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基因與投資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skq.html

基因與投資

原創 2017-06-12 姚斌

個人微信公眾號:一只花蛤的價值投資

2017年6月9日

我最近在讀《基因組:人類自傳》,這是查理·芒格先生推薦的一本書。關於基因,我記得,當年著名投資者塞思·卡拉曼曾經把只有極少數的價值投資者比喻成不向光的“果蠅”。我們都知道,果蠅大多具有向光性,所以它們極其容易去撲火。但也有極個別的果蠅,卻不具向光性,如此則自然也就避免了自殺的行為。要讓具有向光性的果蠅不向光,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為這與基因有關。什麽是基因?一個基因就是一種化學物質的配方。

作者馬特·里德利在書里舉例說,亨廷頓氏舞蹈癥是一種極為可怕的遺傳病,其致病就是極端的100%基因致病,並且是顯型的,父母一方有孩子就會致病,與後天生活關聯度極低。這就是說,一個人帶有這種突變的基因就會得病,否則就不會。疾病完全由基因決定,因此無論你怎樣努力,比如加強運動,最終都無法治療好這種疾病。這似乎在暗示著一種宿命論:人的命,天註定。若我們讀到此處,難免心情沮喪。

■智商太高適得其反

6號染色體“智力”研究顯示,天賦確實是存在的,因為6號染色體與胰島素和糖代謝有關,它決定了大腦葡萄糖使用水平。智商高的人大腦葡萄糖使用效率也高,而一旦熟練則需求的葡萄糖也大量下降,所以兒童時期遺傳占51%影響,長大後對隨著對葡萄糖的需求下降,這種影響逐漸消失,後天的努力占了一半,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小時候不少學習不好的人長大後也可以有成就的原因。智商也表現在記憶力上。記憶力超群是一個競爭優勢,但是記憶出眾的人由於信息太多,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些動物記憶很好,因為不會總結規律,所以稱不上“聰明”。人的大腦,就懂得總結規律和經驗。而且奇特的是,經驗對大腦的神經網絡可以不斷修正。

由此可見,天賦雖然重要,但不一定就是成功的基本前提。物理學家伊薩克·牛頓在南海泡沫中,因為盲目跟風虧損了300萬美元。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在20世紀20年代股票市值一度超過1000萬美元,但最終卻貧病交加。審視他們的投資生涯,高人一等的天賦並沒有成為優勢。在股票市場上,天才遭遇悲劇的案例屢見不鮮。

若一個人聰明的人同時兼具較高的投資智商,那麽在相同條件下,在智商相對較低的人面前,他們的優勢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擁有超常智力的人自然更有能力分析其他人難以駕馭的複雜局面,而且通常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處理信息,積累經驗。巴菲特顯然是一個完美的範例,他在投資方面的超凡能力,是超常投資智商與超常智慧的完美結合。普通人很難達到這個境界。巴菲特曾經說過,投資只需具有125的智商就已經足夠了,但實際上這個智商水平已遠遠超過普通人應達到的100智商的要求。這似乎也說明了,投資成功還需擁有超過普通人的智商水平。這樣的說法難免陷入“智商決定論”的陳詞濫調。實際上,超人的智商之所以在市場不可能會高人一等,主要原因是缺乏適當的投資智慧。智商太高,會適得其反,反而會成為束縛投資者的桎梏。

■放棄成為巴菲特

在8號染色體“自身利益”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長達40億年的基因戰爭中,遺留了很多冗余的信息。人類基因組包含幾千種病毒完整基因組,其中大部分已經不活躍。最常見的是一個制造逆轉錄酶的基因,它對人體完全沒有用處,但是對病毒來說卻是複制的必需。逆轉錄酶占人類基因組的1.3%,聽起來不多,但是對人有用的基因組也只占總量的3%而已。這些自私的基因占了總量的35%,人體需要為此多花費35%的能量,這也是自私的基因的一個證明。雖然這部分冗余本無用,但是卻成為了每個個體獨一無二的標誌,是現在用來親子鑒定的最可靠依據。

這也充分說明,世界上的每一個物種都是獨特的,實際上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獨特性。以此推開,每個人也是最具獨特性的。

我在去年的一篇《為什麽難以從他人的經驗中獲得智慧?為什麽價值投資難以模仿?》文章里這樣寫道,如果“你要複制成功巴菲特,你必須大致具備巴菲特生活的那個時代,你必須大致具備巴菲特成長的家庭背景,你必須大致具備巴菲特的秉性和智商。就算你大致具備了巴菲特的這些要素,你還必須遇到像格雷厄姆那樣的明師。就算有了像格雷厄姆那樣的明師,你還必須遇上像查理·芒格那樣的良友。這其中無論缺了那一環,都會使得複制成功變得無比艱難。”並且,成功顯然需要伴隨著“幸運因素”。“即使你擁有像巴菲特那樣的各種因素,但是假如沒有像他那樣的運氣,同樣難以複制成功。”

有的人或宣稱要成為下一個巴菲特,或宣稱世間再無巴菲特,其實這些都沒有必要。我們既不需要成為下一個巴菲特,也不需要悲嘆世間再無巴菲特。如果你一定非得誓言成為巴菲特,那麽你就有可能與巴菲特一樣過著簡樸的生活,住的是半個世紀前的房子里,吃的是漢堡和可口可樂,最多一兩塊牛排,穿的是一大堆經過打折了的衣服。這種生活並不會讓你開心,甚至會成為你的壓力。

我們似乎沒有聽說哪個人誓言要成為在文學領域的托爾斯泰或者科學領域的愛因斯坦,但是在投資領域誓言要成為巴菲特的人卻比比皆是,難道投資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嗎?恐怕不一定。世界上有一種失敗,總想成為別人。因此放棄成為巴菲特,並非一件糟糕的事,因為巴菲特非常獨特,而我們每個人也非常獨特,都難以複制。如此才構成了絢麗多姿的世界。

■賭博的根源多巴胺

11號染色體的d4dr基因能夠制造多巴胺,d4dr中間有一段變化很大的重複序列,它有48個字母,不同人身體內重複2-11次不等。越短的d4dr越容易造成多巴胺的不足,如果缺少多巴胺,會造成個性上猶豫不決,反應遲鈍,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帕金森病;越長的d4dr對多巴胺越不敏感,越容易追求刺激。多巴胺很多的人,就會變的喜歡探索和冒險;當然過多的多巴胺也是精神分裂的原因,會讓人很容易厭倦目前的事,過於頻繁尋找新的冒險。當然這只能解釋個性的4%,大約500個基因直接間接與個性有關,可以用來解釋這4%由遺傳決定的。

阿爾維德·卡爾森在確定多巴胺為腦內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上,使他贏得了2000年諾貝爾醫學獎。為什麽賭博或投機一樣會“如同山嶽一般古老”?根源就在多巴胺。因為賭博能夠刺激人的大腦產生一種醫學上稱為多巴胺的神經介質。神經介質是神經系統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人腦含有多種不同的神經介質。這些神經介質分別負責傳遞感覺、運動、覺醒、睡眠、記憶、情緒等各種各樣的神經信號,里面包括能夠讓人感到快樂的神經信號,多巴胺所負責傳遞的信號之一就在其中。一旦嘗到多巴胺給人帶來的欣快感受,很多人都會多次重複那種與欣快感覺相聯系的行為,而賭博恰恰觸活了大腦中釋放的多巴胺。

瑞士科學家曾經用猴子實驗來模擬人類賭博行為。實驗前,科學家給猴子大腦裝上電極。這些電極可以隨時記錄猴子大腦內特定神經細胞放電的情況。哪些神經細胞放電,就說明這些細胞正在釋放神經介質。

實驗顯示,若釋放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放電猛增,就說明猴子已經找到了感覺。實驗時,猴子面前設置的電腦屏幕上可以顯出五種不同的圖案。每當某種特定圖案出現時,猴子就有機會得到獎勵一口果汁。記錄發現,若一種圖案讓猴子根本猜不出下一步的圖案是什麽,以及能否得到果汁獎勵時,它們分泌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放電活動最頻繁,猴子也因此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相反,若某一特定圖案表示下面肯定有獎或肯定無獎時,它們的神經細胞就不會產生太強的興奮。說明期待和猜測渴望得到的結果最能激發神經細胞興奮,使多巴胺釋放。這項實驗提示,賭徒之所以不回頭,主要緣於在下註之後對結果未蔔的刺激追求。這樣的個性幾乎無法改變,其原因是基因使然。

■基因也可以改變

但是,基因也可以改變。

基因組的全部意義體現在人類共性與個性之間的沖突上。外界世界行為可以激活基因,因為基因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基因組展現給人們的畫面是動態的,不斷發生變化。變化是永恒的,穩定性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即使在一個確定性系統中也會永遠有混沌的潮流在湧動。我們不但不受那無所不能的基因的控制,反而我們的基因經常受到我們的擺布。

這就意味著,雖然人類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所決定,但人類的行為更多的是受到後天所學的影響。自然選擇帶來的進化是關於基因間的競爭,其作用就是消除個體差異,如果基因的一種形式要比另一種好的多,那麽較好的基因形式就會迅速普及,而較差的基因則會被淘汰。

如此看來,馬克·塞勒爾在那篇著名演講里的觀點就是一個謬誤。塞勒爾斷言,幾乎所有的人都無緣成為“偉大的投資者”了,因為大家並不具備“七個偉大的特質”。他認為這些特質即使在成年後通過努力學習也是“不可能”的。

科學實驗表明,基因能影響行為,行為也能影響基因,那麽就會產生一個循環累積因果關系。在這樣一個循環累積的系統里,簡單的因果關系可能產生難以預料的結果。這種理論來自混沌理論,物理學家已經走在我們的前面。

混沌理論認為,即使了解了這個系統內所有的確定性因素,仍然有可能無法預測這個系統的發展軌跡,這是因為不同的因素之間會發生相互作用,即使確定性的系統也可能產生混沌狀態的行為,部分原因在於“自反性”,即上一個行為會影響下一個行為的初始狀態。盡管上一個行為的後果很微小,但它有可能對下一個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股票市場的走勢就屬於混沌系統,所以我們只能預測其大概的輪廓和事件發展的大體方向,卻無法預知其精確的細節,就像我們知道冬天比夏天冷,但我們無法知道明年聖誕節會不會下雪一樣。人類的行為從短期看來是無法預測的,但是長期行為又是可以大體預測出來。

■結束語

我們永遠無法避開決定論,但我們可以在好的決定論和壞的決定論之間作出選擇。這意味著,你可以選擇價值投資,也可以不選擇價值投資。如果我的行為被其他因素所決定,這並不影響我對價值投資的幻想。真正的矛盾在於,我的行動如果是由外界他人的力量決定,這才與我的幻想相悖。

價值投資意味著你決定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別人決定的行為,關鍵不在於決定,而在於由誰決定。雖然每個人都擁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性,但是有的基因可以改變,有的不可改變。最好的方法是改變可以改變的,使得不可改變的也可以得到改變。優勝劣汰,本身就是一種自然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3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