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未來發生大賺的礦主-駿科網絡訊息(8081)


今日,是年初一,祝大家在新一年事事順心,身心健康!


在發掘駿科網絡訊息的失敗交易後,小弟仍覺意猶未盡,故再我們談談購入國大黃金失敗後的新購入標的。


(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00104/GLN20100104188_C.pdf


在2009年12月31日,該公司購入一位名林峰的Wanbaoyuan的95%股權,那礦的明細全以英文寫成,據公告稱,該礦之應付代價將不少於 23.3億及不多於 26.1億。


據公告稱,購入之礦公司「主要在中國遼寧省東北部之寬甸滿族自治縣振江鎮萬寶村從事鉬礦(「鉬」)開採。鉬乃一般用作鋼鐵產品合金劑之礦物。

另外,我們原文轉錄礦公司(即公告稱的目標集團)的資料如下:


....


目標公司乃於香港註冊成立,主要從事投資控股,其主要資產為中國註冊成立公司Wanbaoyuan之95%股權,而Wanbaoyuan則持有(i)中國 註冊成立公司Sanwang之 100%權益;及(ii)中國註冊成立公司Dalei之 100%權益。Sanwang主要從事鉬礦石加工及鉬精礦生產,Dalei則主要從事銅鐵礦石加工及銅鐵精礦生產。


...


根據公告的附註稱:


「Dalei」 指 Kuan Dian Dalei Mining Co. Ltd.,一家於中國註冊成立之公司,由Wanbaoyuan擁有 100%權益

「Sanwang」 指 Kuan Dian Sanwang Mining Co. Ltd.,一家於中國註冊成立之公司,由Wanbaoyuan擁有 100%權益

「目標公司」 指 Wiseking Mining Investment Co. Ltd,一家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Wanbaoyuan」 指 Wanbaoyuan Mining Co. Ltd.,一家於中國註冊成立之公司,目標公司擁有其已發行股本之95 %


這個翻譯不知是有心隱瞞,還是資料搜集不足,所以看完後仍覺得含糊,故此,我們以有限的拼音知識找出真相。


(2)


目標公司中文稱為三井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其註冊紀錄如下:
mining.jpg


至於其他公司的中文譯稱:


原來Wanbaoyuan = 萬寶源礦業
Kuan Dian Sanwang Mining Co. Ltd.= 寬甸三旺礦業有限公司
Kuan Dian Dalei Mining Co. Ltd. = 寬甸大磊礦業有限公司


經我們仔細發現,萬寶源礦業有網站,不過久未更新。


根據萬寶源礦業的網站,除公告所稱寬甸三旺礦業有限公司及寬甸大磊礦業有限公司,原來還有一些礦的。

http://wanbaoyuan.com/

丹东万宝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处风景秀丽的鸭绿江畔,是一家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企业。主要从事钼、铜、铁等基本金属的采选、贸易等业务。旗下有宽甸三旺矿业有限公司、宽甸大磊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数家下属企业。员工总人数500余人,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入选《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大辞典》的科学家。

(3)


至於他們的原來價值,我們可以從該兩點印證:


1.
loading  據鱷兄資料稱,
http://wzj.saic.gov.cn/pub/ShowContent.asp?CH=GZDT&ID=1345今年以來,遼寧省丹東市規模較大的外資併購有兩戶,即三井礦業(香港)投資有限公司出資7600萬元人民幣:P併購丹東萬寶源礦業有限公司
2.


公司新聞稱,該公司是2007年的千萬納稅大戶,以33%稅率計,即賺3,300萬,但去年鉬價大跌,何值23億多呢?


http://wanbaoyuan.com/news.asp?id=472&a=s&c=t

(4)


以23億的估值購入兩年前原值約8,000萬,賺3,300萬的礦的一部分,確實有點.....,建議各位小股東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4

博士蛙(1698)勁賺的內地人(1,修訂)

(按: 請暫時不要問我投資價值,因為我無仔細研究過,謝謝!)

這些東西是無意中發現的。

(1)

在招股書第125頁,歷史與企業架構中一段有一個圖,紅框附註有一個公司Fame Trend 持有約9.72%的股權,按「主要股東」部分,其持有1.458億股,每股4.98元,價值7.26億元。

那有甚麼奇怪呢?細看其圖中所示的附註(4):

「Fame Trend 為投資控股公司,由獨立第三方 Wang Xiaofeng 全資擁有。Fame Trend 持有的股份在上市後不須遵守任何禁售承諾。

所以這7.26億市值的股票就可以在上市當日就可以出售了。

(2)

那他是甚麼成本? 其身份又是如何?

在招股書第117頁有說明:

「(7) 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八日,陳培琪分別向.... Fame Trend 轉讓....8,656股華龍普通股,分別佔華龍當時已發行股本約....9.72%。總代價為陳培琪自二零零八年起分別應付予.... Fame Trend 的若干個人貸款(「應付款項」)(分別約為...195萬美元)

....Fame Trend 由獨立第三方 Wang Xiaofeng 全資擁有。就本集團所知,作為陳培琪的多年好友,Wang Xiaofeng 意識到本集團的投資價值,因此透過 Fame Trend 向陳培琪先生收購華龍股份。於投資華龍之前,Fame Trend獨立於陳培琪先生、本集團及其關連人士。恒保集團及 Fame Trend 投資於本集團乃因為其看好本集團於上海博士蛙所擁有權益的價值。」

可以見到這位Wang先生是他的朋友,在2008年投資的金額只是約1,521萬港元,在兩年多間就增值超過46.7倍,真是超級神奇,況且也不受限制,真是超級幸運。

但為何大股東要欠別人的錢,用股票支付?也許就和購回上海實業的股份有關。

(3)

在招股書第107頁:

「於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五日,根據上海上實與華龍訂立的股份轉讓協議,上海上實同意向華龍轉讓上海博士蛙的40%股本權益,代價約為人民幣5,540萬元。該代價乃經參考上海博士蛙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經審核資產淨值並計入二零零七年上半年的可供分派利潤而釐定。上海委員會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批准該項轉讓。華龍分四期支付代價,總金額已於二零零八年六月二日全數結清。於上述轉讓完成後,上海博士蛙由上海海博投資擁有50%股權,而華龍及上海摯軒分別擁有40%及10%股權。」

後面陳培琪購入的原因也明示:

二 零零八年可換股債券及二零零八年普通股所得款項被華龍用作收購上海海博投資與上海摯軒分別持有的上海博士蛙 50%和10%股本權益,同時也用於增加上海博士蛙的一般營運資金。於投資華龍之前,TB International 為與陳培琪或鍾先生並無任何業務關係的獨立第三方。作為鍾先生的多年的朋友,陳培琪意識到本集團存在投資機會,因此募集資金透過華龍收購上海博士蛙股份。

就本公司所悉,作為主要投資中國高增長私營企業的私募股權公司,TB International 也看好上海博士蛙的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由 於陳培琪通過華龍已經獲得收購上海博士蛙40%股本權益的批准,並已經和上海博士蛙當時的股東就收購上海博士蛙的剩餘60%股本權益進行最終磋商,所以 TB International 同意以認購華龍二零零八年可換股債券及二零零八年普通股的方式向陳培琪提供收購上海博士蛙的資金。

根據網上資料,上海上實其實是上海實業的大股東,如沒有售出這批股票,他手上的股票大約值29.88億元。

由此可見,主席鍾先生可能和上海實業在經營上可能有一些分歧,故此決定購入上海實業的股票,但是手上的資金缺乏,故此需要向別人借貸購入的股票,亦作出承諾這些錢可以變做公司股權。

後來鍾先生求助好朋友那陳先生,陳先生看好這生意,但也是資金不足,Wang先生也可能就是資金來源,雖然可能其後取得大筆資金,但是卻因為先前的承諾,又或是公司擴張得太快,陳先生沒錢還也不願給股票,雙方就把事情擱置起來,但最後由於快上市,為了解決問題,可能最終就決定履行承諾吧,造就了Wang先生的大賺吧。

我最討厭就是現在的財經翻譯者不去翻譯出那些國語拼音人的中文名,這Wang先生因缺乏資料就難以找出。我認為問一問一個名稱要多少天,還要相關於二十多億的股票的銷售,為何不認真一點,查清這些人的名稱再賣?況且有些人的名稱亦不難找出。

下一次我嘗試會找出來。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52

博士蛙(1698)勁賺的內地人(2)

(3)

今次是講第二位英文國語人持有Wang Shi Ming持有恆保集團(如紅框所示),其持有9,2175%的股票,但據招股書所稱,可能因為其為上市公司有關連的上海榮臣博士蛙(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故有6個月的禁售期。

根據主要股東一部分所示,其持有1.8435億股,以4.98元計算,價值9.18億元。他的股票的來源和上一篇 Wang Xiaofeng來源相若,都是借錢給現時大股東陳先生所得,根據上文提及的招股書書第117頁:

「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八日,陳培琪分別向恒保集團... 轉讓10,936股....華龍普通股,分別佔華龍當時已發行股本約12.29%....。總代價為陳培琪自二零零八年起分別應付予恒保集團的唯一股東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若干個人貸款(「應付款項」)(分別約為290萬美元....),而上述陳培琪分別向恒保集團及 Fame Trend 轉讓華龍股份抵銷了陳培琪分別應付予 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應付款項。」

2年多前借290萬美元(即2,262萬港元)而得9.18億元,獲利和Wang Xiaofeng相若,雖然可能有禁售期,影響了持股價值,但獲利都不小啊。

(4)

究竟這位Wang Shi Ming是誰,我們不如找找看。

在招股書多個地方提及的一段東西可以找到不少線索:

「恒保集團由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Shanghai King Lion Co.Ltd. 全資擁有,而 Shanghai King Lion Co. Ltd. 則由 Wang Shi Ming 及 Wang Chun Xia(Wang Shi Ming 的女兒)分別擁有75%及25%股權。Wang Shi Ming 為上海博士蛙董事之一。」

我們就把這兩家公司找出來:

 

1.  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從下圖可見,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是在2009年3月10日成立,但招股書稱:

總代價為陳培琪自二零零八年起分別應付予恒保集團的唯一股東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若干個人貸款(「應付款項」)(分別約為290萬美元....),而上述陳培琪分別向恒保集團及 Fame Trend 轉讓華龍股份抵銷了陳培琪分別應付予 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應付款項。」

 

但在2008年,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並未成立,那如何借錢給陳先生,招股書這兒是否有誤?是否由Wang Shi Ming先借錢給他,然後轉予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港交所為何沒有發現錯誤?

 

 

2. Shanghai King Lion Co. Ltd.

從他們英文拼音來看,我們可以知道這公司有可能是在上海成立的,還用王獅的名稱,故我們可以用上海的工商登記資料找找線索。

從上圖可見,至少有3家公司是用上海王獅冠名的,並且在同一幢物業內,可以了解這三家公司應由同一人持有的,從這3個公司的名稱和英文比對,接近的名稱應是「上海王獅實業有限公司」,

另外,我們找到「上海王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他本人。

從下圖可見,王獅實業的法定代表人是黃士明,和Wang Shi Ming的拼音相近,故此兩者應是同一人。

 (5)

現在,我們解開了上海王獅實業有限公司及上海王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實是由黃士明先生持有,並且他有兩家相關的公司,那我們去找找他了。

根據網站的描述,其集團的經營範圍如下:

「 上海王狮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主营业务覆盖了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高星级酒店经营管理;婴童产品和保健品的商业连锁经营;智能化和信息工程等诸多领域,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集团.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目前已控股或参股了16家企业,主要旗舰企业包括:上海王狮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龙仓置业有限公司、上海王狮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嘉瑞酒店上海鹏诚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新聚仁机构上海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 

    近年来,公司积极介入境内外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务,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丰硕成果.

從上文可見,其集團至少經營幾項事業,實力好像不少,最後一段中,他們介入的境內資本市場其實是指A股,根據資料原來他的上海王獅實業有限公司及其有關的上海王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曾持有多家A股公司股票,境外資本市場就應該是這一家公司吧。我想,他們靠上市公司勁賺9億多應該是第一次吧。

另外,我在某網站中,找到他的相片,中間的,就是他本人,他本人也很有福相:

後記:

我發現這家公司有一個神祕人物:

「盧華威先生,47歲,於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七日獲委任為本公司聯席公司秘書。他在審計及業務諮詢服務領域擁有逾20年經驗,其中於國際會計師行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在審計及業務諮詢服務領域擁有逾7年經驗。彼現擔任聯交所上市公司重慶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722)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彼亦為聯交所上市公司雅天妮中國有限公司(股份代號:789)、宏霸數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 號:802)及深圳市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230)的公司秘書。他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的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在一九九二年十月獲得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的管理學理學碩士學位。盧先生是香港會計師公會及美國執業會計師公會的成員。

當每一家上市有這人的時候,這家公司必然是傳媒寵兒及專欄經常推介的對象,所以未來在某些報紙、雜誌的專欄的股評家的經常推介此股,別要覺得奇怪啊。

延伸資料:

Realforum 博士蛙專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81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67

這是最好賺的一季 這也是刀鋒舔血的一季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89

(原載於東周刋5/10)

這是最好賺的一季,這也是刀鋒舔血的一季。這是財富製造的一季,這也是財富轉移的一季。第四季,宜投機,忌投資。主題:Reflation

第三季開閘,死亡交叉,怒穿熊線,忽悠多少suckers?羊羣盡斬,固執的投資人接管,結局是絕地反擊。季內恒指升逾一成,轉眼又見22400。細股表現,更覺誇張,升三、五成者,多不勝數。喜洋洋之後,又屆苦思新一季策略之時。思前想後,化繁為簡,應市策略不離「順勢投機、戒心宜高」八字。

維持後市有力再上,主要原因,是十一月美國中期大選前,奧巴馬務必出盡法寶,以期刺激經濟,力保江山。日本的量化寬鬆,與美國「同業」相比,力度不遑多讓。況且人同此心,看好中期大選前市況者眾,短線有力自我實現預言,不足為奇。

至於中國內地,十二五規劃的詳情,十月中旬將陸續出台。 政策取向,相信會以縮窄財富差距為本,雨露均霑,和諧為要,以釋怨氣。國內經濟隱患不少,固本培元,手段卻有限:基建規模已大,內銀水源有限,難再萬萬億 地大興土木;歐美復甦,疑幻疑真,出口大增,只能睇天食飯。力谷內需,已成必行殺着。

以此劇本迎戰,基本方針是順勢而行。是否泡沫,事後方 知,但逆市造淡,實在無謂。長線倉底中,續持內需股,尤其是飲食、金飾股份,尚有上望空間。內房股,既是英雄地,亦為萬人塜,時機使然。本季看好內房,全 因上季大大落後,與一眾狂炒股,相去甚遠,故捨熱取冷,限注搏追落後。

急升過後,細價股偏貴,人多擠逼,估值非平,長線投資漸不值博,寧取落後藍籌。本地地產股、收租股,甚至REITs,會是首選。通脹預期升溫,實物資產受捧,手持房產,其理易明。REITsTIPS(通脹掛鉤債劵),人人預期高通脹、高增長,業績無須標青,仍有捧場客。至於兩大廢股匯豐(5)、中移動(941),或終有出頭天。匯豐內亂,更顯帝國斜陽,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開源無力,但撥備減少,瑕中帶瑜。中移動被減持亦完成,壞消息出盡,估值不高,有息打底,雖難言高增長,但難防群眾殺得性起,好壞都殺。

刀鋒舔血,首重知所進退。本季風險指標,以金、銀為先。通脹重臨,貴金屬價格,應一馬當先。若見先鋒倒地不起,組合大軍宜轉攻為守。另一指標:大市藍燈籠,本季當選內銀。如果連呢瓣都升埋,「衰股升最尾」,切勿留戀,縮注旁觀可也。

下述索羅斯語錄,宜置於錦囊,隨身攜帶:「我多順勢而行,但會一直警惕自己是與羊共舞,不停尋找轉角位。要走在曲線之先。我留意趨勢向我暗中報訊,何時力盡轉勢。然後,告別羊群,另覓良機。」

太長? 可改為:亢龍有悔,盈不可久。與羊共舞,期權最好。

 

(本人客戶持有匯豐(5)、中移動(941)相關衍生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10

51年最賺的一年 百億入袋


2010-10-25  TCW




「這是華航啟航五十一年來,最好的一年!」十月十五日,華航董事長魏幸雄在桃園機場的華航新總部,接受本刊專訪時,興奮的說,今年華航獲利將破紀錄,淨利將超越百億元。距離上一次獲利高峰,已二十一年。

這幾年,全球航空業身處凜冽寒冬,自金融海嘯以來,已有超過二十多家航空公司聲請破產;今年初,亞洲地區還有重量級的日本航空宣布破產保護。在低迷的景氣之下,為何華航表現如此亮眼,這對華航及台灣而言,又有怎麼樣的意義?

回首二十一年前,華航賺大錢的原因是,台灣在民國七十六年開放赴大陸探親,老兵、台商一個個透過香港或第三地轉往大陸,華航的兩岸三地航線爆熱,在民國七十八年淨利攀上五十七億元,創有史以來的紀錄。

航班大增,直航、港澳線兩頭賺 現在,這家五十一年的老公司,舊紀錄被打破了,因為兩岸發生比開放探親還重要的事。

「兩岸探親是單向的,台灣往大陸,對於台灣經濟實質幫助不大,」魏幸雄說,但現在,直航後,又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帶來的不只是陸客,還有兩岸經貿往來,是雙向的,未來兩岸航線以及台灣觀光業,會越來越好。

兩岸之間,從一條窄小的單行道,拓寬成雙線、雙向通行的大馬路,路通了,人潮也滾滾而來。

過去十幾年,兩岸經香港等地往來的人數,每年約三到四百萬人,今年,飛越海峽的人數可望超過六百萬人。前年七月直航初始,兩岸僅有週末包機三十六班,如今已暴增九倍,每週達三百七十班。

華航分配到每週七十五班,僅次於長榮的七十七班,載客率高達八五%。一般載客率有六到七成就算高,八成五就像是打出三壘安打,接近全壘打的表現了;而且航程短,票價卻賣得高,難怪魏幸雄說,兩岸是黃金航線。

投資擴大,買回飛機還要再租五架 更令魏幸雄訝異的是,原本預估直航之後,港澳航線的客流量會減少,實際上,因兩岸直航班機不足,仍有六○%的人要由香港、澳門往返,華航的港澳航線不但維持,甚至要加開班機。

充沛的活水,灌注出華航的新生命,反映到實際數字,今年才到十月,華航獲利已經確定破百億元,每股可以賺三元以上,手上滿滿都是現金。

於是,華航大手筆擴大投資。之前,華航為了省成本,把兩架波音七四七客機賣掉後再租回;這個月,華航一口氣拿出二十九億五千萬元,買回這兩架飛機。

此外,金融海嘯時,華航帳上出現虧損,因此把三架閒置飛機,飛到美國沙漠中擺放,如今這三架飛機全都歸巢。魏幸雄說,今年起華航還要陸續租用五架飛機,最快下個月又有新飛機加入機隊。

華 航今年幾乎所有職缺都徵人,魏幸雄打趣說,用人增加,依政府規定的原住民雇工比例,也必須多雇用原住民,但卻等不到原住民來應徵,可能要被罰錢,華航上上 下下呈現前所未有的喜悅。華航一飛沖天,固然是拜兩岸關係急速解凍之賜;但在前幾年低潮時,持續的準備,也是支撐它在這麼短時間內躍升的力量。

金融海嘯時,華航大減班,但魏幸雄堅持不裁飛行員。「要訓練一個飛行員(花的時間)太久了,」魏幸雄說,一般飛行員要受訓三到四年才能上線飛行,要獨當一面成為正駕駛則要十年以上;所以華航不但留住他們,並且讓他們盡可能維持飛行時數與訓練。

那時,華航雖虧損,還是必須照付機師薪水,負擔訓練費用,魏幸雄承受極大的壓力。但他不信春天喚不回,苦撐三年,現在面對兩岸翻湧的人浪,這些被留下的飛行員,剛好上陣,讓華航得以快速增加班次,攬住錢潮。

業 務擴大,代理大陸航空票務 此外,台灣等待直航多年,在這段日子,華航與大陸的航空公司交流,也為兩岸業務的開拓埋下伏筆。例如華航曾經代訓中國南方航空的座艙長,跟東方航空則是從 地勤、哩程酬賓、開立聯程機票、貨運互換艙位到空服員機上交流觀摩等,全面進行合作。因此,當兩岸直飛航線熱絡起來,大陸主要航空公司的台灣票務、地勤等 都交給華航代理;這樣一來,華航不僅能賺兩岸旅客的錢,還能賺中國籍航空公司的錢。

更有附加價值的是,今年華航還因為與中國籍航空公司關係密切,順利加入航空界三大聯盟之一的天合聯盟。這個聯盟的成員,在全球航線上可共用班號、貴賓室、累計哩程,甚至在維修及地勤也相互支援合作,讓華航不用投入太多資源,即可提供更多服務,等於降低營運成本。

魏幸雄說,能夠加入這個聯盟,其實就是南方航空跟東方航空這兩個夥伴支持,讓華航得到全部會員同意。對華航來說,兩岸三通、簽署ECFA,不僅拿下黃金航線,還得到延伸到國際的合作機會,可說全面性收割。

今年已近尾聲,未來台灣會如何?魏幸雄直指,「會越來越好,華航需要更多飛機,台灣則需要開發更多觀光景點,做更多配套措施。」

魏幸雄預估今年大陸觀光客約在一百二十萬人左右,明年則可望增加到兩百萬人,增加幅度約在八十萬人左右,而且未來每一年都會增加。

但跟香港一年超過一千六百萬人的陸客相比,魏幸雄不認為會跟香港一樣,短期間內迎來這麼多,「香港條件不同,第一是香港已經回歸,其二是香港跟大陸是連結的,」魏幸雄說。

再 來則是台灣本身的問題,大陸來台簽證仍不便利,自由行也尚未開放,更大的問題是,台灣觀光景點與配套措施不足。魏幸雄說:「你看故宮滿滿都是人,路上塞滿 車,台灣景點太少了,還需要開發更多,所以台灣觀光業還需投入更多資源。」因此,下一個創造黃金商機的,不止是華航,而是延伸到台灣的觀光業。

至於華航,魏幸雄認為今年兩岸航線旅客與觀光客的成長非常大,會墊高明年基期,所以未來華航載運量雖會增加,卻不太可能出現今年爆發性的成長。

「就像跑百米賽跑,從十五秒進步到十三秒,這個幅度已相當驚人,但要再有大進步,反而變得很難。」魏幸雄說。所以明年華航會變成細水長流,成長雖不驚人,卻是坐擁金山,賺穩定且長遠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7

WJMONK論投資:我的目標是賺傻子都能賺的錢 投資博客精選

http://xueqiu.com/3191943504/21773181

★我考慮問題沒那麼複雜。 我覺得,考慮的因素越多,犯錯誤的機會就越多。
★我的目標是賺傻子都能賺的錢,心理塌實。 
★升值其實是一個名義價格的問題,關鍵是作為度量標準的貨幣本身是不穩定的。特別是貨幣與黃金脫錨後,內涵的價值更加不穩定。所以名義價格的上升與下降其實沒有意義。
★還是那句話,以資產為核心考慮問題。 當然,這就涉及到評估各類資產相對價值的問題。核心的比較還是資產長期平均收益率的對比。而這最後一點又必須考慮相關的一些問題。其實就是核心競爭力的研究。 
★宏觀問題我雖然有興趣,但確實超出能力太多,沒辦法得到自己有把握的結論,那暫時就只好不用了。還在思考的閱讀,但確實沒有想法。在和平年代,以合理的價格持有競爭優勢的公司的股份,是比較好的選擇。但在動盪的時候,不動產,股份的價值將瞬間化為烏有。
★流動性是個膽小鬼,在你需要的時候就溜走了。 
★ 亂世只有黃金和珠寶是真實的資產。我們做長期投資,一個強假設就是要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否則,最後是歸零的結果。當然,這種歸零從長期來看是無法避免 的,因為那個強假設從人類歷史上看是不成立的。所以財富夠用就可以了,追尋過多的財富是沒有意義的。技能和做事的原則對一個人來說,是比黃金和珠寶更寶 貴。
★這裡提一下長江電力。我喜歡這個東西,就是因為它可以長時間的提供一次能源。成本是一次性的,收入是長期的,而且可以抵禦貨幣價格波動的風 險。記得從一本小冊子上讀過,德國鐵血首相陴斯麥,不斷的買林地。他認為股票來錢快,但不穩定。樹林包括土地和樹木,樹木有自然增長,土地可以抵禦通貨膨 脹。他認為長期看這些資產的回報率超過4%。某種程度上,他是把林地作為他的資產評估基準,而不是貨幣。我接受這種觀點,並把長江電力作為我的林地。
★公開資料更多的是提供一個公司行為的軌跡。我最喜歡的是從中找出其做事的原則。長期的財務數據的變化,和各種公告透露的信息,都非常重要。
★其實對於價值投資而言,討論牛熊意義不大。 
★研究並尋找偉大的組織,並在市場厭惡的時候買入並持有,重複這個動作就可以了。 
★投資的本質是很簡單的,不需要把它神話。但對商業模式和企業競爭力的理解是很困難的事情,很多被譽為經典的公司都在成神之後迅速垮台。這跟下圍棋一樣,原則和方法很簡單,精通很難。 
★ 作投資的好處就是它不是純粹博弈,也就是說創造在先,分配在後。既然有創造,就不是零和的。只要一個人堅持以合適的價格買入不死的公司股票,長期看就會獲 得合理的回報。如果能夠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優秀公司的股票,必然會獲得比正常高一些的回報。這其中有兩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首先要選擇創造價值至少是能分享 價值的公司,而不是掠奪型的公司,這是價值投資的基礎。其次是不要付出過高的溢價,因為對商業模式和企業競爭力的理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絕大多數人都 是普通人,不要讓自己去做連巴非特也無法完成的高難度動作。 
★多觀察、多讀書、多思考,少下結論,我們終會進步。先多讀吧,不要有框框,也不要 急於求成。讀多了,過上足夠的時間,一定會有進步的。讀一年同時思考,然後去看看經典的書;然後重複。我基本就是這麼做的。好書每年都再翻翻,不可能一次 看懂的。大概過個3-5年,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對那些長壽的公司有感覺了。那時侯你就擁有屬於自己的公司,對其價格和價值有基本的判斷。這時候你用閒置資金 做投資就很難輸錢了。
★價值投資不需要高智商,但需要正確的方法,穩定的心態和持續的思考。合理的價格買長期ROA高而穩定的公司,分享它的收益,很難輸錢的。
★做永遠比說更能解釋一個組織或者個人真實的行為原則。 
★如果你發現了相當於林地的資產,請告訴我,不勝欣喜。
★大城市裡的地產是分享財富的工具。只要人類總體的經濟增長是大趨勢,只要商業社會導致的分配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些大城市裡黃金地段的房地產就是可以長期持有的。
★公開報表是最重要的信息來源,但那是研究的起點,而非終點。但是,投資者如果連報表都不看就評估企業價值,我覺得就像空中樓閣一樣虛幻。
★投資收益主要來源於企業自身的利潤增長帶來的資產增值,不是零合博弈,只需要企業有利潤,買的時候不要支付過高的代價就會自然賺錢。投機的收益則相當大部分來自於博弈對手的損失,類似商品期貨就更是如此。
★ 投機者需要比投資者更精明,更老練,更勤奮,更運氣。所以,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是普通人做普通事就可以達到的,不需要非凡的智慧或者鴻運當頭。但做一個成 功的投機者就像做一個成功的職業運動員一樣困難,並非普通人能做到的。但是在每時每刻,普通人總是大多數的。普通人模仿天才是要付出代價的。
★股 票投資本身的性質是長期的。股票和債券不同,是通過分紅收回成本的,本金並不償還,所以股票投資本質上是比買企業債券更長時間的投資方式。當然,交易帶來 的流動性,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本金的償付問題,但是由於股票價格的波動性,導致這個本金的回收比率是不確定的。按照歷史經驗,股票的長期價格是跟企業內在 價值有關的,短期價格只跟市場的偏好有關。所以,要收回合理的的本金,必須要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按照一般的投資原則,長期投資一定要匹配長期資金。所 以,我個人認為,必須是長期不用的閒錢才能用來做股票投資。
★投機就有點不同。價值投資的研究著眼點是在於公司長期的贏利能力,而價格投機的著眼 點是其他投資者的行為趨勢。只要你的資金回收週期長於你預測的趨勢變化的週期就可以了。個人認為,最適合做投資的人莫過於有穩定的自由現金的年輕的專業人 士。如果想短期通過資本市場攫取高額利潤或者缺少穩定現金流的人士,長期投資恐怕是不合適的。但成功的投機需要的要素更多,把投機作為職業或半職業是要作 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的。 
★2007年股票的價格已經不便宜了,後面的市場是資金轉移的市場,而不是價值實現的市場。老百姓拿進股票市場的 20000個億,相當於綿羊,將吸引無數惡狼。 全流通,定向增發,資金湧入。做局的全部條件都成熟了。草台班子會以雨後春筍的速度發展和成長。無數的故 事將飄散在風中。
★對價值投資者來說,非常簡單,一把尺子量天下,無論牛熊,堅持的標準是一致的。沒有好球就等待,有了好球就全力擊出,重複。 
★金融行業,包括銀行、券商、保險、基金,都是玩資產負債表的,收入利潤表只是一個附註而已。在考慮他們的所謂淨利潤或者淨資產的時候,一定要分析它的資產減值準備是否充分,否則單靠財務指標的對比可能會導致重大的投資失誤。 
★我只能講講我自己的經驗,說明我自己的理由。看報表,看書,看雜誌,然後實地走走。要有充分的興趣做這件事情,而不是為了賺錢的衝動。做了判斷,長期跟蹤,不斷思考,不斷修正。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是普通人,智力水平非常一般,只有反覆思考,天天思考,帶這問題再去看書,與歷史上真正的大師做交流。再看報表,看雜誌,實地走走。
★ 不要輕易下結論,不要急功近利。就我個人而言,在判斷新上市公司的投機機會方面,還算正確率很高,但可憐的是,對判斷其之後的發展變化方面,失誤率在 80%以上。就是說當新股上市的時候我看過資料,如果很自負的做一判斷,往往在股票價格上是對的,但時間稍微一長,發現對其發展的判斷是偏離真相很多的, 甚至出現過方向性錯誤的情況。相對應的,對我觀察了5年以上的公司,看法的正確率就高很多。對我而言,其中的差異無非是看的時間長,自然會得到的有效信息 多,另外,時間是研究者的好夥伴,做永遠比說要更能體現一個組織的行為邏輯。現實生活中企業遇到的挑戰比我們腦中的情況要複雜的多,所以我們可以從它們實 際遇到的情況以及處理的方式中得到這些傢伙的真實行為邏輯。千萬不要急。
★我個人不讚成狗熊掰棒子式的研究模式。我不想研究流星,哪怕它輝煌的彷 彿是一顆太陽。我喜歡慢慢做,不走捷徑,但也不走回頭路。曾在一個汽車廠拜訪的時候,管理層講他在德國的經歷。德國人作事情,不走捷徑,在中國人看來很多 方法笨的要死,但由於按照他們的邏輯,這些路徑符合邏輯,只要一步步走,就可以達到目的,所以就慢慢做。但5年後一看,人家沒走回頭路,居然跑前面了。走 捷徑,很容易逐漸偏離最初的目標的。又能找到捷徑,又能控制自己不偏離方向,這是需要大定力和大智慧的。我是普通人,實在不想挑戰人性的弱點。
★我不想去學天才,那樣我會死的很難看的,小馬過河的故事我終身難忘。做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和研究者,挺好的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23

季琦:做自己擅長的事,賺自己能賺的錢

http://news.imeigu.com/a/1336789814038.html

【EDP名師之季琦專欄】所 謂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是一種理想:只要在美國經過自己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們必須透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勇氣、創意和決心獲得成功,而不是 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層和其他人的幫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財富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

處於高速發展期的中國,也具備了做「中國夢」的機會,尤其是當下的中國,特別適合創業、投資、造富。

一是因為許多產業,尤其是服務業,長期被禁錮在體制內和政策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而且跟不上市場的需求,也就是說我們開天闢地,產業整合和發展的潛力巨大。

二是經濟的長期高速發展,帶動了強勁的需求,需求推動著市場,推動著企業。製造行業是供過於求,但在服務行業卻是需求遠遠得不到滿足。

三是政府的鼓勵和推動。中央政府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地方政府在招商上更是不遺餘力,在稅收、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四是資本市場推波助瀾。一個個VC、PE、IPO的財富故事,是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生動樣板,鼓噪得大家心裡癢癢的。

五是龐大的人口基數,造就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最大的消費市場,將會孕育出全球最大規模的企業。

中 國移動、工商銀行、騰訊、淘寶等已經是全球同行內最大規模的企業,這樣的情形將會在許多服務領域出現:電子商務、遊戲、旅行預訂、服裝、餐飲……當然也包 括酒店行業。我粗略地計算過,未來中國酒店業龍頭企業的規模應該可以達到上萬家,其中賓館以經濟型酒店為主,這樣的規模,在未來也將會是全球第一。

至 於中國服務企業如何走向國外,未必是自己到國外去開店、去發展,而是通過併購的方式進行。中國的高成長,一定會在資本市場上通過高PE體現出來,加上世界 級的企業規模、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中國企業未來併購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就會變得越來越輕鬆,實現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成功的案例也會越來越多。

從1999年到2010年,差不多十年的時間裡,我創立和參與創立了三個企業,都是擔任首任CEO、組建核心團隊、確立主要商業模型,都在納斯達克上市,目前市值也都超過10億美元。這樣的事情不多見,應該說做到了一個世界第一。

很多人問我:到底有什麼奧秘,能夠讓我這麼幸運、這麼順利?仔細想想,確實不是因為我特別聰明、特別能幹,更不是什麼天才。

首 先還是要歸功於國家、歸功於黨和政府。這是真話,不是套話、空話。沒有小平同志的改革開放,哪會有今天的市場經濟,又哪會有我們這些企業的繁榮昌盛;甚至 沒有毛澤東鼓勵生孩子,中國的人口未必超過印度,也不會有這麼一個全球最大的豐沃市場。國家的穩定、政府的開明,是我們這些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皮 之不存,毛將焉附?未來我們這些企業的命運,依然維繫在國家、黨和政府之間。

其次,VC、PE、資本市場的支持是我們這些創業企業能夠快 速、超常規發展的助推劑。雖然他們也是抱著賺錢(有時候是想賺大錢)的想法來的,但是客觀上幫助了我們這些創業者,在我們沒錢的時候,給我們錢;在我們擔 心風險的時候,和我們分擔風險;在企業還沒有盈利的時候,提供資金讓我們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企業具備一定條件以後,在市場上放大我們的資產,讓許多人實現 財富夢想。可以說,沒有這些投資者,我在10年間做成三家企業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團隊。不管是有意無意,這三個企業的創業團隊和經營團隊都是一流的。我屬於典型的企業家類型,但不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更不是一個完人,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如果沒有這些夥伴們的互補和接力,不會有今天大家看到的三家優秀企業。沒有他們,我自己做不了。

還 有就是專一。在幾次危急中,為什麼我們總能逢凶化吉?我想主要是我們不投機,不是哪兒賺錢往哪兒跑,更不搞多元化,專注於自己的領域和細分市場。利用潮 流,而不為之所左右,注重於商業的本質。在漢庭剛剛開始的時候,有一家房地產公司改制缺資金,只要五千萬就能拿到50%的股份,幾年後大概可以賺到幾個 億。我們當時看清楚了這個機會,但是還是拒絕了朋友的邀請,專注於自己的酒店事業。做自己擅長的事,賺自己能賺的錢。

如果一定要總結出幾點我個人的特點出來,大概勉強可以歸納出以下這些: 比如敢於冒險、勇於犧牲、富含激情、良好的商業直覺、開闊的心胸、執著和堅持、不斷學習和反省等等。這其中,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從我的競爭對手、創業夥伴以及挫折和失敗中,我獲益最多。

一般人以為,我十年創辦了三家十億美金級的上市企業,收穫最多的應該是金錢和名聲。我不會矯情地說:我視金錢和虛名如糞土。金錢確實讓我們實現了財富上的自由,從此不必為了生計而奔波,讓我們可以更加自由地去選擇。但我最大的收穫卻不在於此。

做攜程,實現了原先的財富夢想,沒有了生活的壓力,心態變得從容和淡定。

做如家,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但這些鍛鍊了我,讓我心胸更加開闊,學會了寬容和容忍。

做漢庭,讓我看清了自己這一輩子的使命,知道我這輩子要什麼。但在前面兩個企業沒有這種境界。當時充斥自己內心的是慾望:金錢的慾望,名氣的慾望,個人成就的慾望。所謂「去人欲,存天理」講得很有道理。你內心的慾望平靜下來,能夠更加明了和清晰生命的本質和意義。

有 一次和雅高的創始人(他和他的夥伴創立了當今世界上市值最高的酒店集團,也是我敬仰的前輩和老師)之一,在北京後海邊《非誠勿擾》那家咖啡館前談論人生。 我問他:你一生如此輝煌,有什麼遺憾的地方嗎?他回答說:一是覺得在從政上花的時間太多(他曾經是法國參議員,還擔任過楓丹白露市長),二是事業上很成 功,但在家庭上有些遺憾。

當時我想:假如我也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坐在北海邊,有位後生問我同樣的問題,如果我也這麼回答,我這一生挺悲哀的,我覺得我不該這麼過。既然前輩能告訴我他這一路上的遺憾,我是不是能夠做得更好一些呢?

現在我的人生目標非常清晰,第一,要和夥伴們一起,把漢庭做成全球最大也是最好的酒店集團,也就是要實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快樂地成就偉大的事業」的理想。

第 二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不以物喜,不為名累。真正過好自己的一生更重要,我要珍惜上天給我的生命,我要把這一生過得非常有意思。當我 七十多歲坐在海邊有年輕後生問我的時候,我會跟他平淡、從容地說我這一生過得非常有意思,過了我想過的一生。這是通過三個創業企業,尤其是漢庭,讓我學到 和悟到的道理。

隨著年齡的增加、事業的發展,自己的心態、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改變,而且是往好的方向發展,變得從容、淡泊、寬容和利他。也許跟年輕的時候相比,少了些衝勁,但多了些成熟和睿智。

這才是我十年創業最有收穫、最有價值的地方,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在向善,而且變得單純和簡單。

作者為漢庭酒店集團創始人、執行董事長兼CE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4

不怕資金少 就怕基本功不好 小額玩股贏家 穩穩在賺的18招


2012-6-25  TWM




據券商公會去年集中市場成交值資料顯示,每年成交值逾5千萬元的中實戶及大戶約10.9萬人,

占投資人數3%;

剩下的97%小散戶,占台股成交值僅21.2%,約328萬人。

這意味著,台股結構中,散戶螞蟻雄兵眾多,人人都想藉由股市,改善財富條件。

可惜,能從市場上長期穩定獲利的人不多。

要終結小散戶不賺錢命運,不妨從小額入市,10萬、30萬、100萬元各有操作勝經,進場前,有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製作人‧張弘昌 撰文‧歐陽善玲六十年前,一位在夜總會登台表演的舞者,遇上了件怪事,夜總會老闆提議,用一家加拿大礦業公司的股票作為他演出的酬勞。

當時,那家公司的股價是○.五美元,但老闆向他保證,半年內要是跌破這個價位,虧掉的部分會補差額給他。後來,舞者因故沒有赴約登台表演,為了展現誠意,他自掏腰包三千美元向夜總會老闆買下那些股票,隨後卻忘了此事。

兩個月過去了,某天當這名舞者翻閱報紙時,赫然發現,被遺忘的那支股票價格已有一.九美元,他興高采烈地立刻賣掉股票,八千美元獲利落入口袋,並下定決心從此投入股市,闖入變化莫測的奇異叢林。

用三千美元跨出美好的第一步,然而,幸運之神卻沒有持續眷顧他。這位名為尼可拉斯.達華斯(Nicolas Darvas)的舞者,從逢人便問「明牌」開始,到認真回歸基本面研究、技術面操作,皆以慘痛失敗收場。

聚沙成塔

達華斯的啟示 從「小錢」也能變股神後來他透過自我分析,結合基本面與技術面方法,才成功找到自己的獲利模式,以小額資金進場,十八個月內賺了二百萬美元(一九六○年代 的金額),在華爾街寫下一頁散戶傳奇,並出版了投資界必讀的暢銷經典書籍《一生做對一次投資:散戶也能賺大錢》。

在台灣,以散戶為主的台股結構,小額投資人數眾多,人人都想藉由參與股市,扭轉財富命運;可惜的是,能從股市長期穩定獲利的人並不多,而能締造達華斯般暴富奇蹟的市場英雄,更是寥寥可數。

絕大多數的人不是因為錯誤的投資讓自己痛苦不堪,就是重複賠錢的循環,卻渾然不覺。

小額投資人可能是股市新手、可能是一般想靠股票幫自己加薪的上班族,也可能是退休族或菜籃族;他們的共同特色是能投入的資金不多,從十萬、數十萬到一、二百萬元,進出股市的單筆交易金額也有限。

這些「小錢」配置在股市,儘管壓力不會太大,但也因為受傷不大,往往令人在不痛不癢的「小賠」中,不斷流失財富。

更關鍵的致命傷是,由於小額投資者容易養成「玩票型」的投資心態,因此很難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建立自己的獲利模式。

三階段、關鍵十八招

系統性操作 擺脫重覆賠錢宿命達華斯的故事,改寫了小額投資人重複賠錢的宿命,成為散戶終結持續虧損的標竿。「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小額投資人要在股市獲利,可以循三階段,學習正確的十八個觀念及方法,有系統地操作,並屏棄幾個常犯的毛病。

與大部分上班族一樣,投資經驗超過二十年的張國立(化名),原本只是一位郵差,但他利用下班時間,報名參加各種投資、財務分析課程,先投資自己,再投資股票。

靠著勤奮認真的研究精神,他總是比別人早一步發現好股,長期獲利累積下來,成功地從小額投資人晉升億元大戶。

張國立認為,一般人對投資有兩個根本的錯誤觀念:一是以為股市很好賺;另一是不敢買在低點,老是認為還會有更低的價位。他提醒小額投資人,投資最終目的在獲利,每筆交易的輸贏都很重要,但長期來看,如果沒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操作方式,股票投資報酬率最後會比定存還差。

「早期銀行定存還有七、八%,這是沒有風險的報酬;然而股市起伏不定,台股萬點一去不回頭,有很長一段時間,指數都在低檔整理,就算還原權值也未能突破新 高,要賺錢真的很難!」張國立強調,小額投資人要打敗專業法人、大股東甚至中實戶,實實在在賺到錢,就要具備基本分析能力。

所謂「基本分析能力」,知名財經部落格作家、「獵豹財務長」郭恭克簡單解釋,就是看懂財報的能力。如何看懂公司有沒有賺錢、營運體質是否健全,就要透過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資產負債表。

階段一:具基本功

財報必看六件事 掌握公司營運狀況在檢視財報時,有六件事小額投資人一定要注意:一、追蹤每月營運現況;二、公司負債比應較同業低,且利息收入大於支出;三、檢視自由現金 流量,選擇配發現金股利的公司;四、觀察盈餘品質好壞;五、公司轉投資內容要以本業為主,或投資具趨勢性的產業;六、獲利數字參考應以「年」為單位。

由於小額投資人屬性多半較穩健,不喜好集中重壓,因此郭恭克建議,最好回歸基本面操作,專注公司營運成果及獲利情況,便是小額投資人首要努力的目標。

「掌握營運現況第一步,是追蹤每月營收,透過營收趨勢就能知道公司產業目前所處位置,而買股最佳時機,就是在營運趨勢往上時進場。」另外,檢視公司財務結構及盈餘品質好壞,才能找到值得長期布局的標的。

張國立指出,健全的財務結構,公司負債比相較同業要愈低愈好,而銀行利息收入要超過支出。

至於盈餘品質部分,則要檢視存貨及應收帳款。郭恭克舉例,某公司營收雖然很高,但應收帳款增加率也高於營收增加率,就不算是好標的。

「長期穩定配發現金的公司,代表財務體質不錯,營運上軌道;投資這樣的標的,虧損機率就低。」張國立認為,只有專注本業、願意將獲利分享給小股東的公司,才值得小額投資人持有。

而若以長期投資角度檢視財報,則至少要掌握近八年公司獲利狀況,投資勝算才會大幅提升。

階段二:實地進場

牢記六原則 打通投資任督二脈熟悉公司財報及營運基本面後,進入選股、實際操作階段,有六大原則要特別留意;包括:一、先釐清總經趨勢再進場;二、短期資金面因素必須 考量外資動向;三、從盈餘成長力判斷股價合理性;四、以股價淨值比(P╱B)一為標準;五、鎖定股價在五十元以下的標的;六、大股東持股至少五成,且愈多 愈好。

「要打通投資任督二脈,必定得將總經局勢宏觀角度,以及個股基本面微觀角度融會貫通,獨立思考,長期下來,小額投資人才可能成為股市贏家。」郭恭克認為, 投資人在決定是否進場前,應先釐清總經趨勢樣貌,當前整體經濟環境是往上、往下,還是狀況不明,選在總經及公司營運趨勢向上時進場,便能大幅降低套牢或虧 損風險。

其次,由於台股屬於淺碟型市場,短期資金面會受外資買賣超影響。像前幾年歐美經濟疲弱,外資將新興市場當作提款機,資金大舉撤離,台股受傷慘重。

郭恭克建議,投資人一周至少應看一次外資買賣超總計;若外資連續調節三個月,代表短期投機性資金偏空,此時進場要賺錢就不容易。

再來,選定個股後是否應立即介入,則與股價評價有關。「盈餘成長力高低與本益比(P╱E)正相關,一般而言,獲利成長性愈高的公司,可享有較高本益比;但幾倍的本益比才叫合理,卻沒有一定標準。

若從資金規畫角度,投資人可用自己的年齡加上本益比,衡量這樣回收本金的年限是否能接受。」郭恭克說,五十歲的投資人若買進本益比二十倍的股票,本金回收年限即為二十年,意味這筆投資要規畫到七十歲,就不適宜。

張國立則建議,小額投資人可以從股價在五十元以下,股價淨值比低於一的標的著手。他認為,股價太高,就算獲利再強都很難賺到超額利潤,況且當公司獲利不如 預期時,股價修正速度也快,投資者容易精神壓力過大,並不符合「小錢理財策略」。因此,最好還是從股價相對便宜的優質標的挑起,另外,若大股東持股比率高 於五成,代表持股信心強烈,更可當作首選。

階段三:自我修練

重複大賺小賠六心法 戒貪、嗔、癡除了基本面分析外,技術分析技巧也是小額投資人應該培養的能力。

技術派投資達人呂佳霖,就是靠著自我學習及不斷修練,找到長期穩健獲利模式,從五十萬元小額資金進場,滾出千萬獲利,三十二歲就告別苦勞上班族行列。

呂佳霖分享,小額投資人要真正享受股市樂趣並從中獲利,最重要是掌握「大賺小賠」,且能持續良性循環的六心法:一、只持有賺錢的部位,當持股不正確時立即 出場;二、當部位賺錢時,要增加籌碼擴大利潤;三、不要懷疑或心存雜念,不間斷落實第一點及第二點;四、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深入鑽研、長期薰修; 五、養成紀律,不因盤中股價跳動而反覆無常;六、做好資金控管。

如同修行佛法要戒「貪、嗔、癡」一樣,呂佳霖強調,股票操作最終仍與人性有關,要勝出就要管理情緒,克服人性弱點。

小額投資人常犯的錯誤,就是當股價下跌虧損時,卻捨不得賣;或股價突破時不敢追高、擴大持股部位,買進強勢股。這些人性弱點,都需要靠長期薰修、培養,時間一久,自然具備贏家想法。

市場永遠是對的,它不會刻意跟你作對,說到底,投資輸贏關鍵,其實並非市場因素,而是自身條件所造成的結果。

小額投資人想要擺脫不斷賠錢的宿命,就要先激發投資熱情,重新建構自己的操作方法,並且調整好心態,才能穩穩邁向獲利之路。

小額入市3錦囊

總經面錦囊 3指標判斷大環境多空方向1 總經景氣循環相對位置,如美國產能利用率、ISM製造業指數、國內景氣對策信號等。

2 利率走勢,如央行升息,表示對景氣樂觀。

3 經濟成長率(GDP),若預期數字較高,股市反應較好。

基本面錦囊 5關鍵挑到長線好股1 先看經營者風評。

2 再看產業未來發展性,寧可長時間研究,鎖定少數優質標的投資就好。

3 注意股價位置、股價淨值比及本益比、長期每股獲利。

4 觀察公司財務結構,例如負債比較同業低、利息收入大於支出等。

5 大股東持股至少5成。

技術面錦囊 4步驟簡單抓到股價發動點step1:尋找5日、20日、60日均線糾結的標的。

step2:日KD突破50。

step3:K棒表態(漲幅3.5%以上)。

step4:K值大於80時未必要賣,若股價漲停或K線收紅,仍要繼續持有。

小額資金控管必看

1.將總資金分成三等分,最多買進三檔股票;每檔個股配置1/3。

2.每檔個股配置的資金應分為「試單」、「加碼」、「備用」三部分。

3.一檔個股用總資金的1/9試單,若試單虧損達10%即停損,將每次的虧損成本控制在總資金的1.1%(1/9X10%)。

4.依指標向上突破判斷,動用「加碼」資金,獲利超過30%才考慮出場。

郭恭克 知名財經部落格作家1. 透過研讀財務分析相關書籍,理清自己的腦袋後再來理財。

2. 看懂公司到底有沒有賺錢(透過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

3. 判斷股價高低的合理性。

張國立 素人投資高手

1. 當系統風險發生、台股大跌時,買進台灣50(如跌破10年均線)。

2. 練就基本財報分析能力,才能獲得超額報酬。

3. 將投資眼光拉長,以年為單位,掌握公司訊息及波動。

呂佳霖 技術派投資達人

1. 勤寫交易日誌,技術分析要多看圖才熟練。

2. 對盤勢或股價不要預設立場。

3. 找到自己可信賴、依循的操作系統。

戒掉十大呆投資,

擺脫十次買股九次套

小額玩股輸家10大致命傷 小額玩股贏家都這麼做01.雖然投入資金不多,但就是不甘心認賠出場。 01.設定好停損價位並嚴格執行,股價跌破就砍出。

02.賺到了錢卻不敢放大投資部位。 02.當投資部位賺錢時,會適時增加籌碼擴大利潤。

03.只要聽到明牌就買個一、二張放著,持股太多太雜。 03.持股最多不超過五檔,專注在自己熟悉、長期追蹤的標的。

04.反正金額不大,看準股票就一次買完。 04.將進場買股的資金分成三等分,用第一等分先試單,股價上漲後再加碼買進。

05.以為錢少就不用一套進出股市的準則或策略。 05.有一套適合自己且可信賴、依循的操作系統。

06.借超過自己能力的資金進場投資。 06.不會將自己暴露在過高風險中,重視資金控管及資產配置。

07.容易受風吹草動影響,投資情緒起伏不定。 07.認清人性弱點,冷靜判斷股市訊息。

08.往往在情勢大好、股市快接近頂部時,才大舉進場。 08.系統風險發生,或股市重挫造成股票超跌時,進場買進優質大型權值股。

09.以為向下攤平成本可以提早解套。 09.買錯股票時立刻出場。

10.急著實現短線獲利,無法賺取較大的波段利潤。 10.看好的個股願意長期持有,不受短期利空而動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1

投資股票到底賺的什麼錢?兼論股市收益率,兼答網友'歲寒知松柏'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5l32.html

一,自有股票市場以來,股票就漲漲跌跌,有人賺了有人賠了,到底賺的什麼錢?賺的誰的錢?

 

理論告訴我們,投資企業股權投資收益有兩塊構成,一是股息性所得(持有收益),一是資本利得(處置收益),簡單來說是股息+買賣差價。

 

那麼股息+買賣差價又是來自哪裡?我們追根溯源,股息收入毫無疑問來自企業的經營利潤(嚴謹來說是來自企業的現金流收入,因為有公司虧損時也堅持派息,不 過這種情況是短期的,長期來看沒有利潤就沒有股息)。而買賣差價的收入,如果持有是長期的,那麼大部分買賣差價的收入也是來自企業的經營利潤,小部分來自 市場給予的估值上升。

 

如果你的股票投資是長期的,那麼你的投資收益大部分的來源是企業的經營利潤,小部分是估值上升。如果是短期投資,那麼估值變化帶來的正或者負收益將對總體收益產生更為顯著影響。

 

隨之帶來另外一個結論,作為一個長期持有型的價值投資者應該更為關注公司經營的長期優勢,而不是將重點放在買便宜貨上。所以巴菲特從早期的買低估值的公司,到中後期轉變為更關注公司質量和護城河上,是有理論和數據支持的。

 

二,股票市場總體收益率

 

我們可以把上面那個例子中的公司看成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因此,相應的結論是一國股市的投資收益大部分來源是其上市公司的經營利潤,小部分是整體估值上升。

 

為什麼總有人在探討股票市場合理估值的時候把GDP(國內生產總值)扯進來了?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可以把GDP的增長近似看成上市公司的經營利潤的增長,來簡化計算整體市場收益,從而簡化估值討論。但是,這個簡化問題可就大了!!!

 

首先,一國GDP的增長率不等於一國上市公司利潤的增長率。以中國為例,蘋果公司在中國組裝的IPHONE, 出口都算進了中國的GDP,富士康等加工企業為了配合蘋果手機的產能擴大,大肆投資擴充產能,也算進了GDP,但是利潤絕大部分都被蘋果公司賺去了,這樣 的水貨GDP和中國的上市公司利潤有個「毛線」關係?!(「毛線」是俗語,意思就是沒關係,咱這不是論文,口語話點,呵呵)

 

1999年巴菲特在《財富》雜誌上發表文章,題目叫《Mr. Buffett on the Stock Market》(注一)裡面用GDP來毛估估股市報酬率,但是到2001年巴菲特又在《財富》雜誌上發表文章,題目叫《Warren Buffett On The Stock Market》(注二),裡面已經變成用GNP(國民生產總值)來毛估估股市的收益了!或許巴菲特也意識到用GDP來測算的漏洞太大!

 

巴菲特在其2001年文章中舉了幾組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

1964-1981年道指,指數幾乎紋絲不動,1964-1981的GNP增長率:373%。

1964年12月31日:874.12

1981年12月31日:875.00

 

1981-1998年道指,這一週期標誌著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牛市,1981-1998的GNP增長率:177%。

1981年12月31日:875.00

1998年12月31日:9181.43

 

巴菲特說「你不能用GN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差別來解釋這兩個週期裡股市的背離。在第一個週期,雖然股市慘淡,但是GNP增速是後一個週期的兩倍。」

 

三,兼答網友'歲寒知松柏'

 

網友歲寒知松柏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位博客作者,特別是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的文章,很有深度。

 

他剛剛發表了一篇博客文章題為《A股估值-做客鳳凰衛視資訊台》(注三),其中有個主要觀點是這樣的「由於我國過去30年GDP名義增長率高達16%,而 最近5年A股的ROE也接近16%,那麼參照先前美國的估值方式,由於實施外匯管制,國外資本不能自由進入中國,所以A股的PE應該定為6倍才合理。」

 

我認為該觀點有待商榷,主要是邏輯關係和數據勾稽都有欠妥之處。

 

1,歲寒知松柏文中說「美國股票投資者在扣除各種稅收後(美國的股票資本利得稅和紅利稅平均在20%以上,其中短線交易及高收入者的稅率高達40%),由 於平均PB在1.5倍以上,所以實際到手的名義回報率只有7%,這與美國過去60年GDP名義增長率7%基本一致。而美國股市過去60年的平均PE,恰好 是7%的倒數,即14倍。」

 

我的看法:我看到的數據是,從1900到2000的這一百年,美國股票市場的名義收益率為10.3%,實際收益率為6.9%。這組數據來源自一本神書《投資收益百年史》(倫敦商學院, E.迪姆森,P.馬什,M.斯湯騰著),我認為該書可以與《證券分析》和《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並列為三大神書。

 

美國股市名義回報率10.3%和歲寒知松柏列舉的7%有一定出入,不知道其數據背景。

 

2,歲寒知松柏文中說「股票和債券的收益率,主要參照物是GDP的名義增長率」「如果我們用絕對估值方法,比如用巴菲特最喜歡的現金流貼現估值(DCF),在確定貼現率時,其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主要的參照物最終也會是GDP的名義增長率。」

 

我的看法:有些研究文章,在確定貼現率時用GDP的名義增長率,或許歲寒知松柏受到誤導。首先,貼現現金流估值法(DCF)一般是用於公司估值的,用來分析整體市場或許不太恰當。而且如前所述,用GDP增長率來估算股票收益率也是頗為不妥。

 

 

注一: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1999/11/22/269071/

注二: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2001/12/10/314691/

注三: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10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27

投資札記【482】快樂越多,賺的越多?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8ny.html

快樂越多,賺的越多?


來源 一財網

賺得越多,人往往越快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這樣。但新的研究表明,這句話反過來說可能也沒錯:人越快樂,往往賺的錢也越多。

項針對1萬多名美國人的研究發現,那些在成長期間每天經歷更多正面情緒且對生活更為滿意的人在29歲之前會賺更多的錢。這項研究是由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的教授德內夫(Jan-Emmanuel De Neve)和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經濟學教授奧斯瓦德(Andrew Oswald)共同進行的。這篇論文上個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上週五在美國經濟學會(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的年會上,這篇論文得到了介紹。

 

兩位研究人員利用了全國青少年健康縱向研究(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Health)1994年至2008年期間得出的調查數據。受調查中學生被問到的問題包括「『你享受了生活這樣的表述在過去一週中有多少次是真心話?等到這些學生年齡漸長後,他們還回答了從整體看,你對自己的生活有多滿意?這樣的問題。

 

那些在16歲和18歲時認為自己更快樂、且在22歲時對生活更為滿意的學生到29歲時賺的錢也更多。調查將生活滿意度從一到五打分,學生在22歲時給自己的生活滿意度每多打一分,日後收入就會多出大約2,000美元。這些學生的平均收入約為3.5萬美元。

在那些多子女家庭中,某個孩子在22歲時對生活滿意度的打分與家庭成員的均值相比每高出一分,其在29歲時的收入和家庭成員的均值相比會高出近4,000美元。

 

分析表明,快樂不僅與高收入相關,而且有助於一個人賺得更高的收入。

德內夫上週五說,這項研究的結論是收入與快樂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

 

研究人員推斷,這也許是因為快樂的年輕人更有可能獲得大學文憑、找到工作並獲得提升。他們也更為樂觀,不那麼神經質。研究人員在分析中假設個人收入不受教育、身高和自尊等其它因素的影響。

 

非常快樂的心態確實對一部分人有幫助。那些回答自己非常快樂的青少年賺到的收入高出均值大約10%。而不快樂帶來的負面影響則大得多。這些研究發現,那些在青春期十分不快樂的人後來的收入較平均收入低30%左右。

 

不過論文作者認為,個人幸福和更高收入之間存在的這種聯繫對那些艱難促進經濟增長的國家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

論文指出,對決策者而言,這些機制的存在提出了這樣一種可能,即一個更加幸福的社會可能在本質上能給其公民帶來更高的收入。

(欲看更多相關內容,請瀏覽華爾街中文網 cn.wsj.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