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淚流滿面地給大家講述一個我錯過的明星項目的事。
來源 | 無力思考
文丨李祝捷
知道我的粉絲們都特別喜歡八卦,人性上別人倒黴更容易成為自己的快樂,所以我先說閑事,淚流滿面地給大家講述一下,我打臉錯過一個明星項目的事。
16年的上半年一個晚上吃飽了撐的,我在沙發上和熊貓資本的論總打電話,交流大家最近投了些什麽項目。論總微信那邊說他要投一個自行車的項目,我一聽這不是政府公益事業麽,哥們新基金才做了一年,一單聽說要投7-800萬美金,說服了合夥人兄弟們都支持他一單多投點,我就在電話這頭傻呼呼的勸了他半天,論總一定要謹慎。論總也很沈重的說,100萬美金的Loan已經先打過去了,靠譜項目不多,找到一個不如多投點。當時項目對領投方的要求是,論總你賬上有沒有錢,有錢先打款100萬美元,否則就免談了。即使此刻,我們也可以代入體會一下,論總當時決策打款時忐忑的小心靈。
半年後Mobike刷遍朋友圈的時刻,我只能打了自己一巴掌,如果我當時舔著臉堅決要求跟投,想必不一定會被斷然拒絕。而自以為是的妄加判斷,讓我和16年最明星的項目擦肩而過。
(時隔一年半,允許我貼一張論總照片在這里,表示一下對逝去的機會的追憶,也向論總致敬!)
這件事給了我很深刻的教訓,靠譜投資人給的重要信息,我應該立刻去一次上海,爭取見一下項目,而不是靠常識和經驗判斷沒有見過的項目。投資就是這樣,既有的經驗和常識,也會成為你判斷的障礙,當然有決策權的合夥人更需要身先士卒,沖在第一線親自看項目,否則什麽好項目都會擦肩而過。
當然另一個話題,如果我們是一個更大的基金,比如說2億美金的Fund,以我們的判斷B輪錯過,B+,C,C+再追也是可以進去的。明星項目隨分子,雖然回報上不一定特別多,也是基金一種很好的PR投資策略。 很多時候募資的能力,才決定你能參與什麽樣質量的項目。當然,永遠是最早進入的VC,眼光膽略最被人欽佩,回報上賺的最多。站在今天,得向A輪愉悅三總致敬;也要向本來和我們一樣定位早期天使卻重倉投了B論的熊貓資本致敬!換了我當年的認知,見了項目,也未必能做到,兄弟基金們真是牛鞭!
後面我們做了個預測,證明我們很多的判斷並沒有錯。首先我們在B+之後就判斷,滴滴犯了個錯誤,據說滴滴的程維也看了摩拜,當時Pass了。 這為什麽是個錯誤呢?因為出行是滴滴最核心的領域,看起來自行車和打車暫時井水不犯河水,但都屬於出行的核心賽道。如果我是程維,當時就應該立刻高調宣布砸5億美金進這個賽道,或者直接要求買下當時的mobike,當時摩拜才多少估值?區區幾千萬美金而已。戰略上如果去恐嚇所有的VC不要下註,也許就沒有後面mobike和OFO什麽事了。
為什麽這是個戰略上重大失誤呢,別忘了中國是自行車王國,騎自行車短途出行的用戶肯定是多過打車的用戶的。所以當自行車日活逼近滴滴的時候,威脅就與日劇增了。我們可以腦補YY一下後面mobike講的故事,除了全球化占領別的城市之外,肯定還有一條其實隨時可以覆蓋滴滴的用戶,甚至推出Mobike的叫車服務,不就是再補貼一輪掃一下出租車和專車用戶的事麽?多年的打車大戰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了,中國用戶對這種標準化服務,是最沒有平臺忠誠度的,誰補貼咱跟誰走。
毫不誇張的說,滴滴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已經就是mobike。對於錯過滴滴的VC而言,下註一個估值只有滴滴1/10的標的,用戶數據卻逐漸接近,而且有可能更大,怎麽看都值得下場賭一把了。
當然也就沒有如果了,歷史是不可以假設的。 滴滴後面醒悟過來,mobike已經融到幾億美金是獨角獸了,背後股東也都是明星VC糧草充足,只能在另一個標的OFO上做文章。所以我們內部另一個當時的預言,很快就要兌現了,那就是滴滴戰略上需要控制一家自行車公司,在事實上把OFO變成滴滴的子公司,以服從滴滴的戰略,否則面對摩拜未來轉身就可以打出租,專車的潛在威脅,滴滴恐怕會寢食難安。
另起爐竈做自行車的窗口,即使對滴滴而言都也已經錯過了,除此之外其實別無選擇。恰好OFO的管理團隊一方面是學生軍創業,政治鬥爭經歷及能力上遠不如滴滴系,又有滴滴大量同系VC的協助,做到這一點對滴滴來說也不是難事。疑似被架空的事,八卦愛好者不難網上自行搜索。
移動互聯網的戰爭,雖然純線上的機會貌似枯竭,其實還有很多機會,Mobike這樣的大戲還在波瀾壯闊的上演,我們堅信也一定有新的大機會出來。我們能做的就是2點,努力做好投資,努力募更大的基金。
八卦之余,再回首都是耳光,我記住該記住的教訓,寫下來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