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大訊飛: “人工智能”在醫院能幹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788

(新華社/圖)

病人進入醫院,在大廳里可以通過機器人來咨詢要掛哪個科;醫生在跟病人的問診過程中,系統可以自動將問診語音轉化為文字,並通過自然語言理解技術轉化為結構化的電子病歷;同時,人工智能系統將給出醫生診斷和治療的建議;病人去做影像檢查,人工智能系統會輔助醫生閱片。

這是科大訊飛構建的智慧醫療醫療場景,其中智能語音電子病歷、機器人、移動APP以及影像輔助診斷等產品已經在全國數十家醫院落地。

2017年8月20日,由科大訊飛、安徽省立醫院聯手打造的“安徽省立智慧醫院(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心)”(下簡稱“輔助診療中心”)在合肥正式掛牌運行,旨在為基層特別是邊遠不發達地區的醫務人員提供高水平的診斷輔助,提高醫務人員診斷水平。

輔助診療中心已與安徽省醫學影像雲平臺、安徽省立醫院醫聯體遠程會診平臺完成對接,在已接入的41家縣級醫院,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將為它們提供胸部CT和乳腺鉬靶影像的智能輔助診斷及質檢服務。此外,該醫院對口幫扶的西藏山南地區人民醫院也已接入該系統,未來該平臺將服務於安徽省全省105個縣。

科大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副總經理鹿曉亮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過去大家做互聯網+醫療,並沒有真正解決醫療的痛點。比如互聯網+零售,零售端的供給方產品、服務很充足,但醫療的問題在於供給側欠缺,不可能通過連接來提升效率。人工智能可以幫助醫生診斷,幫助解決醫療供給側的問題。

科大訊飛成立於1999年底,前身是中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人機語音通信實驗室,當時科大訊飛的創始人劉慶峰在該實驗室讀博士二年級,他和十多名同學一起創辦了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攻語音。

科大訊飛副總裁杜蘭稱,科大訊飛認為醫療可能是未來爆發的一個點。比如電子病歷、語音輸入寫成病例,圖像識別通過一個個病例突破,讓機器人來總和診斷,比如TB(肺結核)機器診斷的準確率可能是94.9%,人類可能只有70%左右,在這一點上,機器是超越人類的。

2011年左右,科大訊飛曾醞釀進軍醫療行業,當時主要規劃是把雲音技術引入醫療行業,但是技術和配套環境成熟度不高,隨後該項目擱置了。

語音+醫療,是科大訊飛切入醫療最便捷的一個場景。在科大訊飛華南總部的展廳里,有一處口腔門診語音電子病歷系統的場景演示,展示的是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門診中,一位醫生一邊為患者檢查,一邊以口述方式將患者病情錄入病歷的過程。病歷按照主訴、現病史、家族史、身體狀況、檢查情況、診斷、治療計劃、處置等分欄,根據語音內容自動錄入。最後,醫生只需要核對簽字即可。

另一款產品是超聲科智能語音助理,與前面的牙科類似,可以幫助超聲科醫生邊讀取信息、邊錄入。

如果說語音輸入解放了門診醫生的手,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則減輕了醫生閱片壓力,前面提到的輔助診療中心,就是其真正落地。簡單來說,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醫生專家標註影像(正常和病竈),人工智能通過神經網絡算法建模,機器通過大數據自主學習,在輸入病患影像資料之後,可以幫助醫生標註出病竈區域,提示其重點關註,減輕工作量。

2017年8月7日,科大訊飛以92.3%的平均召回率,打破國際權威肺結節檢測大賽LUNA16記錄,獲得世界冠軍,獲得LUNA評測第一名。

權威肺結節檢測大賽LUNA16,其實也是一種輔助診療。主辦方整理了幾千例肺部CT影像,給參賽團隊回去訓練,然後拿新的數據去做測試,各參賽團隊公布成績排名。數據集是限定好了的,主要比拼準確率,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技術。

相對於傳統的自然場景等圖像識別,醫學影像識別任務難度更大、要求更高。以LUNA評測中的肺結節檢測任務為例,其特點是輸入信息量“大”、待檢測目標“小”:例如一例1.25mm層厚的CT一般包含200多張影像,每張影像大小一般為512x512像素,而小的肺結節直徑僅有4個像素。

醫學影像識別任務的另一個難點在於標註錯誤很難完全避免,即使是LUNA評測所采用的精標數據集,也存在漏標註等現象,數據標註錯誤會直接影像識別的性能。為了降低標註錯誤帶來的影響,科大訊飛還提出一種有效樣本挖掘策略,該策略能夠通過在線學習過程自動過濾可疑錯誤樣本,大大提高系統的檢出效果。

鹿曉亮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科大訊飛自從2006年開始關註深度學習,2010年起投入做了很多創新工作。深度學習的底層是一樣的,針對不同行業的技術上的遷移,對科大訊飛來說不算是很大的挑戰。難點在於尋找行業專業人才。

2017年3月,科大訊飛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引入陶曉東博士,擔任科大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總經理一職。陶曉東研究方向為醫學影像,曾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從事醫學影像研究,並在飛利浦醫療放射解決方案部門擔任首席架構師。

目前科大訊飛醫療團隊一共150人左右,主要由研發、醫療、產品三塊構成,其中研發占60-70%。鹿曉亮解釋說,醫療專家團隊有一些全職醫生,但是目前讓醫生離開醫療體系很難,科大訊飛大部分醫療專家合作是兼職。

他的計劃是團隊人員數量到年底要翻番,達到250-300人左右。

2017年8月26-27日,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要參加全科醫生考試。鹿曉亮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如果考試通過,意味著機器具備了全科醫生所需知識,但是要真正把這個技術產品化,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鹿曉亮最後強調說,AI雖然發展快,有些方面比人類強,但AI還處於弱人工智能階段,不具備通用性功能,比如阿爾法狗只能下圍棋,不能下象棋。機器可以幫助閱片,但最後影像報告,還是要醫生簽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