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馬奔騰的隕落: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0/166862.shtml

小馬奔騰的隕落: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
野馬財經 野馬財經

小馬奔騰的隕落: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

在李明去世後,小馬奔騰開始隕落,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挽回的機會,然而,小馬奔騰卻一步錯、步步錯。

來源 | 野馬財經(ID:YMCJ8686)

作者 | 傅碧霄

在小馬奔騰與建銀國際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下稱:建銀文化)這場創業者與投資人曠日持久的紛爭中,有人出師未捷身先死,有人竹籃打水一場空,更有人債務纏身變賣資產也還不清……但最令人唏噓的,還是小馬奔騰這家像流星一樣耀眼又迅速隕落的明星公司的命運。

1

與陳曉的永樂電器或者張蘭的俏江南比起來,小馬奔騰與資本對決的故事,更加殘酷。

這家影視行業明星公司,從90年代一家普通的廣告商起步,趕上了影視投資的春天,Per-A輪融資由霸菱亞洲領投4000萬美金,估值高達2億美金;A輪由建銀文化基金領投,估值高達30億人民幣;在創始人李明去世之前,華誼兄弟(300027.SZ)曾提出並購,估值高達54億人民幣。

即使在李明意外去世後,華人文化基金也曾準備以36億元估值接盤,卻最終因為價格沒談攏而作罷。隨後,小馬奔騰步入下行道,但依然有華數傳媒(000156.SZ)開價30億並購,由於股東意見不統一也沒有成行。直至今年國慶節,控股權被作價1.55億掛牌出售,公司整體估值僅剩3.8億元。小馬奔騰的故事,濃縮了影視投資十年間的繁華與泡沫。

多輸結局

“我就快彈盡糧絕,但必須拼死打下去。”

身穿黑色毛衣的金燕對我們說。她與建銀文化的天價債務官司已經到了最緊要關頭,面對即將來臨的二審終審判決。“打官司的錢都是同學朋友借的,就這樣還差一半。”最近,金燕緩交訴訟費的請求又被駁回。

2

圖為金燕,來源於網絡

這場官司已經撕扯了三年多。

按照當初的投資約定,小馬奔騰上市失利後,須回購投資方建銀文化股權,加上投資款4.5億元,和利息2億元,共計6.35億元。

但是,因為小馬奔騰創始人李明已經意外去世,建銀文化就將繼承了李明遺產的親屬們告上了仲裁庭。

2014年11月18日,裁決結果出爐:要求李莉(李明姐姐)、李萍(李明妹妹)、金燕及其他李明遺產繼承人履行股份回購義務,一次性收購建銀文化持有的小馬奔騰公司的全部股份,支付股權轉讓款6.35億元。

但是,李莉、李萍根本無力支付這筆巨款。2017年10月2日,李莉、李萍持有的小馬奔騰控股權被拍賣了1.55億元。

3

圖為李莉,來源於網絡

至於其余的債務,在去年9月最近的一次判決中,北京一中院判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金燕有義務償還。依據是《婚姻法》24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

金燕通過遺產繼承,繼承了李明100多萬的遺產和合計約8%的小馬奔騰股權。但是,由於小馬奔騰股權價值大幅縮水,金燕也無力來支付這筆巨債。

“不公!”金燕說,“李明創辦、經營小馬奔騰時,我並未在小馬奔騰擔任職務,這麽多年一直是自己在經營一家素餐館,小馬奔騰融到的資金也投入了公司滾動發展,並沒有拿到家里用,現在李明去世,憑什麽要我來承擔這筆過億的巨債?”

2017年3月,金燕向法庭提供了詳細婚後收入說明,以證明巨額投資款並未用於夫妻家庭共同生活。

不過法院就金燕提供的證據,回複是“所提供證據與本案無關”。

關於投資協議的情況,咨詢律師了解到,“這要看配偶在投資協議中有沒有簽字,如果沒有簽字,因投資協議而產生的債務,一般不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

金燕稱,當時她完全沒有參與過小馬奔騰的事情,更談不上在投資協議上簽字。

但是,事情的複雜之處在於,建銀文化是國有體制,基金的LP除建設銀行外,還有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七弦投資、江蘇雨潤集團、湖北武漢工貿等。而原先投資小馬奔騰的負責人已經離開,新接任的人現在所要做的就是盡量追回資金,畢竟“國有資產流失”的鍋誰也背不起,而且也需要通過一些手段向LP表明盡力追款的態度。

“我堅持不僅是為我自己,也為了不能讓這種不公判決成為先例!”金燕說。

就仲裁結果,野馬財經多次致電李莉,但是對方手機已經呼轉至秘書臺,始終未能聯系上。

沒有贏家

小馬奔騰滿盤兼輸,但是建銀文化也不是贏家。

即便最終贏得了訴訟,從投資角度看,建銀文化這筆投資還是失敗了。

知情人士稱,小馬奔騰是建銀文化成立後投資的第一個項目。當時基金規模才不到15億,投資小馬奔騰一次就拿出了4.5億,就是看準了豪賭的方式。

而在2017年10月進行的這場拍賣中,小馬奔騰的估值僅剩3.8億元,與華誼兄弟曾經給出的54億並購估值相比,這個數字就像一聲嘆息。

成立7年的建銀文化,投資的其他項目結局也不太樂觀。比如投資的北青航媒,虧損嚴重,據中證網報道,今年7月,建銀文化將所持北青航媒12.88%股權在北交所掛牌轉讓。

建銀文化砸下重金搶來的小馬奔騰,股權價值降得一塌糊塗。

小馬奔騰原高管回憶,建銀文化在李明去世那年並沒有通過法律手段追究債務,而是隔了一年。當時建銀文化也表示要和小馬奔騰共渡難關,但隨後公司發生的股份糾紛、家族內亂,徹底動搖了建銀文化的信心,畢竟投資是要講求回報的。

我們註意到,其實不止是建銀文化,跟隨其一起要求回購的還有其他的投資機構和個人股東。曾經錦上添花的投資機構與創業公司股東最終走到公堂對決的地步,不知各方作何感想?

烈火烹油

一切還要從6年前那筆刷新影視行業紀錄的投資說起。

2011年3月,小馬奔騰完成了打破中國影視業記錄的7.5億元融資,估值30億,領投方為建銀文化,開信創投、信中利、清科、漢理前景基金等其他多家風投跟進。

建銀文化出資4.5億元,持股比例15%,成為小馬奔騰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李明兄妹組建的北京小馬歡騰投資有限公司)。

小馬奔騰曾制作、投資過《歷史的天空》、《我的兄弟叫順溜》、《龍門鏢局》、《太平輪》、《武林外傳》、《將愛情進行到底》、《黃金大劫案》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當時小馬奔騰是被廣泛看好的明星項目,曾經投資了小馬奔騰的信中利董事長汪潮湧就曾對野馬財經談到,他是從40多家投資機構的競爭中“搶”到小馬奔騰的。

然而,表面風光的背後,也埋下了日後的隱患。

除了主體投資協議外,建銀文化與小馬奔騰實際控制人李明、李萍、李莉,還簽署了一份《投資補充協議》,約定:若小馬奔騰未能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實現合格上市,則建銀文化有權要求小馬奔騰、實際控制人或李萍、李莉、李明中的任何一方一次性收購所持小馬奔騰股權。

這一條款曾被解讀為以上市時間為條件而非業績目標的特殊“對賭條款”。但是,野馬財經找到了當時深度參與了這次引資的小馬奔騰人士,其表示,小馬奔騰是明星項目,話語權較大,當初在投資協議中約定業績對賭是不可能的,這一條款是約定投資機構如何退出的條款。

李明同意上市不成回購,是認為上市肯定沒有問題,對於前景預判極為樂觀。如金燕所說,李明不懂資本運作,對於這這份協議的真正風險沒有清醒認識。

李明是個性情中人,為人仗義、豪爽、慷慨,人稱“大狗”,導演高群書曾這樣評價李明“對朋友比對自己好,為圓兄弟夢甘願賠錢”。

然而,在資本江湖中,拼的不是義氣。

拿到建銀投資的次年——2012年,小馬奔騰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完成了並購好萊塢著名特效公司數字王國(Digital Domain),本意是給小馬奔騰註入一個加分項,但是不料卻給自己憑添了許多麻煩。

首先是,當時小馬奔騰突然得知合作夥伴數字王國破產即將被出售,只有2個星期的時間,但是要籌集3020萬美金。由於涉及到外匯,就連當時小馬奔騰的財務顧問王冉麾下的易凱資本都沒有辦法,但是依靠多年來在資本市場積累的人脈和資源,小馬奔騰核心高管向能夠想到的所有人嘗試融資,最終通過特貓肉系的大BOSS和內地富商車峰融到了需要的數千萬美金。

本是一件海外收購的壯舉,但誰知數字王國嚴重虧損,為了不影響小馬奔騰上市的財報,股東們最終決定將其出售給車峰,數字王國後來被裝到了車峰實際控制的香港殼公司奧亮集團中,在這個過程中,在北京水立方對面蓋了一座龍形建築的商人還套現了8000萬。

再加上小馬奔騰的股東中,恰好還有一位小股東正好與一位叫做“王誠”的人同名同姓,而李明去世的原因各方又諱莫如深,這數位在資本市場上掀起驚濤駭浪的人物和小馬奔騰的交集讓市場上出現了許多神乎其神的傳言,但真實的情況基本上就是時間太緊,融不到資,能給錢的就是那幾位爺,所以就這樣齊齊入了小馬奔騰局。

坎坷上市路

了結了數字王國,小馬奔騰的上市之路依然坎坷。

最初,小馬奔騰引入了霸菱亞洲,瞄準海外資本市場,搭建了VIE結構,而2010年前後,中概股在美國境遇堪憂,兩相比較之下,小馬奔騰還是決定在中國A股尋求上市。

A股市場要求影視文化公司無外資背景,小馬奔騰遂引入建銀文化的投資,有外資背景的上一輪投資方霸菱亞洲退出。

根據國內IPO審核要求,小馬奔騰公司還需拆VIE結構進行身份轉換。正是因為拆V回A的原因,為了縮短流程時間,李明在小馬奔騰的股權結構中,采用了小馬歡騰作為小馬奔騰的控股股東,但是在這一層公司結構中,李明姐姐李莉和妹妹李萍的股份卻比他自己還多,李明只是小股東。也正是這樣一種股權結構為小馬奔騰家族內亂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原小馬奔騰高管透露,這是一種典型的代持結構。但是,法律並不認。

拆VIE架構又使得小馬奔騰的IPO一拖再拖。

就在這時,黑天鵝突然降臨。

2012年11月,證監會展開了IPO自查與核查運動,IPO事實上暫停,直至2014年1月才重啟。

不過,在2013年,華誼兄弟還曾向小馬奔騰發出收購意向,估值高達54億。

“狗哥對錢沒概念,平時就一身軍裝、大靴子,數得出的幾件衣服,幾十億幾百億對他來說都是一樣的。他是一個藝術家,醉心於在香山的會所打造好作品,還有和哥們打牌、喝酒、聊天,真要成為上市公司老板,其實他不一定能適應那種身份。基於對狗哥的了解,我認為賣給華誼兄弟是最佳的一種方案。”小馬奔騰原高管透露稱。

但最終李明沒有接受,身邊很多人希望小馬奔騰獨立IPO或者借殼。但是,借殼上市也沒有成功。

於是,小馬奔騰就不可能在2013年12月31日(補充協議中要求的上市截止時間)之前實現上市了。

“上市未成,主要是李明不夠堅定”前述原高管稱。

緊接著,更大的悲劇發生了,2014年1月2日,李明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實際控制人和靈魂人物,李明之死對小馬奔騰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4

人禍,一步錯步步錯

在李明去世後,小馬奔騰開始隕落,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挽回的機會,然而,小馬奔騰卻一步錯、步步錯。

而李明的去世,讓小馬奔騰股權中深埋的矛盾也就沒有了調和人。

李明去世20天後,李明遺孀金燕臨危受命,接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當時,李莉擔任副總裁,分管財務、人事;李萍負責集團旗下北京新雷明頓廣告有限公司,李萍的丈夫李立功擔任小馬奔騰電視劇總經理。

但由於小馬奔騰特殊的股權安排,導致金燕處於弱勢,她說自己:“從來不是小馬奔騰實際控制人。”

金燕接手公司之後,當務之急就是找錢,支付建銀文化股權回購款。2014年上半年,金燕按李明生前安排引入新一輪投資方——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當時金燕與華人文化已經談妥,華人文化接盤小馬奔騰,其余股東離場,估值36億元,但建銀文化等股東開出了42億元估值的心理價位。不過,華人文化在盡調之後,最終給出的估值也沒有36億了,畢竟曾經小馬奔騰估值高達54億元,股東們各懷心思,最終沒有接受華人文化的新出價。

“當時,華人文化產業基金的黎叔準備投資小馬奔騰,金燕、李莉、李萍本來達成了一個股份分割的協議,但是因為這次投資沒成,這份股權分割協議最終也被推翻了,直至小馬奔騰最終被賣也沒有就代持股份做出清晰劃分。”小馬奔騰原高管談到。

金燕掌舵期間,除了華人文化基金,其他高管還曾介紹華數傳媒並購小馬奔騰,開出了30億估值,一些河北、湖北的產業基金也都來談過投資,但最終都沒有成功。據原小馬奔騰高管分析,投資不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小馬奔騰的股東們在估值上不願妥協,另一方面公司股權結構混亂、決策層意見不統一,也讓投資人望而卻步。

其透露,李明生前只希望小馬奔騰發展的好,至於最終是獨立IPO還是被並購,他並不是十分在意。李明曾和小馬奔騰高管參觀過好萊塢著名影視公司華納兄弟,他曾說過,如果公司在有能力的股東和管理者的帶領下越來越強大,創始人家族持有的股份微乎其微又有什麽所謂。

但是,斯人已去,他的親人們卻未必與之想法一致。

2014年10月的股東會上,金燕又做了任上最後一次努力,她自己借款7億,給公司開出了30億估值,準備將所有的外部股份回購。“如果建銀在這個時候退出也可以保本。”金燕說道。

但緊接著,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金燕在微博上發消息稱,2014年10月29日,公司股東未經授權直接從公司帶走小馬奔騰公章,小馬奔騰及其子公司全部營業執照的正副本原件均不翼而飛。

建銀文化聯手股東李莉、李萍罷免了金燕的董事長職務。在被罷免的前一天金燕給李萍寫了一封信,信中說:

“現在,唯一能救局的就是歡騰的態度,而你是歡騰的法人。我願意承接你和姐姐的債務,對著建銀打,維護我們對公司的控制。如果你願意,請委托我代表歡騰,對建銀的一系列提案進行否決。這是我唯一能為小馬和你哥做的最大的事,今天是李家的小馬唯一的機會……小馬生死在妹妹一念,我們姐仨築起一道墻吧。”

遺憾的是,金燕的這道墻最終沒有築起。

2014年11月3日,小馬奔騰發布公告,正式宣布公司法人代表和董事長由金燕變更為李莉。

“建銀文化做的最不道德的行為,就是在創業公司遭遇巨變的時候,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離間姑嫂、破壞人倫,目的就是實現完全掌控局面。”金燕說。

與此同時,家族內亂和股權不清也讓團隊動蕩不已。

原小馬奔騰人士對野馬財經透露,李明曾以協議方式給予宗帥、劉恒等骨幹人才在小馬奔騰和子公司股權激勵,這部分股權據說也由李莉代持,但後來卻被李莉否認。小馬奔騰院線公司總經理崔麗為、著名編劇孔二狗,高薪從華誼兄弟經紀公司挖來分管新媒體公司業務的副總裁宗帥,小馬奔騰集團演藝經紀公司、新媒體公司總經理曾鵬宇,小馬奔騰的“左腦”、原副董事長鐘麗芳面對此種情況,紛紛選擇離開。而影視行業公司最重要的價值就是人才,在眾多人才離開小馬奔騰後,小馬奔騰的價值一跌再跌。

人才的流失給小馬奔騰帶來的直接影響如釜底抽薪。

小馬奔騰參與第一部電影《機器俠》時,采用了保底協議的方式,成為了那部影片中唯一賺錢的公司。但是當人才流失後,小馬奔騰出現了控制不住成本的情況,以《太平輪》為例,原本上下兩部預算2.4億元的成本卻暴增至3.2億,總票房卻只實現了2.5億,最終虧損。

5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原小馬奔騰人士稱,那時李莉、李萍姐妹招來了一個新負責人,“有不懂行控制不住成本的因素,也有資金去向不明的因素”。

2014年後半年,小馬奔騰一部新片都沒有開工,業務陷入僵局。

小馬奔騰從一匹行業黑馬,慢慢跑不動了,再找投資方接手難上加難。

小馬奔騰的辦公地點也從東二環內的5A甲級寫字樓居然大廈搬回了公司剛起步時辦公所在地的北四環亞運村匯欣大廈。

“小馬奔騰這個案例要汲取的教訓太多了。創始人驟逝,家族企業的傳承和治理是個大問題,發展中的政商不清、股份代持、家族內亂、董事長易人、高管離職、投資機構維權處理的都不夠好。最要命的是激進的投資協議,創業企業引入投資是要慎之又慎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助理田軒教授曾對野馬財經這樣總結道。

“小馬奔騰的悲劇就是人禍,如果股東們都能寬容一點,從大局著想,不會是今天這個結果。”小馬奔騰原高管說。

泡沫破滅之後,誰來拯救小馬奔騰

從霸菱亞洲4000萬美元投資,到建銀文化30億入局,再到華誼兄弟的54億出價、華人文化的36億估值,以及華數傳媒的30億估值,小馬奔騰的資本之路一直都備受關註。

6

原小馬奔騰集團演藝經紀公司、新媒體公司總經理曾鵬宇對野馬財經表示,小馬奔騰的變故也可以看做目前國內影視行業表面風光的大發展之下隱憂的一個縮影。很多影視公司為了快速擴張,不惜一切代價引資本入局,而市場上相當一部分資本是全無影視行業經驗的“外行”,資本入局後來帶的力量變化,以及現實的投資回報壓力,時常引發“外行指導內行”的情況,非但沒有為企業發展助力,反而在關鍵時刻自亂陣腳,導致無力回天。

但前述小馬奔騰原高管提到,小馬奔騰這個項目其實泡沫並不嚴重,當年旗下匯聚了眾多知名導演、編劇,建了很多電影院,出品了不少知名作品,增速非常快。後來很多影視公司實力遠不如小馬奔騰,卻能撐起巨大的估值,小馬奔騰主要的問題在於李明去世之後的應對一直在錯。

“我總是回避看到小馬奔騰的任何新聞,因為不忍心看到狗哥用生命換來的小馬奔騰走到如今的地步。”這位原高管對野馬財經說:“我很希望接盤方能把小馬奔騰這個品牌重新做起來,不要把狗哥打造的這個金字招牌弄沒了。”

今年國慶節期間,斥資1.55億拍下了小馬奔騰控股權的“接盤俠”名叫冉騰(上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野馬財經檢索工商資料發現,該公司註冊於2015年4月16日,註冊資本金5000萬,法人代表為丁艷芝,其也是第一大股東,持股80%;第二大股東為陳松松,持股20%。多位小馬奔騰現任、前任員工均表示這是一家毫無影視相關背景的公司,以金融投資為主業。

這樣的“外行”投資方能給小馬奔騰帶來多大幫助呢?各方的看法都比較悲觀。

而這一次股權拍賣,金燕作為優先購買權人,卻沒有接到任何通知,她認為拍賣不具備合法性,已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執行異議申請書》。目前官司還在打,股權轉讓懸而未決。但是,可以預判的是,小馬奔騰的故事,大局已定。

創辦於1994年,隨著中國影視行業的狂飆突進達到巔峰,最後在與資本的對決中落幕,小馬奔騰的故事,濃縮了中國近30年經濟發展中的輝煌與灰燼,折射了影視投資十年間的繁華與泡沫。

“因緣假和,堆積必倒。”

這是金燕發在朋友圈的一句話,也可以看做是小馬奔騰悲劇的一個註腳。

小馬奔騰 李明 影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