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Phone十年 然而真正的贏家是安卓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12/165077.shtml

iPhone十年 然而真正的贏家是安卓
接招 接招

iPhone十年 然而真正的贏家是安卓

中國互聯網靠iPhone續命,靠安卓發家。

來源|接招(ID:itakethat)  

文丨霍超

2005年,張雲峰大學畢業去了天津東麗區一家鐵路設備的制造公司,每天八點半上班,五點多下班,每天晚上的時間就是一般泡論壇一邊看編程方面的書,每周都會有幾天要到淩晨2、3點才睡。他把白天的時間獻給了工作,為了糊口;晚上的時間獻給了塞班,為了興趣。

2007年張雲峰與泡論壇認識的基友蘇光升推出了智能手機論壇OPDA (www.opda.com.cn)。但能夠讓他們潛心折騰的設備還比較少,真正算得上智能機的只有使用塞班系統的諾 基亞,windows mobile的手機都很少。

他們算的上中國互聯網移動端(還稱不上移動互聯網)的第一批開發者,泡泡論壇、漢化國外軟件、在有限的手機系統框架中定制一些功能是他們每天忙碌的事情。這群人大多屬於兼職創業,手機論壇獲取的流量廣告不足以支撐他們的開銷,但是每條帖子下面寥寥留言卻支撐了他們做下去的動力。

在那前後,中國的互聯網第一代創業者剛剛穩固,第二次創業潮初顯跡象。王興開始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創建了校內網。楊浩湧和姚勁波進軍分類信息網站,暴風集團CEO馮鑫開始創業,古永鏘也開始籌備優酷。在當時,PC互聯網就代表了整個互聯網,而互聯網創業也局限在不同的網站之間挖掘著用戶的需求。

每個人都想複制開心網,沒有人意識到一場革命即將來臨。

2007年,一個偏執狂跳到了舊金山的舞臺上發布了一款「劃時代」的產品,用一顆不完整的蘋果嘲諷了一下兩只手的諾基亞。這個偏執狂是喬布斯,他手里拿著的是第一代iPhone。

雖然喬老爺子後來去世了,但這件事給後世留下了兩個影響:第一,iPhone重新定義了手機;第二,喬布斯重新定義了中國互聯網人的穿著(其實主要是雷軍和賈躍亭)。

0 (2)

iPhone的出現不止是是把手機做的多精致,屏幕變得多大,觸控多麽人性化,更多的意義在於拉開了移動互聯網這桿大旗。所以很多人把2007年定義為移動互聯網的元年,iOS登頂,喬布斯封神,中國互聯網開始趕英超美。

但是,中國互聯網真的是iPhone拯救的嗎?

有多少人還記得2007年的那個夜晚,記得第一眼看到iPhone的驚艷,記得喬布斯在臺上的激昂,臺下呼之欲出amazing。

老實說吧,其實大多數人都不記得,中國互聯網也不記得。

iPhone真正打開中國市場是在2009年,在此之前複雜的購買渠道和相對高昂的價格註定它在中國只能是少數人的玩物。

第一代iPhone在上市之初銷量只有136萬臺,而那一年諾基亞的出貨量是4.37億。並且最初蘋果並沒有沒有上線Appstore,所以個人開發者也並未能在其上有所作為。

轉機出現在2008年,中國的運營商接入3G傳輸標準,安卓也在谷歌的加持下推出了第一款產品——HTC G1。

timg

第一款安卓手機—HTC G1

安卓不僅帶來了接近iPhone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它更加便宜,而且足夠開放,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而言。

中華萬年歷的創始人秦濤第一次接觸安卓是在2008年,那時候他甚至連一款安卓設備都沒有。「我們先在電腦上試用了安卓模擬器,感覺Android在中國一定會火。」於是秦濤立馬買了部谷歌G1手機研究起來,投身到中國第一批個人開發者中來。在此之前他是做過兩三個網站,承包過軟件開發。

因為塞班的經歷,張雲峰早期對安卓有些抵觸。但在逐漸試用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安卓使用上的便攜以及開發上的流暢,逐漸開始慢慢接受。而後,張雲峰和蘇光升的OPDA團隊開始轉向安卓刷機領域,創立了後來業內備受好評的刷機工具「卓大師」。

早期的iPhone比較封閉,價格低廉、更加開放且選擇多樣的安卓更加對這些極客開發者的胃口。而更重要的是他們看到的安卓的未來,一個ios暫時給不了的未來。

如果說iPhone是富士康的跳板的話,那麽安卓就是華強北、中華酷聯、小米、OV……等等屌絲友商的跳板。

應該說安卓支撐了中國近些年來的硬件制造水平,仔細回頭想想看,從手機到最近流行的智能硬件幾乎都是Power by Android。沒有安卓哪來小米,哪來OV,哪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半壁江山。

第一批手機軟件開發者的市場紅利也是來自安卓。

安卓第一任代言人是來自臺灣的HTC,在此之前我們更熟悉它另外一個名字——多普達,專註於微軟windows mobile系統的代工廠。而後三星、Moto、索愛等一些國際巨頭開始接入安卓系統。

真正讓安卓開始普及的是中華酷聯,依靠運營商推廣3G的契機瘋狂傾銷,一躍成為中國出貨量最大的幾個廠商。

根據友盟2010年全球手機廠商出貨量顯示,iPhone 2010年全球銷量在4750萬部,而單是「中華酷聯」其一的中興出貨量在5180萬部。

海豚瀏覽器的創始人楊永智也是在那個時候加入了安卓開發者的大軍,2009年11月,楊永智要辭去在微軟的工作,因為他認準2010年和2011年,移動互聯網一定會爆發,2009年就是最好的創業時機。

楊永智對移動互聯網的判斷是試驗「燒」出來的,最多的時候,團隊做了100多個應用嘗試。「我們查百度搜索,看哪個關鍵字搜索次數多,就做哪個關鍵字的APP。每天觀察安卓應用商店的排名,發現用戶喜歡什麽,就做什麽。我們最鼎盛的時候,安卓應用商店每個類別的前十名里面都有我們的APP。」

對於早期的移動端開發者,流量廣告是最直接的變現路徑。只要有APP,有流量,就能賺錢。當時Google為了支持市場,投放了很多廣告,點一下就是5美金。所以楊永智在融資前,公司賬戶里已經有數千萬人民幣。

除了廣告生意之外,早期開發者還有另外兩條變現途徑。一、應用市場付費購買;二、應用內付費服務。但是這兩點在ios平臺上國內開發者並沒有占到多少甜頭。

雖然蘋果有著完整封閉的應用生態,但國內的iPhone用戶在早期並沒有良好的應用付費習慣。其一是因為早期的ios系統越獄並不難,第二是蘋果商店在前期付費渠道太過繁瑣。

早期的iPhone用戶應該有過這樣的切身體會,想要購買一款應用或者要在某個手遊端購買服務時,需要綁定一張支持VISA的信用卡。這對當時信用卡消費並未普及的國人而言並不方便。

直到2011年時,蘋果才將中國區APP Store售價就從美元改為人民幣,國內用戶除了用信用卡為APP支付外,可以通過銀行卡為iTunes賬戶進行充值,但是最小面額為50元起。

開發者在安卓上就沒這個煩惱,由於系統的開放性應用內付費簡單方便,導致早期湧入安卓陣營的開發者要遠遠高於ios陣營。

0 (1)

試問早期開發者第一次接觸的資本是哪家?紅杉、高盛還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沒緩過勁,國內的VC還在傳統的pc互聯網和sp發力,除了少許有先見之明的個人天使外,那個時間點最早去和開發者談投資的大多數來自安卓手機廠商。

國內安卓手機廠商為了應對本土化的需求,所以會針對安卓系統進行一些定制。為了省時省力這些廠商對市面上優秀的應用通常采取收購或投資的方式。所以著名的安全軟件LBE被小米投資了,茄子快傳進入了聯想的懷抱。

可以說,早期沒有這些廠商投入的這筆資金,中國移動互聯網從業者很難有如今這般龐大。而這些廠商之所以有錢得益於安卓提供的內核。

安卓常常被用戶詬病的一點是手機廠商的預裝,而這一點對於之後中國移動互聯網格局的形成卻至關重要。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之所以繁榮離不了低價安卓機的普及,而在中國市場之所以能產生造價低廉的智能手機,除了人工成本的廉價外離不了預裝軟件的補貼。

手機廠商在硬件銷售不盈利的情況下,軟件預裝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環。據老羅在多年前的一次發布會上透露,手機制造商在其生產的產品中預裝一款軟件即可獲得幾元到十幾元不等的利潤。所以用戶在買到的安卓手機中常常自帶「全家桶」應用,雖然及其影響用戶體驗,但不得不說這也間接推動了中國智能手機的普及。

另外一點,BAT等一些巨頭的繁盛也少不了當初預裝軟件的推動。試想一下,一個之前沒接觸過智能手機的普通用戶,在看到有預裝軟件的前提下,本能會選擇成為該軟件的用戶而不會再去搜索下載同品類的其他應用,手機QQ起於此,手機淘寶起於此,完全基於移動端的微信起於此,而與其同品類的米聊敗於此。

iPhone相比安卓則更加純凈,除了少數自家應用外大多依靠用戶自己下載,提升了用戶體驗,但少了安卓那般野蠻生長。

結語:誠然在中國移動互聯網日新月異的今天,過去的那些個人開發者大多已經轉型,現在也已經不是草莽英雄的年代。大多數的用戶更喜歡iPhone帶來的體驗,大多數的互聯網公司也針對ios帶來更好的優化,但是安卓給中國互聯網帶來的變化不應該被人忘記。

iPhone 安卓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