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61729&time=2011-05-21&cl=115&page=all
留下來的都非尋常之輩,各有背景,各有優勢。誰也沒有必勝把握。
有些企業尚未露面,但正在或已經尋找到第一輪招標中的得分較高者結成聯合體,有的企業四處撒網,動機不詳;有些企業先拔頭籌、聲勢驚人,有些企業根基深厚,穩紮穩打;有些企業四處活動關係上躥下跳,也有企業按兵不動,莫測高深。
不到最後時刻,不知對手是誰、有多少,也不知鹿死誰手。而在基本放棄了價格這個篩選槓桿之後,玄機盡在最後40分的彈性規則之中。
拼的是「綜合實力」
總共100分中,除了針對方案的20分和針對報價的40分相對明確外,剩餘的40分綜合實力評比,打分標準十分模糊,極具彈性。
即使在針對設計方案的20分中,也有文章。按評分標準,第一輪一二名之間相差5分,但標書中還提到,「綜合考慮投標人對核心區整體規劃方案的編 制所做貢獻」可加5分。即如果政府認為你的方案好,你就可以在第一輪方案的評選之外,額外加5分。這等於拉平了一二名的差距。被政府選中的整體規劃方案, 還可獲得100萬元獎勵。
「你認為這盆花好看,而我偏就喜歡這棵樹。」海航置業一位高管私下表示,對方案的好惡本來就見仁見智。質疑這5分加分的大有人在。在他們看來,如果方案好,在第一輪的20分中就可以完全體現,沒必要再加分。至今,參與投標者誰被加了這5分並未公佈。
針對報價的評分規則也充分體現了政府限制價格的意圖。報價有40分,招標規則將報價按四個檔次劃分,相應給出四個計算公式,從而得出最終投標人的得分。這四個檔次是報價小於(等於)底價1.1倍、1.1倍至1.2倍、1.2倍至1.3倍,以及大於1.3倍。
例如,Z3地塊底價17.34億元,萬通中金聯合體出價25.1999億元,得38.62分;泰康人壽標準投資聯合體出價最高31.2億元,得 40分。按此公式,報價相差約10億元,得分也只差2-3分。而且除價格最高的Z15地塊外,其他地塊公式都設有價格拐點,報價太高意義不大。
從以上計算方式可見,要想測算自己的報價和對手可能的報價,必須首先知道底價。雖然在任何招標過程中底價都嚴格保密,但很多時候參與者都心知肚明,此次CBD招標也是如此。
多位受訪者表示,他們知道政府設置的底價是每平方米1.5萬到2萬元,方法渠道不一;也有人表示,底價能夠通過一級開發的成本、利潤,和北京市歷年出讓土地的底價計算分析得出。
與此同時,對金融機構及總部的政策傾斜也在CBD核心區的新規劃中體現。由中服地塊拆分而得的Z3、Z4、Z5、Z6四塊地,加之Z11和 Z13,共六塊地鼓勵金融機構,Z8、Z9、Z10、Z14四塊地鼓勵總部,Z12和Z15鼓勵綜合體。此外,中服東側的建築面積1.51公頃的Z7地 塊,指定將建設台灣會館,沒有裝入此次12塊地的大籃子中。
顯然,政府希望引入有實力的企業,即使割捨當期土地出讓價也希望帶來長遠稅收收益,但誰是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呢?這就體現在最後40分中。
這40分的組成為:
財務及資信10分,包括企業資金情況、納稅融資情況、付款進度承諾,銀行就本項目貸款意向書及金額;
開發及經營理念15分,包括對項目經營定位、開發理念以及建成後預計形成的年度稅收貢獻等;
資質及業績15分,其中企業自身實力、行業資質或擬設立的總部級別、過往業績10分。
但標書中並未給出詳細得分依據,企業只能按照情況自我評估。這個含義模糊的40分,全部由政府及評標委員會的評委做出。按照常規,評委也是招標 機密,但同樣被破譯。據一些投標企業介紹,評委中除了建築規劃、建築設計、交通規劃等方面的專家外,還有兩位來自證監會和保監會的官員。
不過,企業並不知道自己最終的得分。「沒有成績單。」上述中信地產高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中了就中了,沒中標就通知退還保證金。」融僑地產的一位人士稱。
在最終結果中,民生銀行、安邦財險與標準投資集團聯合體在Z4、Z5地塊中,分別戰勝了第一輪領先的融僑集團和方正集團,就是仰仗最後這40分。
功夫在題外
盡善盡美的方案、讓政府滿意的報價,只是保證不出錯,能否最終勝出,還要取決於彈性最大的最後40分。這是此次招標中最大的變數,關係是左右這一變數的關鍵。
即便是早早開始運作政府關係並對外「示威」的正大集團,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必勝把握。
在Z14地塊第一輪方案評分中,中信集團得到最高分20分,這給正大集團帶來很大壓力。因為無論從企業規模、資金實力還是政府關係衡量,中信都 是一個令人不敢輕視的對手,問題是中信參與了除原中服地塊之外的其餘所有八塊地的方案競標,正大集團並不知道中信集團的重點在哪。
招標評分設置為:第一輪方案得分最高20分,依次為15分、12分、10分、8分、5分。第二輪報價的評分標準為:基本分25分,報價最高者得 40分滿分,其餘競標者依據公式計算得分,但即使報價差10億元,得分亦不過相差2-3分。這意味著,通過報高價彌補第一輪方案得分差距的可能性微乎其 微,決定權落在最後40分綜合實力的評比上。
為了這極具想像力也是決定性的40分,正大集團通過中間人找到了海航集團,稱「我們有把握」,希望能夠聯手海航拿下Z14,遭到拒絕。「談都沒 談,因為當時我們覺得自己中標機會還是很大的,我們一開始的策略就是做首都航空總部大樓,不跟任何人聯合。」海航置業人士表示。
海航在第一輪方案評比中只得了5分,但集團對自己的「綜合實力」頗為自信。「至少有40%的把握。」上述海航置業人士表示:「我們要做首都航空大樓,有北京市政府的支持,我們也跟北京市領導匯報討論過。」
2010年5月,海航集團與首旅集團合資成立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5億元,其中海航和首旅各出資10.5億元和4.5億元,分別佔 股70%和30%。首旅集團是北京市政府下屬的國有企業。更早的2月7日,海航集團還與北京市政府簽訂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與海航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 協議》,稱雙方將在航空、旅遊、酒店、傳媒、文化等方面開展合作。
但海航錯估了形勢。謹慎保守的正大集團憑藉僑辦的斡旋,又拉上女富豪張茵入夥,最終以41.14億元拿下了Z14地塊,而海航卻在Z15地塊中與所有人都害怕的對手中信集團狹路相逢。
海航置地相關人士事後承認失策。海航第一輪只參與了Z15和Z8兩塊緊鄰東三環的地塊,對其餘十個地塊完全放棄,不僅自己不投,也沒有與拿到入場券的企業談合作,導致最後一無所獲。
「跟中信幹上了,我們肯定比不過。」海航置業人士感嘆。但海航集團已在CBD商圈留下後路。據一家地產中介機構透露,海航集團買下了位於長安街與東三環交界東南角,與國貿大廈、中國大飯店相鄰的豐樹大廈。目前,豐樹大廈的LOGO已經變更為醒目的「海航實業」。
相比之下,中信集團的選擇餘地大得多。在第一輪方案環節,中信集團參與了除中服地塊(Z3、Z4、Z5、Z6)之外的其餘所有八塊地,得到了五個第一,一個第二,一個第三。
在這八塊地中,中信的重點是Z15、Z8和Z9,其中Z8和Z9位於東三環沿線,做企業形象展示頗佳,Z15則是最優質的地塊,面積最大、高度最高(400米),且用途為綜合體,非常適合做中信集團總部使用。
中信地產負責人認為,在招標中,對政府意圖的理解,對自身綜合實力的預估,以及方案設計都很重要。其中最難的是理解政府意圖,「政策出來以後是 有針對性的,鼓勵金融,這對中信有好處。CBD第一高樓能叫匯豐大廈嗎?能叫寶馬大廈嗎?」中信認為,這決定了自己在Z15上很有競爭優勢。
在其他投標企業看來,中信最牛的還不在中標,而是成功說服北京市政府修改規劃。在中信奪標的Z15地塊,政府最早提出的高度是400米,希望建 成北京第一高樓。但中信地產發現,因透視關係,如果從天安門看過來,中國樽並不是北京最高建築,330米的國貿三期看著還要高一些。因此,中信地產在第一 輪報方案時就提出意見,政府隨即同意將Z15的控高提高到500米,這等於建築面積又多出一大截。
中信的準備工作相當細緻。在報價環節,中信利用正態分佈數學模型計算出樓麵價1.8萬元/平方米是平衡點,然後從預測的底價開始,一直到2.3萬元,每500元做一個方案,直到投標最後一秒才決定用哪個方案。
「你很難判斷對手的情況,比如說萬達正在準備上市,萬一為了噱頭瘋了報天價怎麼辦?而中信是國企,不能接受太高價格。只能相對平衡,動態去看,抗衡別人,自己也不吃虧。」中信地產負責人總結道。
至於綜合實力40分的評選,中信集團也只能憑經驗和理解最大限度量化。「我們明白政府肯定不希望出高地價,不出高價是不是政府就損失了?政府把地給了最終使用者,目前中信集團一年稅收130億元,放到朝陽區,是什麼概念?」中信地產人士表示。
道可道,非常道
中信集團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在這場戰爭中,對手隨時在變。與海航集團、中信集團不同,多數企業深知,以一人之力很難吞下這麼大的項目,為了保險,他們選擇結成聯合體。
首先是資金壓力。雖說不能出高價,但因面積大,每塊地的總價至少在20億元以上。政府明文規定中標人需持有項目十年以上,沒有特殊情況不能散 售,銀行貸款不能超過一半,這對企業的資金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以中信集團中標的Z15地塊計算,除去63億元的土地出讓金外,五年的建設週期,投資額至 少達到100億元。
其次是金融產業定位及綜合實力評比的需要。非金融企業至少要拉一家金融機構入夥;在綜合實力環節,企業須承諾自用比例,提供稅收證明、持有承 諾、入住承諾,加之銀行出具的擔保函承諾把總部遷過來,如果不遷,要處以較高數額的違約金。諸如此類的門檻促成了一批企業組成聯合體競標。
開發商中僅剩的兩家——萬通地產和遠洋地產,均採用了聯合體模式。在第一輪方案環節,萬通參與了除Z14「世界華商中心」以外所有11塊地的競標,外界認為這顯示出他有意「招呼」其他企業聯合。
據一位參與投標人士透露,萬通介入得非常早,整體設計方案被CBD接受,並獲得了5分加分。
第一輪方案環節,萬通在Z3地塊中得到了最高分20分;第二輪,萬通聯合中金佳業(天津)商業房地產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亞洲電視有限公司及 西部國際金融貿易中心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以約25.20億元的價格奪標。Z3地塊鼓勵金融機構參加,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控高200米。
據中金高層透露,在聯合體股權中,萬通、亞視和中金三家各三分之一。目前中金的辦公室分散在國貿一期、二期、西樓和SK大廈。此外,亞視將把中國總部設在北京,那裡離CCTV大樓最近。
遠洋地產是最早參與CBD一級開發的企業。但「兩會」之後,即從傳聞的「內定者」變成了拍出天價土地的「問題公司」。第一輪方案環節,遠洋拿到 了兩塊地的冠軍。第二輪中,遠洋地產聯合匯豐銀行、崇高發展有限公司,以約38.07億元中標Z6地塊,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控高300米。
業內人士透露,遠洋地產除自己參與外,還在香港註冊了一家「濤利投資公司」參與招標,並在Z9地塊的第一輪方案拿到了最高分20分。遠洋地產之所以不直接出面,消息人士指出,可能是因之前的種種風波不敢招搖,特別是天價拍地之後,已被中央調查組盯上。
利用殼公司,在土地招標中並不新鮮,主要目的是避人耳目,及迷惑對手。在以往土地招標中,一些小公司甚至以攪局為目的,向有意拿地的企業開出條 件,換取現金或股份。大企業之間,也存在互相打掩護和各種勸退的情況,比如提前商量好條件,「這次你拿,下次我拿,其它人都不爭」。「有一次北京的土地拍 賣價格很高,就是因為談好的5000萬元一直沒到賬,對方就一直舉牌。」一位參與拍賣的人士說。
這種合作並沒有明確的約束機制,全靠信任維持。但這種信任,在此次CBD土地出讓中並未出現,原因是地塊太稀缺,利益太大,參與者又都來頭不 小,彼此很難達成信任,但同時任何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都不容小視。在不斷的猜測和試探中,對手的能量被放大,不同的人對同一信息出現五花八門的解讀。而競 標過程中為了刺探信息,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包括監聽對手談話。「我們發現被監聽後,後來開會都不帶手機進屋。」一家中標企業的代表稱。
與「世界華商中心」一樣,業內也有傳聞中信集團將聯手中投拿Z8地塊。截至目前,包括Z8、Z9在內的剩餘六塊地尚未開始第二輪招標。海航原本 賭中信要拿Z8,才報出59.5億元,全力出擊Z15,不料被中信集團「三振出局」,同場競爭的萬達報出了低於底價的廢標。中信出價63億元中標,單價是 萬達此前預計最合理的每平方米1.8萬元。
中信地產高層承認與中投談過合作,但並未敲定。中信認為,表面上看對手是海航、萬達,但不知道他是否會跟人結盟,背後是誰,多麼有錢。「我必須做好萬達全力以赴的準備,中投如果跟萬達合作呢,跟海航合作呢?那形勢全都變了。」中信地產人士表示。
曲徑通幽,後來居上
競爭在撲朔迷離中展開,即便在方案和報價環節領先,地方政府關係運作也自認到位,仍然存在被換的風險。在Z4和Z5地塊上,融僑聯合體和北大方正的失意,以及民生銀行、安邦標準聯合體的上位,就證明了這一點。其中,安邦標準聯合體的險勝更令人意外。
在Z4地塊的爭奪中,融僑、福建金輝和華康資本聯合體在第一階段方案評比中得到了最高分20分,第二階段的報價環節中出價26億元,按照公式計 算,融僑聯合體得分為37.5566分。民生銀行第二階段報價最高,為29.96億元,得到40分;如此,前兩個回合,融僑聯合體至少勝出民生銀行 2.5566分。但最終民生銀行奪標,融僑聯合體輸在了最後40分的綜合實力評選上。
融僑集團是總部位於福建的房地產公司,在參與投標的其它企業看來,題外工作也沒少做。2010年8月23日,曾在福建任職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 北京市委書記劉淇等陪同下參觀CBD商務區的舉動,也在爭奪者中引起了很多聯想。不過融僑集團認賭服輸,參與招標人士表示:「大家都知道有政府關係在背 後,但是也沒有什麼大的不公平。」
不少受訪人士認為,民生銀行在納稅、資產規模上確實超過融僑。目前民生銀行總部和稅收還在北京西城區,民生銀行已向朝陽區承諾要將總部遷到朝陽,最終能否成行尚不得而知。
同樣通過最後40分上位的,除了民生銀行,還有一個神秘的聯合體——安邦財險、標準投資集團與和諧健康保險。在Z5地塊,上述標準投資聯合體以25.20億元的價格奪標,擊敗報價24億元的北大方正。而北大方正原本在第一輪得到20分滿分,也輸在最後40分上。
公開資料顯示,安邦財險是一家經營財產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和短期健康險業務的全國性保險公司,於2004年6月9日獲得中國保監會批准籌建,2004年9月30日獲准開業,註冊資本51億元。安邦財險擁有和諧健康保險99.7%的股份,雙方為一致行動人。
安邦財險股東包括上汽集團、中石化等央企,以及標準基礎設施投資集團(下稱標基投資)等。標基投資董事長陳小魯為「十大元帥」之一陳毅之子、「開國大將」粟裕之婿,他是安邦財險董事。
此外,安邦財險董事還有首創股份董事長劉曉光、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聯合體中另一重要成員標準投資集團,董事長及實際控制人為陳小魯,上述標基投資是標準投資集團子公司。
2009年度年檢報告顯示,安邦財險資產總額217億元,淨利潤93億元,納稅額30億元。標準投資集團的資產總額為47億元,淨利潤負137 萬元,納稅額0元,全年銷售收入為0元。相比之下,北大方正集團2008財年總資產480億、總收入480億、淨資產210億、利潤25億元。安邦標準聯 合體的勝出令人意外。
在第二輪報價環節,標準投資集團與泰康人壽的聯合體還參與了Z3和Z6地塊的爭奪,在Z3上報出31.20億元,高於中金、萬通聯合體報出的25.20億元。但價格上能拉開的分數有限。最後在這兩個地塊上分別輸給了中金、萬通聯合體和遠洋、匯豐聯合體。
在此次CBD土地招標中,實力是基礎,政府關係是保障,但即使萬事俱備,也還有像北大方正這樣被後來居上的情況。據多家企業代表稱,第二輪招標 為12月7日,一週後結果就出來了,但直到兩週後才公佈。12月21日,北京土地中心先公佈了Z14和Z15的得主,即正大集團聯合體和中信集團,12月 22日下午,才公佈Z3、Z4、Z5、Z6的結果。
一位參與競標的人士透露,拖後公佈的原因,就是有企業找中央告狀,稱競標不公平,要求重來,但最終未果。
好戲在後面
CBD核心區12塊土地中的六塊已塵埃落定,但爭議沒有結束。如何讓剩餘六塊土地的第二輪招標更加公平公正公開?局至中場,還有半場好戲。
此次CBD核心區土地出讓,頭六塊地北京市政府共獲得土地出讓金222.5億元。3月11日,北京市國土局掛出了CBD核心區剩餘六塊土地的出讓預公告。與前六塊地相同,只有拿到了第一輪入場券的人才有資格參與第二輪招標。
儘管參與公司心急如焚,但兩個多月過去了,後六塊地的標書仍未出來。一位參與討論的消息人士透露,「土地遲遲不出來,是由於搶得非常厲害,加上招標規則有變化,這一撥競標企業對政策的解讀與上一波出現了偏差。」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剩餘六塊地的招標規則有所調整,包括政府官員、規劃設計專家、評委、開發商在內的各方都參與了討論。一位參與討論的 內部人士透露,其中最大的改動是將價格所佔的40分提升至50分。「這顯示出政府希望地價能往上抬一抬,前六塊地的價格有些偏低。」上述人士表示,但這一 改動尚未最終定論。
前六塊地招標結束後,不少落選人士認為,前六塊地的得主不應再參加後六塊地的爭奪。但從目前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的情況看,包括中信、遠洋、萬通等在內的贏家,都將繼續參加後六塊地的爭奪。
在後六塊土地中,中信在Z8、Z11和Z12三塊地的方案上都拿到了最高分20分。其中Z8位於東三環沿線,做企業總部位置頗佳,中信為它設計了「刀幣」形狀的外觀。業界盛傳中信有可能與中投合作再奪Z8地塊。
遠洋和萬通分別在Z9和Z13地塊上拿到了方案最高分20分,他們極有可能選擇與金融機構組成聯合體,拿下這兩塊地。在上一波招標中,這兩家企 業分別與中金、匯豐銀行組成聯合體成功奪標。可以料到,在後六塊土地的競標中,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浮出水面。遠洋地產總裁李明此前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 採訪時,已明確表示願與金融企業聯合投標CBD後六塊地。
而第一輪已經奪標的安邦標準聯合體,原本屬意三塊,但最終只拿到了一塊。他們極有可能捲土重來,再創後六塊土地招標中的黑馬。
在第一輪方案環節,北大方正在Z5和Z10都得到了滿分20分,但最終敗給了安邦標準聯合體痛失Z5。據業內人士透露,北大方正正在全力爭奪剩餘六塊地中的Z10地塊,北大方正方案第一輪已經得到了滿分20分,略具優勢。
除此之外,在前六塊土地中敗北的福建融僑和海航集團,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參與慾望。
有消息稱,相關部委對這次CBD招標比較滿意,有意向全國推廣,但很多參與招標人士則表示,這次招標有方方面面的壓力,北京市只能算是完成任 務,招標在評分標準透明化,流程方案細緻化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比如限外帶來的不公平、40分綜合評比的打分規則模糊,不公佈最終成績等。
對此,國土部一位官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招拍掛改革試點,去年起一直在做,各地都在試,主要是為了控制高地價。北京這次CBD招標就 是試的一部分。並不會單獨推北京方案,會把全國各地辦法都總結研究後,拿出一個總的招拍掛改革辦法,推向全國。」他透露,這套「招拍掛」改革整體方案,將 在今年內推出。
業內觀察家則指出,北京市政府這次招標總體達到了整體設計、限制地價、增加稅源的目的,但僅從北京試點的情況來看,「招拍掛」改革的方案還遠未成熟。
首先,沒有了價格軸心,標準變得模糊,打分彈性加大,如何避免其中的人為操作,就成為難題。
其次,地價雖然有所控制,但開發商在銷售中並不會因此定低價,實際上等於政府讓利於企業,這是違反市場規律的。而且,由限價而來的一系列連鎖反 應進一步扭曲了市場。大部分參加此次招標的人士都認為,如果以拍賣方式出讓,樓麵價一定會達到3萬元以上。但限價消息一出,中信等極少參加「招拍掛」的企 業便全力參與,而外資與民企則「三振出局」或退避三舍,使得這場競爭從一開始就有失公平。
融僑集團內部人士還提出,第一輪眾多企業參與,對政府吸收方案是好事,但同樣也浪費了社會資源。另有中標企業認為,北京市在招標前沒有整體設計的思路,招標之後也沒有進一步明晰整體規劃,這不僅會影響下一步的招標,也會影響項目的開工建設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