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洲經濟一體化出現倒退 區域內中間品貿易下降9.8%

亞洲的形勢正在發生變化。

在亞洲貿易增長出現急劇剎車的同時,亞洲在貿易、生產和金融等方面的一體化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近年來,亞洲區域內貿易依存度呈現出上下波動的特征,但2014年開始變為負增長,2015年則降至最低點,其中亞洲區域內中間品的貿易出現9.8%的大幅下降。

3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亞洲一體化進程2017年度報告》(下稱《報告》)發布,這也是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的第一個學術發布會。這次年會會期為23日-26日,主題是“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

中間品是指用於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通常用來衡量全球價值鏈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介紹,主要亞洲經濟體,如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都在降低其貿易對亞洲的依存度。隨著中間品貿易的萎縮,亞洲經濟體在生產上的一體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倒退。

2014年,亞洲貿易處在緩慢增長中,年增長率2.5%,到了2015年,亞洲的貿易跌入負增長。這是金融危機之後,亞洲貿易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中變化最明顯的是進口貿易的下跌,2015年,亞洲的進口下降8.5%,超過出口7.1%的負增長。

東亞經濟體問題暴露得尤為突出,2015年,東亞經濟體出口下降4%,但是進口卻下降了12%。

《報告》稱,東亞貿易的萎縮相當程度上是由於進口的減少所致。東亞貿易中,約60%是中間品。2015年東亞進口下降最劇烈的正是中間品的進口。主要東亞經濟體,包括日本、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中間品進口的平均下降幅度超過20%,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日本(-30%),韓國中間品進口下降了20.3%,中國下降了19.5%。

隨著貿易下降,亞洲一體化也面臨挑戰。

2015年,亞洲經濟體作為整體較大幅度地降低了對自身的貿易依存度:從2014年的55.65%跌至2015年的51.48%。

《報告》認為,可能原因是亞洲一體化受到了外部侵擾(比如TPP談判等),阻礙了亞洲經濟體間的聯系。

亞洲在金融一體化方面也遭受挫折,首先是亞洲地區的決策者們在推動金融一體化上缺少清晰的方向和持續的投入。盡管亞洲經濟體擁有世界最高的儲蓄率,1997年至2016年亞洲經濟體的平均國內儲蓄率為31%,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資金來自亞洲以外的地區。

《報告》認為,美元升值、中國股市的動蕩、國際初級產品市場的動蕩等突發因素明顯降低了亞洲經濟體股市的相關性及金融的一體化進程。在宏觀經濟層面,不僅各經濟體之間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在弱化,在外界沖擊的影響下,經濟周期的同步性和物價變化的相關性都在降低。

盡管亞洲經濟體一體化出現倒退,但是人員交流仍然處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與亞洲服務業出現萎縮的情況相比,旅遊業,特別是旅遊進口呈現迅猛的增長勢頭,2015年,亞洲旅遊進口增長33.9%,遠遠超過全球4%的增長率。“亞洲旅客亞洲遊”的現象變得更加突出。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認為,中間品進口的下降可能部分是由於東亞經濟體以本國投入替代外國投入的能力增強。雖然這種變化是令人鼓舞的,但我們仍需謹慎,以防本地區陷入“自給自足”陷阱。

林桂軍認為,亞洲的未來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要走出當前的低谷,亞洲成員需要進一步提升共同體的意識,擯棄以鄰為壑的思維方式。過去幾年來,亞洲經濟體將大量資源浪費在內部紛爭和地緣政治的博弈上,將經濟發展這個主題放置一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