市場就會陷入飽和狀態。

顛覆式創新。如果大環境不改變,顛覆式創新就只能成為空談。為什麽中國的顛覆式創新那麽難?我覺得首先很多創業者喜歡跟風,而且一半以上的創業者都犯了這一錯誤;其次投資人一看風口來了,就「寧願失敗,也不能踩空」,於是紛紛投資;再次,消費者和用戶沒有價值取向,只知道便宜和方便就好,卻沒有想過用這服務的這家公司是不是抄襲別人的服務。

3)、概念到產品。當你有一個概念的時候,一定要快速把產品原形做出來。很多創始人都希望把產品打磨得精益求精,但是你一定要先把產品做出來然後在過程中再去沈澱和磨練。我們經常說失敗要失敗得快,失敗要失敗得便宜,不要拖泥帶水,所以從概念到做出產品速度一定要快,因為多放一天你就浪費一天的資源

當你做出產品以後,要快速面向市場,找到你第一批最忠誠的客戶,然後做用戶體驗。你光給投資人看概念是沒用的,只有你先跑數據,然後告訴他數據怎麽樣,投資人才可能認可你。

 
投資 企業家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