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狗血的《歡樂頌2》,說出了許多中國人的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2/163397.shtml

狗血的《歡樂頌2》,說出了許多中國人的痛
電影鋪子 電影鋪子

狗血的《歡樂頌2》,說出了許多中國人的痛

穩定的社會就是建立在感情淡漠上的,放棄“大家”,選擇“小家”,我們可能走上情感淡漠的道路。但所謂平等自由,權利義務對等的現代觀念,只有從這種淡漠中產生。

來源 | 電影鋪子(ID:movpuzi)

文  |   鋪子

最近,國產新劇播了不少,但討論最多的估計還屬《歡樂頌》吧。

這兩天,《歡樂頌》新出的幾集,又將這劇推上風口浪尖。

討論的焦點,無疑是樊勝美吸血鬼般的一家。

將患病的父親扔到王柏川家中,對見過幾面的樊勝美的朋友,都能開口借錢。

21

即使情節狗血無比,《歡樂頌》倒也說出了某些我國傳統家庭的弊病——

姐姐不是人,姐姐只是ATM機

說起來,子女為父母甚至兄弟姊妹擔負經濟責任的情況在歐美是很少見的,有些人將之稱之為中國講究“大家”,歐美講究“小家”。

我國傳統社會崇尚大家庭,這是基於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發展要求來的。

簡單來說,農耕文化條件下,家族之間,都講人丁興旺,遇事得互相幫襯,一致對外。

人多力量大,死了也不怕。

但是,“大家”的思想觀,真的還能適應現代社會嗎?

人們,該為自己的大家庭擔負連帶責任嗎?

鋪子,今天想為大家介紹一部日本的紀錄片《中國老漂族:大城市中努力的祖父母》

22

根據片名,大家也能看出,這是一個父母離開故鄉,到子女的城市為他們帶孩子的故事。

為啥鋪子要提這片子呢,第一這片子很新。。

1

還有一點就是,本片探討了尊崇大家庭的我國家庭成員的連帶責任

其實說起來,比起子女,中國家庭中付出更多的還是父母

現代某些理論認為,父母和子女兩代之間形成“小家”。

“小家”指的是子女一旦成婚,就有了自己的家庭,就從過去父母的家庭中脫離出來。

但是,很多子女們顯然沒有做好脫離父母家庭的準備。

特別是,子女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很多爸爸媽媽不得不重新回到子女的家庭中。

北方人候女士,便是“受害人”之一。

2

她來到女兒生活的廣東,幫忙小兩口照顧孫子。

本來說好照顧到小孩上幼兒園就回北方老家,可惜一個二孩,侯女士的計劃不得不推遲幾年。

3

生活在廣東,侯女士這樣一位北方人感到了處處不適。

首先就是語言障礙。

廣東人都說粵語,複雜難懂的語音語調,常常讓侯女士有一種來到異國他鄉的感受。

我不說廣東話

我也聽不明白大家都在說什麽

3

除了語言上的不通,南北的文化差異可謂無所不在。

同一種蔬菜,南北方的叫法也不一樣。

比如,北方人都說西紅柿,而南方人更多說的是番茄。

侯女士在菜場買菜心,菜攤老板常常不知道侯女士說的是哪種菜心。

4

在吃飯上,北方的女兒喜歡面食,而南方的女婿喜歡米飯。

一頓飯,做倆餐的事情常常會有。

由於南方人不怎麽吃面,侯女士連搟面用的切板都是從北方背來的。

南方壓根買不到這麽大的切板。

5

但比起文化差異引起的不適,侯女士最大的不快樂大概來自孤獨。

侯女士每日的生活都基本一樣。

子女起床上班後,照顧孫子吃早飯,孫子吃完後就開始洗衣服,洗完衣服後,就開始做飯,清理房間。

很多為子女照顧孩子的父母,一不小心就成了掃地機、洗碗機。

一套不變的行程,就是她三年的生活。

7

除了子女,孫子,侯女士在這個城市沒有什麽認識的人。

做完家務活,她就常常在窗戶前發呆。

8

侯女士常常說,他們那代人講究“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為孩子們付出辛勤勞動,更是義不容辭的事兒。

但口頭上的百般樂意,也遮掩不了侯女士臉上的落寞之情——這里不是屬於她的土地。

她成了南方社會中的一座孤島。

9

我相信,我國像侯女士一樣的母親千千萬萬。

她們犧牲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幫助兒女帶孩子。

傳統觀念告訴她們,這樣做才是責任心的體現。

其實,侯女士或者我國成千上萬的父母,他們都掉入了樊勝美陷阱——

對家庭成員的無限連帶責任

11

這樣說起來似乎有些冷漠,不說是家庭成員,中國人與人間的相互幫襯,是自古而來的。

我國進入現代化的時間不過短短幾十年,大家祖上往上數三輩,大多都是農民。

鄉土中國里,屋檐連著屋檐,講的是一種鄰里之情。

還有一種便是村落中的大家族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責任。

人們有時候喜歡懷念家是幾十年前鄉間生活的淳樸,很多時候,是懷念那些年人與人之間淳樸的情感。

走到你家門前,聽到腳步聲就能知道是誰來了。

借錢,說一句就好了,也不用打借條。

夜里,沒有人鎖門。

大家對彼此都知根知底,每個人的前世今生,都流傳在村莊的街頭巷尾,每個人都對彼此有一種責任。

這也是所謂中國式“大家”發展擴大的土壤,農業時代,人們需要抱團擴大家族影響力,重視家族里人和人之間的感情

看上去很理想?

才不!

大家是忘了《紅樓夢》、巴金的《家》《春》《秋》中,大家族式家庭的嚴酷了嗎?

12

我們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很多時候說的是一種情投意合。

朋友你可以選,但是家庭不行,有時候投胎的時候一不留神,就投在樊勝美一家。

相互幫襯,就成了壓榨的代名詞。

因為我們從祖輩就有這樣的思想趨勢——只談責任,少談權利(《紅樓夢》《家春秋》中大家庭的子孫輩對婚姻對未來沒有任何選擇權)。

樊勝美有責任去養父母,甚至哥嫂一家,卻沒有任何權利可談。

15.webp

鋪子今天談的《中國老漂族》中的侯女士也一樣。

有一股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心甘情願背上了重重的枷鎖,卻不知道自己為何不快樂。

16

可能是強調“大家”、漠視權利的中國式家庭,人們都忽視了交往的邊界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幫媳婦整理衣服的婆婆,但有些婆婆回頭就穿上了媳婦的衣服。

因為吃飯口味不和這種小事大鬧特鬧的婆媳也是有的。

可以說,世上所有的婆媳不和、家庭成員之間的責任無邊界,都是出於人們過多的交往。

沒錯,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可能不是太冷漠,而是太熱衷攪入到他人的生活中。

人情社會,總會有人不自覺地越線。

17

這幾十年來,人們越來越多地住進獨門獨戶的商品房,其實就是一種對無隱私,無邊界人際交流的遠離。

其實大家都不願承認,我們就是愛自個兒待著。

中國傳統的“大家”,雖說是重感情的代表,讓人想起來心頭一暖,但它確實是犧牲了隱私,讓不少人背負了並不屬於自己的責任,產生了無數家庭矛盾。

而要擺脫樊勝美這樣的家庭悲劇,就必須走上“小家”之路。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說起來不好聽,但在今天也許就是一種美德。

對於家人的索取,每個人都要懂得適可而止,自己的爛攤子總歸要自個兒收拾。

19

說起來,這樣的理念,鋪子是在社會學家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中看到的,當年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觀念,不可謂不震驚。

費先生文中說——

感情淡漠是穩定的社會關系的一種表示。

穩定社會關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穩定的社會就是建立在感情淡漠上的。

放棄“大家”,選擇“小家”,我們可能走上情感淡漠的道路。

但是所謂平等自由,權利義務對等的現代觀念,只有從這種淡漠中產生。

想要得到點什麽,我們必須得放棄點什麽,不是嗎?

《歡樂頌2》 感情淡漠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